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课程教学提高研究生跨学科教育水平——以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为例

时间:2023-09-18 19:48:02 来源:网友投稿

冯国涛 ,单志华 ,2,陈慧 ,2*

(1.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2.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65)

近年来,我国已拥有2800 余所普通高等学校及4000 余万在校大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每年约有1000 万本专科生与近100 万研究生毕业,一方面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给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柱性人才保障,另一方面人才供需矛盾也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众所周知,社会对毕业生的接受度不仅与社会发展的岗位需求有关,更重要的是与毕业生的能力水平相关。近几年,高层次的硕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发展迅速,尤其是全国硕博点增加,招生规模扩大,且硕士扩招速度超过了博士扩招,使得硕士毕业生进入社会一线岗位就业的人数增加,而进入高校或研究机构的人数相对减少。但随着博士扩招速度的加快与招生制度改革,本硕博贯通式培养、硕博连读、考核制攻博等博士选拔方式的实施给成绩优秀的硕士更多机会,硕士培养阶段的跨学科教育及实践性教育减弱,硕士培养的完整化降低,过渡性特征不断凸显。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以国际领先的“皮革化学与工程”优势方向引领学科整体发展,设置了“皮革化学与工程、生物质化学与工程、发酵工程、先进轻工材料、食品科学与营养健康和服饰工程”六个二级学科方向,并于2020 年按新布局方向开始招生。目前,该学科每年招收硕士100 余人,通过各种选拔方式继续攻读博士的20 余人,占每年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博士招生名额的一半左右。因此,如何提高硕士人才培养质量,为博士招生储备更优秀的人才,已成为高校与学科关注的焦点。

跨学科教育作为高校提高本硕阶段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进行研究已有20 余年,被认为是具有实质性提高学历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科技进步对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1-3]。然而,不同学科的专业特征导致单学科教育方式难以消除,高校的传统学科分类体制、专业教师的管理体制仍占据主导地位,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育与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专业特征,这使得跨学科与平台教育很难实施。同时,硕士课程学分设置、教学方法一直沿用本科教育模式,研究生知识结构及技术能力与社会需求出现明显脱节。此外,高校在学科领域划分、教育资源共享、教师受学科及行政编制限制等一系列问题趋待解决[4-6]。

跨学科或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e),最早出现于20 世纪20 年代中期的西方文献中,是指超越一个单一的学科边界而进行的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的知识创造与传播活动。可以认为,跨学科教育是与某一学科交叉(相关联或具有共性特征)的其它领域或学科知识的教学、认识及探索过程。跨学科的研究是在正确认识学科交叉融合特征的前提下,探索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由于跨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是现代科技进步的重要标识,高校对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已成为培养现代科技人才的关键课题。随着跨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开展,一方面传统学科存在的问题在新的领域内获得解决,传统行业获得升级改造、鼎故革新;
另一方面对师资的认知宽度与深度、学生的智力启发与提高也不断加强。因此,跨学科教育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水平已成为衡量高校人才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7-9]。

近20 年来,探索我国研究生跨学科教育模式的研究已有近千余篇相关文章发表,但根据自然科学规律及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由于学科的分类与差异,以及各学科研究层次的不同,决定了在跨学科教育研究与多学科教育研究之间难以明确划界,难免不少文献对跨学科与多学科教育模式出现了混合描述,或者将一些具体不同课程、科学与技术研究表达为跨学科教育研究模式的情况。本文在阅读现有文献基础上,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经历,从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教学培养角度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基于对现有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比较,将跨学科及多学科课程教育改革的现状描述进行简要分类及对比如下。

1.1 增设专门组织或机构进行跨学科教育

多数论文介绍并借鉴了世界一流大学及国内知名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经验:建立跨学科课程研究机构,如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生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等平台[10]。在这些平台中研究生可以根据课题需要进行选课,或在“专业游学或轮转学习”制度下进行学习[11]。另一种被倡议最多的教学平台是建立多学科跨领域的导师团队。多学科教学主要以多学科研究方向的教师队伍为主,基于国外高校长期以来的团队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多领域教师团队的课程学习[12-13]。这种多学科教学多以公共通识课程群、基础理论课程群,或在大领域内的专业课程教师为主,组建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导师团队,甚至辅以邀请业界技术专家作为外聘导师组建校企联合导师团队[14]。通过多学科跨领域导师团队的面授,加强学生对多学科跨领域知识的广泛认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强化学生对事物的独立感知及评判能力,继而增强对自己学科领域知识的感性认识。这种多学科跨领域导师团队的教学平台符合当前我国高校“新工科”建设教学形式的需要,对“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十分有益[15-17]。但是作为研究生教学,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大跨度的专业学习,且多学科跨领域课程的完整教学对研究生课题研究方向及目标需求的有效支撑难以确定。

1.2 开展多领域课程教学实现跨学科教育

在现有学科领域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吸纳具有丰富教学科研经历的教师开展大范围、多领域的课程教学,对本学科建设的深入与拓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形式主要包括:

1)按照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组织课程。主要通过将交叉学科的基础课程与轻工技术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为本学科的选修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达到主动学习,拓宽多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加深对自己所学学科领域与相关学科领域之间的认识,储备跨学科发展潜力的目的[18]。

