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时间:2023-10-26 18:48: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启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发展,滋养了先进的法治文明,培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深扎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践行民本理念,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理念精髓。坚持民惟邦本,核心在于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这些要求与民本理念一脉相承。新征程上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传承弘扬民本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眾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重道德教化,实现法治德治相得益彰。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就吸取商朝覆灭的教训,确立了“明德慎罚”的治国方略。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国家应该根据天道实行“德主刑辅”的主张。唐朝《唐律疏议》中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说法。历史启示我们,治理国家不能只靠法律,还需要以道德来教化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要把加强道德养成和培养法治精神融合起来,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和道德自觉。在司法实践中要注意先教后刑、调判结合,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与刑罚的强制震慑相结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实现良好的社会治理效果。

坚持严以治吏,发挥“关键少数”示范作用。中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吏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孟子提出“徒法不能以自行”,意思是说不光要有良好的法律,还必须有良吏执法,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中国古代为了加强对官员的管理,设立了“上计”“四善二十七最”“磨勘制”“四格八法”等考核方式和标准,既有德的要求,也有法的约束,体现了德法并重。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少数。弘扬从严治吏传统,要更好发扬为政以德的价值导向,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苏胜利

猜你喜欢依法治国弘扬中华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7期)2022-10-31弘扬爱国精神区域治理(2022年35期)2022-09-30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依法治国 法平天下中国法治文化(2016年1期)2017-01-19“德”“法”辨证与依法治国湘江法律评论(2016年0期)2016-06-15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雷锋(2015年9期)2015-12-14关于依法治国若干问题学习月刊(2015年5期)2015-07-09

推荐访问:中华 传承 传统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