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美声音叙事映照新时代生活——第20届中国广播剧专家奖评析

时间:2023-10-13 11:36:04 来源:网友投稿

文/黄云鹤

全国广播剧人以积极的力量照见现实生活,相继推出了一大批现实主义广播剧作品,成为表现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最美声音故事。本届参加评析的27部广播连续剧和5部儿童剧,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作品,塑造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形成一种拥有广泛听众基础和影响力的创作潮流。

(一)重大主题创作成为连续剧年度创优主旋律,许多重大题材在声音叙事方面均体现出较高水平

本届主旋律作品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当代人的生活及不平凡的事迹、思想,既是集体记忆,也是情感传递,体现着当代中国广播剧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广播剧人只有与时代同行,才能表现出典型人物的崇高,塑造出新时代英雄,才能彰显文化自信。例如,湖北台与陕西台联合制作的《祖国知道我》,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为原型,塑造了老英雄60年深藏功名、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形象。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指导、广东台创作的《护旗》,讲述了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中,香港民众冒着危险,自发走上街头守护国旗的行动,表现了香港同胞爱国爱港的大无畏精神,也体现了“没有国,哪有家”的爱国主义思想。浙江台的《大陈岛上点灯人》以2019年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为背景,讲述三代电力工作者艰苦创业、守望海岛光明的故事,展现代代相传的“大陈岛垦荒精神”。河北台的《塞罕坝人》,写的是曾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荣获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授予的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的河北省赛罕坝林场,以这里的干部职工爬冰卧雪、造林育林,“誓叫山河重安排”的传奇经历和惊人意志,彰显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也再现了塞罕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用声音呈现了这个生态文明范例所经历的难忘岁月,唱响了一曲新中国的“青春之歌”。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并不是像照镜子一样做直接而客观的反映。要真正以创作者的身份和艺术眼光去抓取现实,而不是仅仅以一个宣传者的身份来创作,需要脚踏实地,充满情感和理想,充满人文关怀。要善于把握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广播剧作品内在的写实精神,就是有担当、有情怀的现实主义本质,这是作品最终所要表达的。

(二)抗疫题材广播剧创作时效性强,弘扬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广播剧人的责任意识与担当作为

据统计,全国广播剧人迄今为止大约创作了五百多部抗疫题材广播剧。讲好抗疫故事,既意味着责任,又充满了挑战。广播剧在历史最紧迫、时代最需要、人民最渴望的时候吹响鼓舞前进的冲锋号。广播剧人以战时状态全程参与抗击疫情,艺术呈现了抗疫一线“最美逆行者”的战斗风采,温润心灵,鼓舞斗志。其中,广东、河南、福建联合创作的《一路逆行》,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84岁高龄再度出征为题材,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该剧生动地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堪称抗疫题材广播的代表作。北京台创作的《但愿人长久》以记者赴武汉抗疫一线采写的报道为素材,根据北京市援鄂医疗队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这部6集连续剧,呈现了首都医疗队全力驰援武汉的英雄群像,既有重症医疗专家,也有中青年医护人员,更有95后的年轻医务人员。不同年龄、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在抗疫一线“为生命站岗,为健康守门”的医者仁心,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在剧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广播剧有自己的创作规律,越是表现重要题材、强烈的情感、厚重的人物,越需要沉入生活深处,反复构思酝酿。表现重大事件的优秀之作需要我们在资料积累、实地考察、情感沉淀、艺术构思等方面投入足够时间与精力,蓄能充足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

(三)一些鲜见题材涌现,这样的创作突破说明广播剧创作已经进入了新领域

我们现在正面临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对广播文艺工作者来说,这场伟大的实践蕴含着丰富的创作主题和创新灵感,历史变化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精神图谱有待挖掘和表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广播剧人责无旁贷。《福满楼》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策划制作的连续剧,该剧以澳门老字号餐馆“福满楼”经历的时代变迁为背景,讲述了三代人悲欢离合的故事,艺术地再现了澳门回归祖国前后的巨大变化。还有,无锡的《潜行者》在广播谍战剧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他们以著名红色女特工沈安娜为原型,讲述了她潜伏敌营十四年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看似平凡却总能带给人更多感动。再有,常州台、武进台创作的《好大一个家》展现了这样一个家,一个让人很难相信的家——6口之家6个姓氏。复杂的人物关系背后,是两代人40年无偿赡养多位没有血缘关系老人的敬老传奇,然而这一切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剧情是以“全国孝老爱亲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余美芳家孝老爱亲的真实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并通过一位女记者带着探寻的采访推进,生动讲述了一个普通百姓家庭向真向善的人间大爱。

