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视阈下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29 13:16: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2017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出当期经济形势对人才的渴求。高校作为人才的繁育基地,直接承担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培养符合企业转型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是“十三五”规划对高校的要求。文章以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以价值链为视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企业实际需要出发,反推高校培养过程,重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价值链;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9. 108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9- 0251- 03

1 应用型人才的定位

1.1 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的区别定位

“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1 年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以下简称分类法),将高等教育分为6、7、8三个编码等级。其中,6级为学士或等同水平教育,具体描述为“给参加者提供中间层面的学术/或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获得第一学位或等同资格证书。传统上由大学或等同的教育机构提供。”即当前国内本科教育阶段。7级为硕士或等同水平教育,即国内硕士教育阶段;8级为博士或等同水平教育,即国内博士教育阶段。在6级本科教育阶段根据课程定向不同进一步区分“64 学术定向课程,65 专业定向课程,66 定向课程未定”三个二级编码类别。说明从国际教育范围看,本科阶段学术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是分开并行的两个教育过程。从课程体系的定位分析,6级课程一般以理论为基础,但可包括实践成分,接触最新的研究和/或最好的专业实践。进一步区分了学术型课程定向人才培养着重学术研究,而专业课程定向人才培养是在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专业实践。这也就是我国本科教育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此外,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与高职高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也有所区别。在分类法中将高职高专阶段教育定位为5级短线高等教育,教育时长一般为3年,参加者在此阶段从实用和特定职业角度接受专业知识、技艺和能力的培养,该阶段完成后学生可进入劳务市场。说明高职高专阶段的培养职业针对性更强,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不强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

1.2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比学术型人才更具有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适应性更强;要比技能型高职高专人才更具有理论性,职业可持续发展性更强。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育要理论与实践并举,重在实践。

潘懋元教授在《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中强调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其知识、能力、素质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等。这些要求在陈丙义的实证性文章《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新论》中有更具体的体现。该文章通过素养、能力、知识这三个维度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筛选,并做了调查问卷,总结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三个维度,12项指标。包括,3项素质指标:健康的身体与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6项能力指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学习能力。3项知识指标:具有一定的本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与理论相结合的扎实的实践知识;了解、关注本领域前沿知识。

基于此,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义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计算能力,语言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并能够解决企業中的实际问题;兼具团队协作精神与独立工作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2 以价值链为视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可行性分析

应用型本科教育既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性人才,就应当以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推培养过程。价值链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将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表示,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的相关内容,价值链体系广泛的应用在企业内部各环节及企业外部各行业邻域。而高校本质上说是人力资源的创造过程,将价值链的理论体系引入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类似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多方面配合,学生培养过程中涉及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基本包括:学生价值的构成体系——课程设置;学生价值的创造过程——人才培养;学生价值的合格性检测——校内外实习;学生价值水平考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价值反馈——人才跟踪;当然,要想完成这些培养活动,还需要辅助支持,包括课程设置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师及团队,信息支持团队等。结合这些相关培养因素,可以得出以价值链为视阈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考虑的全部活动内容。

即,将教育过程分成基本性活动与支撑性活动,其中基本性活动涵盖教育的全过程,包括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校企合作,人才输出,人才跟踪五个方面。支撑性活动涵盖教育过程中需要的各项外部资源,包括师资队伍培养,信息化支持,科研团队开发,财务支持,后勤保障等方面。

价值链的核心是通过产品各环节的有效链接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相应的,学生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是否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培养过程中要摈弃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照本宣科、形而上学的现象,要将企业工作“搬进”校园,将企业专家“请进”校园,从而使培养过程更贴近实际。

3 应用型人才培养步骤——以建筑类企业财会岗位人才培养为例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建筑类行业产业将获得长足发展。相关企业的财会岗位必然出现长期需求。因此,笔者以此为例阐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具体步骤。

首先,笔者根据建筑类企业的工作特性结合财会类人才应聘时的岗位要求筛选出应用型本科财会人才应具备的相关能力。建筑类企业是典型的人员密集、团队协作型企业,行业宗旨是为社会提供质量高、工期短、造价低的建筑产品。因此,在建筑类企业招聘财会岗位任职需求说明中会明确应聘人员应具备的能力水平,包括:优秀的综合分析能力、数据编制能力,一定的文案写作能力,心理素质好,工作认真负责、缜密细致,有较强的责任心及服务意识等。

将上述能力需求综合提炼,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应具备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具化为四项必备分能力,包括: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

其次,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整合、融入新的课程体系。能力的培养过程将通过课程体现,因此将现有课程进行合理区分十分必要。主要区分成两个部分: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主要突出建筑类企业在财会岗位涉及的领域所需要理论知识。包括:建筑行业概况、建筑行业核算流程、建筑行业核算特点等内容。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建筑行业资金结算实训、建筑行业存货核算实训、建筑行业临时设施核算实训等相关内容。

再次,引入互联网技术,将专家“请”进校园。实训要想贴近实际,就必须有企业专家参与,各高校专业、课程建设也一直在这个方向努力。但是苦于专家日常工作任务重,无法分身教学的实际情况而无法高效率的实现。但是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了笔者一个新的设想,即如何将实践经验丰富的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请”进校园。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对时间和空间的任意转变,它可以将千里之外的事物在任何时点、地点进行展现。以当前流行的视频直播技术为例,观众在观看的同时可以与主播人互动,不受地域局限,但又感同身受。将这些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就可以很好的将专家“请”进校园。即校内教师与建筑类企业校外专业提前规划授课内容,由校外专家以工作环境为背景,以实际工作内容为项目任务,通过互联网实时交互软件,与学生进行任务下达,任务结果要求等相关项目任务布置。学生通过这些软件即可在教室里与专家“面对面”,完成项目任务,获得项目评价。通过课堂实训完成工作项目任务,还可以与校外专家及时沟通,反馈。最大限度地还原工作场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实践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目标。

4 总 结

如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究其根本就是如何将校内课堂与校外工作环境对接。毕竟课堂环境是单一的,工作环境是多变的,也包括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尽相同。校内课程受学时、客观条件的影响必定不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行业的财会核算特性都教授给学生。但又要求学生具有解决不同行业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如何平衡专业授课普遍性与企业特殊性這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推荐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校内“第二课程”或者学生协会等形式自选行业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ISCED)[Z].2011.

[2]潘懋元,车如山. 略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J]. 高等教育研究,2009(5):35-38.

[3]陈丙义, 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新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75-180.

推荐访问:财会 价值链 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视阈下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