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幸福的人

时间:2023-10-22 08:44:02 来源:网友投稿

张彩虹

他老屋的院边,房前的斜坡地,一簇簇大连翘粗壮的枝条上,那点点绿光,似眨眼的星星从一枚枚叶片上发散出来,直抵人的瞳孔、心底。枝条的节间处,一颗颗成对的卵球形果实在向人们炫耀它硕大的体魄与精致的灵魂。果皮上密集的斑点已稍稍突起,触摸有明显的存在感,这就告诉人们它的有效成分已经彰显。阳光下,晨风里,它们垂首泥土,仿佛是在感谢土地,在感谢为它的种族提供沃土的人,又似在给我们讲述它成长的经历与诞辰的故事。

顺着这故事的脉络,人们看见,在卢氏县林业局退休老干部徐金都皲裂的手指与粗糙的手掌间,那一颗颗肥硕的梦从一颗赤色的灵魂里发芽。

处于卢氏县熊耳山系大山褶皱里的文峪乡灰堆石村,是全国唯一个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行政村。它是红25军长征进入卢氏的第一村,97位开国将军曾从这里走过。这里有一条南来北往、通衢荆楚的骡马古道;
这里有一片资源丰富、风景如画的红色热土;
这里是一块崇尚教育、人才辈出的风水宝地。1951年,徐金都就出生于这个小山村。他的爷爷徐国正民国时期常联合地方民团帮老百姓打土匪,被人尊称为“乡贤”;
父亲徐占清1948年参加革命,曾与乡亲们为红74师战士送水送粮,救治伤员。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无论是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坚定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关注群众疾苦,支持家乡的发展。因党性强,艰苦朴素,刚直不阿,被誉为“铁面检察长”。徐金都就是听着爷爷打土匪的故事,听着检察长父亲与乡亲们的红色故事长大的。良好的家风熏陶,使他具有了刚直、率真、本分、吃苦、担当的品质要素。无论干什么都踏踏实实,庄稼人的品格似基因一样在他的血管里扎下了根。一年后,队长看这娃子勤快好学,人又聪明,还热爱集体,就推荐他当村干部。在农业学大寨期间,他任农田基本建设专业队队长,灰堆石村的公路就是他当年带领村民修建的。

1976年,国家在村级干部中招收乡级干部,他参加考试顺利被录取,并被分配到当时的文峪公社从事林业工作。因有10年农村干部工作经历,加上他不怕吃苦,干一行爱一行的品质,1981年2月,他被乡里以积极分子的身份派往洛阳接受山楂栽培技术培训。学习中,他听了山东果科所的刘敬域先生讲的山楂嫁接技术课,刘老师的课生动传神,入心入脑,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兴趣。他心里突发一个梦想,家乡大石河灰堆石的山坡那么多的野生山楂树,如果被嫁接成品种山楂,那将给家乡带来多大的收益。青春的热血在他的血管里奔涌,年轻人特有的创劲儿和强烈的探索欲望鼓动着他。回来后,他把老家的每个山岭沟谷都转了一遍,太让人高兴了。老家方圆附近的山岭上,到处都是野山楂树。他迅速与刘敬域老师联系,并告诉老师家乡野生山楂的分布情况,紧接着就去山东考察山楂苗木的发展状况。

经考察得知,山东的山楂树种植面积很大,发展形势很好。他想,卢氏县的地理纬度与山东接近,想必在卢氏发展山楂产业也一定行,他当即就采购了200公斤的山楂接穗准备运回家,把漫山遍野的野山楂进行嫁接改良。接穗买好装入麻袋,他背着麻袋从山东上火车,到灵宝下火车,又坐汽车到卢氏县城,从县城再回大石河,然后背着两麻袋山楂苗木沿着羊肠小道,过一道沟又一道沟回到灰堆石。

