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时间:2023-10-09 08:56:02 来源:网友投稿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第1篇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内容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
第二部分讲人类和太阳的密切关系。这两部分内容互相关联。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合人类生存的光明和温暖,我们生活的世界才会这么美丽可爱。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这样描写太阳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习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传说、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温度、摄氏、钢铁、庄稼、生存、繁殖、蔬菜、热量、比较、杀菌、预防、世界”等词语。

⒉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⒋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体会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太阳的特点;
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怎样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特点的。

课前准备

课件;
搜集与太阳、月亮有关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⒈谜语:不是吃的,必吃的更重要;
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
眼睛能看到,手却摸不到;
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
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⒉从谜语中,我们知道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是太阳究竟有多大?离我们有多远?它的热度有多高?它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没有它就没有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21课太阳。这是一篇说明文(科普短文),就给我们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科学知识。(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注意:“氏”读shì;
“兽”读shòu;
“殖”读zhí;
“蔬”读shū;
“较”读jiào。

⒉出示生字新词,多种形式检查认读。

⒊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找出课文的中心段、中心句。

读后交流: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和太阳相关的一些知识,说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课文的中心段为最后一段,中心句为最后一句。

⒋理清文章思路

①学生阅读后归纳:每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讲太阳离我们很远。

第2自然段:讲太阳很大。

第3自然段:讲太阳会发光、发热,温度非常高。

第4自然段:讲太阳与植物、动物和人的关系。

第5自然段:讲太阳与雨雪(气象)的关系。

第6自然段:讲太阳与风(气温)的关系。

第7自然段:讲太阳与健康的关系。

第8自然段:讲太阳和人类关系密切。

②根据叙述的内容,可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段(1-3):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远”“大”“热”。

第二段(4-8):讲太阳和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师:课文的叙述层次非常清楚,共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介绍有关太阳的知识,即“远”“大”“热”,一是说明太阳与地球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两部分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因为太阳很大很热,离我们又很远,所以才能给地球送来适当的光明和温暖。这两部分内容通过“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句子自然连接,这个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作业布置

⒈朗读课文。

⒉搜集与太阳有关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⒈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⒉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朗读课文,指导写字

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本文虽然是说明文,但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可以出示一些句子,通过范读、领读等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恰当的停顿,读出轻重缓急,表达应有的感情。例如: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有”后面稍作停顿,读“这么”这个词时语气可稍重些,之后语气稍变,用娓娓道来的语气读“古时候,……”,读到“10个”“寸草不生”时,语气可稍微加重。

(2)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太阳”之后要适当停顿;
“但是”要读得重些,读后停顿一下;
“很远很远”和“非常”要读得重些。

(3)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一句话”“没有”“美丽可爱”等词要读得重些,慢些,表示肯定的语气。

⒉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氏”不要写成“氐”字,“抵”字的右边是“氐”不是“氏”,“疗”字下面不要写成“子”,“庄”字不要写成“压”,也不要多一点。

⒊学、生书写。

三、布置作业

⒈、抄写生词。

⒉、朗读自读课文《妙不可言的位置》。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课

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⒉、巩固生词。

二、朗读感悟

⒈、探究第一段

⑴读悟第一自然段:远

①《后羿射日》放在开头是为了说明什么?(这一神话故事,原来是用来赞扬后羿为人们做好事的。课文开头引用,是为了引出太阳离地球很远这个知识。)注:传说的人们口头流传的,所以有虚构和夸张的因素,那么传说不一定真实。

②那么,“射日”的传说可信吗?为什么?从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说明太阳离我们远?(其实,太阳离我们……箭哪能射得到呢?)给“其实”换个词?(实际上)“其实”表转折,有传说转向事实。否定传说,强调远。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远”的呢?

