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研究

时间:2022-03-17 09:54:3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新的背景下,随着传统观念文化日益受到关注,孝道教育也开始走进人们的教育生活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但是当前的小学思想品德中的孝道教育并没有获得我们想要的成果,并且有效性还有这一定的缺乏。对于提高孝道教育的策略应该时刻关注小学生的现实状况,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

关键词:传统孝道;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传统孝道的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求促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动,当前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家庭的保护和溺爱,从却在一定程度上缺少独立自主的能力以及理解父母的能力。

一、传统孝道教育的重要性

(一)孝道是建设和谐家庭的需要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和谐社会的创建也家庭的和谐息息相关,然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和谐家庭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孝道的美德进行大力弘扬和发展。当前我国大力推行“男女平等、勤俭节约、家庭和谐”为重要内容的家庭美德,将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实施就能够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前提条件。孝道不单单是家庭的事,更对创建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当代的家庭中更要对孝道文化进行大力弘扬和发展,使我国文化道德的水平得到整体性的提高。

(二)孝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校园也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当然校园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在校园里也有着长者和幼者,也要创建出和谐的氛围,但是有的学生在家里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溺爱,并且将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的状态带入到校园中去,一旦这种状况被打破,就会发生一些顶撞教师等不良现象。产生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家长缺少对子女的孝道教育的关注,并且学校的教育也不够严格。所以进行孝道教育以及尊重老师的教育对于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三)孝道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社会是否和谐稳定、国家是否能够长治久安,全体人员的思想道德对这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老有所依”不只是依赖于国家相应的保障方式,还要求子女对父母、年轻人对年长者尽到应有的孝道,然而前者只是進行了物质上的保证,但是后者不仅具有物质上的保证,还有这精神上的保证。所以,在当代社会进行相应的孝道教育以及进行孝道文化的创建是极其重要的。

二、在德育教育中深入孝道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开展专门的讲座并且与学科教学渗透相结合

在进行专门课程的教学时能够更加全面性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对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得到充分体现,让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自身孝敬父母的行为方式进行严格要求,促进孝敬父母的道德教育能够更加具有条理性。在进行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孝敬父母的教育内容进行合理有效的深入是德育教育的共性。并且在进行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增强深入意识。由于小学中的教材内容各种各样,教师更应该按照学科教材中所具有的的特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和到的素养,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使用联想的方式进行一定的想象,使用该观察对比以及整理规划等各种途径对深入研究。这样一来,可以让学生的更加深入的体会到当中的情感,进而促进学生对父母的爱心得以充分展现。

(二)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渗透孝敬父母的教育

把小学孝敬父母的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不仅是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因为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主要思想以及目标性都比较明确,因此有目的性的在丰富多彩的的德育教育活动中深入孝敬父母的教育可以让德育教育的教育成效更加显著。由于传统孝道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所以有目的性的合理有效的对学生的现实状况进行研究,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够使教育教学的成果更加显著[2]。

(三)家长与学校之间进行相互配合

对小学生所进行的传统孝道教育不只是要求教师在学校进行相应的教育,与此同时更需要家长的配合。首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性。进行这些教育从一开始就应该将心理学理论作为引导方式,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方式进行匹配,适当的进行引导,从而避免过于成人化。其次是要坚持实践性原则。传统孝道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是一种有着较高的实践性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的重点在于实际行动,而并不是简单的说教。再次是渗透性原则。教育的手段最重要的就是进行一定的渗透以及深入,不仅要进行相应的课外训练以及课堂讲授,更应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以及手段不断的在家庭以及学校之间进行深入。最后是坚持家校之间的相互结合与合作。进行传统孝道教育一定要获得家长的全力支持以及有效配合,促进家庭中的教育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正确指导。

(四)提高小学生对孝道教育的重视程度

按照小学生不同年龄时期的所存在的差异性特征,对孝道可以进行分层次的教育,把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关于孝道教育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再让小学生只是了解到表面上的知识,而是创建出一个整体性的体制。让小学生在基础时期就可以对孝道有一个较为明确的了解,并且使用一定的衡量准则去强化教师以及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孝道教育的关注力度,同时也为评估学习成果规划出均衡的审核标准,能够让学生在闲暇时间学习到与孝道相关的故事以及在生活中与孝道息息相关的事例,让学生在空余时间里能够对孝道的文化氛围进行切身体会[3]。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对孝道所具有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以及精神品质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在全面性的了解到孝道的重要作用,能够将孝道当做促进自身素养得以提高的重要方式以及途径。

(五)让孝道的内容和理解更加与时俱尽

孝道是中国伦理体系的起点以及道德的开始,是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的一项道德品质。在新形势的背景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启发式教学加以关注,这也就涵盖了在教学内容上要按照学生所具有的的经验以及学生所学习到的新的经验过程,让教学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对其中的深刻含义进行更加深入的感受。对于进行孝道主义的教学而言,它的内容也不能是完全不进行改变,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革新,包括对小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亲身经历,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对应该做的以及不该做的事情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他们才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孝道的含义以及进行孝道的方式。使孝道教育教学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于孝道的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小学生的自身经验相互关联,让学生变得更加自主。

结束语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对人们生活领域进行改变的同时还是人们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方式进行了一定的改变,小学时期正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对他们之后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孝道的教育对学生自身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璐. 新形势下的小学生孝道教育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7(25):94-94.

[2]陈爽, 高颖恺, 潘毅. 小学生孝道教育的调查研究[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8, 29(1):164-168.

[3]张志宏. 论新时期小学生孝道教育的必要性[J]. 好家长, 2018(17):118-118.

推荐访问:孝道 思想品德 传统 小学 研究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