因当时文峪公社掌握嫁接技術的就他一人,而山楂苗在路上已经周转了3天,如不及时嫁接,接穗活力下降后会直接影响成活率,更重要的是他长途跋涉所有的甘苦都将一文不值,他想把家乡的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梦想也会破灭,所以,他不敢怠慢。回到家天已黑,他顾不上休息,晚上把家人叫到一起说了自己的想法,又教家人怎样剪断砧木,并准备好包扎接口的塑料纸。塑料纸不够,就找些干净的破布和牛皮纸,并剪成近寸宽的长条以备使用。翌日一早,他与妻子把接穗背上他家房后的山坡,在距家最近的那片野山楂林里开始工作,他在每棵山楂树上找最好的嫁接位置后划线,妻子剪去山楂枝条,为他递接穗、递布条,上山下山帮他拿工具,背编织袋,清理剪掉的枝叶,回家后还要为他和孩子们做饭;
周末,10多岁的儿子也帮着干。就这样,在全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几天的紧张工作,他把所有的接穗都嫁接到了老家灰堆石村的山坡上。当春暖花开,草木萌绿,他天天在山坡上查看,发现除个别接穗因途中时间长,组织失活嫁接失败外,其余全部成活。看到这个喜人的成果,他心里激动万分,公社领导知晓后也十分高兴。转眼到了年终,文峪公社主管林业的领导在年终工作总结中向县里汇报了该项工作。常务副县长杨雷虎、公社书记李政德也把这项成果向县长作了汇报。县委书记史京品、县长史书宗看到汇报材料后,亲自到灰堆石村的山坡上视察,了解详情。

1982年春,得到消息的县新闻科的常金太与县文化馆摄影专干张宝玉到灰堆石采访,并把徐金都改良野生山楂树成功的消息发到了《豫西报》《河南日报》等全国很多媒体上,主管林业的副县长郭联均看到后,觉得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林业技术人才,经研究把他调到了急需技术人才的县林业局,当时主管林业的副县长任书民让他主抓核桃的品种改良工作。

县领导让他主抓核桃的嫁接改良工作,这是对他莫大的信任,更是对他最大的鼓励。可是核桃嫁接在当时是一个新课题,他从来没接触过。但想到嫁接是一门技术,山楂的嫁接取得了成功,山楂和核桃虽然属于不同的树种,但它们都属于木本植物,嫁接原理是相同的。他立即开始学习,决心以最快的速度掌握这门技术,方不负领导厚望。1996年春,他听从副县长任书民的建议,拜师河南林科所罗秀君教授,学习核桃嫁接技术。由于他嫁接技术基础好,加上勤奋好学,半个月后就熟练掌握了核桃嫁接技术秘笈。

他对自己充满自信,就再次联系了山东果科所,跑到山东买了核桃树苗,仍是坐火车,转汽车,转战2000多里把苗木运回卢氏。经文峪乡政府反复考虑并与各村村干部沟通,最后决定在安沟村的核桃园进行嫁接试验。他带着核桃园户主教他们截树枝,给他们讲嫁接方法。乡里选了几个年轻人跟着徐金都边学边干。他要求学徒们不能浪费一棵接穗,要认真做好每一步,刀口多深,刀口多长,如何压紧接口,扎紧固定,嫁接一棵是一棵,保证成功不能失败。两个月后,据观察统计,他嫁接的核桃树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远远高于罗秀君当时30%的嫁接成活率。因为有了良好的开局,夏季到来后,他带领着同事和一部分农村社员到核桃园,三伏天里在太阳下手把手教他们嫁接,接着又外出买核桃接穗,把安沟山上的核桃也进行了改种嫁接。他把足迹印在4000多座山间,到杜关、五里川、朱阳关等乡镇义务传授嫁接技术,到核桃种植户地里手把手教,耐心地指导,不厌其烦地讲下刀用力要根据砧木的直径而定,要判断树皮厚度,要准确判断砧木的木质部与韧皮部的位置,心要细,手要准。除了他自己下乡指导外,很多乡镇邀请他去给种植户讲课并实地指导。两年过去,一批农业技术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成长起来。他又到城关镇、城郊乡、范里镇等乡镇开展培训讲座,亲手教,督促练,在全县培养核桃嫁接技术员2000多名。他还让技术成熟的村民继续教村里想学嫁接的群众,不久,就有3000多人都能熟练操作。提起当年培养技术员的盛况,他谦虚地说,自己文化水平低,拿不起笔杆子,从事不了办公室的工作,那就干一些基础性的技术性工作,这一干就爱上了它。

为了更好地服务农户,他研究核桃种苗繁育技术,并带动农民大力发展核桃种苗。本世纪初,核桃苗木的繁育和推广销售在洛河两岸形成产业,都是徐金都奠定的基础。

退休前的每年春夏,他都在全县各乡镇的核桃园里考察,走在乡村的田间地头,为核桃种植户进行管理技术指导。有一次他到杜关,发现几个园子的核桃因品种退化,核桃个体小,且易患黑果病,而主人想到嫁接改良后的近年内树木挂不了果,没有收获,迟疑不决。他为他们讲了许多道理,最后,那个4亩多核桃园改良成功,改良后的核桃品质得到提高,收获倍增,许多这样的农户对徐金都都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由于几十年来的嫁接改良,卢氏核桃产量与品质都有了飞跃式提升,成为品牌产品,远销国内外。卢氏西南山五里川、官坡等都有大型核桃交易市场。县城大街小巷的土特产门市,核桃占有重要的一席,卢氏农民的核桃总收入创下了历史新高,卢氏很多农民因为核桃走向了富裕。

