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分析

时间:2023-09-22 18:40:04 来源:网友投稿

宋超

摘 要:近来,教育部对初中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一个学科都要渗透传统文化,来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并明确指出,中学地理教学必须结合传统文化。因此,绝大多数地理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教学要求和挑战。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本文对如何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地理教育中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 传统文化 应用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6.028

一、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地理学是一门集开放性、综合性、人文性、自然性于一体的学科,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领域,都可以看到地理学的影子。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岁月变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造就了当地的文化体系,赋予了文化地域性的特征。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必要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这对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所帮助。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和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包括人口分布、行政区划、塞外边疆、江南水乡等,这些内容都有极强的爱国情怀,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地理课堂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例如在《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这节课中,教师可以播放《爱我中华》这首歌,一起和学生倾听、演唱,还可以播放这首歌曲的相关视频,和学生一起欣赏不同民族的舞蹈、节日庆祝活动、传统体育等,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习俗、饮食、服装,拉近学生与少数民族的距离,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2.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乡土情感

很多初中生对于自己家乡的文化了解有限,其原因是文化断层和文化冲击。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可以融入学生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将这些文化和地理教学结合在一起,制定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走进、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强化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学生成为自己家乡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很多初中生对壮族的传统节日、饮食文化、服装礼仪等了解的少之又少,教师可以将广西壮族相关的知识融入地理课堂中,让壮族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自己民族的习俗传统,培养壮族学生的乡土情感。

3.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当代中学生对华夏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不全面,部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非常薄弱,缺乏基本的国家意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很低,部分学生还缺乏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不注重团结友爱精神,和同学朋友的和谐共处能力较低,还有的学生缺乏对生命、生活的感恩,不懂的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将华夏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让优秀的华夏传统文化熏陶学生的内心,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学生对华夏传统文化的归属感,荣誉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铸就学生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

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其一,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部分教师开始反思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开始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位置,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路,但是依然有部分教师高度重视学生考试成绩,将大部分课堂时间用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其二,不重视对传统文化教学体系的更新完善,地理课堂中教师无法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地理知识融合在一起;其三,教师制定教学方案的时候,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分析和前后地理知识的衔接,整体地理知识体系的建构,不重视对课本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利用;其四,教师上课时间和精力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分析、应用传统知识,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2.教师对素材运用不够灵活

教师对传统文化素材的运用欠缺灵活性。其一,教师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缺乏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大部分地理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浅显,因此无法将传统文化知识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即使地理教师日常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但是将该知识融入地理课堂的效果依然不甚理想;其二,部分地理教师应用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缺乏变通性,导致传统文化知识与地理知识的结合不够紧密。

3.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能力有待加强

地理课堂中教师缺乏基本的传统文化渗透能力。在部分地理教师的观念中,将传统文化渗入到地理课堂,会阻碍学生地理知识体系的形成,在这种错误的认知下,地理教师不重视在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运用。实际上,地理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入,本质上是对地理教材的完善,是选择与地理知识相关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教学,对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而言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部分地理教师没有就地理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入制定可行的方案,导致课堂中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渗入缺乏系统性,渗入的知识处于浅层次,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

4.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低

在我国很多学校中将文艺活动、文艺表演、艺术、书法、乐器表演这些内容看作传统文化教育,虽然学校会定期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但是并未重视传统文化与各个学科教学的结合。

三、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1.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

當下中学地理教师群体传统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教龄较长,年龄较大的地理教师,较低的文化素质限制了这些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教师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填鸭式的教育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地理教师就要提升自身传统文化素养,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班等方式,完善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将其灵活应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工作空闲之余观看传统文化节目,阅读传统文化书籍,促进自身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学校方面要加大对地理等任课教师传统文化的培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作为教师的必修课程,制定方案,安排时间,对教师展开针对性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以学分制的方式强化教学效果,从而促进教师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2.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对于部分初中生而言,地理知识较为枯燥,加上教师教学方式古板、单一,极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为了让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改学生消极厌倦的学习状态。当下教师可以采用比较典型、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比如地图教学法、板书教学法、课堂讲授法、实践教学法等,在地理课堂中,采用何种具体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结合要渗透的传统文化知识、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学生的特征爱好等,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确保在地理课堂中对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效渗透。比如在进行《黄土高原》这一节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我国长城、北国风光的相关视频、图片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到北方的地形、气候,并且引导学生应用地理知识分析北方居民的生活习惯、房屋建筑特征等。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观看视频和图片的方式,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本节课上的地理知识,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并且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我国北国风光的雄伟壮丽,培养学生对我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调动学生的爱国情怀。

