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3-10-27 14:24:02 来源:网友投稿

武航剑

摘 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作为团中央实施的一项“使命工程”,在高校中发挥着思想引领、德行培育以及辐射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近年来,高校“青马工程”建设成效卓著,但在教师队伍配备、育人体制机制、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成效等方面尚存问题,阻碍了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在进一步推动高校“青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可以围绕育人的专业化、常态化、特色化和实效化水平提升,将优化教师队伍、健全保障机制、精细活动设计,着力提质增效四个方面作为发展路径。

关键词:“青马工程”;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2 — 0047 — 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对共青团来说,建设什么样的青年组织、怎样建设青年组织是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1]自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启动实施“青马工程”以来,各级“青马工程”共培养学员近200万名,塑造了一大批信仰坚定、能力突出、素质优良的青年政治骨干,开辟了一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道路。2020年6月,团中央、教育部、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的通知,为“青马工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指明了方向。全国各高校作为“青马工程”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更加重视青年培养,着力推进校院两级“青马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推动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一、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高校“青马工程”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具有思想引领、德行培育和辐射示范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思想引领价值

高校“青马工程”的首要价值在于对青年的思想引领,主要可以从坚持政治信仰和强化理想信念两个方面去把握。

其一,坚定政治信仰。政治信仰是对一个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以及政治态度等方面的综合反映。青年大学生能否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亮剑”,在大风大浪中勇于“挺身”,考验的就是他们的政治信仰。从高校“青马工程”建立发展的理论逻辑看,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正确的理论灌输;
从实践逻辑看,高校“青马工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引导学员用先进的理论和思想武装自己,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青马工程”属性,确保“青马”学员思想先进,走在前列。

其二,强化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既包含着一个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也包含着对希望实现的内心执着。高校“青马工程”能够通过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助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引导“青马”学员在充分认识自身的基础上,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感受国家发展巨大变迁,深刻体味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瞬息万变,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程中,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实现理想的信念和决心。纵观全国高校,“青马工程”的活动开展均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这些活动一方面为青年大学生的内心埋下理想的种子,另一方面也有效增强了他们为实现自身远大理想的内在动力和毅力。

(二)德行培育价值

所谓德行培育,一为“德”,二为“行”。德行培育价值需要从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两方面把握。

其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状态按社会规范的要求所达到的水准,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思想品質和文化习惯。当前,进一步缩小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与国家发展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要求之间的差距,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青马工程”应切实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以“青马”学员为主体,活动覆盖全校乃至更大范围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自“青马工程”实施以来,一批批高校在实践探索中逐步搭建起了联通“青马”学员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通过各种各样的宣讲会和理论座谈提高全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其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2]“青马工程”不仅仅是一个“书屋”,更是一个引导学员走出“象牙塔”、融入社会的“练兵场”。“青马工程”能够通过引导学员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做到知行合一。“青马工程”在各个高校实施以来,逐渐形成了理论和实践并重、传统和创新共存的浓厚氛围,提升了“青马学员”的实践素养和创新本领。“青马”学员在走访调研中取得的一些数据、资料为大学生进一步进行理论创新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同时,“青马”学员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结合地方优势,挖掘红色资源和实践平台,为全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提供方向指引和经验借鉴。

(三)辐射示范价值

高校“青马工程”的辐射示范价值既体现在“青马”学员对其他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也体现在“青马工程”作为组织的先进建设经验对高校其他学生组织的榜样借鉴作用。

其一,“青马”学员对高校其他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多数的“青马”学员经过一到两年的学习后,能够成为思想上的引领者,学习上的佼佼者,工作中的服务者和生活中的奉献者。在吉林农业大学2016级青马学员中,有34人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生,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充分发挥了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从“青马工程”学员选拔标准也可看出,“青马”学员的选拔标准比较严苛。学员多通过自荐报名,组织推荐等方式,经过理论和实践能力考核而最终确定。可见,“青马工程”学员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在院、校两级学生活动中,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中,能够有效发挥上传下达、号召动员、服务管理等重要作用,发挥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其二,先进建设经验对高校学生组织的榜样借鉴作用。“青马工程”与其他学生组织一样,延伸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臂”,担负着育人的重要功能。在实施“青马工程”的过程中,一些高校把“青马工程”和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激活基层党组织活力,以此发挥“青马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还有一些高校借鉴“青马工程”的建设经验,将一些管理手段和建设模式运用到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管理中。此外,不少高校高度重视“青马工程”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既有理论高度,也有经验广度,为其它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总之,实施和建设好高校“青马工程”,能够有效取得培养一群精英,激励一代学生,带动一批组织的实际效果,产生“星火燎原”之势。