卢氏县地处豫西伏牛山腹地,跨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具有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兼有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无污染的自然环境、适宜的土壤和独特的地理条件,为连翘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保证了卢氏连翘的地道性和野生性。卢氏连翘品质优良,具有色正、瓣大、壳厚、有效成分多、药用价值高等特点。当得知县里与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北以岭药业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外聘专家组建科技研发团队,在文峪乡煤口村规划建设了卢氏中药材种植研究中心和卢氏连翘种植研究基地,确定了连翘生长规律研究、连翘种植管理新技术研究推广、卢氏连翘良种选育和卢氏连翘质量标准制定等研究课题,开展连翘种植管理技术研发试验等重大产业投资举措的实施,看到县里如此重视连翘产业的开发,他又一次心潮澎湃,把目标转移到连翘的繁育工作上。

因搞过多年的核桃育苗,他对连翘的繁育充满信心。他开始栽植连翘并在自己的地里做起了压条、扦插与嫁接的成活率对比试验。在嫁接时他尝试过枝接、芽接。芽接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综合结果发现压条、扦插成活率更高,但只能限于原品种的无性繁育,如何通过有性繁殖达到品种改良,使药农收益更大,他常思考这个问题。2015年6月,卢氏县一个连翘种植公司的管理员彭涛打电话告诉他说,在其公司干活的一名群众在卢氏与栾川交界的山坡上发现了一棵连翘树,它的果实比普通连翘大得多,问徐金都能否到那里看看。接到电话后不久,他就和彭涛到距县城近百里的卢栾交界处的一座山上去找寻,结果真找到了。看着那棵粗壮的连翘树舒展着茂盛的枝条,枝条上缀满的一颗颗肥硕的连翘果,他眼前一亮,自然选择的神奇竟然发生在眼前,他如获至宝,左看看,右看看,看看这棵连翘的枝条与普通连翘有何异样;
看看它的叶片、茎干,看看它的果实,拿上厘米尺反复测量,果实竟然是同期生长的其他连翘的3倍多。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惊讶和兴奮占据了他的心。

他发现除了果实以外,枝叶性状与普通连翘差别不是太大。他当即确认这是在自然条件下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是优势基因杂交组合积累叠加的结果,这可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杂交培育成果,竟然在自然状态下产生了。为了保护这棵大连翘种苗,他特意在附近作了标记。也为了防止被人挖去失去繁育机会,他当时就采集了十几个芽和四五段嫩枝条准备带回去嫁接。可是连翘嫁接他虽然多次试验成功,但难度较大。因为连翘属于灌木,枝条中空,木质部、韧皮部都很薄,夹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的形成层更是薄如蝉翼,稍有不慎,嫁接就会失败而导致接穗坏死,造成品种流失,故此心里十分忐忑。但为了这个上天的恩赐能更快地繁育而为人们谋福利,他决定试一试。他像携着婴儿一样,小心地把这珍贵的礼物包起来带回家。小心地切叶芽,小心地寻找形成层,小心地将它与自己院边的小连翘结合在一起。一个月后,院边房后嫁接的十几棵竟然奇迹般地成活了,他嫁接大连翘成功了!这是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

为了寻找这种大自然赐予的瑰宝,他踩着荆棘,踏过齐腰深的野草到他家较远的山坡上寻觅,盼望也能有奇迹出现。功夫不负有心人,虽然没找到像卢栾交界处那棵大连翘树的品种,却找到了比一般连翘大一倍多的连翘变异品种。没有大型的,有中型的也行,即便普及中型连翘也能使收入增加一倍,他记住了地点。