儿童剧是广播剧中的一种特殊类别。其特殊性在于策划与编导都是成年人,而目标受众却是少年儿童。这就决定了儿童剧既无法脱离成人世界而独立存在,又需要以少年儿童的审美习惯与接受、爱好为创作遵循。如何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儿童剧的创作既叫好又叫座,避免成人听众评价“太幼稚”、孩子们认为“听不懂”,本届有几部优秀的儿童剧对上述问题做了回答。

(一)小孩剧用上大制作

《渡江小英雄》是安徽台选送的一部原创儿童剧,该剧以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时安徽无为县14岁的小英雄马毛姐为原型,讲述了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期,一批当地的孩子通过上识字班学习,提高了觉悟,主动支援大军渡江,奔赴战斗前线,为建立新中国做出牺牲与贡献的生动故事。该剧塑造了三姐以及小寒、柱子、二宝等一群鲜活的少年儿童形象,其中三姐成为渡江战役中年龄最小的女英雄,渡江部队授予她“渡江特等英雄”和“支前模范”称号,荣立一等功。毛主席曾亲笔写了一份请柬,邀请三姐参加开国大典。这个根据真实的事迹改编的故事,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传奇性,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当然,剧中有许多桥段充满童趣,比如三姐与他的丈夫、贾善人二宝之间的许多细节,对话中充满了憨真的孩子气。《罗浮山上美少年》是广东台的作品。塑造了对传统医学充满热爱的少年李娟的形象。她专心研究蕴含于罗浮山中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为老百姓解除病痛疾苦,是一个比较励志的故事。该剧以儿童和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提问、互助、游戏等方式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环环相扣,显得比较自然,也符合少年儿童的思维逻辑。儿童是比较特殊的一类受众群体,身心尚未成熟定型,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成长阶段,在行为、心理上可塑性比较强。在这个特殊阶段,如果给予更多的指导与熏陶,对儿童少年的成长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用“小”视角反映大主题

《因为爸爸》是江苏台根据儿童文学作家韩青辰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儿童剧。故事讲述了四年级的小学生金果原本性格有些内向,也有些胆小。他与当警察的爸爸结下了“仇”。因为爸爸经常忙于工作,而忽略与他的约定。爸爸金秋,长年奋战在工作一线,是同学们和市民们眼中的大英雄、城市安全的守护者。当金果与爸爸闹别扭的时候,爸爸却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倒在了岗位上。在体验了丧父之痛后,孩子的内心受到了很大触动,从起初对爸爸的不了解、不理解,到逐渐发现爸爸的伟大。他也在同学们的关爱下,走出自我狭小的天地,走向更加广阔的生活,成为真正的小男子汉。剧中从孩子的视角,展现了英雄警察的故事及精神的传承。故事的意义在于,父亲的榜样可以引导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家风对于下一代的教育至关重要。剧本改编得到了原作者的高度认同,并亲自参与讨论修改,使广播剧故事比原小说有了新的调整与突破,增加了戏剧性的矛盾,考虑了广播剧的声音规律,塑造了真实活泼的儿童形象,在关注孩子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关注了他们的成长。

按照我国目前三亿多儿童人数来计算,我们制作的儿童广播剧数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要深入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审视世界,把思维的理性融入形象的感性之中,使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启发,学习知识,养成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这也是广播剧艺术工作者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一)创作角度:从主题、冲突、结构、人物等因素考量

