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想象力及其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提升策略

时间:2023-10-26 19:32:02 来源:网友投稿

刘晓东 武德川 程燕妮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起点,是创造的基本动力;
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核心[1]。想象力不仅是创造能力的培育方法,而且蕴含于人类探索、学习的本性之中,想象力对于人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的发展不仅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的意义。郭元祥认为,学科想象是从符号接受到科学认知、情感理解,再到意义建构的学科学习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从感知学习到概念学习再到意义学习内隐的中心地带,本质上是一种“意向性”的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2]。只有促进学科想象的发生,才能促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转化。本文认同郭元祥教授学科想象的定义,认为地理想象是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基于感知理解、思维过程和已有经验和学科知识的加工二次建构地理意向的学习活动,是重要的地理学习方式,也是基于地理形象思维建立新的图像表征并建构地理意向的综合学习能力。而地理想象教学就是培育地理学科想象力的教学活动。

一、地理想象力的内涵

“地理”可以简单认为是关于“地”的“理”的学问。“地”是指地理事象或表象,“理”主要是基于地理概念的地理命题的逻辑意义系统。人只有借助想象力才可以“填补经验性观察的内容与逻辑命题间的缺口”[3]。通过想象,实现地理教学的多种“图象”向“意象”内化,是实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化、意义化、生成化的重要途径。想象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被长期搁置,是导致地理知识学习碎片化、浅表化、符号化的重要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地”与“理”的分离,要么侧重于“地”,认为地理知识“琐碎”,好像什么都需要知道;
要么侧重于“理”,觉得地理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以人地关系作为研究的核心主题,因此地理想象力应包括社会想象力、科学想象力、包含并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德想象力。地理课程旨在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世界,更能促使学生从地理视角欣赏世界,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审美能力是地理课程价值的重要内容,也是地理课程育人的薄弱环节,本文也希望基于审美想象力的培育一定程度上弥补地理课程育人的短板。

1.社会想象力

社会就是“去情境化”能力。从一道题到一类题,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转变,需要学生结合社会背景。情境教学是核心素养培育的共识。情境来源于真实问题,应具有典型性。应试教育的教学惯性容易窄化情境教学的价值,把真实问题解决变成“材料阅读—寻找问题线索—联系所学知识—组织语言”的线性过程。缺乏“去情境化”的过程,情境教学止于情境,情境教学之情境未能和真实世界发生实质性的联系。社会学想象力能够使学生从情境出发,和社会发展的背景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情境”“从社会中来”再到“社会中去”,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如世界海陆分布的位置教学。不仅需要学生识记作为地理大发现结果的海陆位置分布,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社会想象力。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当时的海洋和陆地的发现者所驾驶的是什么船只。有没有卫星导航、会不会是蒸汽船?没有卫星导航如何在海洋上确定方向?没有蒸汽如何在寻找航行的动力?除了航行的动力、方向问题,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地理大发现的时候,经过哪些地方会快一些?把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过程与社会条件结合起来,可以培育学生对发展学科知识的地理实践的想象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理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科学想象力

结合已有研究,本文中科学想象力是指基于具体任务,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已有知识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尤其是高级思维能力提出创造性思想、观点或者进行创造性行动[4-5]。科学想象力具有一般想象力的动力特征,具有更明显的批判性、创造性、学科性。

地理学科的发展史上有很多经典的例子。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的构建就是科学想象发挥作用的著名的例子。魏格纳在负伤住院期间发现非洲大陆西部轮廓和南美洲大陆东部的轮廓几乎可以无缝衔接。受此现象启发,魏格纳想象,地球上的陆地是否来自于一块完整的古陆。在想象的驱动下,魏格纳不断寻找证据,并长眠于证明大陆漂移学说的科学考察途中。虽然大陆漂移学说并不完美,比如当时未能解决漂移的动力问题,但随着科学进步,更多的证据证明,大陆漂移学说具有科学性,并促进版块构造理论的形成。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是中学地理课程的大观念,涉及大气受热过程、水循环过程、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尺度大、要素多、时间长,无想象力的参与,学生往往识记而不能理解,碎片化而不能建立融会贯通建构学科观念。