第二年春,漫山遍野的连翘花灿然绽放,一串串金黄的花朵似一串串金币泛着耀眼的光芒。徐金都操起了工具袋,带着一瓶热水和馒头,踏着杂草丛上山了。

除了用嫁接、扦插、压条等营养繁殖的方式进行连翘繁育外,他还想用人工授粉的方式进行杂交育种。他找到那片中型连翘群落,便钻进花丛内,用准备好的小毛刷刷些中型连翘的花粉,再涂抹到周围小连翘的花蕊上,以盼望能将这种硕大的基因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他一棵一棵授粉,几天过去,不知他刷的大中型连翘花粉是否在小连翘的花蕊上占了先机,但总是尽力了,等几个月后即可见分晓。结果有如意的,也有不如意的。

经过两年多的对比观察研究,徐金都发现无论中型的还是大型的,这些新品种连翘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枝条粗壮,开花迟,故能抵抗倒春寒,具有耐霜冻和抗病虫害的优点,适应性更强。大连翘单粒重平均2.5克到3克,是普通连翘的2至3倍,他与其他技术员商议将它命名为“卢翘3”,其他中型的按果实大小依次命名为“卢翘1”“卢翘2”“卢翘4”。若按普通连翘的平均亩产算,卢翘3亩产可达7000到8000元钱,他院边的那几棵嫁接的大连翘,一般单株鲜果都能够卖50元钱,还有的能卖到80元钱。

根据多年来的研究,他发现在所有的繁育方式中,扦插不但容易成活,且速度快。嫁接后2年挂果,3年进入丰产期。如何让家乡甚至全县农村的荒山野岭都能种植大连翘,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他决定用扦插进行育苗,然后采用嫁接迅速扩大种群,使大连翘的推广成果更快捷显著。

想法有了,但育苗怎么育呢?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营造什么样的育苗环境?他翻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分析对比,决定模仿连翘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环境,包括土壤、水分、温度等。因阳光大棚更易控制连翘生长需要的温度与湿度,他决定采用阳光大棚沙床扦插育苗。在起好的土垅上垫上10厘米左右的沙层,再垫土再铺沙层,以增加透气性,渗水效果也更好,幼苗根部也不易糜烂。扦插前还要对土层和沙层进行消毒灭菌,灭菌要过3遍。待彻底消毒后,还需过一段时间,等残留药品溶解后再进行扦插,以免造成连翘小茎杆儿糜烂。

走进他的苗圃大棚,看到他扦插成活的大连翘幼苗,看到他截取的小小枝条上长出了密密的嫩绿的叶片,听他介绍喷灌后的雾化加湿,让小小的叶片和芽被覆盖上一层薄薄的雾水。这样,水通过叶脉的吸收慢慢进入全身循环再渗入根部,使根能较快长出不定根而加速成活。一般情况下,夏季每天雾化需要2分钟左右,一个月就可以扎根了,秋天它就可陆续出苗。管理得当,在老品种上嫁接后,当年很多小枝条就开始挂果了。

要育苗,首先要找光照好,土壤好,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地,且建大棚需要不少資金投入。他早已退休,靠退休工资来搞大规模的育苗设施建设几乎不可能,资金来源成了最大的问题。这怎么办?等待不是办法啊!他就联系多年来一直跟着他从事嫁接工作的张双军、白英威、彭涛、李军等技术员商议搞个连翘基地。最后决定每人筹资1万元钱,在王村租包土地,建大棚选品种育苗。一年多过去了,大连翘没有辜负他们的希冀,苗长得油绿健壮,后来因别人开发竞技场修路,发生了泥石流,把基地全部给埋了。为了挽回损失,他找人找挖掘机把能够刨出来的苗木刨出来。又到横涧的乔子村、文峪王村分别租了几亩地建苗圃,一直干到现在。2020年,县里有了产业基金。给拨了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后来在横涧联系老品种农户进行嫁接改良成功后,土地的户主提高了租地费用,租金太贵,附近也租不到合适的土地,经商议,他们决定每人设法在自己的家乡搞一块儿基地,给自己的家乡搞一个样板,为村民引路。5个人就有5个基地,他就把基地移回老家灰堆石。

