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起点的中职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3-10-20 14:12: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实际班主任经验,结合中职在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三观教育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产业工人以及技术工人的供需失衡,已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最近几年初升高的升学政策中,严苛的分流机制也显现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然中职教育的低门槛入学机制,也决定了就读中职院校的学生在文化成绩、个人习惯、性格品性等方面良莠不齐。相比高中学校择优录取而言,中职学生的管理难度更大。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本质离不开“树人”。树人、育人,远不止依靠讲堂的四十分钟,更多在于生活点滴的润物细无声。班主任在中职生日常管理中更需要发挥教育与引导的作用。结合过往的带班经验,总结与思考如下:

一、中职生现状问题。

(一)学生生源整体素质欠佳。在初升高的选拔中,基本实行的是末位淘汰入读中职学校,并非学生兴趣所致主动选择中职学校。这也导致,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厌学、自我放纵、拒绝接受纪律约束的现象比较常见,学生素质非常有待提高甚至重塑。

(二)学生中城乡教育差别较大。因为城市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并不平衡,再加上城市学生家长对孩子教育更加重视,城市学生在初中毕业后的选择呈现更多多元化的选择,而农村学生选择相对比较单一。

(三)学生已有初步的三观概念。中职学生此时十五六岁左右。此年龄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个人三观。在其后的三观教育中,简单依靠课堂说教已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甚至对于过多的正面教育的唠叨还有厌烦心理。

(四)学生有强烈自卑感。入读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是无奈的选择,再加上目前社会观念尚未改观,依然视职业教育为二流教育,职业教育依然受到家长冷眼鄙夷。[1]

(五)学生容易不满学校管理、教学模式。职校生希望有宽松的学习环境,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而学校在沿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即便是做一些教学改革、管理创新,让学习相对有趣,但是和学生的要求总会有差距。

二、中职生学生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自卑怎么办?

现行升学体制下,提升生源质量,并非某一个中职学校能够做到。提升整个国家初中生的整体素质,需要前期的学校教育以及每一个家庭参与进来,方可见成效。而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一些看法,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还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阶段。

然,学生的自卑感难题,如何破解?作为自卑来源之一的外部环境,我们一时无法完全改变。那么就只能改变内心,让学生内心能接受这个现象。

教育学生能接受逆境,能在逆境之中有韧性,并能泰然处之。虽说亦是无奈之举,但是也锻炼学生具有一定的承受力,可以受益终生。人之一生,路途漫漫,如能教会学生面对苦难,应对苦难,有宽广胸襟,容难平之事,心若大海,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

(二)中职生即将成年,怎么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

中职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接踵而至的必然是心理状态的变化,每个学生不可避免的要感受到由此所带来的各种心理压力和产生一些与思想问题密切相联的心理问题。如果我们单纯采用那种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显然是难以奏效的。[2]

虽然中职生已经是家长眼中的大孩子了,要住校,要生活完全自理了。但是如果保持适度的家校联系,能主动走进学生内心,能更好的找出一些学生的问题根源。忽略原生家庭的影响来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能都无法对症下药。且以下述案例分析:

学生甲,在校表现良好,能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但学习上不努力,性格很温和,和室友相处和睦,但极少与其他宿舍同学有来往。班主任一度认为:这个学生虽沉默寡言,但在校表现让人很放心,有规则意识,除了学习方面需要督促之外其他基本不用操心。直到有一天和其他同学聊天了解到,表面温和快乐的学生甲,其实一直有厌世情绪。通过谈心、与家长交流,慢慢发现他的悲观、厌世情绪来源于“家庭”。父母家庭关系不和睦,从小就给他的内心带来伤害。初中毕业,他为了远离父母,离开海南,来到广东上学。但是父母之间多年来的吵架甚至家暴,一直如阴霾笼罩在他心里。班主任慢慢走进学生甲内心,才得知,很多次他都有轻生欲望。

此事给班主任触动很大:如果不是走近他,班主任无法想象平时温和少言的他,心中会有如此无可逾越的沟壑。作为承受家庭暴力的一方,学生不仅要忍受身体和情感上的痛苦,而且每天都生活在一种恐惧之中:因为暴力行为会不断地发生,施暴虐待者就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无法躲避也无处可去。[3]他们即将成人,自尊心很强,可是却无法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无法保障自己基本的人身权益。

了解学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后,接下来的日子,班主任有时间就陪学生甲聊聊天,进行心理疏导。也找机会和学生家长沟通,告知家长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的严重性。在班主任和家长的一起努力下,三年的学校住校生活中,学生甲卸下心理负担,实习前还告知老师“在校的生活,他很快乐!”

如李玫瑾教授所言,人在成年后的行为和心理,都是过去经历中的一个表现、一种折射,与幼时的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眼里有什么心里就有什么”。[3]

三、中职学生的管理到底采用偏军事化管理好还是采用类似高校的偏自我管理模式好?

中职生在十五、六岁阶段,三观并未完全定形。有想法,想法却不成熟;有三观,甚至并非正确的三观。

这个情况下,中职学校的管理如若严苛,学生在高压的政策下很容易隐藏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就如平静海面下的暗流涌动,需要细心才能发现,才能排查;如排查不及时,可能引发的是灾难性后果。如果这类军事化管理模式下,却没有一个能走进学生内心的班主任,一旦学生心理有隐疾,将会爆发式显现,后果很严重。

如果采用类似高校的学生管理模式,又忽视了学生十五、六岁的年龄特征。缺乏外力约束和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完全靠自律,想法太过“美好”,现实却太过“骨感”。而中职学生中最缺乏的能力便是自我管理能力,所以这一模式难以适用这个阶段的中职学生。

如李玫瑾教授谈及的青少年教育[4]:在《士兵突击》中,许三多能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士兵,我们可以發现电视剧中许三多进部队,这个兰晓龙编剧编的好在哪儿?他先遇到一个像母亲一样的排长,后遇到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团长,我常常想着顺序如果颠倒了,就不会有许三多,就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士兵。

入读职业学校也是这样,进校以后先遇到一个宽容慈爱的班主任,先从情感上改变学生,让学生把学校当做一个自己的特别亲切的特别容纳的环境,然后再用严格的校纪校规约束学生,让学生有规则意识,严守纪律底线。

四、结束语

青少年成长经历有几个阶段尤为重要,其中的一个危险阶段就是14岁—18岁之间。而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所有中职学生在校的阶段。做好这个阶段的学生教育工作,既能引导学生走一生的阳光大道,又有益于社会稳定和谐。正如一句土耳其谚语:“上帝为每一只笨鸟都准备了一个矮树枝”。尊重每一个来到世间的生命,帮助他们寻找属于他们自由生存的那个树枝。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课堂之上要授人以渔,课堂之外更要授人以“道”,让他们无论身处何境都能常怀温暖、健康、乐观心态,正面、积极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苏明星.中等职业学校“三观”教育的理性思考[J]文教资料2006/11.

[2]宋启清.中专生心理问题与思想政治工作[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3/04.

[3]李玫瑾.家庭暴力,绝非孤立的社会现象.人民公安2000/13.

[4]李玫瑾专访:青春期孩子该如何管教?

作者简介:

张丽华(1981-12-),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本科,路桥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学生管理中职学校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德育工作浅谈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1期)2016-10-18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企业导报(2016年13期)2016-07-19

推荐访问:中职 几点思考 初中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