二、影响高校“青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现存问题

近年来,高校“青马工程”建设成果丰硕,但在教师队伍配备、育人体制机制、教育活动开展、德育工作成效上依然存在问题,阻碍了高校“青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

(一)教师队伍配备不完善:“重兼职,轻专职”和“重单力,轻合力”

教师队伍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内核,当前“青马工程”教师队伍尚存以下问题。

一是重兼职,轻专职。高校“青马工程”建设以来,许多校级“青马工程”起步早,起点高,享有各方福利支持,能够提供较为专业的专职教师。但许多院级“青马工程”,由于教师人数少、教师工作忙、相关政策传达阻滯等问题,往往忽略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提供专职教师,多是聘请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甚至学生干部代之管理。长此以往,“青马工程”的管理者流动性大,不能全身心投入日常学员的管理培养。鉴于此,就“青马”学员而言,他们并不能得到应有的关注,素质提升较慢;
就“青马工程”的兼职教师来说,他们的满足感不强,难以实现自身价值,容易出现工作懈怠。

二是重单力,轻合力。“只有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不同层次的主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理论教育的最佳效果。”[3]当前,一些“青马工程”的教师结构较为单一,对人才资源缺乏有效整合和运用。教师队伍只局限于内部资源的消化和调动,虽然能够基本满足对“青马”学员实现德行培育和价值塑造的功能和要求,但与培育全面发展的“精英学员”目标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局面一方面致使“青马工程”管理教师压力过大,势单力薄;
另一方面也使得许多“青马”学员结业后,虽然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依然存在眼界狭隘、知识局限等情况,并不能形成系统化、多元化的知识体系,难以融入社会生活之中。

(二)育人体制机制不健全:“强组织,弱监管”和“强模式,弱变通”

育人体制机制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保障,当前“青马工程”的育人体制机制尚存以下问题。

一是强组织,弱监管。“高校团委作为‘青马工程建设的重要部门,可以通过人力支持、资金支持、组织支持三个方面来推动和保障“青马工程”的顺利实施。”[4]特别是在组织支持方面,高校团组织能够通过校、院团委以及各团支部为“青马工程”建设发挥强有力的组织协调作用。同时,“青马工程”自身也积极强化内部组织建设,构建合理的组织框架,但一些“青马工程”仍缺少长效的监管机制。一方面,某些“青马工程”未能对教师进行有效管理,对授课内容,活动质量等指标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考核;
另一方面,“青马工程”虽有严格的选拔标准,但没能对学员后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进行及时跟踪考评,或将考评机制置于高阁,缺乏真实有效的过程性管理和综合性评价。

二是强模式、弱变通。在长期的实践中,多数高校的“青马工程”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培育模式,然而模式固化、模式失效、模式雷同等问题也随之浮现。虽然类似于“x+x+x+...”的固定的模式能够为“青马工程”建设提供路径借鉴,有助于实现管理稳定,但学生往往对这种过于模式化的培训缺乏足够兴趣。与此同时,一些“青马工程”对入选标准缺乏科学的研究和制定,对教育内容未能结合各地特色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精准性弱,侧重点不突出。这些相对固化的选拔标准和课程内容,使得“青马工程”的育人模式缺少变通性,既不能选拔出优秀学生,也不能实现培育目标。

(三)教育活动开展不合理:“多数量,少质量”和“多常规,少特色”

教育活动是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重要抓手,当前“青马工程”的教育活动开展尚存以下问题。

一是多数量,少质量。高校“青马工程”培训班要实现培养信仰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目标,就需要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值得注意的是,“青马工程”所应开展的活动不仅包括理论教育活动,还应包括实践活动,不仅是为完成上级要求而达到一定的活动数量,还应该高度重视活动质量。目前,各高校所开展的“青马工程”都能保证一定的活动数量,但所开展的活动质量并不高,活动参与度低、系统性差、影响力弱,突出表现在理论和实践学习时间的零碎化,学习内容的片面化以及理论和实践活动相脱节。这些活动都无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开展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

二是多常规,少特色。当前各高校“青马工程”建设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但活动开展仍缺乏特色。在活动内容上,不少“青马工程”的活动内容换汤不换药,没有针对性。一些“青马工程”和其他组织开展的活动过于近似,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均未进行深入挖掘。在活动形式上,多数“青马工程”往往采用较为常规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模式。在手段运用上,各高校的“青马工程”也多采用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等,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大胆创新。总之,“青马工程”活动的常规化只能实现育人的基本目标,而缺乏创新、缺少特色的问题将不能有效增强活动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德育工作成效不显著:“偏形式,轻成效”和“偏局部,轻辐射”