3.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运用诗词创建教学情境

我国有很多朗朗上口的古诗词,并且包含大量地理知识,属于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初中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将相关古诗词渗透到课堂中去,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素养。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包含着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地理知识,“山前桃花山后雪”包含着坡向的地理知识,教师可以将这些古诗词与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且还可以在地理课堂中形成意境美,让学生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应对历史故事追本溯源

历史文献、历史故事等也属于珍贵的中华传统文化,当教师在地理课堂中讲解地图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将这些中华传统文化介绍给学生。比如《徐霞客游记》作为明朝经典著作,其中包含大量的气候、岩溶、地貌、物产等地理知识,教师对这本著作反复阅读后,结合地理课本知识,可以进行两方面知识内容的衔接,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丰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徐霞客不畏艰险、追求真理、注重实践的精神倍感佩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5.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从细节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有很多知识不仅属于地理知识,还和传统文化有关,教师可以结合对比分析教学法,比如将国外地理知识与我国地理知识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找出两种地理知识的不同之处,通过观察分析,学生可以发现地理知识中涉及的文化知识是存在显著差异的,由此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渗透。比如在学习《世界的居民》的时候,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有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等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世界其他国家与我国在这些内容上的不同之处和相似之处,包括语言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进一步找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优越之处,同时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和世界各国文化彼此交通,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散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教学细节中引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能够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理知识,认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科学对待外来文化。

四、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思考

初中地理课堂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等极具意义。教学中需要地理教师加大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探究、分析和应用,以灵活的渗透方式,将其在地理课堂中渗透,本文认为初中地理课堂渗透传统优秀文化需要注意的内容包括如下几方面:

1.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服务地位

在初中地理课堂进行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目的是服务于地理教学,渗透的过程中要保证地理学科的本质、地理学科教学目标不受影响,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传统文化,不可本末颠倒,将地理课堂转变为传统文化教学课堂。比如在学习长江有关的地理知识的时候,在长江水治理方案设计环节,教师可以引入“天人合一”的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在课堂中,教师并未专门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在具体的问题整治方案中,却渗透了这种传统思想。地理课堂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引用,必须要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服务地位,选择灵活的引用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认可,在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灌输给学生。

2.选取材料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

教师在地理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还需要对学生的知识体系、认知能力、兴趣习惯等展开调查,保证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整体能力相符合,贴近学生的知识水平,这样渗透的传统文化才能被学生了解、认可。具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地理课堂相结合时,教师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理解能力接近的传统文化,比如唐诗宋词、历史名画、经典的历史著作等。在学习与黄河相关的地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中小学语文教材和学校《经典诵读》中选择三首经典的、与黄河相关的古诗词,让学生结合古诗词中的内容,分析黄河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将古诗词与黄河水文地理知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从新的角度上了解黄河的水文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古诗词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如果教师选择学生不容易理解的传统文化,则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降低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探究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充分掌握学生们的地理学习兴趣与心理认知特点,采取多元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全面实现“地理育人”的終极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影《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15期。

[2] 姚德健《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3] 杨舟《地理课堂上传统文化的应用与传承》,《新课程》2016年第6期。

[4] 容明环《中图版地理教材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地理教育》2015年第8期。

[5] 张树玮、吴伟《将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融入中学物理教学途径的探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年第12期。

[6] 万立荣《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物理教学的探究》,《物理通报》2015年第5期。

猜你喜欢中华传统文化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湖北教育·综合资讯(2022年4期)2022-05-06“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谁远谁近?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9期)2018-10-16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少年力斗传统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清明节的传统中学生英语·中考指导版(2008年4期)2008-12-19文化之间的摇摆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渗透 地理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