他在自己的土地上育苗,在自己的荒坡地栽植大连翘,两年过去,嫁接的连翘枝条已二尺有余,不少枝条已挂果。他让村民天天到他的苗圃与连翘地参观学习,观看大连翘的长势与挂果情况,他很想把村民集中起来,为他们讲大连翘的发展优势,但总没有合适的机会。2019年10月,听说村里通知让外出的村民回来参加县扶贫办举办的中药材种植扶贫培训会,他立即找到村支书陈海江,恳求让他借这个机会给大家讲一下连翘嫁接技术。陈支书说可以,在县扶贫办培训结束或者中间休息时间让他给大家讲讲,但时间不能太长,他说只要有机会就行。他立即带上嫁接工具前往培训处,待到中间休息时,他紧抓时间不敢放松,因机会太难得。当时参加培训的村民有70多人,其中有村民范改森、退伍军人王炜、村主任常志敏等。他讲了大连翘可观的发展前景,又演示了大连翘的嫁接过程及关键技术,短短半个多小时,他把最想说的话,最关键的嫁接技术给听众和盘托出。最后他说:“我们灰堆石村有大量的坡地、荒山、荒地,十几年前的退耕还林地也是最适宜种植连翘的土地。加上外出打工的人家撂荒的山岭瘠薄地,都可成为我们发展连翘产业的好资源。有了土地,再学会技术,把大连翘品种发展开来,是极有前景的致富门路,大家若想种植大连翘,我可尽最大努力帮忙。”村民听了他的话和生动细致的嫁接技术演示十分兴奋,都萌生了栽植大连翘的愿望。当天晚上,村民范改森就登门咨询详细情况,徐金都说:“种植大连翘定能取得大收益。你若想干,我可免费为你提供种苗,咱村里你先带头搞,而且要搞好。树个好标杆儿,给大家引个路。”

近几年,村里不少人都因国家的扶贫政策搬到了县城。据了解,一些搬到城里的农户,因为疫情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大多都在家里闲着没事干。徐金都想,如果让这些人回老家学习连翘的繁育技术,老家发展连翘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也就有了。这样既能把很多撂荒的山坡地利用起来,又能以点带面带动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发挥点余热。他把这个想法告诉村主任和其他村干部,大家都很赞成,也愿意尝试。紧接着,曾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的退伍军人王炜、村主任常志敏积极响应,纷纷表示有决心,有信心搞好大连翘种植。徐金都又免费为他们提供了2000多株种苗。截至目前,他们每家都栽植了10多亩大连翘。

目前,他的理想是向全县发展大连翘种植,并对种植户的小连翘进行品种改良以增加收入,从而振兴山区经济,促进乡村振兴。当我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说:“我今年已经71岁了,人都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未来能活多少年还不好说。我一生热爱并掌握了嫁接等植物繁育技术,总不能把这技术带进墓坑吧?如果不传给年轻人,就太可惜了。当然,干这行太苦了,无冬无夏总在田间地头和荒山野岭跑,有时十几天不回家。因为常年这样,前几年老伴在时怕我身体吃不消,曾多次生气地说:‘你不干那就活不成了吗?老了老了还去挣命,挣出毛病来谁管你?一月领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还不够你花吗?你看人家退休了什么都不干,到处转转玩玩,跳跳舞打打太极拳,谁没有你活得潇洒?说归说,每次离开家到村里去,老伴总是千咛咛万嘱咐,怕脚下滑了,说山高坡陡要小心等等。论说嘛,我的退休金够我生活了,我觉得不是钱不钱的问题,主要是连翘的嫁接技术难度大,我有这技术,不想让它失传了。再说,老伴不在了,生活还得过,总得找点事做,若整天没事干,与人打牌、跳舞有什么意思呢?况且我还是一个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啊。”

是啊!他不仅仅是一名普通的退休职工,他还与共和国同龄,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在老一辈党员及父亲的熏陶下,他始终坚守一名党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品质。几十年来义务教村民学习嫁接技术,也为村里的发展尽心竭力。2021年灰堆石村建党史馆时,他和两个儿子带头捐款1万多元,创个人捐款之最。2022年春,他再次无偿为家乡灰堆石村的王炜、常志敏等所有退伍军人每人捐赠500棵连翘种苗,还赠给种植愿望比较迫切的村民种苗2000余株。赠送为了督促大连翘种植先行者能积极管理,切实为村民起到表率作用,在赠予种苗时他说:“谁干好了就不要种苗钱,干不好就得要钱。”虽然话这么说了,种植户们也已初见成效,但他一分钱也没要。现在家乡灰堆石已掀起种植大连翘的热潮。还有近20家想种植,也有几个年轻人准备回乡开垦荒山种植大连翘,他还要再为大家做技术培训。他想以此把他们引回来,把村庄留下来。因村里的很多人搬走了,人们都说乡村振兴,人走了,何谈振兴呢?人回来了,野猪就跑了,荒山就少了。相信有了大连翘优良品种,乡村振兴就更快了。

