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仰刚:副县级“孔乙己”

时间:2022-05-31 12:16:01 来源:网友投稿

网络舆论经常给官员造成巨大的压力,但这一次,网上对于刘仰刚扮演“孔乙己”推销螃蟹的争议,并没有让他如坐针毡。相反,对于自编自导这出戏的刘仰刚来说,网上的炒作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效果。

10月末,一张副县长扮演孔乙己的照片开始在网上迅速流传。照片里,泗洪县副县长刘仰刚头戴瓜皮帽,身着长马褂,一手端着绍兴黄酒,一手拿着泗洪大闸蟹。幽默的装扮让网民们新奇的同时,争议随之而来:扮演孔乙己是否有损官员形象?政府官员去推销螃蟹,是不是“不務正业”?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经常给官员造成巨大的压力,但这一次,网上的质疑并没有让刘仰刚如坐针毡。相反,对于自编自导这出戏的刘仰刚来说,网上的炒作正是他想要看到的效果。

泗洪是苏北农业大县,经济相对欠发达,农业资源丰富但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2007年初,刘仰刚任泗洪副县长分管农业。如何使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这是他上任之后所亟需解决当务之急。农业是个大舞台,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刘仰刚,谙熟现代农业之道,他不仅亲自走上推销当地农产品的台前,同样在幕后东奔西走,导演出一幕幕精彩的大戏。

“宣传要有创意”

每年金秋十月螃蟹肥的时节,盛产螃蟹的泗洪都会举办盛大的螃蟹节,但今年县城里却没有一点节日的踪影。

泗洪县是江苏省淡水养殖面积最大的县,全县河蟹养殖面积达45万亩,河蟹产量3万吨以上,年产值20亿元。与全国最著名的阳澄湖大闸蟹相比,泗洪的洪泽湖大闸蟹虽然产量大,但名气和市场占有率却差很多,价格也比阳澄湖大闸蟹便宜20%。品牌“小、散、乱”,效益不好,销售没有保障,在刘仰刚看来,这显然不符合现代农业的理念。如何尽快把螃蟹品牌打出去,是刘仰刚到泗洪后必须点燃的“三把火”之一。

以往泗洪螃蟹创品牌靠螃蟹节这个平台,但政府在本地搭的这个“台子”花费大,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刘仰刚便想换一种方式,出去搞促销。在他的建议下,泗洪县决定今年不办螃蟹节,把节省的办节经费用来在中央电视台和上海、天津等地电视台大规模做广告。与此同时,刘仰刚亲自带队到南京、广州、绍兴等地办推介会。

“宣传要有创意,每年平平谈谈的推销螃蟹,记者都不好报道。换个方式话题就可能多一些,关注的人也可能多一些。”为了使推介会创新花样,造出影响,刘仰刚绞尽脑汁。

9月30日,刘仰刚推销螃蟹的第一站是南京,推介会的创意是吃螃蟹比赛。在之后的广州推介会上,刘仰刚则邀请了上百名当地有影响的螃蟹经销商到现场参加活动,并当场签订直供协议。推介会还请来一些专业模特,身穿绣有洪泽湖大闸蟹图案的衣服,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装秀。

10月28日,刘仰刚带着螃蟹转战浙江绍兴。绍兴地处长三角腹地,对周边城市辐射力强,而且泗洪螃蟹在当地有销售基础,因此刘仰刚选择绍兴作为推销螃蟹的重点城市之一。如何使推介会再搞出点创意来,则颇费一番心思。

“如果都像常规那样开会喝酒、领导剪彩等,不能给人留下任何印象,甚至连一条新闻都不值得发。”推介会前刘仰刚召集相关部门和当地螃蟹经纪人,共同研究策划方案。一开始,策划方案准备结合绍兴孔乙己的名人形象,演出一段小剧本,来宣传推介泗洪的螃蟹。“一般人来扮演孔乙己推销螃蟹,可能也没有什么效应,如果把副县长的特殊身份和孔乙己结合起来,就能吸引人眼球,才可能在网上炒作起来。”刘仰刚建议他亲自来演。为了推销螃蟹,平时并不太幽默的刘仰刚这次“豁出去了”。

10月28日,在绍兴举办的推介会上,刘仰刚扮起“孔乙己”,抖动长袖,摇晃着长辫,手持螃蟹和黄酒,当着众人在台上大声吆喝:“以后喝黄酒不要再吃茴香豆了,改吃我们的洪泽湖大闸蟹吧!”顿时让观众大跌眼镜,幽默的表演也让与会者捧腹大笑。刘仰刚还对记者们说:“你们做新闻只要把我的螃蟹推销出去就行了,我个人形象不在乎。”

经过媒体报道后,副县长“孔乙己”推销螃蟹的事很快在网上炒作起来。赞誉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甚至有人质疑他是不是在当地的螃蟹公司入股了。副县长与孔乙己碰撞所产生的轰动效应,超乎了刘仰刚的想象,让他颇有些忐忑不安。

当天晚上,宿迁市长缪瑞林就打电话给刘仰刚:“这事看准了,都是为了农民。”第二天,市委书记张新实也在博客中,反驳了网上的质疑言论,“县领导组织带领农民闯市场,是为农民做了一件大实事”。上级领导的肯定给刘仰刚吃了颗定心丸。

“虽然不是反面形象,但一开始也担心共产党的干部能不能扮演孔乙己,不过当时没有更多的想法,只想把泗洪的螃蟹品牌很快打响,是抱着这样迫切的心情去做这个事。”在刘仰刚看来,为了把螃蟹品牌打热,情愿自己形象受损。

