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军师

时间:2023-10-29 18:16:01 来源:网友投稿

海丽

我是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遭遇疫情,我克服种种困难,提升自主科研能力。这期间,我最大的感受是,对于社会科学类博士研究生而言,学术期刊论文的写作与投稿是科研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我们要做自己的“军师”,培养科研兴趣,不断进行试错、排错,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有科研成果的产出。

小切口

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正所谓“题好一半文”。培养问题意识对于科研新手来说非常重要。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新手来说,选题的时候应尽量将“大范围”浓缩成“小问题”,这样在写论文的时候才能更好驾驭,也更容易出彩。研究的问题一定要聚焦,这就是所谓的“小切口”。在论文中使用“以小见大”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论文的成功率。

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在学术热点的捕捉和学术难点的突破上能力尚显不足,所以论文选“小切口”,然后进行“深分析”,这样操作便于提升论文的深度。学术新手如果要写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论文,可以选择一个文人、一个文学团体、一种文学体裁或者一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例如,选择研究“词”这一文学体裁,再限定研究时段,可以研究北宋的词,之后再从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专题,比如选择北宋的节序词(即以吟咏四时节令风情为内容题材的一类词体)。然后进一步细化,选择北宋某一个具体词人的节序词,然后针对北宋节序词中的某一个更细致、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总之,就像剥洋葱一样,缩小范围,层层细化,最后提炼出学术问题,科研初期不能贪图“多”“全”“广”。对于材料太多、面面俱到、范围太广的论文,学术新手很难驾驭。论文如果写得像文学史教材,是很难发表的,也很容易缺乏新意,没有突破点。

我在读研期间发表了一篇论文《<百合花>中人物情感世界浅探》。写这篇论文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百合花》是茹志鹃小说中的名篇,被称为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研究《百合花》的论文非常多,从人物、语言、情节等方面入手的研究成果已经很丰硕了,我想尽量选取一个小切口进行分析,将论文聚焦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为什么《百合花》是一曲“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我的论文就是对这一个问题的回答。论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百合花》中人物情感世界的类型,其中涉及小通讯员、“我”以及新媳妇。第二部分是论文的提升,着眼于《百合花》中人物情感世界的审美。我的这篇论文从写作到发表都很顺利,我想应该就是得益于论文“小切口”选得恰当。

读全集

打牢科研基础是不能走捷径的,如果要研究一个具体的诗人或词人,就要阅读此人的作品全集,而不是选集。如果研究对象的全集已经出版,就在目前可以搜集到的版本中,选择一个在学术界广受好评的版本。如果研究对象的全集尚未出版,就要尽可能多地去寻找此人的作品,扩展途径,尽量还原。我在本科的时候读完了老舍的作品全集,虽然我没有发表相关论文,但因为阅读过全集,我对老舍作品有了一种熟悉感,激发了深入探索的兴趣。

在古代文学领域,我尽可能多地阅读了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人的作品。著名诗人的全集大多都已出版,从中选择一个较为权威的版本阅读即可,不太著名的诗人的作品需要尽可能全面地搜集。有很多科研材料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所以搜集的时候要细致认真。寻找科研材料的时候,要保证全面,也要有所甄别,选取典型材料,尽量与自己所研究的问题紧密贴合。

只有阅读过全集才能了解作品的全貌,论文中得出的结论才更加可靠。在图书市场上,那些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选集,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某位诗人、词人。但是写论文讲求专业性,专业性质的阅读不同于一般的基于兴趣爱好的阅读。选集虽然看似便捷,但会带有遴选者的主观倾向性,所选择的作品难免不够全面。只有阅读全集,才能有宏观的学术眼光,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某位作家的作品为例,只有了解其作品的全貌,才能尽可能准确地确定选题。在阅读全集的基础上,看看自己能不能提出新的观点、找到新的材料、使用新的方法或者换一个新的视角。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论文有一定学术建设性,避免进行重复研究。

我读研时发表了《论<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个性化与类型化的统一》一文。学界关于四大名著中主人公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想要创新研究非常困难。当时,我大胆选取了“孙悟空形象”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试图从宏观上对这一形象进行归类和挖掘,提出一些稍有新意的看法。为了更加全面地把握孙悟空形象,我把《西游记》原著又通读了两遍。原著我以前就读过,但当我选择《西游记》作为研究对象的时候,那就需要更加深入地重讀。我细致全面梳理了书中孙悟空的形象,达到非常熟悉的程度才开始动笔。最终,我的论文得出结论——孙悟空形象是个性化与类型化的统一。孙悟空既有争强好胜、叛逆大胆、嫉恶如仇等个性化特征,也有类型化倾向,如领袖类型、越礼者类型、作恶者与拯救者类型。两者的统一遵循多重复合、此消彼长、主次有别的原则。

变“述多论少”为“述论得宜”

论文之所以被称为论文,最重要就在于它要针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论述。文中既要有一般叙述性文字,又要有表达自己观点的论证性文字。如果“述”得太多,就会像一篇平平无奇的说明书,而不是严谨精彩的学术论文,这样的论文容易将问题流于表面化。学术新手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述多论少”的问题。这和初学者学术训练不够、学术视野狭窄以及学术功底薄弱有极大的关系,需要通过长期坚持学术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来解决此问题,将“述多论少”逐渐转向“述论得宜”。

想要提升论证能力,我们可以阅读权威期刊上的论文,将论文中的叙述性文字和论证性文字用不同的符号或者颜色加以区分。平时也要多看专业书籍,这样才能保持思想活跃,在论文写作中才会有一定的深度。

学术新手刚开始写论文的时候,要本着“求精不求多”的原则,一篇论文中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可,注重提炼中心论点。针对一个问题,尽量往深挖掘,多问问其背景和表现是什么?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影响?研究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要做到夹叙夹议,少说文学常识,多说新见解。叙述性文字也是论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一篇好的论文要懂得取舍,舍弃一些不必要的例子,留下具有代表性的即可。要提高论证性文字的比重,注重论文的思辨性和学理性。

我读博时发表了《论<侯鲭录>中的苏轼形象》一文,这篇论文与我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相比,在篇幅的架构上有了一定的进步,在学术的深度上也有了些许拓展,在“述”与“论”的文字比例处理上,也较之前做得好多了。我在此篇论文里分析了《侯鲭录》中苏轼的多面形象,探究了书中苏轼复杂立体形象的成因,并进一步分析了书中苏轼形象的价值。我还在论文中附上了表格,展示了《侯鲭录》中涉及苏轼与赵令畤二人的条目。论文发表后,我进行了学术反思,这篇论文还可以在论述深度上进行提升。

变“述多论少”为“述论得宜”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多篇论文写作的锤炼,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想,以后在写论文时,我要更加注重选题,尽可能围绕当前主流学术热点及实践前沿问题,努力拓展研究深度,注重加强学术创新。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百合花新手全集本刊首任主编吴泽先生全集出版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6期)2022-02-28百合花小学生必读(低年级版)(2020年6期)2020-09-10一朵百合花童话世界(2019年28期)2019-11-23新手如何练马拉松?海峡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碰撞:知名作家与新手司机作文通讯·高中版(2017年6期)2017-07-10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艺术评论(2017年12期)2017-03-25新手速来围观 养猪到底行不行?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17年1期)2017-02-28百合花快乐作文·低年级(2015年7期)2016-02-29新手问答汽车科技(2015年1期)2015-02-28《陈望道全集》出版当代修辞学(2011年6期)2011-01-29

推荐访问:自己的 军师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