德育工作成效是评判高校实施“青马工程”效果的重要标准,当前“青马工程”的德育工作尚存以下问题。

一是偏形式,轻成效。“形式主义”是影响高校“青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一大症结。当前大多数高校“青马工程”教师能够履行好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责,师生间保持良性互动,但一些“青马工程”存在教师授课“走流程”,学生学习“不走心”的情况。此外,一些高校“青马工程”的各项管理制度停留在书面、执行力不强,“青马”学员的部分权益不能得到保障。流于形式的“走过场”显然不能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综合素质,反而削弱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更为严重的是,这些情况极易在高校内形成“形式主义”盛行的不良风气,使“青马工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负价值”,损伤“青马工程”形象。

二是偏局部,轻辐射。“青马工程”的德育工作是否到位,是否有成效,不仅取决于学员自身的价值实现,更重要的在于能否充分发挥辐射示范功能,在更大层面和范围发挥作用。目前,一些“青马工程”能够重视德育工作的推广,但大多仍将活动和工作的开展局限于自身。不少高校的非“青马”学员没有感受到“青马工程”带来的教育影响,甚至一些学生不知道或不了解学校“青马工程”的存在。这些情况大多源于“青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未能与高校内其他学生组织共享资源和优势平台,也未能充分调动“青马”学员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挥思想引领和榜样示范的辐射作用。

三、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路径探赜

青年的培养关乎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为进一步发挥高校“青马工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加强优秀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和塑造,高校“青馬工程”应当继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育人水平。

(一)优化教师队伍,提升“青马工程”育人专业化水平

其一,配备专职教师,强化育人功效。列宁在《怎么办?》中曾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5]大学生虽相比中小学生有更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但仍需专职教师给予正确理论传授。“青马工程”要克服育人效果不佳、功能实现受阻的问题,必须积极整合师资队伍、重塑师资结构。吉林省委就曾提出,要让“青马导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青马工程”应重视专职教师配备,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专职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必要时设置班主任、“青马”导师等职务,克服以“兼职”代替“专职”的现象。在对“青马工程”专职教师的日常管理中,高校的相关部门还应定期开展“青马工程”教师培训班,增强业务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青马工程”教师育人能力的专业性。此外,在专职教师队伍当中,还应进行工作细化,强化育人功效,例如郑州轻工业大学就采用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指导老师”+“专职团干实践指导教师”的教师团队模式,强化育人团队专业性。

其二,汇聚人才资源,增强教育合力。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模式,形成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高校“青马工程”不仅需要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还需要其他学科教师及校外相关专家学者的广泛加入。高校“青马工程”要坚持高标准,宽门槛,凡是有水平,有能力的人都可以经过筛选进入“青马工程”的人才资源库。多学科教师的加入可以丰富“青马”学员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校外专家学者的参与也能够提升“青马工程”的培训层次,弥补校内资源局限的问题。此外,“青马工程”还可以邀请一些革命老英雄、讲解员、民间艺人等社会人员作为顾问和特聘讲师,为学员们定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等主题教育,帮助学员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使爱国教育更真切、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升“青马工程”育人常态化水平

其一,加强监督考核,规范师生行为。“青马工程作为一项为党育才的政治工程,必须保证政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6]高校“青马工程”应当积极构筑长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将理论测评和实践测评、定量测评和定性测评以及过程性测评和总结性测评有机结合,调动多方主体参与评价,注重评价指标、权重系数、评价流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具体而言,“青马工程”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日常授课的督导检查,要求教师做好课时记录,定期对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在学期结束时可安排学生进行“评教”;
另一方面,“青马工程”要对学员开展定期考核,对学生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参与数量和质量及时考评。比如可以为“青马”学员提供学员手册,设置成长档案,对学员的学习过程进行详细记录等,针对一些表现较差、考核不合格的学员,采取“动态淘汰制”,强化对学员的行为约束。

其二,打破固有思路,变通培养模式。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高校“青马工程”的发展不能走封闭僵化、固步自封的路子,必须打破固有思路,变通育人模式。首先,各高校“青马工程”要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政治性和导向性相结合。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选拔方式等方面,“青马工程”要坚守底线,不能走歪路子、偏路子。其次,“青马工程”建设要坚持规范性和特色性相统一,既要采取规范合理的育人模式,也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鼓励创新,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敢于跳出以往模式的圈子,努力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培养模式。最后,“青马工程”建设应当注重动态性和开放性相交织。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开放性、动态化的过程,因此“青马工程”的培养模式也要注重吸收和借鉴先进经验,动态调整。任何一种培养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时代背景、国家政策、教育发展规律以及学员变动等因素及时调整和变更培养模式,保持好高校“青马工程”的发展活力。

