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课程实践探索

时间:2023-10-22 14: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近年来,各院校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开展,鼓励教师在大学英语及后续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跨文化交际课程也是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跨文化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真正学会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成长为具有中国立场和国际视野的外语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
大学英语;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3)04-0071-05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课程思政”概念最早于2014年由上海市政府提出,其目的在于“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随着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对于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强调,课程思政迅速引起高校工作者的热议,也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议题。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一)国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工作者们也对此进行了广泛研究。

第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刘晓阳、李平、安秀梅等人认为,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类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大学生在学习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提高英语综合能力的同时,也应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和了解世界。因此,挖掘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全体高校英语教师未来的工作重点。另外,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人文特性和课程特点也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高度契合,虽然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各有特色并存在差异性,但共同的课程性质、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能够促进它们的协同发展。第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研究方面,学者们一致认为,目前,对于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有以下几方面实施路径:一、大力开发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资源。大学英语课程教材思政比重偏小是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最大问题。除了在现有教材中发掘更多的思政教育元素外,可以借助优质的网络资源,丰富授课资料。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培养德育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课程兼顾政治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二、实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第一课堂”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关键。教师要搜集具有思政元素的授课材料,并加以筛选和提取,在保证语言教学的同时,将思政语言素材的效用最大化。同时,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三、在大学英语思政材料的选择上,教师应该保证其时效性,并充分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如演讲比赛,综合能力比赛和各种英语软件App等,设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轻松与活泼的氛围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政治文化素质。

(二)课程思政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一直在试图回答当人们没有共同的文化经历时,他们如何理解对方。在几十年前,这个问题主要困扰着外交官、外籍人士和偶尔的国际旅行者。今天,在多元文化的地球村,什么样的交流是具有文化多样性和共同统一目标的多元社会所需要的?如何沟通有助于营造彼此尊重的氛围,而不仅仅是容忍以促进多样性?我们如何为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带来更多的创新能力?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为我们提供了语言范畴和原型,指导我们如何体验现实。

跨文化交际能力一直是英语学科中重要的能力素养。英语教学已经从只关注语言能力的教学目的向交际能力的培养转变。Byram认为,在语言中有效运作的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紧密相连。尽管如此,即使是表现出高跨文化能力的教师通常也缺乏有效的“文化学习”方法,在英语课堂中实现跨文化交际目标仍充满挑战。

孙有中认为,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其理解和比较中外文化表层和深层的异同,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理论和分析方法,对不同文化现象进行阐释和评价,从而实现更有效的跨文化沟通。而高校的通识教育要成为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堂,其使命就是在潜移默化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统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基本上是以文化学习为主,介绍西方政治、宗教、法律、教育、社会等方面的知识,缺少对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引导,这会阻碍学生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与认同。而课程思政元素的加入,可以鼓励学生在了解中西方社会、历史、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概括和反思,并以此为契机,探讨与中华文化相关的主题,真正做到讲好中国故事,推进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理念的传递。

二、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最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大学英语除需满足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需求,更应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指出学生应注意到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并能够熟练运用交际策略,达到有效沟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对跨文化能力的解释中强调了同理心和包容性,在基于中外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尊重其多样性,使不同背景的人都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

文秋芳在对孙有中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六个方面的述评中指出:(1)我们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也应在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尊重的两面性,批判性地看待不同文化的价值导向。(2)跨文化理论作为源起欧洲和美国的舶来品,在概念和理论框架方面都是基于西方的思维,学生应冲破这种禁锢,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研究。(3)学生只有在全面理解对象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向世界展现当代中国的风貌,并最终赢得世界对中国的尊重和理解。(4)学生应具备对跨文化现象阐述和评价的能力,通过对跨文化思辨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拓宽国际视野。(5)为了有效实现跨文化沟通,交际中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不容忽视。(6)在目前的全球化背景下,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员能够帮助他人克服由于文化不同引起的沟通障碍,实现有效沟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尊重异国文化的基础上,如何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的文化是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和肩负的时代使命,也为跨文化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契机。

(一)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

跨文化交际类相关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2020年颁布的英语教学指南中进一步强调对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随着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为了改变目前英语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学英语已在向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转变。“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北方工业大学为大二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该课程以讲授跨文化知识为主,但不局限于单纯讲解学术理论知识,而是有意识地增加了中西方文化对比及经典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课程选用张桂萍主编的《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作为主要教材,课程主要从中西文化中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不同文化中语言,服饰,饮食,医疗,教育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关注相同主题下的文化异同。有别于大部分跨文化课程专注于跨文化知识点的讲授,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立足于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每单元学习内容,比如,第二单元介绍中西方传统服饰时,为学生讲解汉服的完整穿着以及汉服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思考与我国传统礼仪相关的经典名篇,通过对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每个单元教师都会依据主题内容进行中西文化对比,在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弘扬中华文化出发,增强本国文化自信,学会如何用英语为中国发声,课程思政的融入,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兼具外语专业能力和家国情怀的跨文化人才。