“有好的品牌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品牌要靠宣传,知道了才有可能接受,不知道不可能接受。螃蟹品牌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政府帮助推销,靠企业和个人很难迅速创出品牌。”网上炒作对泗洪螃蟹的宣传效果,让刘仰刚觉得自己形象受损得非常值。“政府搭好了台子,老百姓就好卖螃蟹了。今年的宣传推介,为实现2010年前打造成国家级品牌的目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刘仰刚告诉《决策》。

农业大招商

“农业要想有好的产出,要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高效农业,钱从哪里来?要让老百姓一家一户的来搞,是不可能的,农民不可能有钱投入,所以要搞农业项目投资必须招商。”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泗洪也在积极进行工业招商,拼抢工业大项目。刘仰刚到泗洪后,提出农业大招商,也要全力拼抢农业大项目。

2007年农历大年初六,当人们还在过春节时,刘仰刚便跑到天津宝迪集团考察养猪场。宝迪集团是产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年产值50多亿元。“它的养猪场坐落在滨海的滩涂地上,冬天海边的冷风吹得人耳朵生疼。”刘仰刚回忆说,他的敬业精神让宝迪集团很感动,当即决定到泗洪投资兴建年屠宰6000万羽家禽屠宰厂和鸭绒初加工项目,以及年出栏5万头原种猪场和饲料加工项目,总投资额达11.2亿元。不仅能带动项目所在地养殖业在规模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同时还将为周边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对于一些农业大项目,刘仰刚往往亲自去招商,其中最困难的当数江苏富安茧丝绸公司。为了能引进这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刘仰刚前后共跑了8次,反复介绍泗洪的各方面优势,终于打动了富安公司的董事长。富安公司在泗洪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养蚕、缫丝项目,而且能改进当地蚕桑的品种和养殖技术。将来泗洪蚕桑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还能在当地搞深加工项目。

“原来靠县里的蚕桑站和农技站指导农民,但他们根本没经验,富安公司来了后,从品种、技术服务到销售都由企业一条龙来做,政府就可以把这一块甩掉了。”对于引进这些农业龙头企业,刘仰刚更看重的是大企业的科技含量和带动能力,通过大项目的龙头带动作用能使高效農业迅速发展起来。

招商引资高峰时,刘仰刚曾经一个月有20多天在外跑招商。刘仰刚平时走路、工作节奏都非常快,外出招商时喜欢在高速公路休息区吃快餐,而不愿意在饭店浪费一点时间。工作狂式的工作作风让跟着他外出的人,经常感到吃不消。

为了发动乡镇农业大招商,刘仰刚给每个乡镇下1000万的招商任务,把农业招商纳入乡镇的实绩考核。而且每个季度都会召开一次垒县高效农业观摩评比现场会,对全县农业项目的规模、档次和建一设进度进行测评。综合排名后三名乡镇,分管农业的乡镇领导现场做检讨,甚至还在当地电视表态发言。如果连续两次排在后三名,则分管领导引咎辞职。

在刘仰刚这种强硬措施的巨大压力下,泗洪的农业大招商得到强力推进。2007年至今,泗洪县共引进高效农业大项目57个,总投资达42亿多元,其中引进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6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

“这些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产加销一体的农业大项目的成功引进和建成,给泗洪带来了高效农业的理念、技术和雄厚的发展资金,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很多人认为只有工业大项目才能强县,增加财政收入,在刘仰刚看来,其实农业大项目投入快见效快,有些也能创造税收,不光富民还可以强县。

“拿钱就是最大的重视”

发展高效农业,特别是引进的许多农业大项目,需要大量的土地。一方面,由于国家对耕地转用指标控制严格,高效农业中的管理用房、畜禽圈舍建设都受到严格的限制,给项目建设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目前农村土地仍是分散承包,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逐步推进,农民享受的补贴范围扩大、补贴金额增加,农民惜地情重,大规模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土地流转困难。

面对土地问题这个阻碍高效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怎么办?

“要灵活运用政策,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刘仰刚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对于项目建设用地,尽量用岗坡地、废窑场等废地,需要占用耕地的则铺上砖块,尽量不破坏耕作层。对于大企业需要大规模流转土地的,政府牵头组织流转,挨家挨户的给农民算账:土地流转租金600元一亩,其中500元给现金,100元入股,每年参与分红,同时农民可以进企业打工,几项加起来远远大于自己经营土地的收入,而且旱涝保收。刘仰刚还准备尝试在乡镇建立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以解决日益扩大的土地流转需求。

推行招商引资、发展高效农业,关键是土地和资金,泗洪在资金支持方面的力度更大。在刘仰剐看来,这是政府最大的政策支持。2008年初,泗洪出台高效农业奖励办法。对于新建的项目,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的20-30%给予补贴,土地流转每亩补助100-200元,一个项目往往一次性补贴几百万元。

为了鼓励泗洪的农副产品在大城市打出品牌和销路,刘仰刚还专门制订了农副产品直销奖励办法。在北京、上海、绍兴等几个大中城市开泗洪农副产品直销点,只要常年挂泗洪的品牌,面积和销售量达到标准,经核实后就补助4万元,并且对年销售额达到50万元以上的,按照销售额的5%予以奖励。

2007年一年,泗洪财政投入农业资金就达到4800万元。2008年,泗洪县设立了1500万元的高效农业发展基金,对发展高效农业实施“以奖代补”。在刘仰刚看来,每年1500万元只是底线,“只要符合条件的,都给予政策规定的奖励、补贴,上不封顶”。 “高效农业抓与不抓不一样,关键政府要把农业当回事,要重视,而拿钱就是最大的重视。”刘仰刚告诉《决策》。

推荐访问:县级 刘仰刚 孔乙己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