(三)精细活动设计,提升“青马工程”育人特色化水平

其一,优化教育活动,保证活动质量。活动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值得注意的是,保证活动的质量是实现活动特色化的前提和先导。优化教育活动,一方面要坚持质量优先。“青马工程”的活动设计应做到宁缺毋滥,从活动信息的收集到活动方案设计再到活动方案实施和反馈总结,每个环节都要认真筹划,落到实处,最大程度实现预期目标。另一方面,“青马工程”的活动设计还要坚持以服务为导向,从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出发,保证活动开展尽可能贴近学生、满足学生、服务学生、造福学生。要坚持以服务为导向,就要求“青马工程”建设者在活动形式、时间、内容等方面的设计上下一番苦功夫,在顺应社会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多举办一些学生乐意参加、适合参加、能够参加的活动,提升活动质量。

其二,破除老旧思维,创新育人活动。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增强高校“青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要破除老旧思维,对育人活动大胆创新。首先在活动内容上,实现内容创新。各高校“青马工程”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比如重庆地区高校就可以利用当地的“红岩文化”。其次在活动形式上,实现结合创新。列宁曾言:“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那我们是不会信赖的。”[7]正因如此,“青马工程”要贯通理论和实践的连接渠道,在活动的开展中融入生活气息和时代风尚,破除以往“做活动,写感想”的传统形式。最后,在手段利用上,实现科技运用创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革,也使教育对象产生了新的学习方式诉求。“青马工程”要积极将游戏、观影等形式融入育人活动,调动学员多感官体验,在坚持正确立场前提下,主动迎合学生兴趣点,打造“沉浸式”学习环境。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高校“青马工程”在假期利用“抖音”等直播平台,开展“云实践”,收效显著,社会反响强烈。

(四)着力提质增效,提升“青马工程”育人实效化水平

其一,杜绝形式主义,扎实工作开展。针对当前高校“青马工程”存在一定“形式主义”作风问题,首先要加强思想引领培训。“形式主义”的蔓延,实际上根源在一些管理者在观念上持有主观主义或功利主义而导致自身责任心的缺失。无论是领导、教师还是学生,都要通过接受培训,提升自身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杜绝以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其次是要落实监督。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效健全的管理机制需要实打实地落实。根治形式主义的问题,不能让监管机制沦为摆设,高校“青马工程”要做好日常检查监督,对工作和活动中出现的形式主义,不推不拖,严厉打击。最后是要严格问责。对高校“青马工程”内带头搞形式主义的管理者和不认真工作的教师和学生要及时清理和调换,维持健康生态,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其二,构筑沟通桥梁,扩大教育影响。要解决好大学生对“青马工程”认同感低、“青马工程”活动影响力弱等现实问题,首先必须着力搭建沟通桥梁,“使各种教育要素有效融合、各种工作职能有机统一”[8]。从高校“青马工程”自身角度看,“青马工程”可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树立“品牌意识”,走出学院或高校的圈子。从高校及学院相关部门的角度看,相关部门可通过举办学术交流、理论宣讲、实践展演等活动,搭建桥梁,吸纳高校“青马工程”积极参与。在此过程中,高校“青马工程”要积极探索沟通桥梁的社会化方向,在纵向上,要打破高校、学院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强化各部门前后配合,加强联系协作;
在横向上,要破除高校之间,高校与其他社会单位之间的隔阂,强化联合。例如兰州大学“青马工程”成立的宣讲团,坚持深入高校各基层单位进行宣讲,同时与共青团甘肃省委签约,实现了校地合作,协同育人,在更大范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22-05-10.https://www.ccps.gov.cn/tpxw/202205/t20220510_153828.shtml.

[2]李维.习近平重要论述学习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55.

[3]吴珏.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程与规律研究(1919-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8.

[4]潘业旺.高校团委在推动“青马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及途径[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34(01):27-29.

[5]列宁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17.

[6]管浩然.青馬工程对青年政治引领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J]新生代,2021(05):15-20.

[7]列宁.青年团的任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21.

[8]郭长华.高校“立德树人”有效机制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1):94-96.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青马工程思想政治教育高校高校“青马工程”建设的“四化”研究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23期)2017-01-18高职院校“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的衔接路径探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年13期)2017-01-03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