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和防线的思考

时间:2023-10-21 18:40:07 来源:网友投稿

解鹏 曹川

摘要:目的: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是稳定国家大局,保障政治安全的基础。方法:要“立足国内”,通过“适度进口”来平衡国内供需。结果: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存在的问题,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针对性策略。结论:为粮食安全稳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粮食安全 进口 保障

基金项目:安徽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学院级质量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22 yjjxyj47)。

作者简介:解鹏(1988—),男,汉族,安徽省肥西人,博士,主要从事粮油储运管理研究。

曹川(1988—),女,汉族,安徽省肥西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粮油储藏与检测研究。

引 言

粮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虽然逐年递增,但是自给率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粮食进口增长迅猛,这些现象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我国粮食产业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刻不容缓。粮食安全最初的概念指“满足生存和健康需要的食物”的状态[1],目前国内粮食安全主要侧重于保证数量的充分供应,人们能够得到足够数量、安全的粮食。要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要立足国内,在是否加大开放国际粮食市场问题上,要通过适度进口,来平衡国内供需[2]。粮食安全风险包括粮食和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价格、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粮食结构失衡等风险。

本文主要分析我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进而提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针对性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稳定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去库存压力大

日前粮食问题是“二高一多”,高产量,高库存,进口多。国家库存多的原因有农业连连丰收,粮食收购政府唱主角,粮食进口量多,经济学家说“过度生产和过度存储也是危害”[3]。库存多原因在于即使在粮价下行,农户仍然广泛种植粮食,但由于未形成一定的储存能力,粮食产销及外部市场需求不强,出现粮食总体过剩。由于我国粮食的成本较高,品质较低,销售困难,导致粮食出口压力较大,我国粮食收储和粮食加工产业较落后,粮食产业化和深加工水平低,也是制约粮食“去库存”的重要因素[4]。

(二)外部冲击加大

近年来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不断增加,总体上看,国际粮价仍处较低水平,粮食进口保证了国内的粮食需求,但由于粮食的进口规模增长迅速,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渐成常态[5],受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等外部环境影响,全国粮食安全面临巨大考验,粮食消费的增长仍高于产量的提高,中国的粮食进口和安全保障都产生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在中国粮食面临新挑战下的情况下,粮食进口如何有效发挥保障粮食安全的手段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避免粮食进口带来的威胁值得探讨。国际粮价的变动直接影响中国粮食的进口量和国内的粮价,中国的粮食安全保障要把保证国内粮食生产能够持续稳定的满足粮食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在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协调国际国内粮食市场,降低粮食安全保障成本[6]。

(三)粮食作物发展不平衡

我国稻谷、小麦供给基本实现产需平衡,伴随玉米托市收购的取消,种植面积下降,作为饲料粮的供求趋紧,已经趋于进口。总体上看,国际粮价仍处较低水平,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渐成常态。与此同时,我国大豆紧缺,主要依赖进口。随着需求结构的调整、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以及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提高,中国粮食生产压力较大。目前我国发展现状是保持稻谷、小麦的供给基本平衡,大豆粮食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逐年提高。因而,我国粮食安全压力较大,需要不断调整粮食产业结构,加大对粮食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引导经济发达地区到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定的粮源基地,加大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生产资料供應和对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挖掘粮食生产潜能,共同保障粮食安全[7]。

二、粮食安全保障及对策

虽然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供求总体宽松,但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趋势看,未来世界粮食供求仍然是偏紧趋势,保护和强化国内粮食产能、有效掌控国际贸易渠道,着力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构建市场化的粮食购销体制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实施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四大支点。

(一)树立大国粮食安全观

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原则,一是确保总量、优化品质;
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措施保障粮食产量,提高粮食品质,东部地区充分发挥优势,发展优质农业,中部地区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发挥粮食产区优势,改善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争取粮食生产增长。二是以我为主、面向全球。主要口粮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监控我国进口粮食的用途,以稳定净进口依存度。三是市场决定、政府有效。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消费的变动趋势,适时调整粮食品种结构。四是安全第一、兼顾效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技支撑,通过智慧粮库等手段,安全储粮,利用多渠道保障粮食安全。

(二)国内国际粮食市场分析

从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切实抓好国家粮食安全,由粮食生产大国努力转向粮食产业强国,研究粮食的价值链增值分解,延长粮食行业产业链。立足于国内生产和市场,利用国际市场,发挥国家间比较优势,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完善的粮食收购补贴制度,稳定农民种粮收入,保证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

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复杂严峻、洪涝灾害以及外部环境多变等多重因素叠加下,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增加1.3亿人,使得全球粮食产量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密切关注国际粮价,预防价格变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冲击,稳定净进口依存度,作为战略性物资储备,进口增加,粮食安全和社会风险也不断增加。

