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

时间:2022-05-24 10:24:01 来源:网友投稿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陲,地处松辽平原中部沉降带的西部边缘,居松嫩平原中部,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吉林省三个片区县之一),是国家生态功能区试点示范县,是典型的风沙、盐碱平原县。县域总面积8496平方公里,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个镇8个乡6个国营畜牧(林)场,172个行政村,总人口36.4万,其中农村人口24.8万。由于受频发自然灾害、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经济产业结构不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对外经济关联度不高等条件制约,2014年初全县有建档立卡识别的贫困村90个,贫困人口103010人,贫困户数40671户,到2015年初全县贫困人口已经减至84510人。

摘贫穷之帽、奔小康之道,成为通榆人矢志不渝的追求。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36万勤劳智慧的通榆人艰苦奋斗,在贫瘠的土地上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反贫困之战,取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13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一改历年“大水漫灌”的扶贫方式,着力向“精准滴灌”转变,全面推进精准扶贫,众志成城打响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一、精准扶贫取得成效

通榆县委、县政府始终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践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抓在手中,落在实处。几年来通过不断争取落实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投入,不断探索创新,全县扶贫开发事业(工作)的各项成果得以集中显现。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县贫困程度明显降低,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城乡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乡村落后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紧紧围绕“四大主导产业”定位,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数和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均实现快速增长,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到2014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2.3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72%;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7.0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97%。

(二)贫困人口脱贫扎实有效。通过实施以工代赈、连片开发、整村推进、雨露计划和定点帮扶,全县累计实现脱贫人口7.17万人,完成贫困村整村推进54个,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5个百分点,贫困农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2014年,全县共有1.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1.8万人口脱贫任务。

(三)富民产业不断壮大。风电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500千伏输电线路建设扎实推进,230万千瓦风电场加快建设,带动光伏、生物质能等产业快速起步,清洁能源产业已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贫困人口致富的重要力量。近四年全县共上产业项目260多个,扶持了一批产业化经营项目。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种养殖基地和加工厂。在加快企业较快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当地产业发展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通过项目带动,棉花、美葵、辣椒、甜玉米、芝麻等高效农作物面积达到100多万亩,奶牛、肉驴、草原红牛、大雁等畜禽产品数量持续增加,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不断提高。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十二五”以来,贫困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县新增膜下滴灌面积100万亩,到2015年底达到150万亩。行政村全部通达等级公路,通电率100%。教育、医疗卫生、农电、通信、广播电视条件全面改善。农村安全卫生饮用水问题基本解决。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6%。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广播电视、有线电视入农户率分别达到100%和15.8%。村屯通邮、通电话、通手机率100%。

(五)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十二五”以来,利用发改、扶贫、财政资金改良“三化”草场6万多亩。平均每年植树造林6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16.4%。综合实施“七大治水方略”,全县水环境明显改善,达到1970年以来的最好状态。扎实开展生态治理保护工作,向海核心区生态移民、退耕还湿、退耕还林等生态项目顺利开展。水、草、湿、苇、林等生态覆盖率达到62.4%。

(六)手牵手家园行动成效显著。整合资源,创新方式,针对贫困群众开展“手牵手家园行动”,全县5053名党员干部、职工及各界爱心人士共帮扶款物价值442万元,帮助5000多户特困家庭解决了生产生活难题,民生工作的温度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增强,范围不断扩大。

二、主要做法

(一)全面落实“五抓”要求,为精准扶贫提供领导保障。

一抓一把手。通榆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业务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层层明确“一把手”责任,主抓精准扶贫工作。

二抓领导包保。本着“工作到村、扶贫到户、责任到人”的原则,选派了90个县直机关部门、270名机关领导干部和5000名党员干部包保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选派90名后备党员干部挂职包保贫困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截至目前,各级部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共帮扶物资折价500多万元。

