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10-22 15:24:03 来源:网友投稿

许祖培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学生们学得很认真,气氛也很好,回答问题时分析得很准确,但一做作业却错题一大片,全部做对的学生寥寥无几。作业本一发下去,学生后悔地说:“我都会做,怎么就做错了?”“这么简单的题,当时怎么就做错了?”这种情况下,家长、学生和部分老师常常归结为不认真、粗心。未能深入分析到底是不是粗心、马虎惹的祸?其实,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正是学生审题能力的薄弱。我们开始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呢?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实践体会。

一、让学生感受审题的重要性

为了让学生们感受审题的重要性,我和学生们做了一个小游戏:每人发一张纸,上面有10道选择题,按要求做完后赢者有奖品。我把题目的要求打在投影上,只给3秒钟的时间读题。(要求:请你在10秒钟内答完下面各题中的其中一题)然后开始计时,在10秒内只有3名学生举手示意答完题,获得了奖品。其他学生都抱怨时间不够。我说:“平时做题时没有给你们时间限制,不也是审错题吗?”“哦,原来老师是想告诉我们审题有多重要啊!”通过这个游戏,我再次强调审题的重要性:“读题要仔细,正确理解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去探索解题的思路,如果一上来审题就错了,那么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等于做了无用功。”看得出,学生们对这个游戏感触很深。

二、教给学生有效的审题方法

(一)认真读题,明确题意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学生通过读题,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解答作准备。但是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急于求成,读题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将题目要求扫视一遍,跳题、漏题、计算符号看错、抄错数字等,这些错误屡见不鲜。如,一位老师带领41名同学去公园,公园门票是每人10元,那么门票共花了多少钱?做题时好很学生都只算41人的门票,因为他们只在意了41和10,而忽略了老师的存在。又如,在中低年级经常会出现一题中有两个问题,学生就会只解答其中一个问题。如果让他们再去重新认真读一读题目,往往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不需要老师指导就能正确解答出来,可见此种错误甚是可惜。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要把题目完整地读一遍,无论是文字类的题目,还是计算题都一样,同时要强调学生指读,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读通句子。如此坚持训练,学生们的审题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二)动手操作,勇于实践

审题是一个收集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理清信息间的关系的过程。而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也为审题增加了难度!所以有些题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来帮助理解。

1.折一折、拼一拼

在解决有关空间和图形的问题时,我们都可以动手来照着条件做一做。

例1 一个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一个小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周长是原来的几分之几?

例2 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让学生用小楷本上的小正方形来拼一拼,通过拼一拼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作标记

为了促使学生在读的同时加强感知,可指导学生在关键的、重要的字词下面做标记,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如,“多”“还”、“除”与“除以”等比较容易忽视或容易混淆的字词加标记,同时让学生把关于比较的内容画下来,读一读,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如,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一共”“增加”“减少”“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在解决问题里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它能使题目的条件与条件之间、条件与问题之间发生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制约着解题方法的选择。

3.画一画或者演一演

图的力量比文字更简洁有力,有些问题若感到无法下手时,借助图形重新审视往往会很快地解决。例3小明做9朵红花,做的红花比黄花多2朵,做了多少朵黄花?如果能根据题意,画成线段图,在审题中借助线段图,这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方法。

在教学行程问题中不同的行驶类型时,我通过两种方法来引导学生解决。一是让两名学生上台分别演示“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同一地点,向相同的方向行驶”等情境;
二是让学生画线段图,将这些情况通过示意图表示出来,直观形象,数量关系也是一目了然。既帮助了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也是对学生审题方法与策略的一种培养。

(三)抓重点,抓关键字词

解决问题是由字、词、句构成,往往存在关键性的字或词。关键词表明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抓“关键词”能力的培养,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审题的精髓。

如,看到“多”或“少”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谁大谁小,是求大的还是求小的数,还是求相差数。又如看到“倍”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倍,题目中把谁看作是“一倍数”,谁看作是“几倍数”,再如看到“分率”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是单位“1”等。

有时应用类的题常常会给出多个条件,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去抓重点及关键词句。对于一些关键句,要反复推敲,决不能一带而过。如,“同学们去采集植物标本,二年级采集了85个,比三年级少采集了18个,三年级采集了多少个?”如果学生不去认真分析,看到少,就用减法做。对于这类题,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因为它是逆向思考的问题,小学生都特别容易出错。

(四)设计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

学生审题能力的提高还需要一定的磨练,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审题能力。

例4 判断“2千克铁比2千克棉花重”。这道题故意选取了两种密度相差很大的物质进行比较,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往往会被两种物质反差强烈的那种外在属性所迷惑,却忽视了题目中需要比较的内容。

(五)发挥错误资源的作用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教师的义务。

如何对待学生审题时出现的差错是一门学问。老师首先要区别清楚“错误的同学”和“错误的想法”,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和引导。如,植树问题里的“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需要花多少分钟?”题目一出来,学生有的说是40分钟,有的说32分钟,我让说40分钟的同学说理由,32分钟的同学马上就起来反驳,并且还演示给大家看,这样一来大家都记住了这类题的解题方法,效果非常好。

(六)对比训练提高审题能力

对比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对比,才能找到差异。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經常给学生出一些对比性的练习,比如同一类型的题目,但条件不同、或问题不同、或方法不同;
有时不同类型的题目,但数字或符号相近,将它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训练,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受题目的多变、方法的多样,从而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如,我安排了这样一组对比性题目:一条大道,全长120米。在大道的一边栽树,每隔8米栽一棵。(1)如果大道的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2)如果大道的一端不栽,另一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3)如果大道的两端都不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让学生在审题中突出“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这三种情况,从而理解并运用不同的规律进行解答。

三、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审题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思维特点,有意识、有计划地加以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同时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猜你喜欢读题审题错误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2022年3期)2022-04-14在错误中成长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2期)2022-03-30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山西教育·教学(2021年9期)2021-10-08“三招”学会审题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11期)2020-02-01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教书育人(2019年4期)2019-01-11“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七分审题三分做初中生世界·九年级(2017年8期)2017-09-06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17年3期)2017-04-16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7年3期)2017-03-09不犯同样错误人生十六七(2015年29期)2015-02-28

推荐访问:审题 中学生 培养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