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问题研究

时间:2022-05-24 10:2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为主的新型生态旅游,其兴起与发展是农村经济的一个亮点,其本质与城乡协调发展是一致的。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对于烟台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意义重大;且具有发展的明显优势,烟台要在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

关键词:农村 生态 休闲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25-03

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作为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体验田园生活、回归自然为主的新型生态旅游,其核心价值是“绿色的乡村生活”体验,主要包括观光农业旅游、农家乐、渔家乐、民俗游等。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是顺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潮流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具有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明显优势的烟台,要在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

一、烟台加快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的意义

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是农村经济的一个亮点,其本质与城乡协调发展是一致的。对于烟台而言,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对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其主要是在本地消费,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如烟台福山樱桃园旅游、莱阳的梨花节、长岛的渔家乐都对当地村民增收有巨大作用。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能够促进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转变,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拓展致富空间,增加农民就业岗位,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开辟了新途径。

2.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突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方向发展,较好地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十分强调发展生态农业,既弥补了传统农业生产目标单一、生产技术落后以及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农业的不足,又避免了以高投入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所带来的生态破坏和农业环境恶化等弊病,从而有利于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

3.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有利于农业比较利益的提高

观光农业和民俗旅游是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的两大内容,它们的发展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产业模式,增加农、林、牧、渔业的旅游休闲度假功能;而且可以把农、林、牧、渔业的生态效益、民俗文化等无形产品转化成农业经济的收入,提高原有产业的附加值。

4.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有利于旅游空间的开拓

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丰富了旅游产品,突破并拓展了旅游业发展领域,增强了产品的可选择性,人们可以在短期的假日里,去农村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通过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变,促进旅游景点布局的合理化和旅游者旅游活动行为层次的不断提高。

5.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有利于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保护

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能够提供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场所,扩大自然保护区宣传,被环保学家视为支持保护区的潜在手段。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开辟了新的财源,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动力,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合一的特点。

二、烟台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的优势

烟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蕴藏着丰富的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及纯朴的民俗风情。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烟台的优势非常明显。

1.旅游资源优势

烟台拥有优异的海岛、海滨自然美景,葡酒之乡、鲁菜之乡、水果之乡的丰厚底蕴,雅致休闲的高尔夫、温泉等,构成了烟台丰富的农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主要包括:黄金海岸之旅,人间仙境之旅,葡萄酒文化之旅,高尔夫之旅,自驾车和自助游之旅,生态采摘之旅,黄金之旅,民俗祈福之旅,等等。

烟台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资源,更是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打造了一批完备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目前,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旅游区44个,其中国家5A级旅游区2个、4A级旅游区11个、3A级景区12个、2A级景区19个、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6个、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1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1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点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9个;现有星级饭店106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饭店18家、三星级饭店60家、二星级酒店20家,努力为游客营造一份舒适温馨、宾至如归的氛围;现有旅行社216家,其中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为8家,在推出常规线路产品的基础上,各旅行社着力推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现有星级餐馆28家,其中三星级26家,二星级2家,各色美食、小吃应有尽有;现有旅游汽车公司13家,旅游船舶公司11家,为游客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现有9大旅游购物街区、6个旅游购物点,为游客提供葡酒文化、开埠文化、八仙文化、金石艺雕、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海产品、水果之乡干鲜、工艺美术品等10大系列旅游商品。这些,都为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烟台精彩纷呈的旅游活动中,休闲、自然、特色、体验成为最吸引人的卖点,亲近自然的农家乐、渔家乐、海岛游、采摘游、海上游等活动深受游客欢迎,温泉、葡萄酒自酿、养生保健等参与性项目满足了游客寻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时尚旅游心理,倍受青睐。

2.地理区位优势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濒临黄、渤两海,北与辽宁大连、东与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南与青岛毗邻。这里山海相映,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素以“山海仙境?葡萄酒城”的美誉著称于世。