A、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如,“太阳离我们有1亿公里远。”用数字说明两者之间的距离,十分准确。如果不用数字,只说很远很远,只能给人笼统模糊的印象。

B、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如,“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也有“列数字”和“假设”的说明方法。“如果……要……;
就是……也要……”是假设。)

C、最后一句用反问句强调太阳的“远”。

④小结:这一自然段,突出了“远”这一特点,这是位置特点。

⑵读悟第二自然段:大

①第一句话中的“它并不大”与“它大得很”这不是矛盾吗?那个词把这两层意思连起来?(实际上)相当于上一节中的那个词?(其实,表转折。)

②第二句话向我们解释什么?(解释那么大的太阳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这不仅说明太阳很大,而且对第一自然段讲得太阳离我们很远,作了补充说明。“因为……所以……”因果关系。)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大”的呢?

A、比较说明:如,“……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看似“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列数字:“130万个地球”突出太阳体积之大。

④小结:这一自然段,突出了“大”这一特点,这是体积特点。

⑶读悟第三自然段:热

①第一句用的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把太阳比作大火球,“大火球”,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反映出来了。)

②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③作者运用什么说明介绍太阳的“大”的呢?

A、列数字:6000°C;
2500倍。

B、作比较:“表面温度”与“中心温度”作比较。用熟悉的事例作类比:“太阳的温度很高,……,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说明,很容易理解。

C、比喻说明:如,“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大火球”作比,形象地说明太阳的状态。

D、假设说明:

④小结:太阳温度这么高,为什么不会把地球上的东西烧焦呢?这与太阳的远之间又有联系。这一自然段,突出了“热”这一特点,这是温度特点。

⑷第一段读后总结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太阳的“位置”“体积”“温度”三个方面介绍太阳的自身特点,介绍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假设、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把太阳的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很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⒉探究第二段

⑴自读思考:太阳和人类有哪些关系?

⑵读悟第四自然段

①开头第一句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也是这一大段的总括句,概括地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虽然……但是……”转折关系。)

②这一自然段讲的是太阳和什么的关系?(动植物、人类生活的关系。)从哪两个方面讲太阳同动植物的关系的?(从正反两方面讲太阳与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繁殖的关系。“有了……才……”是条件关系;
“如果……就……”是假设关系。)又从哪些方面讲太阳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吃的、穿的、烧的)最后两句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

A、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有植物、动物,我们才有吃的、穿的、烧的。

B、师:这一自然段讲了太阳和动植物及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读悟第五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有云、雨、雪。

②云雨雪是怎样形成的?

⑷读悟第六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有风。

②风是怎样形成的?

师:这节最后一句意思是风是由空气流动造成的,冷热造成空气的流动。第五节主要讲太阳与气象的关系,这一节有太阳与气象的关,也有与气温的关系。

⑸读悟第七自然段

①填空:有了太阳,地球是才能防治疾病。

②为什么能防治疾病?(有杀菌能力)

⑹读悟第八自然段

①找出两对反义词?(“光明”与“黑暗”,“温暖”与“寒冷”)

②这一自然段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第一、二句各从哪个方面说的?(第一句从正面说;
第二句从反面说。)

③在正反面说的基础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内容归结为一句什么话?(最后一句话,齐读)说说这句话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还与第四自然段的总起句呼应。)

注:第八自然段中“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个句子很重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四至七自然段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

⑺第二大段总结:课文从第四自然段开始写太阳和地球的密切联系,其中四至七自然段分别列举了太阳对地球和人类的种种影响,第八自然段则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了第四至第七段的内容。这样,太阳与地球的联系非常密切就让人信服了。

三、总结升华

㈠写作方法:

⒈说明方法

⑴列数字:用具体数字说明

①“太阳离我们有2亿公里远。”

②“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③“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④“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⑵打比方:“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⑶作比较:

①“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③“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

⑷假设:含有“举例”

①“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
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②“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

⒉第二大段采用“总——分——总”的写法。

从正反两方面来说明:第四自然段和第八自然中都有。

㈡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⒈填空:

①因为太阳(),所以我们看上去()。

②因为太阳(),所以我们只能感受到太阳的光和热。

由以上来看,第一自然段与第二三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

⒉第一、二两大段之间在内容上是由什么关系?