三抓驻村工作队。以“进万家门、解万家难、帮万家富、暖万家心”为根本,制定出台驻村工作管理制度、驻村干部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按照便民、无偿、公开的原则,通过“干部轮流坐班”、“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等载体,提高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扶贫帮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劳务输出、重点人员转化等服务质量。截至目前,全县90个县直帮扶部门共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协调引进项目91个,帮扶物资折价1186.6万元。

四抓村党支部书记。通榆县在选用村党支部书记上,注重把德才兼备、年龄较轻的人选重用,摆脱了以前“论资排辈”只在村班子中几个人身上打转转、画圈圈的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做到了用人目标公开、用人标准公开、用人范围公开,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五抓致富带头人。针对致富能人从事的项目,找准致富发展思路,发展相关致富产业。实行县乡两级科技干部与致富能人“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多帮多”联系制度,全县共结成帮扶对子180多对。

(二)全力做到“四個确保”,为精准扶贫提供基础保障。

1.摸准全县底数,确保扶贫对象精准不漏。依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方案部署,结合贫困户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和全县实际,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残联集中力量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人口情况调查摸底,确保扶贫对象底数清、情况详,为开展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完善扶贫机制,确保扶贫措施精准有效。围绕识别出来的贫困户,深入开展走访、调研活动,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措施,确立帮扶项目。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按照每个贫困村1个帮扶单位,1名包片领导,1名党组织“第一书记”,1名以上驻村干部的人员配备标准,全县抽调270名局机关党员领导干部在贫困村组建90个帮扶工作队,抽调100名局级领导、后备干部、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队每月至少进村1次,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负责协助村两委分析致贫原因,制订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中心村建设起来,把偏远村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环境优化起来,把乡村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村经济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3.用准管好扶贫资金,确保扶贫项目精准落地。建立完备稳妥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确保扶贫项目高标准实施、扶贫资金严细化使用的关键,全县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项目资金管理新机制、新措施,为项目资金管理设立了一道道安全网、防护线。即:坚持“一个原则”——相对集中、重点使用的原则;达到“两个抓实”——抓实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抓实扶贫资金用在扶贫项目上;实行“三个跟着走”——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落实“四项制度”——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制,项目资金使用结束实行检查验收制。

4.整合各类资源,确保各类资源集中发力。按照“渠道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打破行业、部门限制,统筹考虑各方面资金资源。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合理整合发改、财政、交通、农业、牧业、林业、扶贫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扶贫重点村倾斜,放大财政杠杆作用,激发贫困乡村发展活力,着力解决资金安排分散、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问题,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

(三)探索创新“四大方式”,为精准扶贫提供载体保障。

1.光伏扶贫。整合光伏发电新能源建设项目和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实施了协鑫—咱家光伏农业扶贫2亿只生态鸡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35.4亿元,共建设1056栋鸡舍,光伏装机总容量16万千瓦。全部建成达产后,年可发电2.56亿度,实现销售收入2.43亿元;年可出栏生态鸡2亿只,实现销售收入62.4亿元。保利协鑫集团与咱家集团在所获取的收益中,将按每发一度电提取5分钱标准,年可提取扶贫基金1280万元;按每出栏一只生态鸡在利润中提取5分钱标准,达产2亿只鸡,年可提取扶贫基金1000万元,合计年提取扶贫基金2280万元。县政府成立扶贫基金管理机构,对基金进行科学管理。乡镇政府会同村级组织做好精准扶贫的承接和组织实施工作,做到对象精准、类别清晰、重点突出、兜住底线。具体的扶贫模式是:①兜底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每年发放2000元扶贫补贴,可解决全县6100户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基本生活问题。兜住底线是扶贫首先要解决的问题。②公益扶贫,利用基金为村屯修建学校、道路、农田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项目。③项目扶贫,以基金为引导,扶持贫困群众实施致富项目。

