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践行数字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时间:2023-10-21 19:44:02 来源:网友投稿

李南青

导语: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工作,并从国家战略高度统筹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金融服务获得感。作为银行业改革创新的产物,微众银行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政策的号召,始终以践行普惠金融为己任,坚守“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使命,积极运用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及普罗大众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普惠金融服务,在助力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率先闯出一条数字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新路。

众所周知,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强调,要着力建设普惠金融体系,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为此,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提供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推动实现金融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在此过程中,微众银行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依托数字技术破解小微及大众等长尾客群融资难题的新模式,短短八年间已服务全国超3.6亿个人客户及逾340万家小微市场主体,率先出一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为国内银行业深化供给侧改革、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崭新思路。

扎实构建基础能力体系

在微众银行看来,长尾客群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作为世界性难题,其根本原因在于未能找到一套成本可负担、风险可控制、商业可持续的业务模式,以化解供需两端结构性矛盾。在需求侧,长尾客群金融需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短、小、频、急”,即周期短、金额小、频率高、用款急;
在供给侧,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风险成本高、运营成本高、服务成本高等“三高”难题长期困扰着银行业金融机构。供需两端的不匹配导致了长尾客群面临着门槛高、手续繁、周期长、效率低、审批严、条件多等痛点。针对上述问题,微众银行自成立之初即坚定认为“向科技要生产力”是破题关键。开业八年来,微众银行一以贯之地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始终高度重视前沿底层技术攻关,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并成功构建起业界领先的基础能力体系,即“1”个关键——核心科技能力,“3”个抓手——数字化营销能力、数字化风控能力、数字化运营能力(见具体而言,核心科技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底座”。开业八年来,微众银行始终保持科技研发的高强度投入,不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早在2015年,微众银行便基于“Openhive开放蜂巢”技术,搭建了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基于该核心系统,微众银行得以节省购买高端计算资源、软件许可的巨额费用,将单账户每年IT运维成本降低至2元,不到国内外同行的十分之一的水平。与此同时,自分布式架构上线以来,实现了“24×365”无间断运转,单日交易峰值超过8.4亿笔,产品投放最快速度仅需10天,产品可用率超过99.999%的系统处理能力,率先打破了金融科技无法同时实现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的“不可能三角”。

随着微众银行科技能力建设的持续开展,相关技术成果对业务发展的驱动、支撑和保障作用日益显现。微众银行通过不断提升数字化营销、数字化风控和数字化运营能力,为有效化解普惠金融面临的供需两端结构性矛盾提供了全新思路。其一,通过数字化智能营销,可快速、精准地直达广大长尾客群,实现“能下沉”。微众银行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成功搭建了国内首个以企业为对象的智能营销平台,运用AI模型算法精准定位企业客户,运用互联网广告进行线上精准触达(见图2)。其二,数字化大数据风控可破除信息不对称难题,实现“敢下沉”。微众银行以银税互动、企业及个人征信、工商、诉讼等政务数据为基础,并结合特定客群及场景需要,引入电力、发票、供应链核心企业交易记录、专利、知识产权等信息,还原企业真实财务画像,客观评估企业信用状况,有效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其三,数字化运营可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合理匹配产品服务,提升长尾客群的“获得感”。微众银行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在产品全运营流程,结合场景和客户的综合需求,为其匹配个性化的产品服务,并根据小微企业客户的实际用款情况,智能动态调额、旺季降息,精准满足客户对额度、利率、用款节点的实际需求。

持续打磨特色产品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目的就是要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长尾客群不仅体量大、覆盖广,更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提升长尾客群的金融服务获得感既需要广泛触达,也需要实现对细分领域精准“滴灌”。为此,微众银行通过持续打磨迭代,逐步构建起兼顾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的产品矩阵,即以“微业贷”和“微粒贷”为拳头产品,致力于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广度,以“微户贷”、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三大特色产品,专注提升细分客群金融服务深度,不断增强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微众银行于2017年11月推出国内首款线上化、无抵押、随借随还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产品——“微业贷”。经过五年多接续努力,“微业贷”在有效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充分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積极成果:一是有效扩大小微服务覆盖面。截至2022年末,“微业贷”累计申请客户超过340万家,授信客户110万家。二是显著增强小微信贷可得性。截至2022年末,获得“微业贷”授信的小微企业中,企业征信白户比例达53%,77%的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平均员工人数仅10人。三是持续提升小微客户满意度。“微业贷”超30%的交易发生在非工作时段,客户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信贷支持,贷款全部无需抵质押,无需纸质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微众银行通过科技赋能、内部挖潜,实现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连续5年下降,逾50%客户单笔借款利息小于1000元,切实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在服务普罗大众方面,微众银行首创推出的小额信贷产品“微粒贷”,通过向大众提供全线上、纯信用、便捷高效的个人消费信贷服务,满足普罗大众小额、灵活的消费信贷需求,目前已服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人客户。其中,约80%的贷款客户为大专及以下学历,约80%从事非白领服务业或制造业;
笔均贷款仅7600元;
资金到账小于1分钟;
超过60%的贷款发生在非工作时间,约70%的单笔贷款的实际成本低于100元。