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因为太阳那么大,温度那么高,距离我们又那么远,才能给我们送来光明和温暖,也才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如果那么大、那么热、那么远这三个条件中缺少其中任何一条,太阳和地球的关系都不可能像现在那样密切。

㈢中心:本文通过从“远”“大”“热”三个方面介绍太阳的有关特点,以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告诉人们只有认识自然,改在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四、板书设计

特点:远、大、热

太阳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

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五、作业布置

⒈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⒉抄写你喜欢的语句。

附录:资料袋

⒈煤的形成煤是黑色固体矿物,主要成分是碳、氢、氧和氮。它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之一,煤是由古代的植物体在不透空气或空气不足的情况下受到地下的高温和高压而变质形成的。按形成阶段和炭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种。煤主要用作燃料和化工原料。

⒉词语

其实—表示下面要说的是实际情况。(副词,表转折)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人某事的说法。

寸草不生—连小草都不生长。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作大概的判断、推测。

远古—遥远的古代。

地层—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岩石层的系统就叫地层。

生存—保存生命活下去,跟“死亡”相对。

温度—冷热的程度。

热量—热能的多少。

预防—事先防备。

⒊多音字

差:chā(差别差错);
chà(差不多差生);
chāi(出差差事);
cī(参差不齐)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第2篇

一、教材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可爱的小生灵主体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小虾》,这篇课文是一篇写小虾生活习性的说明文。通过我观察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细节的描写,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我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课文比较浅显易懂,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的认读、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写作方法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通过学习了解小虾的样子、生活习性,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4、能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一段话,体会作者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文章写具体的。

三、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四、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写作结构、写作方法,并灵活运用。

五、课时:

两课时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语引入:

1、大千世界中,有很多可爱的小生灵,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走近小虾,(齐读课题)深切认识小虾的特色,领会作者的情感。

2、翻开书23页,根据刘老师的问题读第一自然段。(引读第一段)

院子里的葡萄架下的一口缸怎么样?阳光呢?我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3、过渡语:是的,院子里的一口缸积了大半缸雨水,让作者萌发了养虾的兴趣。

二、学习新课:

(一)学习小虾的样子

1、于是,和邻居阿成哥去溪边捉虾,他们捉到的虾是什么样子的呢?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画出描写小虾样子的句子。

(2)学生汇报朗读自己画的句子。你觉得这些小虾怎么样?(板书:可爱)

(3)出示小虾的图片学生欣赏,在描写小虾样子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想象,进行了比喻,你找到相关的句子了吗?(再读句子)

(4)所以我们在写作中应注意发挥想象,恰当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板书:发挥想象恰当比喻)

(二)学习小虾有趣的特点:

(1)小虾的样子那么可爱,那它吃东西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句子:

他们吃东西的时候非常小心,总是先用钳子轻轻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着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觉得没有危险了,才用两个钳子捧着食物吃起来。

(2)学生朗读。刘老师也写了一段,谁来帮我读一读,出示句子,对比朗读。你认为哪句好?说说你的理由。

你觉得小虾吃食怎么样?(板书:吃食小心)

(3)找出体现小虾吃东西小心这一特点的动作词,让学生带着动作来读这个句子。(板书:抓动作描写)

(4)作者在写这些动作的时候,还注意了什么才把这些动作写的这样准确、清楚的呢?找出这些顺序词。

(5)我们写作的时候,如果是一连串的动作也要用到顺序词,这样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做到言之有序。(板书:言之有序)

过渡:小虾吃东西时是那么小心,那吃饱后的小虾都在干什么呢?出示:

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学生读)

想一想,吃饱后的小虾又是怎样的?

