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的大学精神培育及实践路径

时间:2023-10-22 15:44:01 来源:网友投稿

贾宝先 杨静娜

摘 要:大学精神具有育人功能,对促进高校发展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河南高校数量多、文化资源丰富,培育河南高校的大学精神有助于高校精准定位、发展壮大,有助于学生坚定信念、不断前进,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繁荣文化。为真正实现大学精神的全方位培育,河南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规律和个人成才规律,推动实践路径从内容、渠道、范围方面不断完善和进步,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学精神;河南高校;高等教育;精神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大学教育作为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人才的重要战略阵地,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未来价值。大学在建立、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特质,创造了自己的精神文化,也就是大学精神。大学精神作为大学历久弥新、成熟强大的精神层面表达,是高校培养人才、延绵发展的精神指南,是大学历经风雨留存下来的精神文明。培育大学精神能够影响个人、社会和国家,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河南拥有巨大的教育潜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河南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精神的运用、发扬和创新。

一、大学精神的内涵

大学一词最早出自《礼记·大学》,其中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在古代的含义有两种,既指“博学”之态,也指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而现在的大学则是相对于中小学而言的,指对完成中等教育的受教育者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高等学校。

精神一般是指某个人或某群人为达到某种伟大目标,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思想意志,例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南水北调精神、大别山精神等。大学精神是指高校在自身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思想概括,是大学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描述和期盼。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载体,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实现社会效益,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大学精神则是高校履行社会职能时凝结起来的独特理念和精神特质,是指导高校培育专业人才、实现社会价值的精神支柱,主要包括创新精神、爱国精神、科研精神、自由精神等。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例如众所周知的北大精神、西南联大精神等。这些大学精神正是高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历经时代变迁、顺应社会历史潮流并为学子们广泛认同、付诸实践的思想理念。高校的校风校训、建筑文化、校史校历等内容,包含着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均是各高校大学精神的表现形式。在地大物博、人才辈出的河南,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办校理念和学校精神,形成了河南高校独特的大学精神。这些精神河南高校的发展、河南教育事业的进步、见证了河南人才的崛起。

二、河南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阵地,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群体产生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影响,还包括精神上的指引。河南人口众多且位于中原地区,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河南各高校的大學精神引领学校朝着更专业、更美好的目标前进,是各高校永远不会改变的灵魂,河南高校培育大学精神为河南高校的生存发展指明了方向,为优势专业的发扬壮大奠定了基础。

(一)有助于高校精准定位、发展壮大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渠道,其建立和发展需要根据地区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由于气候、资源、环境等的不同,每个地区在发展中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各地区均根据当地特色和国家建设需求设置了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艺术类等特色院校。这些特色院校共同构成了协调一致、均衡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满足了国家、社会、人才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在河南高校中,也不乏各类极具特色的高等学校。大学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将为河南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从而助力河南高校依据本校的“树人”目标培育各类人才,促进河南高校向着更加专业、更加精深的方向发展。例如,“厚德博学,止于至善”的河南师范大学,其大学精神支撑着学校以师范专业为重点进行发展,促使其不断为河南的中小学及高校提供师资力量。“明德任责,好学力行”的河南理工大学,位于中国重要的无烟煤生产基地、河南最早建造现代化煤矿的焦作。在其大学精神的引领下,河南理工大学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逐步发展为极具特色、专业领先的理工类高等院校,为中国的煤炭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明德自强,求是力行”的河南农业大学,其农学专业力量最为雄厚,为河南的农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促进了河南农业现代化发展。除了这些知识型高校,职业技能型高校也在其自身大学精神的指引下不断发展壮大,为河南各行各业提供专门的职业人才。如果河南高校没有这些大学精神,它们难以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坚持自身特色,也难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保持自身特色。

(二)有助于引导学生坚定信念、不断前进

大学反映社会需要,创造社会理想,通过学校教育可以使人们把理想变成现实的文化成果和实体效益。大学精神产生于培育社会理想的过程中,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教育则是培养大学生精神之钙的关键步骤,能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精神内涵丰富,能够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影响着学生对未来人生的发展规划、对远大目标的不懈追求,是教育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资源。高校大学精神的实质与学生理想信念的追求不谋而合,培育大学精神能够塑造、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高校培育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真理、实事求是、遵循规律、不断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用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指导学生规划人生发展方向,坚定学生实现美好生活的决心,充分感悟、践行大学精神。

(三)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繁荣文化

高校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组织,不仅对周围地区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能力,也能产生较强的社会文化影响力。培育大学精神落实在每个教师、学生与职工身上,会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吸引着有远大理想的青年学生奋发图强,吸引着有立德树人梦想的教师辛勤耕耘。可以在整个高校内形成积极向上、生机勃勃的氛围,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和群众面貌。随着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学精神的培育和传播不仅会对大学周围的群众产生积极影响,也能使社会各界感受到不同高校的大学精神,使大学精神的影响范围扩大、影响力加深。河南高校的大学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与河南其他优秀精神文化,如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等,共同构成了河南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河南高校学子和河南人民的文化滋养源泉。比如,河南大学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坚持敌前办学,秉承教育报国的思想理念,表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河南高校大学精神的杰出代表。河南高校大学精神能够展现出高校学子和河南人民的精神面貌,为中原崛起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是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河南高校的具体表现。