3.道德想象力

道德想象力,也可以叫共情想象力,价值想象力,涉及到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地理学科在处理社会与环境问题的时候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想象力是想象力带有道德意蕴和道德功能的运用[6]。地理教学中的道德想象力对培育人地协调的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地理学科特有价值的体现。尊重自然及自然规律,善待自然,顺应自然生活规律,自觉对减少自然环境的破坏,积极地建设环境,恢复已经被破坏的环境。

地理学中的道德想象力走向生态伦理,也可以帮助学生超越基于现代性的狭隘的道德观,树立“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资源开发、区域发展过程中,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幸福是一致的。充分发挥地理知识的道德想象力,需要重视发觉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理念。如“因地制宜”思想,不仅包含着区域发展、环境保护的方法,还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想象力。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也不仅仅是指导农事活动,也包含着“时禁”的道德观念。“因地之宜”、顺节气而不违农时,包含着丰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同时完善自身、追求美好生活的想象力。“两山理论”也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想象力。把绿水青山想象成金山银行也不仅具有方法意义,而且蕴含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道德约束,同时包含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方法指导,最终实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人地和谐的愿景描绘。从古代的“民胞物与”到当今的“两山论”“生命共同体”的提出,道德想象力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地和谐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审美想象力

地理课程培育地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和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味和精神境界。受地理教科书在审美情感上对地理环境的美育价值挖掘不足[7]的影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遍处于自发状态;
高考地理复习中普遍的“应试化”教学进一步使地理审美教育更加边缘化。缺乏美育,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直接出现维度缺失,間接则会导致地理智育、德育等维度的育人价值受到影响。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好的教育能改变人的气质,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精神,审美能力是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以最近的全国高考地理试题为例,2019年全国卷3,日本越后妻有地区“大地艺术祭”的旅游价值,能够保留在大地上的艺术作品的特点;
2022年全国卷评价观景台对旅游者欣赏的影响,都含有明显的审美想象力。

地理课程想象力包含社会想象力、道德想象力、科学想象力、审美想象力,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也体现了地理知识的综合性。但并不是说地理学科包含着社会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美学、科学,这显现是荒谬的。地理知识学习表面是掌握学科的知识符号与学科命题逻辑之间的关系;
根本上是还原到学科知识所映射、蕴含的人类生活的实践领域。地理课程想象力培养注重社会想象力、科学想象力、道德想象力、审美想象力,是地理科学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科学发展问题、人地协调问题、美好生活的实现问题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所要求的。

二、提升地理想象力的复习备考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越来越重视跨学科教学,地理想象教学中以领域划分、以举例方式论述了社会想象力、科学想象力、道德想象力和审美想象力,可以将其视为从跨学科视角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途径,也可以认为地理知识的育人价值还需要更丰富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发挥。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能评价,审美想象力、道德想象力虽然对培育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在地理高考评价中常常会被置于缄默知识的背景之中。即使是地理符号知识的学习,也需要地理想象力的充分发展。

学生审视高考地理试题要通过“物境”知表象明事实,通过“情境”知因果析过程,通过“意境”悟道理提品味[8]。从“物境”到“情境”尚能够通过机械训练提高效率,但贯通“物境”“情境”“意境”则必须提升学生的地理想象力。基于高考评级体系,高考地理科围绕区域差异考查地理特征、立足空间关系原理考查地理联系、聚焦区域表现考查地理过程[9]。发挥地理教学想象力,实现地理课程知识的结构化。从教学视角,聚焦地理知识育人价值的拓展,想象教学教学策略的关键点有表象简化,培育地理特征想象力;
意向转化,培育地理过程想象力;
形象活化,培育地理联系想象力。

1.立足表象简化,培育地理特征想象力

地理特征是地理知识的重要类型,地理特征是对复杂地理事象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得地理事象更加清晰而不是肢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复杂的事物,需要简化为“地气水土生”五个基本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去认知;
中国的轮廓比较复杂,可以通过简化、想象变更,认为中国的陆地轮廓像雄鸡。简化还是提取空间结构、空间秩序、凸显空间烟花规律的重要工具。高三学生一般能够说出地理特征,但不能对区域地理特征进行准确描述,背后原因是未能掌握“一般规则”与“特殊描述”的思想,缺乏“整体-具体”的认知思路。所以教学策略就是在识别区域主导特征的基础上,需要学生想象区域整体性。

