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派 拉美风格

时间:2022-05-26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一般说来,凡是具有经典气质的长篇小说,都耐得住从不同的角度来读。范稳花了四年时间写成的《水乳大地》就是这样的小说。

一、《水乳大地》以其宏大的叙事,丰富的内涵,显示出中国气派。

这部小说这样告诉我们,在万古悠悠的卡瓦格博雪峰俯瞰下的澜沧江流域,是一块滇藏接壤的大地,它自然雄奇,美丽非凡,民族杂居,民风淳朴,经济滞后,文化交融,因而也是一块容易产生宗教土壤的大地,更是一块让宗教从纷争走向和睦共存的大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世界上宗教势力最强大、最完整的民族———藏族以及保留着远古文明的纳西族,西方传教士进行了水银泻地般的渗透。杜朗迪神父和沙利士神父筚路蓝缕,踏入澜沧江峡谷,以赠送银元、药品和快枪开路,一步步站稳了脚跟,建起了教堂,发展了教民,似乎上帝之光就要普照这块大地了。可令自负的他们没想到的是,此后50年间,他们要像经受峡谷狂风的吹拂一样,饱受煎熬,甚至献出生命。当地民族也要饱受煎熬,民不聊生:第一个10年,峡谷里发生宗教大辩论,白人喇嘛引发第一次宗教战争,峡谷爆发大瘟疫;20年代,纳藏为盐的颜色而引发第二次纳藏宗教战争,五世让迥活佛转世到纳西东巴祭师和阿贵家;30年代,国难当头,红军路过,首播共产党的宗教政策,峡谷里基督教徒增多;40年代,打冤家,修女修士触犯教规;50年代,解放之光降临,强弩之末的叛乱发生并被平息,传教40余年的沙利士忧伤中死于被遣出中国的前夜,教堂关闭,宗教活动停止,西方传教士的在华活动画上了一个句号。这是峡谷一百年历史的上半叶的故事。伴随着峡谷风雨走过一生的让迥活佛圆寂之前,对这段历史有一个总结性的发言,他说:“洋人宗教本不是我佛教的敌人,我们佛教可以包容他们,像天包容地一样。但是他们却攻击我们的宗教,动摇我们藏族人的根本,我们的年轻喇嘛就去杀他们的人,他们又招来朝廷的军队毁我的寺庙。他们是没有信仰的军队。有信仰的人的争论,由没有信仰的人来调解,就像把两条在水中嬉戏的鱼提出来放在沙滩上一样。宗教可以争论,但绝不可以杀生。世界上没有杀生的宗教啊。”在今天看来,让迥活佛的话说对了一半,或许受到时代的局限,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圆寂几十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政策整合了宗教,让各种宗教在中国的大地上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同生存发展。但这种水乳相融的局面来之不易,这一百年下半叶的历史和现实,更是风起云涌,色彩斑斓,同时也是一种磨合:60年代,“大跃进”之风吹入,峡谷里秽气横生,众生不得安宁;紧接着70年代,“文革”的祸水席卷峡谷,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各种教派落花流水,僧俗共爱的共产党人木学文书记挨整。在雪山上,皈依佛祖的泽仁达娃让放牛娃野贡·独西将自己杀死,两个家族间的世代仇杀自此了结;80年代,拨乱反正,共产党的宗教政策落实,教堂得到恢复;世纪末,改革开放年代,注重来世的藏传佛教、信仰多神的东巴教、信仰上帝的基督教在这块大地上和谐相处。

伴随着对峡谷里宗教命运的大叙事,作品还展开了雪山巨人部落一代枭雄泽仁达娃与野贡土司家族三代人之间的旷世仇杀的故事;展开了藏纳民族在峡谷开疆拓土,创建盐田,表现出顽强的生存能力的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展开了共产党人与宗教人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等等。随着这种叙事,吃苦耐劳、信念坚定的沙利士传教士,善于敛财、过着小康日子的野贡土司,佛法高深、宽厚稳重的让迥活佛,大义凛然的木德丽大妈,不卑不亢德纳西族长和万祥,被两个男人爱得深切的、饱经沧桑的木芳、凯瑟琳修女等鲜活的人物形象,在百年历史画廊中一一站立起来,给读者一种零距离接触的感受

作品宏大的叙事还体现在作者将笔触摇向世纪初“一战”后的法国、英国、美国及俄罗斯等国传教士对这块大地的关注及其在所在国的活动,使作品获得更为宏阔的时空感。

这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历史叙事,一种时代生活的叙事,一种僧俗交织的叙事。它流贯着一股刚雄之气,一股浩然之气,一股苍茫之气,一股凛然之气,一股坦荡之气,一股豪迈之气,一股壮怀激烈之气,这就是中国气派。这种气派,在中国经典文学中,从庄子到汉赋,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和明清四大名著中一脉相承。

