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影像学诊断与分析

时间:2022-05-23 14:52: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诊断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影像特点,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查仪器:GELOGZQ 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及高频探头。检测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依次对患者的右上、中及下腹部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查,测量阑尾的长、宽及阑尾壁的厚度,周围渗液的范围。分别记录登记。结果:本组28例,均可见阑尾增粗,管径0.7~2.1cm,阑尾壁增厚0.3~0.4cm;阑尾表面不光滑;14例阑尾周围可见低回声带。术后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穿孔性阑尾炎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为无创检查,易于接受,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降低误诊率和并发症。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彩色多普勒 鉴别诊断 临床意义

小儿急性阑尾炎是特殊性急性阑尾炎之一。由于小儿大网膜发育不全,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患儿也不能清楚地提供病史[1],为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特点,现将2008年3月~2010年3月超声检查的28例小儿急性阑尾炎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5~13岁;病史4~20小时;临床表现:发热、呕吐,右下腹痛,伴有压痛、肌紧张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心粒细胞>75%。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术后送病理检查。

方法:检查仪器:GELOGZQ 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3.5MHz及高频探头。检测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依次对患者的右上、中及下腹部进行横向和纵向扫查,测量阑尾的长、宽及阑尾壁的厚度,周围渗液的范围。分别记录登记。

结 果

本组患者28例,均可见阑尾增粗,管径0.7~2.1cm,阑尾壁增厚0.3~0.4cm,阑尾表面不光滑,14例阑尾周围可见低回声带。术后诊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化脓性阑尾炎14例,穿孔性阑尾炎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100%。

讨 论

阑尾的生理解剖及临床特点:阑尾是附于盲肠内后侧的一个蚓状盲管,一般长5~7cm,但其长短粗细变异很大。阑尾腔的远端为盲端,近端与盲肠腔内后侧相同,小儿阑尾腔多呈漏斗型。阑尾尖端变异较大,常见的有4种类型,即盲肠内侧位、盲肠后位、盲肠外侧位和盲肠下位。阑尾的组织结构与盲肠相似。阑尾的血运是有阑尾动脉供给,它是由肠系膜上动脉所属的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一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发生障碍时,极易致阑尾坏死[2]。临床特点:小儿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且较重,早期即出现高热、呕吐等症状;右下腹体征不明显、不典型,但局部有压痛和肌紧张,是小儿阑尾炎的重要体征;穿孔率较高,并发症和死亡率较高。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超声表现特点:小儿阑尾呈蚓状或手指状低回声。具有盲端的管状结构,其管壁外呈强回声,管壁及腔内呈弱回声,横断面呈靶环征。有阑尾粪石时表现为强回声后伴声影。发炎阑尾缺乏蠕动性,不易被压缩;化脓性阑尾炎可见阑尾膨胀呈囊状,为低或无回声位,腔内有大量脓性物质形成的光点、光斑或光团。阑尾穿孔后管径变小,但在阑尾周围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也可表现为右下腹显示炎性包块。包块为轮廓模糊、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

鉴别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需与右侧输尿管结石,肠套叠,急性肠炎等作出鉴别。女性患者应与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等急腹症相鉴别。在鉴别时应结合临床资料和相关辅助检查、超声影像特征加以分析、鉴别。

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意义:采用超声检测阑尾的变化情况,可以明确诊断,同时还可以对阑尾炎进行分型,直观地显示阑尾大小,有无化脓及周围脓肿形成等征象。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须仔细耐心,取得患儿的信赖和配合。总之,超声检测小儿急性阑尾炎为无创检查,易于接受,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降低误诊率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3.

2 吕明德,董宝伟.临床腹部超声诊断与介入超声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146.

3 钱藴飞,徐智章.超声诊断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436.

推荐访问:阑尾炎 超声 小儿 诊断 影像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