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大思政”观念的建立与运用

时间:2023-10-22 14:40:05 来源:网友投稿

肖秋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形成基本的教学观念至关重要,这是因为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选择,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收获。多年的中职语文教学让笔者认识到,面向中职学生进行的语文教学,既需要关注学生与学科,同时也要关注时代背景。相比较而言,后者虽然略显抽象,但是作用却更大,这是因为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其向学生所传递的不仅有语文知识,更包括学生对人生、世界和社会的基本认识。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之下奋勇前进时,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组成要素之一,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的中职学生,应当在语文课上获得更多的人文滋养。事实上,也正是这一理念的出现,教育界才进一步提出“大思政”的观念,因而大思政也就能够成为中职语文教学的引导性观念。下面就中职语文教学中大思政观念的建立意义与运用途径,谈谈笔者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大思政”之于中职语文教学的意义

虽然大思政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但是其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却是非常明显的。讲好、用好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思政课,对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而言具有显著的意义。对于中职语文教师而言,首先要从理论的角度高度重视大思政的指导性意义,根据笔者将大思政与中职语文教学联系起来的相关思考,得出了如下两点根本性的认识。

认识一:大思政对于立德树人的明确强调,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有着高度的适切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职业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塑造出现了淡化的情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问题,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使得包括中职在内的教育系统中明确提出了立德树人的理念,而这一理念落地的保障之一就是大思政。

大思政的落地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过程,其应当具体到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中,语文学科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理应首先运用大思政来形成引领。事实证明,只要有了大思政的引领,那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就会有更加明确的方向,而大到课程目标的理解,小到每一节课教学目标的确定,都应当在大思政的理论之下进行。

认识二:大思政对于当下的中职学生而言,可以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加明确的指导作用。

当大思政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时,可以进一步明确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路。进一步讲,课程思政对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是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习理念体现,是可靠的学习抓手,大思政所蕴含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都可以在课程输入的落地过程中得到体现。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的课程改革将重心放在课程上,原因之一就在于对课程的重视可以让一线教师既获得教育理论的滋养,同时又能够再进一步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生成教学智慧。就语文学科而言,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那学生在接受思想塑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语文课程的价值,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样态,一线教师应当致力于打造这样的样态。

通过上述两点分析可以发现,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建立起清晰的大思政观念,并且将之运用于日常的教学,就可以为当下的中职语文教学带来更为广阔的改革空间,可以为中职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提供助力。

二、“大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日常的中职语文课堂上,大思政思想的体现自然在于每一堂语文课当中。这对于每一个中职语文教师而言应当是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应当成为一个基本的教学观念。大思政思想源于党和国家的最高意志,这种意志的落地生根一定在于日常的课堂之上,一定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大思政体现的是党和国家关于教育的最高意志与思想,但是具体到每一课的教学当中时,其又体现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到的每一次细致的精神塑造与洗礼。这里笔者想从宏观的角度谈谈两点思路。

其一,利用好课文解读这一平台,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塑造。

课文解读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直接体现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利用好课文解读这一平台,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体的思政内容渗透其中,可以让思政教育变得润物无声。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仅有空洞的说教几乎是没有思政教育效果的。相反,如果能够借助于课文解读来实现无声的渗透,反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当前中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原本就高度重视思政要素,而这些要素又体现在具体的课文当中。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认真解读教材,要将其中的思政要素解析出来,并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抓手。大到课文思想的总结,小到课文中一些关键描写的解读,其实都存在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借助于学生解读课文的过程,通过或显性或隐性的提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思政教育元素的存在,并择机吸收。

其二,利用好学习反思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的反思过程中内化思政教育的内涵,并将之转化为属于自己的思想认识。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与能力,这一点体现在语文课堂上就是对学习和生活的总结与提升。语文教师一定不能只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的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面对自己思政素养的提升而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在解读完一篇课文之后,去思考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所真正获得的是什么。事实证明,这个时候教师根本就不需要提醒学生从思想塑造的角度去反思,学生自然能够超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思自己通过课文的解读真正有着哪些能够促进自身精神成长的收获,这些就是大思政课教学价值的充分体现。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反思所获得的认识更容易牢牢地扎根于学生的思想当中。比如通过大单元教学的思路来引导学生解读鲁迅,学生就能真正理解鲁迅先生那些犹如匕首投枪般的作品所代表的时代力量,从而培植自己的正义感与责任感。当这些思政要素扎根于学生的思想中时,大思政的落地也就实现了。

三、用“大思政”引领中职语文教学发展

尽管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职业技能,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在学生的思想塑造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经成为引导全体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一定要坚持大思政的引领,要成为党和国家教育意志和语文学科课程意志落地的可靠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坚持大思政的引领,可以让中职语文教学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这种发展无论是在学生身上还是在教师身上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教学设计时思考大思政如何起到引领作用、在教学实践的时候用教学现场来演绎大思政的引领作用、在教学反思的时候基于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研究回顾大思政的引领作用,是确保大思政引领价值得以体现的三个重要环节,只要抓住这些环节,那中职语文教學就一定能够行进在大思政引导下的道路之上,也一定能够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大思大思政思政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22年6期)2022-11-16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学理论·下(2016年12期)2017-01-19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求知导刊(2016年25期)2016-10-17“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推荐访问:中职 语文 观念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