为进一步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微众银行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打造并推出“微户贷”、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特色产品。例如,微众银行依托“微户贷”等产品为广大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提供随时可得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其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周转需求。目前,“微户贷”已累计服务小微自然人客户超30万人,其中无人行经营性贷款记录的“首贷小微客户”10万人;
超70%的小微客户集中于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等基础民生行业;
笔均借款金额1.5万元,已结清借据的平均存续期约39天,超75%的单笔借款成本低于200元,甚至不及客户在其他机构办理贷款手续所花交通成本。又如,微众银行以提升链上小微企业发展动能为目标,创新打造“不依赖抵质押物、不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为特色的纯线上化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已与超过500家各领域头部企业达成合作,覆盖超五成世界500强企业,支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超过20万家。再如,微众银行围绕国家科技创新的最新路线图与产业链前瞻布局,积极拓宽高端制造、智能硬件、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创新打造业界首个“政银担”线上化、批量化融资担保业务模式,并联合地方政府推出业界首创的“一键贴息”服务,切实助力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科创金融已经在全国20个省及直辖市、200多个地级市开展业务,吸引近23万户科创企业前来申请,累计授信超1800亿元(见图3)。

创新构建社会责任体系

微众银行始终认为,“商业可持续”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目标,助力实现“社会发展可持续”是数字普惠金融的更高追求。为此,微众银行在致力于以平等的机会和可负担的成本为客户提供贴合心意的金融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责任体系,特别是在助力乡村振兴和服务特殊客群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果,为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尽绵薄之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微众银行依托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模式,始终坚定地为乡村振兴这一国家战略作出微众贡献。其一,微众银行创新打造“微粒贷”乡村振兴模式,通过助力产业发展,变输血为造血,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截至2022年末,微众银行“微粒贷”乡村振兴模式已落地全国47个县域,其中包含5个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项目上线以来累计为地方贡献税收近3亿元,率先构建起商业可持续的金融助力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新增税收由落地县政府用于各项基础设施、打造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修复乡村生态环境,深受当地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其二,微众银行广泛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面向饲料、农机、化肥、种子等涉农行业,以及粮、油、肉、乳品等农产品相关小微企业,提供农业供应链上下游金融业务,目前已累计为涉农客户提供逾170亿元授信,有效支持了乡村振兴和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其三,微众银行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业务模式精准触达的优势,认真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工作,全年为130余万脱贫人口发放贷款超150亿元。

不止于此,听障、视障和老年人群体是微众银行始终关注并致力于提供更贴心服务的对象。据统计,截至2022年我国有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包括1700万视障者和2700万听障者,另外还约有1.76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类群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质效的“试金石”。早在2015年,微众银行即着手探索利用技术手段帮助更多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数字化时代的便利,并于2016年聘请专职手语专家组建手语服务团队,专为听障人士提供远程视频身份核验服务,成为国内率先为听障客户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银行业机构。进一步地,微众银行在业务实践中发现,无法独立完成开户和身份验证,是阻碍视障群体享受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首要难题。为此,微众银行基于对视障客户的深度调研分析,通过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光线活体、实时图像处理等技术,建立了无障碍人脸和身份证识别系统,率先攻克视障群体独立完成银行开户的难题,依托“微众银行App无障碍版”帮助大量视障客户平等、有尊严地获得金融服务(见图4)。此外,微众银行还创新打造“微众银行App爸妈版”,助力老年群体足不出户即可获得贴合心意的金融服务。仅在2022年,微众银行服务听障、视障及老年人等特殊客群就达240万人次,涉及金额超1000億元。国务院残工委调研组、中国残联、深圳残联等纷纷到微众银行调研,对微众银行在服务特殊群体方面的努力及成效表示高度认可和赞扬。

结语

普惠金融是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民生事业。在致力于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的征程中,微众银行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国务院发展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更对乘势而上开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格局充满信心。但与此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在实践中仍面临资本瓶颈、数据质量等堵点、痛点问题,对进一步提升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了制约,亟待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协同发力予以解决。为此,建议各级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方面,建议支持公司治理健全、经营管理稳健、服务小微和大众成效突出的数字银行上市,建立稳定、足量、长效的资本补充机制,助力其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金融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建议营造更有利于数字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政策环境,包括提升涉企政务数据开放共享质效、支持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和小微企业远程开户试点等,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未来五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要目标任务,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微众银行将一如既往地坚守“让金融普惠大众”的初心使命,坚定“微+众+科技”的发展方向,积极创新差异化、特色化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持续提升广大小微企业和长尾客户获得感的同时,始终坚守风控底线,不断拓展践行社会责任的新思路,不断增强广大客户的幸福感、安全感,在数字化、高质量、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新路上蹄疾步稳、砥砺前行,为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微众力量!

责任编辑:董 治

猜你喜欢微众客群普惠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客群维护,集成商都在怎么做?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9期)2021-11-05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4浅议社区超市的运营问题与深耕方向智富时代(2019年8期)2019-09-24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购买一个度假产品海峡旅游(2017年9期)2017-09-19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微众银行总算能松口气了财经天下周刊(2016年10期)2016-06-02微众银行推吸金利器互联网银行依然面临成长阵痛IT时代周刊(2015年9期)2015-11-11

推荐访问:之路 践行 可持续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