小虾们在吃饱后还会干什么?(板书:吃后自在)

填空:吃饱了的小虾显得十分自在,有的独自游来游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在缸壁上休息,还有的()。(学生口头填空)

过渡句:作者真是一位有心人,观察得很仔细,才能写得如此生动。(板书:仔细观察)

(3)让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边读边想:小虾吃食小心和吃后自在都体现了小虾的什么特点,从这一段找到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这种能概括全段的句子,称为中心句,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先概括后具体,写作结构是先总后分,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经常要用到。

(4)小虾这样有趣。,作者喜欢吗?同学们喜欢吗?用喜欢的语气朗读这段话。小结写作方法:本段以中心句开头进行概括,后面具体写小虾吃食小心和吃饱自在,在具体写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写作层次清楚

过渡:小虾是那么可爱,又那么有趣,那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三)、学习小虾脾气不好的特点。

(1)出示自学建议:

①、默读第四自然段,看看该段一共有几句话?用序号标注。

②、这一段又是围绕哪句话再写?用横线勾画来。

③、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一特点的?用波浪线划出来。

④、把你自学后的情况与同桌一起交流交流。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一>生读,汇报。有几句话?围绕哪句话再写?

<二>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小虾脾气不好的?抓“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领会:(做动作组词,口头填空)

<三>诵读领会:你觉得这是一群这样的小虾?(板书:受打扰生气搏斗猛烈)<四>小虾的搏斗到底有多猛烈,你能想象一下他们的动作和语言来说一说吗?

(发挥想象,说一说)

(3)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谁脾气不好是他的缺点,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小结语:在作者眼里,小虾脾气不好却让人感觉是那么的有趣,作者看他们打架,自己肯定躲在旁边偷着乐呢,这说明作者对小虾充满了?(板书:喜欢)请同学

们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话。

(四)、学习5-5段:

(1)请同学迅速浏览课文5-6段,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2)作者不仅为小虾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还不怕麻烦地从小溪拿回一些石块和金鱼草,让小虾更有家的感觉,由此可见,作者是多么地喜爱小虾啊!在作者的精心照顾下,小虾很快繁殖了后代,缸里活泼可爱的小虾越来越多,带给作者的快乐也将会更多!

三、总结拓展:

1、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了些什么收获?(围绕文章内容、写作建议两方面来谈)

2、感情提升: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向这样的可爱的小生灵,如果我们都像小作者爱护小虾一样爱护我们身边的小动物,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美好。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也会给咱们的生存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走进他们的天下,专心去察看,去体验,你一定会获得更多的欢喜。课下把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和同学们来分享你的快乐。

四、课后作业:

1、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的样子及其生活习性。

2、练习用你的笔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用上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附:板书设计:

样子可爱写作建议

吃食小心仔细观察有趣喜爱发挥想象小虾吃后自在恰当比喻

习性受打扰生气言之有序

脾气不好抓细节描写

搏斗猛烈

《小虾》教学反思

《小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可爱的小生灵”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文章语言清新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字里行间流露着小作者对小虾的喜爱。

一、谈话导入,激起共鸣

教学伊始,我从单元主题“可爱的小生灵”入手与孩子们亲切谈话:在大千世界中,有许多可爱的小生灵,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小虾,去深切认识小虾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情感。紧接着,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顺势过渡到小虾的样子。在我语言的调动下,孩子读文时很认真很投入。他们在与小作者一起品读着虾趣。

二、读文品悟,感受虾趣

在交流课文内容时,我围绕三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更好地理解感悟,如在感悟中引导学生抓住段落的中心句体会。在体会“小虾有趣”这一特点时抓住“碰、后退、再碰、又后退、捧着吃”等小虾吃东西时的动作。而体会小虾“脾气不好”时抓住“一张一张、一翘一翘、一突一突”等词语体会小虾的特点,感受小虾的可爱,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本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小虾真有趣……”的段落结构,以及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来了解小虾的特点,在学会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自学第四自然段,再在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基础上认识到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细致观察动物的兴趣,使他们热爱小生灵。课堂上学生们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

三、渗透写法,学习仿编

在学习吃饱后的小虾那悠然自得的样子后,我引导孩子们用“有的……有的……有的……”对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进描写仿编。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张衡,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学会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课文中的难写字。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些发明创造吗?谁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由学生回答的引出人物张衡。大家了解张衡吗?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从小爱科学,后来有许多重大发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张衡的故事。师生共同板书课题,提示“衡”字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同学们平时读书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词,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学习方法)

2、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A、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看课文讲的是张衡的什么故事?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A、指名学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B、请同学当小老师领其他同学认读词语。

C、开火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鼓励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介绍的是什么时候谁的什么事?

