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误”而“悟”

时间:2022-05-22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课堂练习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数学价值的环节,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从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普遍存在的几个误区入手,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延伸,试图找出走出误区、突破误区的有效途径:把握练习起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关注个性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解放学生的双手,设计有实践性的练习;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设计综合性的练习。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真正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有效对策;无效练习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有了质的飞跃,课堂练习的功能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之相配套的练习充斥着整个教辅市场。课堂练习可以出质量,但不科学的练习设计也可能加重学生负担,起到反作用。我们应如何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是一线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改革课堂练习设计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不少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对“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教学”有了一定的研究,笔者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课堂练习设计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取得了一些收获。

一、练习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于练习一词是这样解释的:练习,为巩固学习效果而安排的作业。数学家华罗庚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对数学价值的精辟阐述。可以说数学是符号语言、是工具、是思维活动、是模式、是一切科学的基础。课堂练习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里面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最能体现有数学价值的环节。如何使练习的价值本身所内隐的潜在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释放就是笔者要着力研究的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练习设计存在的误区

纵观现在的数学课堂存在以下误区:(1)量多而不精,缺乏针对性。这是眼下存在的普遍现象。课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这样的练习无疑加大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学习数学丧失积极性。(2)忽视个性差异,缺乏层次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这导致了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发展潜能。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在布置作业方面,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每天所布置的练习。(3)重视书面练习,缺乏实践性。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恰恰是我国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纵观我们现在的数学练习,以书面练习居多,而动手实践和课外探索的作业少之又少,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4)忽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缺乏综合性。数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等许多学科有关,是学习这些学科的重要基础。综合性是指练习的内容涉及多门学科,包含多种知识,以利于学科之间的整合。传统的作业设计将数学知识独立成章、分类型、系列化、模式化,忽视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对策

(一)把握练习起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

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时应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练习的起点,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题海战术,避免机械模

仿。如,新授前组织基本功练习或为学习新知识作好知识迁移的准备性练习;新课进行中要结合有关内容作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新授结束时要作巩固性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新课后要作提高性的对比练习、综合练习,也可以为继续学习新知作孕状性练习,或为激发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安排难而可攀的思考性练习。

以《有余数的除法》一课为例:

1.课前铺垫练习,巩固基础

布鲁纳认为,温习旧知有这样一些好处:一是有助于利用普遍规律解释特殊现象,使学科更容易理解;二是更有助于记忆知识;三是有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是有助于新旧知识间的差距。回忆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比如,下题通过填( )里的最大数让学生巩固试商的方法,为更快更好地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做好铺垫。

例1.( )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 )×6<57 ( )×5<43 ( )×7<36

( )×8<26 ( )×4<31 ( )×9<60

2.课中反馈练习,深化认识

学习书法要有一个临摹的过程,然后才能在临摹的过程中得以继承原有书艺、发展新的字体。书法如此,数学学习亦如此。因此,在讲授新知后,要设计一些与例题教学关系密切、带有模仿性的基本题,引导学生初步巩固新知识,体验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例2.快乐面包师

我有26个面包要包装,以下几种包装方法,你能帮我吗?

每包装3个,可以装(8)包,还剩(2)个 算式:(26)÷(3)=

(8)……(2)

每包装5个,可以装( )包,还剩( )个 算式:(26)÷( )=( )……( )

每包装6个,可以装( )包,还剩( )个 算式:( )÷( )=( )……( )

例3.把下面除法算式写成竖式

27÷3= 28÷4= 13÷3= 47÷6=

例4.纠错

在学生对新知基本理解后,出示纠错的练习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新知识,强化新知识,适时反馈不足之处。

3.课后拓展练习,广开渠道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形成了不少数学表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把练习的空间由课堂拓展到生活中去,让生活数学走进课堂。如,