2022年河南省“乡村光荣榜”揭晓,徐金都被评为“好乡贤”,这正是党和人民对他一心为人谋福利的赤子之心的由衷肯定。

2023年3月,正值连翘栽植最好时期,他为灰堆石村的一个生产组赠送2000棵大连翘苗,组长梁见斗把苗木分给村民让各家各户都有发展扩大大連翘种植的可能。4月1日,为配合乡村公路美化,他又为灰堆石村赠送2000棵大连翘苗,村里把这些苗木分给公路边的农户让其栽植,使公路沿线春能观花,秋有收获,把绿化与收益完美结合。除此之外,还有邻居、亲戚朋友,他三五十、百儿八十地送,从不计报酬。动辄又成千上万为村组、退伍军人赠送珍贵的大连翘苗,我问:“徐师傅,大连翘苗在市场上可是稀缺货,价格很高啊!您这样一直赠送,不收一点本钱吗?再说,你常年辛苦,没日没月地劳作,劳动也要回报啊!”他说:“我一生最崇拜的是毛主席,我是从毛泽东时代过来的人,毛主席为救国救民全家作出那么多牺牲,还把功劳归于十大元帅,他那样无私,我这点小事算什么呢!再说,我有退休工资,就是连翘苗不卖钱,也能生活下去。赠给他们种苗,让大连翘尽快发展起来,也就实现了我的愿望。”

2023年4月6日,灰堆石村召集部分在县城居住而无事可做的村民,连同常住村民共计100多人,邀请徐金都回村为大家讲课。他又一次详细地为村民讲了大连翘的嫁接技术,并重点讲了品种选育的好处,号召鼓励大家要以品种选育为主要途径提高亩产产量,从而提高收益。并嘱咐村民们多上山观察寻找,看能否发现比当前最大的品种更大的连翘品种。看到村民种植大连翘的积极性已被调动起来,他心里非常高兴。田间地头,看到他裤腿上、衣袖上沾满的泥巴,还有他那满手的老茧,满头华发,共和国老一辈人身上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与高尚的情操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无愧于“好乡贤”,时代需要这种精神,共和国需要这种精神!

当谈到他带领其他几个伙伴几年来克服许多艰难险阻,坚持用扦插育苗、嫁接改良的思路发展大连翘产业时,我问:“徐师傅,几年来您以一名资深技术员和老党员的胸怀培养了不少农业技术员,带领技术员们共同攻关,现在大连翘培育成功,听说有人已在网上把这项成果据为己有,您怎么看?”他说:“几年来,大家一起努力钻研,这是团体成绩,不是某一个人的成绩。再说,任何一种科研成果都不是一个人能研究出来的,都是团体共同努力的结果。”

跟着徐金都先生走在灰堆石的山坡上,站在他身旁看他嫁接,看他用布满老茧的手把野生连翘的枝条减掉,用刀片在被嫁接的连翘枝条上轻轻一旋,枝条上的表皮就被割掉,出现一个倾斜的刀口,他说露出的恰好是韧皮部内的形成层。然后用嫁接刀在大连翘的枝条上轻轻旋切,一个带着韧皮部的芽就被取下来了,接着把切下的芽紧紧贴在砧木枝条斜口上,用塑料纸缠紧。这样一棵挨着一棵地嫁接,只见刀片在他的手指间来回舞动,取接穗,嫁接,包扎固定,一连串的动作如行云流水。他说速度必须快,不给伤口留下感染机会。缠的油纸条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松紧度的掌握也是一种技巧。

他这样天天忙碌着,指导了东家指导西家,十天半月不落家,多次打电话,都是“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深深的大山,狭窄的山谷,信号时断时续,我知道他正在山里忙碌着。他曾说过一句话,他生在大山,是大山养育了他,给了他学习技能的机会,现在国家要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大山的儿子,理所应当要回报大山的。

感恩大山,回报大山,他用嫁接刀为大山剔除贫弱的枝丫,嫁接丰满的希望,同时以劳碌的身影引导更多的人孜孜以求,走向幸福的未来。

猜你喜欢堆石连翘核桃小核桃变身“致富果”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保和丸中连翘的作用撷菁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8期)2021-07-22关于连翘茶你知道吗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年1期)2020-05-25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中成药(2018年10期)2018-10-26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水利规划与设计(2017年11期)2017-12-23堆石体密度附加质量法计算方法研究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年10期)2017-01-15黄龙核桃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识别真假连翘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15期)2014-03-01

推荐访问:的人 嫁接 幸福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