2、他发明的地动仪有什么作用?

3、你从课文中还知道了什么?

四、质疑。

默读课文,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咱们下节课一起来解决你不懂的问题。

五、作业设计。

1、我是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记()状()

纪()壮()

洒()偏()格()

酒()骗()洛()

2、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生发明发现

1、他认真记录、研究地震现象,经过细心考察和分析,()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

2、同学们继续向前走着,突然()小路旁的大树上,挂着一条条像蜡烛一样的东西。

3、这个故事()在离现在差不多两千多年的东汉时期。

9、张衡

板书:东汉科学家

地动仪测定地震

教学反思:

今天我教的是第九课,《张衡》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之前,我有些紧张。听了大家的课,我是越来越不会教了,教后觉得一蹋糊涂,与课前预想的大相径庭。

优点:能利用课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时,把形近的字放在一起比较,学生掌握地比较好。

不足之处:

1、每次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不会调控课堂进程,时间上老把握不好。前面导课的时间太长。

在了解张衡读学链接内容时所用的时间有些长,再加上读大屏幕出示的张衡的内容就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时间紧,顺序乱。

2、生字处理时,我觉得这样太匆忙了,学生根本不能很好地掌握。同时朗读课文也没有检查落到实处。字也没学好,课文也没读好。

3、出示自读提示时,也是慢一步。第二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再出示了,问题设计的有问题,问的不合适。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第4篇

一、读春:积累词句

1、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春光明媚春光融融春光旖旎春色怡人春燕回巢春风得意春色迷人春色无边春意盎然春暖花开

2、出示佳句名诗:

春风杨柳万千条。

春风又绿江南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年之计在于春。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学生读词读句子。帮助学生进行有关春天的词句积累。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示《春日》)教师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

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指名读,师生评议。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第一课《燕子》讲讲春天的美丽景色,感受春天的美丽。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三、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总结延伸,升华主题。

1、师:春天在每个人的眼中是不一样的,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绿、神奇的——引读《咏柳》;
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万紫千红的、富含哲理的——引读《春日》;

2、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课外再找描写春天的古诗阅读,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师生合作读诗。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默写《咏柳》;

2、完成指导丛书。

板书设计:

1、咏柳碧玉柳枝柳叶

妆打扮

一树满树

2、春日胜日晴日

滨水边

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第5篇

【教材简说】

《蜜蜂》一文是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以第一人称写了他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

【教学目标】

一、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试验、证实、几乎、大概、阻力、推测、迷失、沿途、陌生、超常”等词语。

二、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亲身经历作者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前准备】

一、生字词卡片。

二、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三、多媒体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用多媒体展示台出示生字卡片,学生接龙认读。

二、鼓励学生参与板书,激趣

最近咱们班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指名上台书写课题。

三、交流信息,导入

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分享吧。

四、精读,合作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

a、读一读。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听。

b、想一想。知道“我”想做个什么试验吗?

c、说一说。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

二、第二自然段:

a、读一读。下面我们来仔细研究一下作者是怎样试验的,请读

第二自然段。

b、画一画。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c、写一写。请若干学生把画出的语句写到黑板上。

d、议一议。

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词句有没有全部找出?

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e、猜一猜。假如我们没读过下面自然段的内容,你觉得这些蜜蜂能找到家吗?理由是什么?

f、讲一讲。先指名学生复述这一自然段内容,然后同桌互述。

三、第三、四、五自然段:

①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三、四、五自然段。

b、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c、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②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③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④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a、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b、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中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再请多人次说)

c、其他同学评点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d、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五、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说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口气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或表现性地分别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六、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三、四、五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读。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教师再引。

a、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b、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七、创新

分工合作,搜集有关昆虫奥秘的资料,设计一张手抄报。

推荐访问:下册 教学设计 语文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学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