(二)加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政教学设计

首先,大学英语教育应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色,开设相应与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相关以及中外文化对比类课程,并挖掘各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一方面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另一方面紧扣新闻热点和时事新闻,可以选取以各高校所在地的文化景点,历史人物等材料作为教学补充,真正做到用英语讲授中国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华文明智慧,将育人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

其次,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践教学中。北方工业大学跨文化交际课程采取:(1)案例分析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每一单元主题和对应的思政元素,与学生一起收集案例并建立跨文化交际案例库,在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文化冲击点并进行课堂展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展开跨文化分析,最后师生共同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跨文化冲突。案例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际场景中的跨文化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项目与竞赛为导向,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参与跨文化项目或组队参加跨文化交际大赛和微课的制作。北方工业大学选修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同学已连续五年参加“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学生跨文化能力大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与教师通力合作,共同挖掘跨文化知识点,并以表演的方式呈现跨文化场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最后,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新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环境。教师需要灵活开展教学,借助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和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上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并将其与教材各单元相关的部分进行混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课程也应以实践和产出为导向,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如课堂展示、情景对话、表演等,通过小组活动加强英语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规范思政评价体系并引入动态评估模式

虽然近年来学界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有诸多深入研究,但对如何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建立规范和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在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在未来的环境中使用他们目前正在学习的语言和转化所学的能力。虽然中国的外语课程在各个教育阶段都强调英语能力,但大部分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无法应用他们多年来所学的知识。

传统的评估方法(一种非动态的、静态的程序)是衡量一个学习者在特定时间点的发展状况,但它仅揭示了学习者独立表现“失败”的程度,在识别出应试者的错误后,传统的评估会为进行测试的人提供描述应试者一次性表现的分数报告。這种描述,通常是数字或统计结果,教育者无法给出进一步的教学建议。相比之下,动态评估则更侧重于对学习者的学习和思维过程的评价。教师通过提示,使学习者掌握并寻找可以扩展策略的方法。动态评估与传统评价模式的最重要的区别是,动态评估模式使教师能够根据他们对学习者发展潜力的评估提出教学建议。在动态评估模式下的课堂,学习者被视为积极的参与者,他们被指导如何执行某些评估任务,并获得如何掌握这些任务的中介支持。因此,与非动态评估相比,动态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习者的能力,学生在此期间可以接收到教师多种形式的反馈与指导。

教师在以课程思政为背景的大学英语课堂,应将动态评估模式引入到课堂中,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教学任务中。不同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尽相同,思想也会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变化,因此,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中,设置思政实践环节。教师一方面通过阅读、听力、口语等教学任务和活动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共同学习思政知识,进行生生和师生互评,在润物细无声中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结语

孙有中提出英语跨文化教学应遵循以下五大原则:思辨、反省、探究、共情和体验。在高校课程思政开展的大背景下,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以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为主要课程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真实英语课堂,挖掘课程思政在英语课堂的实践应用,从如何将教学目标与素质培养的要求相结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在保证英语技能的提高的同时引导学生的文化认同以及构建课程思政背景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测评体系的构建出发,为日后广大英语教师对授课材料的搜集,课程目标的制定,教材的选择与更新,传统教学方法与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各种主题活动的开展,探讨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有效途径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提供更多参考。

——————————

参考文献:

〔1〕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2〕Bennett M.J.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Current Perspective[M]. ME:
Intercultural Pre,1998.

〔3〕Lidz, C.S.1998. Dynamic assessment and the legacy of L. S. Vygotsky[J]. Sch Psychol Int,1998.16(02), 143–153.

〔4〕安秀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1):84-85.

〔5〕董洛铭人.跨文化能力培养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20(03):56-59.

〔6〕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7〕和伟.“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路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9(06):96-100.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9〕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0〕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05):126-128.

〔11〕李平.大学英语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的可行性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8(10):137-140.

〔12〕刘思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格局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02):4-7.

〔13〕卢军坪大学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02):129-133.

〔14〕赖琳.信息化时代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转型结合——评《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与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2(02):110.

〔15〕罗娜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路径探索[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2(04):69-72.

〔16〕孙有中.外语教育与跨文化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6(03):17-22.

〔17〕魏绪涛、武金锁.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测评体系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4):82-83.

〔18〕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19〕谢志辉、李海军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双向跨文化能力培养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06):6-10.

〔20〕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外语界,2016(03):2-10.

〔21〕文秋芳.对“跨文化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思考:课程思政视角[J].外语电化教学,2022(02):9-14.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s und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Background of College English

HU Xin-yu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and encouraged teachers to integr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of courses in college English and subsequent courses. As one of the core competencies of English learning,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s the focus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teaching,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urse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nglish follow-up cour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he combination of cross-cultur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will help college students improve the national self-confidence, learn to tell Chinese stories in English, and grow into foreign language experts with a Chinese standpoint and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College English;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收稿日期:2022-12-21

作者簡介:胡欣悦,(1990-),女,北京人,汉族,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公共英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语教学法、语用学。

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资助(SM202210009004);
“影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用能力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和北方工业大学资助(108051360022XN768);
2022年校内课程建设——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8期)2017-11-15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推荐访问:交际 英语课程 跨文化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