例5.今天我当家

牛奶 矿泉水 面包 蛋糕

每瓶5元 每瓶3元 每个2元 每块4元

我有20元,都买( ),可以买( ),还剩( )元。

以上练习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关注个性差异,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能力因素包括对数学材料的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观念等,不同学生对上述各种能力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结合和不同的发展水平。这些差异在课堂练习中更应该得到有效的关注与尊重。对这一客观事实我们应当正确、合理、科学地应对,努力立足我们的课堂,利用我们的智慧,巧妙地将个体差异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差异尽情地彰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自由选择作业,把“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被减数十位是0的连续退位减》可以这样设计练习:

例6.算一算(必答题)

例7.火眼金睛(选答题)

例8.快乐应用(选答题)

钟鼓山隧道A洞长约1 102米,梧村隧道长约665米,梧村隧道比钟鼓山隧道短多少米?

快乐提升

以上练习由易到难,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第1道题是最基础的题目,也是必答题,旨在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后3道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力所能及的题目进行解答。这样的选择性练习既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能满足一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向更深一层次发展的需要,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三)解放学生的双手,设计有实践性的练习

有关研究表明,学生从很小时起就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不让学生参与、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将使他们的智力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受到影响。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设计有实践性的作业,来唤醒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乐学”的心态。这种实践性作业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提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性方案或作

业。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拓宽知识来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1.在动手操作中探索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上贴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要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

《平面图形的拼组》一课为例:

例10.拼一拼

动手操作过程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体验、感受。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多给学生活动的时间,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就会在“动”中感知,在“动”中领悟,在“动”中发挥创新的潜能。

2.在调查应用中发展

在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接触社会,打开眼界,增加信息量,使他们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特殊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可布置一些调查式作业,引导学生走出校园,体验数学。

例13.学完《克和千克》后可布置课外实践练习: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到菜场买菜或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

(四)沟通学科间的联系,设计综合性的练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课程的综合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表现为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数学学科自身的发展并非孤立,它往往依赖于别的学科门类的进步。将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渗透、融合,形成不同学科间的优势互补,能更好地为“大众数学”的课程观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1.与语文学科结合,让语文味走进数学课堂

数学和语文是基础教学小学阶段的两门重要学科,但是在传统情况下,过分地强调学科教学专业化,致使专任教师对其他学科涉猎极少,人为地造成孤立。事实上,数学是可以与语文学科相辅相成的,是可以融合的。数学可以和语文中的写相结合,如,数学课上可以让学生来个“小练笔”写写数学日记,写写学后反思。这样,学生写作能力在久而久之的练习中就会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收集、记录他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和“生活例子”,提高了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与自然科学沟通,让科普知识走进数学课堂

在练习的过程中,渗透一些科普知识,缩短数学与自然的距离,还可以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现实世界。例14.

小鸟每秒飞40米,29秒大约飞多少米?

小白兔每秒跑22米,32秒大约跑多少米?

鸵鸟每秒跑27米,32秒大约跑多少米?

3.与艺术学科交融,让数学有“声”有“色”

许多教师经常为数学课堂的枯燥而烦恼。学科课程综合化的重要理念为数学与艺术的融合提供了机会。一堂数学课,可以用“艺术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一种崭新的数学课堂面貌。如,学习《角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设计练习的:

例15.出示人物简笔画。

师:瞧,画家们用圆来表示头部,用直线表示身体,用角表示手和脚。

例16.引导欣赏人物简笔画,并找找其中的角。

例17.创作要求:同桌两人一组,一个同学表演动作,另一个同学画角来表示这个动作,把卡片上不完整的人物补充完整,边画边和同桌交流用了什么角。

例18.展示学生作品,并说明各用了什么角。

数学练习以“艺术化”的形式走进课堂,艺术与数学的融汇让学生真切地感到数学并非枯燥无味,数学的学习也可以如此生动活泼、快乐有趣,这就是有“声”有“色”的数学课堂。

总之,有效的练习设计,对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教师多多反思,因误而悟,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有效教学之花永开不败。

参考文献:

[1]张行涛,周卫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卷.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胡爱民.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彭晓玫.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与评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马巷中心小学)

推荐访问: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