从国际区位看,烟台位于太平洋西岸亚太经济圈、亚洲繁荣经济带的中心,在休闲旅游方面与亚太经济圈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现有实力存在着极大的关联互补关系。烟台又位于胶东半岛的东端,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具有沟通日、韩的独特地理优势。同时,烟台保税港区拥有“自由港”式外贸政策,随着山东省东部开发策略的进一步倾斜,也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从国内区位看,烟台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东部,具有沟通东北华北华东的独特地理优势,烟大铁路轮渡运力不断增加,蓝烟铁路电气化已经开通、正在推进的烟台潮水国际机场、烟台港西港区、德龙烟铁路、青烟威荣城际铁路、中韩铁路轮渡等,将使得烟台成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随着未来烟台将成为东北亚地区最具活力的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信息中心,不仅会吸引大批的国外投资者,也将吸引大量的游客。

3.经济基础优势

按国际标准,当人均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时,休闲消费便进入急剧扩张期,人们将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休闲时间投入休闲消费。而烟台的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连续三十多年保持较快增长,是中国北部沿海比较富裕和发达的地区之一,具备了构建休闲型城市的经济条件。

2010年,烟台市GDP达到4358.46亿元,位居中国内地城市第19位,山东第2位。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288元,恩格尔系数为32.4%;农村人均纯收入达9916元,恩格尔系数为38.3%,已处于富裕型小康阶段。2010年末,烟台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126.91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超过3.266万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达901.46亿元。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为居民享受高层次的休闲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烟台发展农村生态旅游的对策建议

烟台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业必须紧紧抓住“山、海、城”一色,“岛、林、泉”相融的特点,突出优势,因地制宜,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农业与旅游两种产业结合起来,集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食品和综合开发利用为一体。

1.以发展特色旅游为抓手,增强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后劲

依托丰富的资源禀赋,打造优势高端特色旅游产品,是增强烟台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要在提升主导产品档次品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烟台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建设的步伐。在中心城市区,要重点开发中心休闲海滨区、芝罘岛、崆峒岛、中央山地公园、东部新区海滨带、金沙滩旅游度假区、福山农博园、张裕葡萄酒庄园、八角湾度假村、夹河岛、海滨森林公园等项目。在蓬长龙区,要开发以人间仙境蓬莱、海上仙山长岛、中国农民城南山为主体的旅游区。招远以中国金都、温泉旅游、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滨旅游为重点,开发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个高规格的生态型温泉休闲疗养康体度假区。栖霞市要以中国北方苹果第一市、田园山野风光、国路夼乡村旅游、牙山、崮山森林及温泉旅游、胶东民俗、全真教及牟氏庄园民俗旅游节为开发重点。莱阳发挥农业大市及农字号龙头企业集团优势,以百年梨园、龙大农产品、鲁花花生油、天府一枝笔梨汁等为重点。莱州市以云峰山、大基山道士谷、三山岛、金海岸度假区、花卉基地为重点。海阳重点开发省级旅游度假区、万米海滩、千里岩岛、苏格兰式高尔夫球场、海上运动中心、沙滩运动中心、高尔夫学校、江北第一大竹林云顶风景区、度假别墅群,发展成为集观光、休闲、疗养、度假、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这样,逐步构建起交叉型、递进式旅游战略格局,形成以观光产品为基础、休闲度假产品为主体、大众型与高端型相结合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体系。

2.以科学规划保护为指导,合理开发休闲旅游资源

要合理的利用秀美的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保护目的双赢,必须加大保护力度,制定旅游长远规划,确保持续发展。要在《烟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烟台各地的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因地制宜,选择某些条件适宜的景区进行重点开发。选择项目要科学规划,使生产功能、观光功能、休闲功能可以在同一载体上得以体现、得以发挥和紧密结合,并做到农业生产活动和旅游活动安排有序。要整合区域休闲旅游资源。要实现资源重组,对同一区域,甚至是同一旅游区内的项目进行有效组合,通过资源的重组,使其特定区域内的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配置利用,避免同一层次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雷同和恶性竞争。