2)仿效国外知名大学,将轻工技术与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四大类课程,即核心课程、专业课程、跨文化或者区域研究课程以及选修课程,按比例分配学分[19-20]。

3)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及学习年限。如为达到德育、智育和体育培养目标而设立不同的课程模块[21];
或为了使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掌握企业家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构建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技能三个模块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2]。

工科研究生最关心的就是理论如何应用于科研与实践,因此对于多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结合具体知识点,又要紧跟科学研究前沿,这对教学内容设计提出了较高要求[11]。同时,进行专门的跨学科教学需要跨领域的教学资源,众多领域内单科学习的价值是否能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跨学科学习难以定论,虽然博学有益,但毕竟研究生的学习课时有限。此外,工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较注重实用性,单纯的多领域课程学习往往获得的只是理论知识框架,对工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研究是否有益也难以定论。

1.3 加强产学结合与校企联培扩展跨学科教育

为了加强工科研究生对跨学科中技术层面的认识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复合型科技人才,建议在原有理论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加强学生工业设计、企业生产实习实践以及校企联合培养等途径,如工程/专业硕士需要完成社会实践探索课程,使得学生可以从课堂、实验室到企业,直接在企业科研与生产中学习工程科学与技术知识,发现及认识不同层次的科学与技术问题,获得与所学学科相关知识的深入与完整理解,同时也让社会、企业了解学生的可能发展方向[23]。

在长期的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与管理过程中发现,研究生从高校教育到企业生产一线的知识与能力匹配度尚有差距,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改革与企业对研究生的能力水平与知识结构期望之间的有机衔接迫在眉睫。因此,努力提高高校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意义更加凸显。然而,高校的学科建设发展、人才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研究生培养方向,如何更有效的在研究生中开展跨学科教育,以适应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并使得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受益,本文在总结已有文献资料,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经历,提出以下建议。

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具有肩负着教学与科研双重职责的优秀师资队伍资源,尤其是综合性大学,无论采用上述多学科教育还是跨学科教育都具备良好的客观条件。为进一步提高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确保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低投入的完成跨学科教育,形成围绕解决项目问题完整的、实用的跨学科知识结构,开展项目课程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模式。

2.1 项目课程教学具有理论新探与技术创新的特性

专业教师所获得的纵向项目或横向项目,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技术攻关,只是研究方向与结果应用的侧重有所不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论发现与技术创新价值。首先,项目申报或项目立项都是建立在自身研究领域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纵向或横向上的理论与技术衍生;
其次,项目申报者必须掌握该学科理论或技术领域国内外前期研究成果、发展现状以及下一步发展需求,继而表达出探索该方向科学或技术领域的创新内涵,这个过程中更多是跨学科的创新研究。将这些项目作为课程教学内容,已具有学科理论新探与技术创新意义,能满足轻工技术与工程研究生知识层面上跨学科教学的需要。

2.2 项目课程教学具有科学与技术有机融合的特点

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或参与人均以自身学科领域为基础,融合多学科交叉知识完成项目目标。每一个项目从综述、目标内容、路线方法无一不体现了多学科的集合与创新,往往是包括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领域科学与技术的组合。以在化学化工—精细化学领域“一种生物质可降解清洗剂的研制”项目为例,为了体现清洗的主要功能,需要应用包括表面化学、生物质材料学、环境工程(可降解特征)学,以及机械设备应用、仪器分析应用等多学科知识。此项目在表观上是为某个工程领域的专用材料研究,实际上也是与生物质化学化工领域边界的多学科研究,这是典型的跨学科领域科学与技术有机融合的项目案例,将此用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无可厚非。

2.3 项目课程教学具有低成本高时效的教学特征

专业教师开展项目课程教学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项目课程组织简单,无需专门组织多领域、多学科甚至多部门教师进行协同课程教育,也无需增设专门机构完成跨学科教育,可以大大节省教学与行政费用。其次,研究生教育是以培养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不可能花大量时间进行多学科的完整性课程教育。因此,项目课程教学可以由项目课程教师对项目中涉及的交叉学科专业知识进行引导,并根据项目需要、学生个人兴趣以及研究论文方向需要等把握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宽度,由此可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跨学科教育目的。

项目课程来自项目,绝大部分教师均具备本学科领域不同方向的项目研究能力,通过组织本学科领域不同教师的项目,可以优选出一大批宽范围跨学科的优秀项目课程案例。并从项目申报、项目研究过程至项目结题的全过程进行内容挖掘,可以遴选出丰富的跨学科课程教学内容。

开展项目课程教学,不仅能解决跨学科教学问题,也解决了多学科师资配置、多部门联动教学的繁琐问题,节省了教学资源。更为重要的是,项目课程教学可实现从理论到技术,从实验室小试研究到产业化实践,形成完整的跨学科理论与技术融合的教学内容。可见,项目课程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高校教学与科研互促的资源优势,培养复合型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猜你喜欢跨学科研究生领域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科学大众·教师版(2022年6期)2022-05-23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历史教学问题(2022年6期)2022-02-28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2020 IT领域大事记计算机世界(2020年50期)2020-01-15领域·对峙青年生活(2019年23期)2019-09-10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4期)2015-02-28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4年2期)2014-10-19肯定与质疑:“慕课”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中国音乐教育(2014年7期)2014-02-06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中国火炬(2009年8期)2009-07-24

推荐访问:研究生 跨学科 为例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