2.电商扶贫。为促进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的深度融合,更好地帮助贫困乡村和群众脱贫致富,通榆县认真谋划实施电商扶贫工作。在电商龙头企业云飞鹤舞公司的推动下,成功达成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合作,在通榆开展“县域综合扶贫试点”。同时其旗下的旭辉股权投资基金将在通榆设立产业扶贫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为主要形式,优先支持云飞鹤舞等电子商务和其他直供渠道创新发展。2015年4月份,通榆县面向贫困人口、残疾人、农民举办了通榆县首期电商扶贫培训班,聘请了淘宝大学专业讲师和知名运营商进行专题讲座,通过政务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及县电视台全程直播,共有约2万人接受培训。此外,由县电子商务中心牵头,联合县经济局和教育局共同开办“万名创业者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班”,采取深入各乡镇场巡回培训的方式,每周办班一次。通榆县本土企业纷纷“触网”,生成电商平台企业3家,电商供货企业、服务商21家,带动开办网店近千家,扶持农民及贫困户网商50多人,有效地带动了创业就业。2015年初以来,通榆县探索实施了“4+4”电商精准扶贫项目,即:通过扶持贫困群众“直接开网店、加入合作社、成为供货商、参与产业链”4种模式,搭建“培训、创业、服务、金融”4个平台,力争到2018年,完成90个贫困村的电商扶贫全覆盖,12000以上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3.金融扶贫。不断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陆续成立小额贷款公司9家,注册资本金达1亿元,有效拓宽了对“三农”及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增加了金融扶贫载体。2015年上半年,共发放贷款165笔、6409万元,其中发放涉农贷款63笔、1234.5万元,个体商户贷款102笔、5174.5万元。县内担保公司发展到3家,实现担保业务234笔、5327.8万元,其中涉农企业担保业务14笔、3100万元,个体商户业务220笔,2227.8万元。成立惠农物权融资公司,开展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业务,拓宽了我县“三农”融资渠道。引入长春农商行作为发起行,正在有序开展村镇银行组建工作,投入运营后将有效弥补县域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2015年上半年,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37.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5.8%,较去年同期增加5.4亿元、增幅16.6%。从贷款结构上看,农户贷款余额15.7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的41.8%、同比增幅4.4%;农村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9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余额58.2%、同比增幅25.3%。

4.旅游扶贫。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参与的开发模式,明确了大力开发乡村旅游总体思路,通过农业生产、休闲观光、旅游度假及销售商品,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脱贫致富、解决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農业发展。经过深入调查,初步选定向海乡、兴隆山镇共9个村作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加以扶持建设。扎实开展旅游特色名镇、名村和省级乡村旅游点的创建,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围绕景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结合村落特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和休闲农庄等旅游项目。2015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其中景区门票收入0.2亿元,带动其他参与、住宿、购物等社会综合收入1亿元。旅游人次、综合收入重点体现在各乡镇、各村屯,为乡村旅游带来了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贫困人口数多面广。通榆县农村基础差、底子薄,贫困人口多、分布广,贫困程度深,按照现行扶贫标准截至2013年末,通榆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90个、贫困人口10.3万人,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偏远乡村,且70%以上都是初中以下学历,文化素质的偏低造成了观念陈旧、科技意识差,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缓慢。一定程度上导致耕作方式简单粗放、投入标准低、经济效益差,脱贫致富难度大。

(二)经济收入增长缓慢。目前,全县综合经济实力与全省平均水平及兄弟县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虽然通榆县财政收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只是一个保工资、保运转的财政,投入到农村扶贫开发的配套资金有限。

(三)贫困对象能力不足。全县农村留守人口多为老弱病残和家庭妇女,本身既无技术又无特长,甚至缺少基本生活能力。种田多为养家糊口,“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

(四)扶贫资金缺口较大。国家财政虽然每年投入上千万元扶贫资金,但与通榆县实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缺口,主要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另外,各行业部门之间还缺少衔接,难以形成一盘棋,资金整合力度不够,影响到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五)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市场经济体系不够完善,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发展基础不牢,农产品精加工有待加强,市场销售需更加畅通,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没有形成规模,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不高。

(六)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提出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要稳定实现扶贫对象的“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对于通榆县来说任务十分艰巨。可以说,通榆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