要各具特色,产生互补效应和聚集效应,实现客源共享、共生共荣,形成合理的总体布局,构成更具发展潜力也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丰厚内蕴。突出重点,择优选择一些条件好、有潜力的县、市(区),高层面的统一科学策划,切实做到“先规划,后开发,不规划,不开发”,以此来保证休闲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长远发展。

3.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在坚持绿色生态原则、避免城市化的同时,必须提供完善的设施与卫生条件,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求,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原汁原味,走向另一个极端,要对传统和自然进行恰如其分的扬弃和提升,这就要求很高的创造能力。

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对农村生态休闲旅游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综合开发、“村村通”等项目,加快水、电、路、通信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休闲旅游基础条件。政府要加大统一协调力度,积极引导海阳、莱阳、栖霞等后发地区,加大交通、通信、宣传等方面的投入等。同时,要加大对发展休闲旅游的整治力度,真正做到休闲旅游“行有基础、食有特色、游有内容”,推动农村生态休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从旅游环境上,构建符合自然的休闲景观,使其真正充满生机、原汁原味。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要以“享受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为出发点,将绿色概念渗透到“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营造浓郁的绿色气息,摒弃一切破坏绿色格调、与健康和环保不相融的环节,减少人工雕琢,保持天然一派的风格。

4.以优化服务质量为突破,提升农村旅游承载能力

服务是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的重点,也是难点。只有提升服务质量,才能够增强游客的吸引力。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往往处于城市近郊或农村,从业人员又往往以农民为主,特别是渔家乐、农家乐等,经营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面对服务水平落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努力推进标准化服务;部门联动,组织业务培训,免费培训旅游从业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服务意识、食品卫生知识、旅游文化常识、接待礼仪礼貌、餐饮客房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必须在安全、交通、卫生、咨询、价格、服务、设施等各个方面制订严格的标准和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质量规范,使游客安心、放心、舒心、开心。结合新型农民阳光培训工程,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家乐”经营户外出学习考察,不断提高业主经营服务水平;特别是环保卫生知识的培养,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长岛渔家乐目前已达400多户,分散在不同的乡镇、村庄,该县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单位,专题研究渔家乐管理问题,并出台了《长岛县渔家乐管理办法》,建立了包括旅游等相关部门及乡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突出游客参与体验,丰富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内容

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与农业、林业、渔业、水利、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与现代农业相融合,开展蔬果采摘、田地认领、科普实践等农事体验旅游活动。与林业相融合,探索发展“森林人家”农家乐。与渔业相融合,开展垂钓、赶海、渔业体验等休闲活动。与水利相融合,坚持保护性开发,科学发展水利旅游。与文化相融合,依托乡村文化大院、乡村博物馆、休闲广场、农家书屋等乡村文化设施,复活传统民俗文化,定期开展文化演艺活动,丰富农村生态休闲旅游内涵。

发展农村生态休闲旅游,要围绕当地的资源基础和游客的需要设计精彩纷呈的项目,将观赏性、休闲性、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等多种功能融为一体,适应客人多方面的需求,调动多方面的消费欲,让客人增进游兴,流连忘返,延长滞留时间,着重体现“三亲”——亲知:让旅游者了解农林业科技知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等。亲行:组织和引导旅游者参与农事活动、民俗节庆、农村体育、农村游艺等,其中参与自做农家美食尤其受女性游客的欢迎。亲情:将旅游者作为家庭一员,与其结对子、拉家常、共同娱乐等。

参考文献

[1]郑伟民,陈少青,杨诗源. 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6).

[2]李书山,杨吉安,方锡红,张景群.兴平沿渭农业生态旅游开发SWOT分析及开发构想[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

[3] 曹兴平. 文化绘图:文化乡村旅游社区参与及实践的新途径[J].旅游学刊,2012(12).

作者简介:李敏(1972-),男,山东烟台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推荐访问:烟台 生态 农村 休闲 研究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