2.立足意象转化,培育地理过程想象力

首先是对地理过程进行归类,归类的过程中需要想象不同地理过程的共性。例如地理循环过程、波动过程、扩散过程、演变过程的一般性。因为地理过程对尺度比较敏感,不同尺度作用下,同一地理过程的原因、影响可能会有根本不同。而高中地理课程整体上以定性为主,所以地理过程的空间规模主要靠想象,即使给出数据,主要目的仍然是基于数据的定性而不是记忆数据。定性的过程也不是依靠记忆而是依靠想象。其次,地理过程普遍存在尺度大、时间长、难以直接观察等特点,所以其演变过程的关键点(环节),基本上也需要依靠想象。教师可以通过图文转换、图图转换、模拟演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次,过程与格局耦合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思想。地理想象是过程与格局表征的重要方式,基于地理想象的表征、转译是理解过程与耦合的基础,其表征、重组、转译的结果是新的地理想象。所以地理想象作为理解空间的重要方式,既表现为地理学习方式也表现为学习结果。

3.立足形象活化,培育地理联系想象力

地理联系可以分为要素联系、区域联系和因果联系[10],并根据其知识内涵有不同的教学视角,指向不同的教学策略。具体来说,地理要素联系过程需要重视整体性,其教学策略可以借鉴“形式区域”的思想方法。“形式区域”的思想方法,操作要点是首先识别区域的首要特征,然后思考区域内特征如何同质化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典型区域的主导特征识别难度不大,重点是如何描述区域特征的内涵,并根据同质化的原则推测其它自然人文特征。根据主导特征同质化思考其它地理特征的过程需要并且能够培育地理要素想象力。地理区域联系的教学策略需要引导学生重视区域边界的递变、更替、差异、流动、区域功能组合。以气候分布为例,高三学生普遍对气候特征已经有所理解,但对相邻气候特征之间的递变规律对自然景观的更替缺乏想象力;
对自然景观递变、更替背后的自然地理要素差异和流动更是缺乏思考,更不能理解从区域功能组合的角度看待不同自然区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地理因果联系的教学要点是回归整体性与差异性,不能仅仅突出要素联系。

本文从探索想象力的地理学科育人价值出发,阐释了地理课程想象力的内涵及重点,探究了地理教学视角想象教学拓展地理知识育人价值的教学策略,内含着学科-课程-教学的逻辑;
也蕴含着想象教学作为教学方法论-教学视角-教学策略的含义。本文旨在希望唤起大家对想象力培养的重视,对想象力的内涵、方法论意义、教学策略及指向性、操作要点的阐释还很粗浅。想象教学如何与课程想象结合,如何与问题教学结合,如何与学科大观念的培育结合,教育评价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如何评价地理学科现象力等问题都还需要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严欣斌.好奇心和想象力:核心素养培育的新视点——以科幻教育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126-132.

[2] 郭元祥,李新.遇见与预见:学科想象的生成及想象教学[J].教育研究,2021,42(9):39-49.

[3] 梁君. 杜威论想象力及其培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11:11

[4] 白嘉宁.基于物理学科的高中生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5] 吴雅琪. 化学师范生科学想象力的发展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

[6] 高德胜.道德想象力与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19,40(1):9-20.

[7] 牛超,段玉山.高中地理教科书中人地关系的多视角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2,23(5):65-70.

[8] 邵英,史文印.优化情境设计 赋能问题要义[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2(4):18-22.

[9] 丁继昭,史辰羲.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地理科必备知识考查路径初探[J].中国考试,2020(6):14-18.

[10] 袁孝亭编.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资助项目:2021河南省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专项课题“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高中地理育人评价体系研究”(GZYR2021049)。

猜你喜欢想象力培育想象快乐的想象科普童话·学霸日记(2021年4期)2021-09-05看见你的想象力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21年6期)2021-07-17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9年12期)2020-01-18打开新的想象力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中国化妆品(2018年6期)2018-07-09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读者(2017年15期)2017-07-14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中国记者(2014年6期)2014-03-01

推荐访问:备考 想象力 复习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