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01 17:44:01 来源:网友投稿

汤多宽 谭联合

摘要:围绕问题,立足教学,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和实践,寻求优秀传统文化同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后拓展的有效结合机制,并积极推广成果,形成辐射效应。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道德与法治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学生道德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它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其重要源头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因此,要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必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资源及价值,来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背景及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我国一些中学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了一系列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相融合的研究。在理论层面研究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意义和价值。

2.国外研究综述

各国十分重视本国传统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和应用研究。比如英国的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学普遍使用蕴含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德育教材,德育中注入了更多传统文化的元素。美国学校开设基督教课和公民课,在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富有独特文化意义的道德品质,如自律、诚实、自爱和社会责任等。

(二)独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6年,九年义务教育德育课程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且2022年颁布的新课标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该课题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点是教材中引用的古诗文、典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教学价值,探索二者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结合的教学内容和模式。从而使研究成果产生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2.实践意义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本课题研究,能培养教师新课改理念,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丰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张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改善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生态,使学生能真实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人文魅力,培养学生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同时,在研究过程中,通过课题组成员向全市初中推广研究成果,有利于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推动全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研教改,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质量。

二、目标内容

(一)目标

1.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初中道德與法治学科教学相关的丰富教学资源,并将其编辑成册,便于推广使用,实现其价值的增值。

2.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有机结合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师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编写相关教案,制作相关微课和课件,设计相关课外活动方案,撰写研究心得或论文。形成较为成熟的“一体双养四联”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教学法。

3.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文化思维力和应用力,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度。

(二)主要内容

1.信息化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有效教学形式或模式。

2.新时代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同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及内容契合的素材选择,主要是对教材中引用的古诗文的阐释及应用进行研究。

3.探索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后拓展活动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机制。

三、探究思路、步骤

(一)基本思路

首先,调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应用状况;
其次,课题组成员进行线上线下学习和研讨,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再次,在专家指导下在各校开展螺旋上升式实践研究;
最后,总结完善推广,形成成果溢出效应。

(二)步骤及措施

1.准备阶段

在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开展调研,调查研究合肥市区学校和长丰县初级中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资源应用情况,98%的学生希望在课堂教学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96%的学生对教材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不理解,76%的教师希望对教材中引用的古诗文进行解释和拓展,并挖掘其在教学中的育人价值。制定计划书与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

阶段一:

研讨并完善开题报告、计划书与实施方案,建立微信群,正式实施。邀请合肥师范学院傅玉茹教授、县教研室徐庆敢主任、董吉贞老师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下塘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刘和海教授指导课题研究,宣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组织市县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成员参与课题研究,研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各学段重难点;
组织教师线上线下学习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选同道德与法治教学联系紧密的素材,如古诗文、成语典故、传统节日、风俗等,并将其体现在电子教案中。请专家指导教师制作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微课件,并上传至校园网供学生学习使用;
鼓励学生观看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社团,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活动;
建立师生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交流平台,召开线上视频会,交流、总结第一阶段工作。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讨论并调整了计划书部分内容。

阶段二:

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提高思政教师熟练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服务教学的能力;
举办专题研讨会,研究在教学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逐渐总结出“一体双养四联”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教学法;
召开关于撰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诗词的阐释与应用》一书的研讨会,修改完善书稿,商讨出版事宜;
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学生运用优秀传统文化微课、课件自主学习与掌握重难点情况;
反馈意见,精修微课;
组织学生参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岗集非遗文化园研学游活动。

阶段三:

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新时代好少年”为主题的政治小论文比赛及手抄报比赛;
课题负责人汤多宽、谭联合参加合肥市教科院举办的工作室经验交流会,受到叶传平院长及政治教研员侯新旺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城关中学开展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与法治微课制作比赛和观摩活动;
课题负责人指导成员撰写课题研究论文,评选课题研究优秀论文和课外活动设计。开展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论坛活动;
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精选集、论文、教學设计、课件、微课集。召开研究成果推广经验交流反馈会,开展课题研究总结,撰写结题报告,并向课题主管部门申请成果鉴定。

四、主要成效

(一)理论成果

1.制作了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的电子教案、课件集、微课集(微课视频)等。

在课题组成员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成员们线上线下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形式,精选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需要的相应内容,反复修改,精心制作了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并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电子教案、课件集、微课集(微课视频)。

2.出版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古文诗词的阐释与应用》一书,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参考。

3.发表了多篇论文,汇编了课题研究论文集

课题组成员在学习、培训、研究过程中,结合自主探究、同伴交流研讨和专家引领指导等,积极反思,认真总结,围绕“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一主题,各抒己见,撰写了18篇有质量的研究论文,其中,课题组负责人汤多宽校长的论文《学习优秀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发表在《教学艺术》;
汪勇老师的论文《课堂向美而生》发表在《安徽教育科研》;
张敏老师的论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路径浅谈》发表在《中学课程辅导》;
谭联合老师的论文《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高道法教学实效》荣获合肥市教科研论文二等奖;
等等。课题组汇编论文集并上传到校园网,发送到长丰县思想政治教师QQ群里,供广大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或开展研究时参考,实现资源成果共享。

4.编写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

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华,包括文学、艺术、民俗、精神等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将思政课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能够提升初中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激发其民族情感,引导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课题组利用课后服务、升旗仪式、班会课及寒暑假,开发了一系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编写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校本教材,弥补了教学课程中单一的、零散的传统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网络,使学生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二)实践成果

1.创新“一体双养四联”教学法,深度挖掘传统之美,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课题负责人谭联合的研究成果“一体双养四联”优秀传统文化应用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课前线上预习用、课堂教学探究用、课后巩固练习用和课外拓展实践用“四联用”)已趋成熟,并在各校推广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古代核心价值观向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转变,增强了师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更增强了师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抗击新冠疫情的精神力量。学生积极参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小论文比赛、手抄报比赛及岗集非遗文化园研学游及征文活动,有46名同学分别获一、二、三等奖。

2.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本课题的研究带动了教师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更加注重发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其在教学中的创造性运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反思、总结,不仅更新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了教学方式,而且丰富了教师优秀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了育人能力和自己课堂浓厚的“文化味”。

3.构建了教师互助合作教学教研成长共同体,积极推广研究成果

来自不同学校的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深入研究,精心设计并制作了能体现优秀传统文化与道法学科相结合并符合初中生认知特点的电子教案、课件集、微课集,多次开展以“体现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法教学效果”为主题的各类比赛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课题组成员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增强了研究能力,形成教研共同体。

参考文献:

[1]王中明.做有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

[2]]张绍元,李晓慧.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读本[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7.

[3]赵章靖.美国基础教育[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课题法治道德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第一次写课题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9期)2020-01-02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4期)2017-01-20“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推荐访问:传统文化 法治 课堂教学中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