一般来说,广播剧的剧本创作,都涉及几个具体的创作因素:主题、冲突、结构、人物、语言。主题是一部广播剧创作的灵魂。创作一部剧,必须精准定位你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声音的线性传播与单一的声音表现手段,往往使广播剧表现主题方面要受一定的制约,它更适合表现单一的、明确的主题,而不适合赋予多义的、隐晦的主题。否则,会给听众带来不明确的结果与困惑。冲突是广播剧比其它戏种要求更为强烈的特点。因为完全诉诸于听觉的广播剧,排除了视觉形象,如果冲突不强烈,听众要么换台要么关掉收音机,传播过程就会终止。冲突可以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碰撞。结构的优劣,对一部广播剧的成败有着关键作用。一部剧中对情节、人物、事件的安排、布局,同样受到单一声音表现的限制。所以,我们很少听到优秀剧本中的多时空交叉、复线结构等,因为那样会给听众造成情节、时空、人物关系等多方面的混乱。

人物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塑造人物形象是一部剧里最根本的任务。人物是剧中情节、事件、社会关系所要呈现的中心。听音辨形是听众辨别广播剧剧中人物的主要方法,但单一的听觉也使人的辨别力受到限制,在单一时间内很难辨别太多的人物,这也是人的生理局限。故事是广播剧叙事的架构,是思想的载体,为描述提供支撑。没有好的切入角度、好的选材,好故事讲不出来。艺术就是沉湎于故事的仪式中,在故事中释放生命情感,寻思生活秩序,思悟人生真谛,由此达到一种认识、情感、意义的满足。对故事的喜好,是人类深层次需求,更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刚需”。

(二)精神高度:着力塑造人物形象的思想内涵

思想是艺术的灵魂,精神高度决定人物形象的个性化程度和审美化程度。我们欣喜地看到,年度连续剧的许多人物形象刻画都达到了一定的精神高度。《一路逆行》中敢言敢医的呼吸病专家钟南山(实力派配音演员吴俊全演播),《祖国知道我》中年过九旬的老英雄张富清(著名配音演员张政建用沙哑刚劲的嗓音演播),还有《沧海脊梁》里的总工程师秦亮、潜水班长秦娟、秦娟妈妈、秦总徒弟鲁东原(由齐克建、杨婧、赵岭、邓小鸥演播)等建设者群像,《维和西非》中的英雄形象,《塞罕坝人》中的林场场长王春海(著名表演艺术家洪涛领衔率国家话剧院、北京人艺等知名演员参加表演)、技术副场长张国良、青年突击队长孟庆芝等林业工人群像,以及《渡江小英雄》里的小英雄三姐(后来毛主席为她起名马毛姐),这些人物形象丰满、鲜活,令人印象深刻,刻画比较成功。

(三)多维之美:声音诸要素的有机衔接

曹禺先生曾将广播剧表述为“仅有声音而不见形象的戏剧艺术”。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广播剧就是一门纯声音的艺术。这声音由语言、音响、音乐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对于广播剧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解说等三种形式。

1.声音形象,由声音的物理属性决定。从《祖国知道我》《一路逆行》《沧海脊梁》《渡江小英雄》等优秀剧目中,我们可以品味编导在人物声音形象设计上的匠心。比如钟南山的磁性与厚重,比如张富清的沙哑与刚劲,比如马毛姐的稚气与纯真等。这是基于对人物性格、气质及社会属性认真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声音的诸多物理属性(音质、音色、音高、音调、响度、强弱以及男女童声的差别和讲话速度、节奏等)去予以表现,从而演绎出鲜明的人物声音形象。

2.音响效果,营造特定的时空环境,表现人物行为,为听觉欣赏营造代入感、临场感。《沧海脊梁》借鉴了影视剧的艺术处理手法,对声音表现和手段进行了开拓和创造。由于很多故事发生在海面、海边甚至大海深处,主创人员制作和调用了大量采样音效,为听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高保真声场,犹如通过耳朵真真切切地领略一部“深海传奇”般的声音大片,将广播剧的声音艺术特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3.音乐是广播剧的另一种语言,它为表现人物情感、渲染气氛、表现全剧的风格提供支撑。《维和西非》为了刻画人物内心情感、展现西非当地特色风情,请作曲家于祥国为该剧量身定做了50多段音乐。这些音乐既有紧张、跌宕,也有豪迈、婉约;
既有具象音乐,也有抽象音乐。让音乐与语言一起推波助澜,深度参与戏剧叙事,体现了作曲家对戏剧文本的理解和独特的艺术观念。正像一句名言所说的那样:语言的终点是音乐的起点。

