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艺术与生活

时间:2022-03-13 09:49:50 来源:网友投稿

南岛视界:如何走上雕塑这条艺术之路?

程连仲:文革期间,别人都在忙着革命和造反,作为地主家庭出身的我,没能随大流。成分不好,也没有很好的玩伴。由于祖上都是读书人,算是书香门第,因为家风熏陶,我想找一门艺术来充实自己,让自己能够在那个特殊时代有点事做。最开始,我选择文学,后来又决定研究哲学,但是,家庭成分断绝了我这两条路。所以我选了绘画,但是,我发现在阜阳,绘画的人太多了。我决定选一件别人没做过的事——曲径通幽。那时,我拿到了一本《刘开渠雕塑作品集》,这本书启发了我,而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则给了我很大的精神激励。于是,雕塑便成了我一生的事业。

我父亲是黄埔军校第十六期毕业,是国民党高级军官,现居台湾。个人家庭与家国牵扯不断,或者是在这样的有故事的大家族里成长,便注定了我不走寻常路的一生。年轻的我早已是一个另类青年,用现在的话就是青年艺术家。

我进入浙江美院也就是后来的中国美院接受了系统训练,我是当时安徽省录取的第一届第一个雕塑生。民间学来的手艺和学院派一结合,功力大增。我给许海峰做过肖像、结识了北京福娃之父——韩美林、给中国科技大学创作校园雕塑《孺子牛》以及安徽大学的雕塑《青春旋律》、入选全国工艺美展、第六届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全国体育美展等种种对我来说的大事。1990年,我远赴德国进修。直到现在,依然在创作,依然奔走在雕塑艺术的路上。

南岛视界:你做一个雕塑需要多长时间?

程连仲:一般小型泥塑一天一个,大型的三四天,最重要的大型雕塑至少一个多月。

南岛视界:你的作品,很多都是从你游历过的地方取材,你认为这种游历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

程连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每游历一个地方,都会有新的视野和视觉冲击,这种新鲜的体验会激发创作灵感,作品的艺术生命力也就是从这种游历体验中获得。比如我做的藏民雕塑,是因为我觉得他们的的民族服饰和特有的脸型轮廓更适合用泥片制作。中国的建筑、服饰等各种文化在西方用炮火打开中国大门后,西方文化随之也来到了中国,反之,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便没落了。

在吸收外来文化营养上,具有西方留学背景的徐悲鸿、吴冠中等都是因为游历,将东西方文化杂糅结合,因此成就了他们的艺术巅峰。我在游历中,也悟出了自己的创作理念——东西合璧,天人合一。

南岛视界:你热衷写意,写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意象,你是如何看待并运用这一中国手法?

程连仲:因为我旅德的背景,这让我得以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欧洲的艺术,注重写实,中国艺术之魂则在写意,这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却是殊途同归。一个是机械的自然,一个是自然的升华。于是,我就在想,是否可以将二者结合一起,这样出来的作品不仅立意和格调都会处在较高的水平。

我创作的《老爸茶》,便是这种实验的产物。最开始采用学院派手法,做出了两个裸体人物,然后是用泥片做衣服,让泥片自然变化成型,线条自然形成,可以说是糅合西方的结构、东方的写意。这个作品是我创作理念的体现——中国的线条,西方的体块。目前,这件作品放在中山骑楼老街上。

南岛视界:你旅德多年,作为一个从东方走出去的雕塑家,你如何确立自己雕塑的个性?

程连仲:保留自己的东方气质。在西方讲中国的气韵生动、天人合一,介绍东方色彩。回到东方,保留西方的精华,这样结合自己的独特感悟,风格就出来了。

南岛视界: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你作品中个人意志和表述是非常饱满的,也可以看出,你对肖像比较感兴趣,能谈谈吗?

程连仲:我最早的艺术启蒙便是从捏头像开始的。阜阳有一条河叫颍河,那里的泥可以做雕塑,我用那里的泥自学了两年雕塑。我从阜阳师范学院毕业后,成了一名乡村教师,后来因为有雕塑手艺,被借调到了市里的陶瓷厂,制作了大量的陶瓷作品并出口到欧美等国。这奠定了我的手工基础。当然,在此之前我已在刊物发表了作品,也曾在阜阳地区举办了个展。我22岁就作为最年轻的代表赴京参加全国工艺美展,当时我有两件作品入选。

我在德国成名,也是因为做肖像。当时的德国汉诺威市长第一个头像雕塑是我做的。其实,做肖像很有意思,你可以观察人的脸,通过观察你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个性。如今,我定居海南,也给海南不少人做了头像,比如韩少功、刘贵宾等。我打算出一本雕塑的书,就叫《朋友圈》,因为给很多朋友做了很多头像。

南岛视界:你的作品《天马》《天马群》是较为特别的存在,能谈谈创作的想法吗?

程连仲:去年是马年,所以我创作了这些作品。这当中,可能也有我几十年前的一个情怀。我十九岁时,刚刚起步做雕塑,给自己做了一匹奔腾的马和一头埋头奋进的牛。那时,我希望我具有马一样奔腾的激情,也告诫自己也要具有牛那样埋头苦干的精神。唯有具备这两样品德,人生才能走向成功。正是最早的励志,让我坚持了下来。

南岛视界:你由德国重返东方,并定居海南,你认为海南的创作氛围如何?

程连仲:海南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处女地,创作自由幅度很大,我觉得海南可以走巴厘岛艺术村的路子。海南不缺乏艺术家,得天独厚的环境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定居于此,它是一块适合艺术家发展的热土。它的空白,将得到填补。

南岛视界:海南是否有带给你新的创作灵感?

程连仲:海南有一种道家文化般松弛、潇洒、自由的氛围。我创作《老爸茶》的灵感来自这种氛围和这里缓慢的生活节奏、不急不躁的道家生活秩序。并且,这里也不缺乏文化的土壤,苏东坡、海瑞、白玉蟾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我把这些人看成是海南精神的一个象征,因此,我也给他们做了肖像雕塑。目前来看,海南好的环境、城市雕塑还比较缺乏,我认为这两种类型雕塑在海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前景。

推荐访问:雕刻 艺术 生活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