(三)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强化和优化国内粮食生产能力以及深入和完善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糧食供给侧结构性调整重点:

1. 调整粮食品种种植结构,建粮源基地。改变农户小规模存储的局面,大力去库存。扩大规模经营,增加对市场灵敏度,来为粮食“去库存”。

2. 改革临时收储政策,使其价格反应市场,挡住国外大豆等相关农产品及其替代品进口。

3. 加大对粮食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根据粮食产业的价值链,从不同方面挖掘出粮食生产潜能,协调解决要素集聚、技术提升、产销对接等问题,为企业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发展产业化、构建产业体系、实现全链增值。

4. 加强粮食基础设施投资,如“智慧粮库”的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5. 提高粮食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粮油产品品种品质,提升行业技术技能含量,推动产品更新换代,鼓励支持“走出去”。

6. 强化自主创新,加强品牌建设。搭建政产金学研用介平台。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在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加强新产品新装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支持专利申请、承担和参与行业标准的制修订。鼓励企业开展特色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工作,无公害产品认证等。

(四)加快完善粮食储备体系

建立高效完善的粮食储备体系;
完善优化粮库仓储设施建设;
加强仓储科学管理确保粮食品质;
实施 “优质粮油工程”和推进“智慧粮库”建设[8-9]。利用智能化和信息手段能提前预知预警或感知功能,降低损失。适应市场推动粮食的市场化调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目前我国粮食产业化和深加工水平低,应该提升农产品供给的多元化,开展深加工,满足市场需求。同时粮食安全管理应及时调整,结合我国的国情,宣传推广先进的粮食安全理念[10-11]。

(五)完善市场调控机制

构建开放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加快探索完善粮食市场调控机制,把握好粮食进口的规模节奏,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粮食国情的粮食储备服务机制,合理利用粮食库存,加快能源加工转化;
针对我国主粮(稻谷、小麦)进行市场化改革,托市收购与市场定价相结合。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管体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13-14]。

(六)寻找新的粮食合作伙伴

中国粮食品种的进口市场相对集中,一旦发生贸易摩擦或者减产等情况,存在一定的进口风险,对我国的供需平衡产生影响,直至危及我国的粮食安全。应积极寻找多方合作的粮食贸易伙伴,分散进口风险。根据目前我国外交政策,跟随“一带一路”策略,掌握粮食生产供给状况,与有粮食生产和出口潜力国家相互合作,开辟新的进口来源市场。减少贸易摩擦,稳定的贸易伙伴关系,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互相推动,推动我国粮食行业结构改革,从而实现国家粮食安全。

结 语

粮食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历次区域性粮食短缺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近年来,虽然我国粮食年年丰产,但同时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务农人口的减少,粮食进口增多等新形势新挑战。培养懂保管、掌握储粮信息人才,加强与粮食进口来源国合作,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问题,将是未来粮食问题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瑞峰.粮食进口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保障效率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9

[2]王春梅.安全治理视角下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及应对思路[D].北京:外交学院,2016.

[3]卜伟,曲彤,朱晨萌.中国的粮食净进口依存度与粮食安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0):49-56.

[4]李文明,唐成,谢颜,等.基于指标评价体系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0(9):26-31.

[5]吕捷 王雨濛当前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粮食安全[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04:131-136.

[6]林慧娟.粮食“去库存”、农地规模经营与金融支持[J].海南金融,2016(11).

[7]宋洪远.实现粮食供求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8]曹川,孙勤,蔡旭冉.“智慧粮库”——我国粮食储备信息化的新趋势[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9):27-29.

[9]吕新业,冀县卿.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再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9):17-26.

[10]李红侠.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财政补贴政策研究[D].2016.

[11]崔明明,聂常虹.基于指标评价体系的我国粮食安全演变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9(8):910-919.

[12]郝玲玲,刘慧玲.缄默知识视域下提升教师胜任力的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00(007):70-71.

[13]李光泗,王莉,谢菁菁,等.进口快速增长背景下国内外粮食价格波动传递效应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8,000(002):94-103.

[14]吕捷,王雨闬.当前国际粮食经济形势与中国粮食安全[J].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118(04):133-138.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粮食安全保障进口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中国化肥信息(2022年9期)2022-11-25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11-10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年6期)2017-01-06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26期)2016-12-26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吉林农业·下半月(2016年12期)2016-12-26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科学与财富(2016年15期)2016-11-24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把“进口门到门”做到极致创业家(2015年5期)2015-02-27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小哥白尼·军事科学画报(2009年7期)2009-07-18

推荐访问:根基 防线 粮食安全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