应该说,宗教信仰与人、宗教信仰与民族,这个世界文学中永不衰竭的母题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鲜有展现。《水乳大地》以其不卑不亢的气度,把澜沧江峡谷滇藏大地一百年历史的主旋律最终托出,这就是:在这块生长神灵的大地上,雪山、大地、江河与神灵水乳相融,信仰与人水乳相融,信仰与民族水乳相融,民族与民族水乳相融。

二、宏丽的想象,魔幻的气氛,使《水乳大地》体现出拉美风格。在时空的组合上,《水乳大地》把卡瓦格博澜沧江峡谷的现实世界和本土宗教世界的幻象相结合,借助藏族人的眼光和纳西人的眼光,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宏丽的到处充溢着神灵和魔幻而又僧俗交融的世界,给人以美不胜收的阅读感受:会骑鼓在峡谷上空飞行的苯教法师(见“世纪初”);加持了法力的牦牛可以自己从拉萨回到澜沧江边的家乡;瘟疫流行时期的群魔乱舞,山岭会走,树木会飞(见“第一个十年”);野贡土司江春农布被泽仁达娃砍下的脑袋会翻山越岭跑回家,还会说话(见“世纪初”);被屠夫赵将军砍了脑袋的无头喇嘛能够在水沟边清洗自己的头颅(见“二十年代”);野贡土司家传的金靴能挡住仇家射来的子弹(见“第一个十年”);由殉情和盐田纠纷引起的藏族、纳西族之间的众神大战以及战后的连绵不尽的大雨(见“第一个十年”);刮了365天的大风(见“二十年代”);修女凯瑟琳奶奶能和去世60多年的丈夫对话,并通过对话找到了丢失多年的玉手镯(见“世纪末”);受伤昏迷中接受抢救的活佛会感知到心脏电击器坏了,从而拯救了医生(见“八十年代”);在法力的比试中,来自四川的喇嘛在雪地上裸三天三夜,身上仍然热气腾腾,而被迫比赛的让迥活佛更是法力超人,披上淋湿冻硬的羊皮坐在雪地上,一会儿羊皮就冒热气,瞬间就干得像被太阳晒过一样(“二十年代”);纳西族东巴和阿贵的镜子能照出正在澜沧江对岸行走的法师一干人(“二十年代”);两次藏纳战争中的法师,可以调度冰雹,手接天上的炸雷,佛主的化身能够坐在澜沧江的波浪之上(“二十年代”);“文革”中,被指派到卡瓦格博雪山上放牧的瘦子喇嘛(泽仁达娃)与藏獒达嘎能够对话;造反派批斗干部、教民和老东巴时,毛驴会叫“造反有理,革命无罪”,藏獒会高呼“完蛋就完蛋,哪怕碎尸万段”(“六十年代”)等。还有心理活动、意识流动的向度的把握,《水乳大地》也很精到,如对瘦子喇嘛———皈依佛门后的泽仁达娃“文革”中一个人在雪山放牧时,一个人自言自语,一个人与藏獒达嘎对话,如滔滔流水,如溪流回环,起伏跌宕,一气呵成,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七十年代”)。这些故事情节,读来并不会使人觉得神神道道,而感到实实在在,是澜沧江峡谷生活一百年风云的真实。试想,如果把这些个情节放到燕赵大地,或白山黑水,或内蒙草原,它们能成立吗?如果把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与之相比,如与《百年孤独》中一口气下了四年多的大雨,《佩德罗·巴拉莫》中活人与死人对话,《爱情与阴影》中病女孩发病时桌椅走动,墙壁摇晃,鸡飞狗跳等相比,有一定的可比性,但不能等同。我认为,《水乳大地》神似拉美,胜于拉美。在作家非凡的想象力上,他们可以说是不分伯仲,而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把握上,在对民族心理路程和命运的揭示上,在对民族文化个性的认知上,《水乳大地》是深深地烙着中国印的作品,它流淌着的,是中华的血脉。就像为北京奥运会制作的“中国印”,它既是世界的、奥运的、人类的,更是中国的一样。北京一位著名作家最近说:“作家必须对民族的想象力负责。”还说:“文学的贡献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对世界观察的方法。”把这话借用来说《水乳大地》的贡献,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三、《水乳大地》宏富而标新立异的结构,也是让读者感到新鲜的地方。它神似拉美,而又为拉美所无。从一定的意义上讲,结构是就文学,没有结构,就没有文学。怪不得拉美要出现结构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出现结构现实主义大师科塔萨尔及其代表作《跳房子》。《跳房子》用连通法结构,可从任意一章进入阅读,随后逐一按每一章末指定的下一章来读,直至读完全书,书后附有很多媒体文字的碎片,供随意浏览,就像在随意生活一样。当然,读者也可以按常规,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对此,也多有方家论述,不在赘述。我这里要说的是拉美另一位文学大师德尔·帕索的长篇小说《帝国逸闻》,差不多也写了一百年的墨西哥近现代历史,写的是反抗异国统治的故事。作家把传统和现代手法融为一体来结构全书:单数的章节全是女主角的意识流,读来有如江河奔腾,滔滔不绝,其澎湃的思绪撞击读者心灵有如激流撞击江河堤岸。双数的章节悉数按传统的时间顺序法逐一写来,给人一种读信史的感受。这两种手法注于一书,其以人为本、以人的意识为本的百年历史被鲜活的呈现出来,给人看得见、摸得到的感受。《水乳大地》的作者把澜沧江流域滇藏大地一百年的沧桑变化,按每十年为一章来叙事,给人自然感和完整感。围绕数字“十”的活动在国人生活中时时碰到,小到个人,中到单位,大到国家,都喜欢用十年说事、做寿、搞庆典等。作者又坚决摆脱按时序铺排,把“世纪初”和“世纪末”作为头两章,接下来是“第一个十年———八十年代———二十年代———七十年代———三十年代———六十年代———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含‘最后的晚餐’)”。形式上呈现一种“远→近→次远→次近”的布局,很是新颖独特。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轮回式”结构法,蕴含着藏传佛教重轮回的意韵。这种结构法符合人们平时谈古论今时的自然性和随意性:或是由远及近、或是由近及远,都可以娓娓道来。澜沧江峡谷的神灵和这块大地上的生灵共同组成的生命的流动感、起伏感、段落感和质感,尽可感受其中。当然,读者也可以用自选阅读法,从第一个十年开始,依年代顺序,一直读到80年代和世纪末。我要说的是,不管是自然阅读法,还是自选阅读法,《水乳大地》的结构,既有拉美的神韵,而又有别于拉美———它每一章都可作一个中篇小说读,每一节可作一个短篇小说看。这是中国青年作家范稳的一个创造,它整个儿打着“中国制造”的铭记。