四、下步工作思路

未来一个时期,通榆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全面落实新十年扶贫纲要,全县将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生态经济景观”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既要把通榆县放在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的最困难片区定位,也要把本辖区内不同区域进行综合分析,把精准扶贫作为全县扶贫攻坚的主要突破口,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统筹推进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社会扶贫、科教扶贫等多种措施,实行扶贫开发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造美丽富庶通榆提供保障。要达到的奋斗目标是:到2018年达到“一提高、两不愁、三实现”,即:提高城乡贫困人口收入,使全县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确保城乡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确保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住房、基本医疗和基本义务教育。围绕这一思想和目标,下一步通榆县从精准扶贫角度出发,精心战略谋划、精细科学实施、精准定向发力,建立并完善全县多管齐下、多点开花的大扶贫格局。

(一)着眼人居环境改善,加快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采取政策叠加形式,联合对贫困乡村实施屯屯通建设,加强损毁路维护、中小危桥改造和安全防护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8年,力争完成农村公路联通项目1160公里,实现100%屯屯通等级公路。抓好贫困乡村危房改造工程。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优先帮助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解决最基本安全住房的要求。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监督管理、检查验收、建立档案、系统录入等各项制度,保证政策落到实处,确保困难农户住房安全。到2018年,完成全县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实现贫困乡村群众基本住房保障。

(二)着眼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贫困乡村现代农业建设。围绕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战略目标,立足贫困乡村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坚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导向,以实施“健康米、放心肉”工程为载体,加强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坚持适应高效农业发展理念,深入调整种养业结构,运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大力发展高粱、谷子、蓖麻、绿豆、肉羊、草原红牛、肉驴等优势产业和美葵、棉花、辣椒、甜玉米、生态鸡、冷水鱼、向海大雁等特色产业,着力加快水田开发、粮改饲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培育、扶持相应关联的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更多的贫困家庭、贫困人口参与,不断扩大种养业规模。到2018年,扶贫产业生产能力和产出水平明显提升,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贫困乡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基本实现“村有扶贫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初步形成以特色种植业为主体区域特色突出的扶贫产业格局。

(三)着眼产业设施改善,加快实施水利扶贫。一方面,要着力实施节水增粮、农田水利抗旱井、水土保持、标准化农田建设等项目;要优先解决贫困乡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对已建成的自来水设施维护,对已损毁的自来水设施实施改建或新建工程。另一方面,要继续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尽早发挥效益,为发展200万亩以上膜下滴灌工程提供充足地下水源保证,稳步实现粮食增产。通过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增加水产品产量4000吨,增加苇田面积400平方公里,开发水田面积15万亩,其中有机水田10万亩,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河湖连通周边村屯发展渔家乐、农家乐,壮大旅游产业的同时有效地增加农户收入。此外,加快实施节水增粮行动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安装移动式光伏提水设备,解决膜下滴灌电力配套问题。启动光伏提水带动贫困户项目,每发一度电提取5分钱用于扶贫基金。到2018年,实现全县因灾致贫的贫困人口中因旱灾致贫问题全部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

(四)着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光伏产业发展。结合白城市实施光伏扶贫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农光互补、牧光互补、光伏渔业、光伏旅游、光伏发电提水灌溉等模式,引导贫困人口参与到种植、养殖、服务业及職工就业等环节中。同时,按照兜底扶贫、公益扶贫、项目扶贫三种模式做好贫困户精准扶贫。积极向上争取光伏指标补贴,给予开发企业建设指标支持,并鼓励在条件具备地区开展光伏提水灌溉试点工作。今年重点编制完成全县光伏扶贫试点实施方案。启动通榆县咱家禽业科技有限公司15MW光伏牧业项目;天宏虹辉太阳能发电科技公司建设10MW生物高科技农业光伏项目;中节能集团公司建设10MW地面光伏发电项目。到2018年底,计划引进庆达通榆太阳能公司等11家光伏企业入驻通榆开展光伏发电站建设,实现总装机容量613MW,带动贫困户10412户。

