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农村中职教师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20 13:12: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从现有的相关研究来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定量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的,这些研究从整体上回答了我国中职师资队伍面上的问题,但很难深入了解造成这些问题深层的原因。本研究尝试从教师个人视角运用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来探讨中西部农村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以期给出新的解释,得出更加全面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农村职业教育曾经被认为是培养建设农村经济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型人的教育或以农村生源为主的职业学校,但随着劳动力的流动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本研究中的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地理位置概念,它指的是位于县或镇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或技工学校。

关键词:中西部农村;中职;教师发展

一、 问题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农村职业教育作为支撑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是解决农村优质发展人力资源短缺的关键。农村职业教育在新型农民专业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前不久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尽管近年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职业学校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缺乏高水平教师始终是制约中西部地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综合性抽样方法,对湖南省华容县某一职业中学不同专业的10名一线教师进行了半结构深度访谈。选取不同专业的教师是为了保证研究对象的多样性,也便于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整合。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中,首先通过前期调研全面了解了該校不同专业10名教师的基本情况。从最大差异抽样角度出发,为了更加清晰地揭示教龄、专业和性别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本研究最终确定了三名研究对象:A,一名教龄十年的服装设计与制作的教师,平时除了在职校任职以外,还另兼数职;B,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专业教师,曾在此校工作3年,现已辞职且转行,目前在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工作;C,本科毕业后听从家人的安排进入了这所学校,是一名旅游专业的青年教师。初步选定研究对象之后,笔者向他们介绍了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方法,以确保他们自愿参与且愿意配合访谈。

所调查的这所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85年,被湖南省政府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学校还是国家实验科学科研先进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优秀学校。学校开设有计算机科学、服装设计与制作、旅游服务、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商贸英语等专业,是所在县城办学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和所在地级市职业教育的窗口学校。目前有2000余名在校学生。

三、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中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人力支撑,其数量、质量、结构对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对中职教师的研究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研究一般从问题切入,针对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梳理了近5年来期刊上发表的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研究成果,聚焦于目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深化其研究,进而提高中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中职的师资队伍建设限制着中西部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中西部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专业发展中存在着相似的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自主发展意识淡薄

近几年来是中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国家对于中职教育十分重视,从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开始,就把中职推到了改革大潮中。而教师是所有教育变革执行者和实践者,会直接决定着改革的成败,因此,各类职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综合中西部农村教师职业发展情况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出于变革的需要,从高密度的舆论宣传、理念更新到教育部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再到学校层面的教师下企业、教师技能竞赛等具体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在促进中职教师发展上表现出了很高的期待。这种高期待对在变革浪潮中呈现出从业资本不足的农村中职教师群体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面对改革浪潮,面对行政部门的“双师型”要求,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手段再到从业资本都急需“充电”的中职教师,内心焦虑,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自主发展。

(二)专业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针对乡村学校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几乎为零,大多归属到其他类型或层次的师范教育,这使得乡村职校教师缺乏有针对性的培养渠道。[2]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年以上年龄结构的教师多数是由普通中学转过来的,他们大多具备学科知识和通识类知识,但是欠缺职业背景知识;有些中职学校专任教师是从企业中聘请的,他们拥有极丰富的职业背景知识,但是缺乏教育知识和课程教学知识。造成教学偏差的关键点有以下两点:第一,中西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备的知识素养跟国家许多一线城市教师具备的知识理论素养差距较大。第二,中西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上没有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乡村教学由于受到人力物力财力的制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制约了自身的全面发展。乡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无法及时的把握时事信息,教学模式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状态。很多乡村教师也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再加上一些老师受到守旧派教学理念的束缚,在教学方面想要取得更高的突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三)职业倦怠严重

教学工作本来就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教师在高社会期望值的夹缝中生存,使得很多的教师在面对高负荷的工作中产生了“职业倦怠病”,现如今中职教师的扮演角色也变得更重化。

农村教师承受着来自教育界、家长和社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太有规律的工作和生活很容易让教师产生职业冷漠感;其次,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经济收入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地区的教师待遇有了明显提高,但农村地区的教师待遇仍然较低,这也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自卑情绪;最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教师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父母很多都在外打工,教师随即又要背起“学生安全”的大山,教师无法百分百学生的安全。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自己做自己的事”现象严重,导致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差。

(四)专业发展渠道不通畅

我们通过采访C老师,C老师在采访中这这样描述:他认为自己可以胜任难度更高的工作,哪怕每月工资仍然只有两千元,“但入职以来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很大的原因都是自身造成,但是学校没有挖掘她自身具有的潜力,以刚进来时的能力来衡量教师水准,学校应该承担一半的责任。此外该老师还表示:“学校可能也会有培训的机会吧,但是我工作了这么久从来没有出去培训过,领导偶尔会出差学习之类的,这种机会我们普通教师一般都不知情”。