四、对百年澜沧江峡谷情和爱的描写,是《水乳大地》格外动人的地方。每当读到这些故事,我们会从心里叹道:藏族人、纳西人、康巴汉子和姑娘们真会爱!这种情和爱处处体现出藏民族和纳西民族的人性和文化个性,际会着时代风云:世纪初,在改朝换代的年代,野贡土司潇洒豪放的儿子扎西尼马和美艳绝伦的纳西姑娘阿美打破族规的爱,以及雪山殉情,撼天动地,凄艳哀婉;继而是卡瓦格博村藏族汉子独西和左盐田纳西族姑娘白玛拉珍像江水奔流般的爱,令人心旌摇荡;小学教师格桑卓玛和校长斯那农布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的爱,既甜蜜又苦涩;自由人洛桑拒绝了野贡土司家的招婿,毅然和农奴家姑娘央金卓玛大胆相爱发生在解放初期,其情爱令人陶醉,后来双双死难,表现出对叛乱者不屑与同的坚强人格,是勇敢者的爱。而失爱的康珠小姐,先是盾入教堂,继而服毒自尽,以示对野贡家族的抗议,读来凄切,使人同情。最为刻骨铭心的,是在风雨如磐的年代里,泽仁达娃对木芳至死不渝的爱,以及后来发生在教堂里的都伯修士对凯瑟琳的爱。《水乳大地》对他们双双坠入爱河时山摇地动、江水腾跳的描写(见该书第184—188页),有着挡不住的、沁人心脾的美感,与拉美文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男子汉,为了显示孔武有力以博得姑娘们的爱,而表演起用男根托举啤酒瓶动作的描写,《大埋伏》中对用温柔抚慰着拓荒者的姑娘们的阴部带有女阴崇拜般的描写,《爱情与阴影》中那对冒死获取到独裁政权罪证后的情侣,酣畅淋漓地做了一次爱以庆祝自己的胜利的描写,《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中,弗洛尔死去的前夫一直恋着她,只要弗洛尔一做爱,他就飞在空中嘲笑第二任丈夫做爱技巧不行的描写,还有科塔萨尔、萨瓦托等大作家的相关描写等,无不浸透着美感,表现出拉美人狂放不拘的文化个性。人性相同,中国现当代作家在这方面的能力绝不逊于拉美作家。国情不同,拉美作家把它写得血脉贲张,且大幅展开,不求节制,而中国的作家们有所克制而已。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拉美作家既认定它们是作品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特别注意保护此类文字。记得1988年,亚马多来华访问,对中国云南翻译出版他的《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很是振奋。兴奋之余,他特别提了一个问题:中文本删没删书中有关性爱描写的文字?当得知没删,而是保留下来了时,这位耄耋之年的老作家显得非常宽慰,连声称好。可见拉美作家是把情爱和性爱描写作为一部长篇小说重要躯体的一部分来看待。因为,如果作了删节,对于这部优秀长篇来说,就是伤筋动骨了。

推荐访问:拉美 气派 中国 风格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