4.在追求制作精良上,优秀的广播剧作品吸收了许多当下影视剧创新的手法,让艺术与技术结缘,追求语言、音响与音乐的多重叙事、融合表达与完美呈现,为我们广播剧的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四)评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比如农村题材、扶贫类题材的故事缺少新意,人物塑造、思想表达上表现出模式化、套路化的倾向。实际上,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新人、新事、新气象不断涌现。时代呼唤着广播人深入火热的生活,开拓农村题材创作的新境界。扶贫题材、乡村题材其实也是一个广播剧制作的富矿,正在等待我们深入挖掘;
这更是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的希望田野,还有大片空白等待我们去开拓。另外,有的抗疫题材表达上“欠火候”“程式化”,也有些作品写了特殊经济领域、服务领域题材的作品,专业术语过多、难懂。

夯实广播剧的创意基础。在广播剧制作生产的链条里,必需对编剧环节要有清醒的认识,编剧创作的故事和人物形象,是广播剧艺术创造的创意源头,是“基础的基础”。导演、演员表演、音乐、音效、录音、合成等一切再创造,都建立在剧本之上。剧本“先天不足”,再优秀的导演也很难点石成金。当然,作为创作主体的编剧也需要保持创作初心,坚持品质至上。在业界对剧本需求旺盛、创作周期缩短的情况下,要保持对突破、超越的追求。跟风创作,缺乏必要的酝酿与发酵过程,往往导致作品内容贫血,缺乏特色。越是在机遇面前,编剧越要保持冷静,不能过度消耗自己。少一些浮躁,回归内容、回归原创,这是广播剧创作真正强起来的必由之路。

把题材富矿变成精品摇篮。重大现实题材,包括重大历史题材、革命题材的扛鼎之作常常是“稀缺品”,也是创作者选题的“富矿”。重大题材广播剧创作本身具有较高难度,特别是在当下,听众的审美要求和广播剧行业标准不断提高,如何打造重大题材广播剧的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三精”作品,值得我们思考。聆听和体会一些优秀的作品创作实践,感觉到我们应该从核心价值观出发,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拓展广播剧表达的维度。以独特视角来突显重大题材的历史内涵,以鲜活人物来彰显艺术高度,以震撼人心的故事折射家国情怀,将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结合,使宏观叙事与细节描写水乳交融,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从而深刻提炼生活、生动表达生活、全景展现生活。必须遵循广播剧的创作规律,充分发挥声音优势,在细节上精心打磨,在故事讲述上下真功夫,在编导制作上精益求精。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重量级、标杆性的作品,彰显广播剧自身的价值功能。

创作精品剧目不能急功近利。优秀的广播剧作品能够观照社会、传递力量,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和思考。因此,我们的创作应该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不能追求“短、平、快”,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创作还要坚持原创精品路线,避免“跟风”“同质化”“走老路”。原创,一定要沉得住气、守得住底线,多花点时间打磨剧本,多投入精力去精心制作,踏踏实实来“磨”剧,认认真真去“抠”剧。个人认为,一部精品比十部跟风之作效果还要值得、还要有份量,也会更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除了遵循创作规律,坚守创新路线,还要保有一些精神内核的表达,把培根铸魂作为至高的责任和使命。当然,表现典型人物要达到高度,塑造我们的时代英雄,彰显文化自信和炽热的爱国情,也要防止标签化、口号化等艺术表现上的过火现象。希望广播剧创作者要在新时代坚守创作理想与创作初心,坚守创作审美与价值导向,不断探索以求创新,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机遇与挑战。

猜你喜欢广播剧题材创作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综艺报(2022年8期)2022-04-29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电视指南(2020年9期)2020-10-12广播剧还有前途吗?当代陕西(2020年13期)2020-08-24耳朵里的声音大戏:新中国广播剧风雨历程中国广播(2019年10期)2019-12-062018中国广播剧年会在辽宁丹东召开中国广播(2018年10期)2018-12-22《一墙之隔》创作谈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3期)2018-09-10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创作随笔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创作心得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

推荐访问:广播剧 映照 最美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