(五)着眼新型产业崛起,加快推进电商产业发展。抢抓电商扶贫成为国家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的难得机遇,深入探索实施“4+4”电商精准扶贫项目。积极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瞄准贫困村和贫困人口,创新互联网思维和电商模式,统筹政策和资金、创新载体和思路,探索实施以电子商务促进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加快形成“电商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脱贫服务”的电商扶贫产业链条,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15年电商扶贫工作完成16个乡镇电子商务巡回培训,实现组织培训16场、900人的目标,同时全面启动幸福9号村建设,推进淘宝首个精准扶贫地方馆——通榆馆上线,并实现农户产品包销。到2018年,力争完成90个贫困村的电商扶贫全覆盖,12000以上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解决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

(六)着眼资源优势,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按照通榆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向海乡向海村、兴隆山镇长胜村、向海乡利民村、向海乡红旗村、向海乡创业村、兴隆山镇林茂村等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大力开发集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综合旅游,打造农家乐、乡村游,带动当地贫困乡村整村脱贫致富。其中,向海、长胜、利民等3个村为首批建设村,其余6个村为第二批建设村。同时,以上述9个乡村旅游扶贫试点为中心,发掘县自身潜力,辐射带动周边乡镇贫困村共同发展。2015年,通榆县要重点推进向海乡向海村开展旅游扶贫工程,制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并抓好项目落实。到2018年,在完成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基础上,计划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20个,带动贫困家庭3000户增收致富。

(七)着眼“三农”资金扶持,加快实施金融扶贫建设。加大争取成为国家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县力度。做好政府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工作对接,共同研究确定金融扶贫支持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扶持对象,建立金融机构与扶贫部门联合调研、共同论证、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长效联动机制。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农地贷款”、“直补贷款”、“住房贷款”、“农机具贷款”、“信用贷款”等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争取农商行和村镇银行面向“三农”的信贷投放能力达到18亿元。到2018年,通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金融扶贫政策,实现部分贫困户脱贫致富。

(八)着眼生态环境改善,加快项目扶贫攻坚建设。以“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目标为统领,进一步改善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加快推进农村垃圾处理厂、排水沟建设,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村部和农村休闲广场建设。持续提高森林覆盖率,组织开展植树扶贫试点示范,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促进贫困户增收。加快实施贫困乡村生态移民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采取统筹协调、整体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分步实施贫困乡村生态移民工程。加大水扶贫工作力度,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全面实施节水增粮、农田水利抗旱井、水土保持、标准化农田建设等项目,努力发展河蟹、冷水鱼等渔业扶贫项目。到2018年,实现16.02万贫困乡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100%,力争成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

(九)着眼社会民生改善,加快实施贫困乡村保障性工程建设。加强贫困人口社会制度保障。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专项救助等三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和消除贫困方面的功能,使贫困人口能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证,从而持续稳定地解决贫困问题。加强贫困乡村电力保障,采取大电网延伸以及光伏、风电互补等可再生能源分布供电方式,提高农村供电能力,完成现有农网升级改造和实施田间电网建设。加强贫困乡村医疗保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加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巩固基本医疗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完善城乡救助和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新农合支付制度,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强贫困乡村文化保障,稳步推进文化共享、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工程,提高服务效能。加强行政村农家书屋出版物更新和数字农家书屋建设,推进农家书屋向自然村延伸。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发家致富能力。加强贫困乡村教育保障。继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施农村贫困学生高中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抓好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适当推进集中办学。落实好特困地区中小学生营养餐补助,逐步提高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继续实施“特岗教师”、“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专项计划等项目。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助覆盖面,将残疾儿童纳入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雨露计划”改革试点范围,对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两后生”提供扶贫助学补助和助学贷款等帮助。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科技培训工作力度。组织开展阳光工程、电商知识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

(课题组成员:纪如刚 包立忠 任玉辉 陈 涛)

推荐访问:扶贫 攻坚战 精准 打好 扎实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