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影像表现分析

时间:2022-04-02 12:02:0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馞4F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行腹部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套叠内积液、肿大阑尾、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以及腹腔积液、肠蠕动消失或减弱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蠕动增强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多存在明显的声像图特征,临床医师掌握这些特征,实施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也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复位方式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肠坏死;小儿肠套叠;超声诊断

肠坏死是肠套叠患者常发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肠套叠诊断、治疗前必须明确的问题。在小儿肠套叠的复位治疗中,有无血便、病程长短等都是判断有无肠坏死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仅凭这两项进行判定仍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难以正确诊断出肠坏[1]。目前,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已经得到了临床的广泛认可,但关于超声检查诊断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报道相对较少[2]。为明确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对40例肠套叠合并肠坏死患儿的超声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0例肠套叠合并肠坏死患儿作为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11.3±3.6)个月,发病时间7h~7d,<1d 2例,1~2d 4例,2~3d 27例,3~7d 8例。另选取40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性肠套叠患儿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1.0±0.3)个月,发病时间5h~7d,<1d 23例,1~2d 5例,2~3d 6例,3~7d 6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等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仪器选用GEVivid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0~10.0MHz、3.5~5.0MHz。两组患儿治疗前均行常规腹部超声检查,对患儿腹部进行全面扫查,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包块,包块大小、位置、内部结构、边界、回声情况等,并注意观察肠蠕动情况和有无肠管扩张或腹腔积液。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比较进行?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数据比较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肠套叠类型 研究组检出回回结21例、回盲型11例、小肠型1例、回结型5例、结肠型2例;对照组检出回盲型肠套叠26例、小肠型4例、回结型6例、结肠型4例。

2.2肠壁厚度与套叠层次 研究组肠套叠肿块外层的横断面表现为实质性强弱回声交替环绕,结肠型可见多层嵌闭较紧的肠壁回声,其余类型可见3层肠壁回声。研究组患儿肠壁不均匀增厚6例、均匀增厚34例,平均厚度(15.2±2.6)mm,对照组的肠壁平均厚度为(10.0±2.1)mm。研究组患儿的肠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套叠中心部声像 研究组患儿有20.0%在套叠中心部检出积液,17.5%检出肿大阑尾,60.0%检出肿大淋巴结,对照组的套叠内积液、肿大阑尾、肿大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20.0%、2.5%、10.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肠套叠伴随声像 研究组的腹腔积液、肠蠕动消失或减弱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蠕动增强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最常见于6~12个月,以后随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减少,男孩多于女孩。肠套叠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腺病毒感染、回肠远端淋巴组织增生及肠运动机能发生紊有关。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约95%的小儿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在腹腔内肠套叠的肠套及附近找不出显著的器质性因素,5%左右小儿病例是继发性,为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息肉、肿瘤、血肿、憩室等)继发肠套叠。以回盲型最多见,本组达56.5%,小肠型,结肠型较为少见。

肠套叠指的是部分肠管及肠系膜套入肠管腔中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4/5的肠套叠都发生在<2岁的儿童身上,且绝大多数都为原发性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占比不足5%[3]。原发性肠套叠指的是在肠管无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因肠系膜过长、肠蠕动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回盲部活动度过大等引起的肠套叠。肠套叠发生后,鞘部会持续痉挛,从而影响肠管血液循环,导致肠壁淤血,黏膜细胞分泌大量黏液,造成肠壁增厚,从而在腹腔内或套叠内出现积液,进而导致肠壁坏死。

肠套叠类型、套叠内容物与系膜血管、肠管受压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的回回结占比为52.5%(21/40),而对照组并无回回结型肠套叠。这表明复套叠比单纯性肠套叠更容易出现肠坏死,这可能是因为复套叠的肠管壁层数更多,套入部与鞘部挤压更紧密,所以对系膜、套叠肠壁血运影响更大而增加肠坏死风险[4]。在声像图表现方面,研究组的套叠内积液、肿大阑尾、肿大淋巴结检出率以及腹腔积液、肠蠕动消失或减弱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肠蠕动增强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肠套叠合并肠坏死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也为超声诊断肠坏死提供了理论基础。

肠套叠以往多用X线诊断及X线空气灌肠复位,但少有创造性的诊断,随着超声的不断发展,如今多以超声诊断为主。与传统采用的X线下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比较,超声检查方便、快捷、无创、结果准确,可及时反复追踪检查。它不仅可确诊是否为肠套叠,而且对临床医师选择复位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怀疑肠套叠的患儿,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合并肠坏死多存在明显的声像图特征,临床医师掌握这些特征,实施超声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也能为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复位方式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薛新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J].医学综述,2011,17(21):3350-3351.

[2]潘泉,郑慕白.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小儿肠套叠的观察[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11):3305-3307.

[3]马红林.腹部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3):173-174.

[4]杨佳丽,吴晓端,洪碧珊,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意义[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7):622-623,628.编辑/冯焱

推荐访问:肠套叠 坏死 超声 小儿 合并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