三、河南高校大学精神培育的实践路径

河南高校培育大学精神意义重大,能促进河南高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高校大学精神,既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又要结合新形势、新方法优化实现路径。河南高校培育大学精神的实践路径要根据河南教育特色和地域发展特点,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促进河南高校大学精神培育工作的完善和创新,推动各行为主体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形成多种主体相互融合的强大力量。

(一)挖掘多元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精神培育的内容

首先,要明确大学精神的真正意蕴。“弘扬大学精神,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大学的大学精神,这就需要总结凝练大学精神。”大学精神往往在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内涵特征,能够融合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方方面面。学生需要明白高校大学精神可以是简单的词语表达,也可以是图画、雕塑等艺术创作,它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高校的校史、校风、校训等是大学精神的组成部分,高校的建筑设计、学生活动、文艺娱乐等也都会在无形中营造和传递大学精神。高校既要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明确向学生传递大学精神的核心含义,也要以其他文娱活动、资料建筑等形式间接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大学精神。其次,要构建大学精神的特色内涵。河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河南各高校的建校宗旨和发展方向均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河南各高校在宣传校史、校风、校训等精神内容时,也要重视对大学精神特色内涵的建构。要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形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独特优势,传承优秀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精神的内涵。河南精神中的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可以是河南高校培育大学精神时可以合理利用的优质资源。最后,要与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结合。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体系丰富多样,在大学精神的培育过程中,要结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综合运用“四史”教育、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等形式,提高大学精神的育人效果。

(二)坚持课堂内外联动,拓宽大学精神培育渠道

首先,课堂教学是基础。从课堂的教学内容上来说,高校教师要使课堂充满科学性和思想性,讲好大学精神的思想内核。从教师的自我形象上来说,教师授课时要充分展现高校大学精神的文化气质,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展现大学精神的魅力。从课堂的活动方式上来说,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课堂活动方式,通过学生讨论、学生讲课的方式,增加学生对大学精神的体验感,增强学生的学校自信和专业自信。“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学精神的培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专业的职业素养和严谨的学术态度,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好学生,让学生系统、完整地学习和践行大学精神。其次,课外活动是保障。河南各高校可借助校史问答赛、校庆活动、大学精神演讲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大学精神的内涵。还可以利用校史展览、文化展板、校园广播等形式,将大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可以举办各种人才交流论坛、大学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大学精神研读会等活动,增强学生对本校大学精神的熟悉和理解,树立认同感和责任感。另外,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和实习是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高校要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感悟河南文化的魅力,领悟高校大学精神。最后,后勤服务是补充。宿舍、食堂、校园是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场所,这些场所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大学精神。公寓文化墙、食堂广播、校园新闻网等都是培育大学精神可以充分利用的载体。河南高校培育大学精神要建设具有多彩内容、丰富主题的校园文化,发挥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的一体化建设作用,使大学精神培育覆盖全体成员。

(三)利用网络媒体技术,扩大大学精神培育的范围

在互联网飞速發展和多元文化传播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生是新兴媒体的主力军,受到了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面对这种情况,高校应该从输入和输出两个方面提高大学精神的培育效果。首先,从输入方面来说,高校应对入驻校园的商家、团队、组织进行严格筛选,坚决抵制影响学生价值观的不良文化,为大学精神的培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积极欢迎优秀企业进校宣传,帮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从而制定并完善自身发展目标,践行大学精神,实现全面发展。主动邀请省内具有深厚大学精神的高校学者进行宣讲,增强学生对河南发展的敏锐度,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开展多学科学术讲座和学术论坛,扩大学生的知识覆盖面,让学生及时了解所在专业的理论前沿和最新研究成果。其次,从输出方面来说,在短视频使用人数爆发式增长、网络直播技术成熟的今天,高校在使用新媒体技术培育大学精神上既有优势也有动力。高校应做好校级融媒体建设,将大学精神通过视频、公众号等手段宣传出去,将大学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特色进行传播,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当前,河南各高校都在积极利用微博、抖音等网络平台,不断宣传校园文化活动和优秀学子、教师事迹,以此培育大学精神。网络传播能够向社会各界有效推广各高校的大学精神,促进社会大环境和高校小环境的文化交流,促使高校大学精神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活力。

参考文献:

[1]程光泉.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段惠方.开展校史教育传承大学精神的路径[J].高教论坛,2021(10).

[3]李辉,钟明华.“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及其建设思路[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宋战利.抗战时期河南大学办学史略及大学精神之生成[J].教育史研究,2021(3).

[5]骆郁廷.注重大学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编:司 哲

猜你喜欢大学精神高等教育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7期)2016-12-06大学精神的培育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33期)2016-11-19大学精神培育是提升高职院校软实力的必要途径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女排夺冠与大学精神考试周刊(2016年83期)2016-10-31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年9期)2016-10-18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推荐访问:河南 培育 路径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