学校在招聘考核中降低了教师考核的专业标准,造成學校师资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教师教学水平差距甚远,使得很多教师产生了懈怠心理,优秀的教师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报,自身会认为反正交的好和教不好都拿一样的工资,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标准下降,学校的发展形势也会岌岌可危。

四、 促进中西部农村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农村中职教师社会地位

乡村教师的发展需求若长期得不到满足,其社会地位也得不到认可。教师的社会地位,实际上是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职业体系中所处的位置的高度。[3]以下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薪酬福利制度与教师个人作风层面的师德师风两方面展开。

第一,各地要积极落实教师所享有的各项权益,提升教师薪酬水平,完善教师补贴和福利制度,增强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依法保障教师的管理学生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把教师的身份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不再具有自由人身份,由此教师流动的无序状态便有望得以终结。制定职业教育教师减负政策,适当减少专任教师事务性工作。将教师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为评职的要素之一,不纳入绩效工资、单位工资及总额基数。教师外出参加培训的学时(学分)应核定工作量,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因素。偏老龄化的现象在中西部农村职业中学比较常见,目前农村职业中学教师的教龄津贴一年只有十几块钱甚至几块钱,只有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农村职业中学的教师薪酬水平,完善教师补贴和福利制度,才能提高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吸引年轻教师来为乡村教育做贡献。

第二,学校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技术技能和教育教学实绩作为职称评聘的主要依据。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

(二)把好师资来源入口关

探索建立新教师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在德国,职业学校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硕士毕业——通常是本硕连读10个学期,再经过18个月的见习培训,在这期间还要经历两次国家考试,考试合格之后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光荣而且收入可观的职业学校教师。借鉴国外经验,结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转变人才引进方式,增加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等要求,在源头上把控职教师资来源的质量。[4]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地区任教,采取薪资、住房、假期等福利吸引全国各高校相关对口专业尤其是职技高师类学校的优秀应届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吸引企业的高质量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构建全面的教师网。进一步调整中西部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学科专业结构。一方面能使学校招聘到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可以让确实具有生产性实践能力且适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提供保障,打破企业能工巧匠进入学校教书育人的壁垒,有效提升中职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对于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为其设立专门渠道,通过特殊的流程与政策实现精准引进。[5]着力解决中西部农村中职学校生产条件较差、交通不便等问题,中西部农村学校应加强校际合作,互聘、联聘教师,利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面向企业和科研机构招聘优秀人才担任专职和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教师队伍始终保持活力。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但是,与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要求相比,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中西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教学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是缩小城乡师资队伍差距的有力保障。

在招聘之前,学院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学院工作要求、层次规模,分析学院已有的“双师型”教师结构,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计划。明确招聘岗位要求及教师任教资格,为招聘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6]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建立学校、企业、培训评价组织多元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考核体系。中西部农村学校结合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将体现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也要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工匠精神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四)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为改善职教教师的知识结构,保持教学的先进性,中等职业学校和培训基地应从教师的实际教学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中职师资培训体系。

在职业院校教师职称评聘时,重点考察教师的教学业绩和教学研究成果,切实为教师减负,保证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二是针对培训者的差异性,满足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培训基地提供“菜单模式”,制定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联系的“菜单”供教师自主选择“下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三是根据中职学校教师的学历结构,在经费、实践上予以支持,对学历未达标者进行补偿教育,提高学历达标率。同时,进一步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攻读相关专业的教育硕士、博士学位。

参考文献:

[1]郎友兴.乡村振兴战略“三问”[J],浙江经济,2018.(6):20-22.

[2]周明星,周先进.乡村职业教育呼唤"浓乡型"教师[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1):1.

[3]董泽芳.教育社会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4]陈灵超,涂三广,董宏建.数据视域下中职师资培养的现状、成因及发展策略——基于教育部2010-2017中职校(机构)教师队伍状况分析[J].职教论坛,2019(01):74-82.

[5]陈建华,高倩.中职师资队伍结构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7(6):47-51.

[6]赵健.对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招聘工作的思考[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会议论文集.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220-222.

作者简介:刘振衣(1996.7-),女,湖南岳阳,硕士研究生,职业教育(文化艺术方向)。

猜你喜欢教师发展中职“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理财·市场版(2022年5期)2022-05-30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伙伴(2020年3期)2020-04-14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8年5期)2018-05-14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知识窗·教师版(2017年3期)2017-06-20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教师发展自律动力问题探讨大学教育(2016年12期)2017-01-03民办本科院校教师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继续教育(2016年11期)2016-11-24中国—东盟背景下广西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教育与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福建中学数学(2016年4期)2016-10-19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和培训实效科技视界(2016年11期)2016-05-23

推荐访问:中职 农村 教师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