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课程视域下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初探

时间:2023-09-17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教育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石家庄高新区想象国际小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课程、传统文化、个性化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道德素养与课程育人目标渗透融合,充分发挥想象四级课程的全课程育人功效,从而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道德培养的多元统一,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全课程视域;
小学;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冯立忠(1971—),男,河北鹿泉人,石家庄高新区想象国际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09-0000-04 [收稿日期]

学校德育是为学生培根铸魂的系统工程,义务教育阶段的德育目的就是为学生“夯实人格基础,奠基美好未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石家庄高新区想象国际小学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在基础、拓展、选修、综合四级课程领域中全面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全課程育人的联动效应,初步建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育人指向的纵向衔接、横向贯通的课程思政教育一体化格局。

一、国家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

(一)认真落实国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过程中,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基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育人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把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等多种方式进行体验式学习,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 [2],将这五个维度的素养目标有效贯穿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就要坚持三个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创新导向。

坚持目标导向就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目标,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自护等主题教育内容,适恰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当中,联系生活实际,细化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培根铸魂、增智启慧的作用。

坚持问题导向就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活动来满足学生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的道德困惑。杜威曾指出:“教师须懂得教材,还要懂得学生的需要与能力。”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态度与反应。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课《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中讲到“课余生活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成长”这一话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和价值判断,如何解决自己的选择与师长的建议之间的分歧,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协调,解决好这些问题的过程都是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意志决断能力的有效手段。

坚持创新导向就是要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学习活动中既要注重继承传统的道德教育经验,又要不断探索多元化的道德育人模式,借助体验式的教育方式,不断丰富学生的理性认知、情感体验和行动收获,帮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建立道德标准,提升道德认知,实现道德成长。

(二)语文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内容的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路径,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着独特的育人价值[3]。我们从这一类课文的独特背景和创作意图出发,寻找切入点,定位融合点,把握价值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同时,体会统编版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这些极具教育价值文章的意义所在。

链接文本,在历史搜索中走进革命时代。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内容大多历史久远,学生对人物的理解难以深入。在教学中,我们通过搭建补充背景资料的支架来拉近时空距离,引起情感共鸣。比如在教学《七律·长征》时,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长征的背景资料和长征的路线图;
课上交流诗中涉及的战役资料,感悟革命气概;
课后拓展阅读《金色的鱼钩》《菩萨蛮·大柏地》《丰碑》等长征故事和诗词,从而深化长征精神,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怀。

单元整合,在主题探究中塑造精神内核。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围绕着“理想与信念”的文化主题,编入《石灰吟》《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课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以“大单元”教学思路整体设计教学,在言语实践活动中,体会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培养形成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风范,体现英雄模范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优秀品质,强化革命精神的内核,实现对同一人文主题下不同人物事件的深度理解和相关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实践内化,在认知思辨中照亮社会现实。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以此为基础,在革命传统教育类课文中寻找文本与时代发展、学生生命成长的共振点,建构深度学习,发挥此类课文的时代意义,在思辨中落实文化的传承与理解。比如学习完《长征》一文后,让学生思辨和平时期是否还需要长征精神;
学习《少年中国说》时,结合课后习题和学生探讨梁启超的百年梦想是否已经实现等问题。

(三)音美学科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师在音乐课中也要充分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用饱满的热情,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五年级音乐上册选编的歌曲《卢沟谣》是一首历史童谣,聚焦永定河、卢沟桥、宛平城这些深深打着中华民族烙印的载体,折射出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运用体验式音乐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念、唱、悟、思四个教学环节,把蕴含在歌曲中的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交汇出音乐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点。《卢沟谣》整首歌曲大气深邃,空灵婉转,让音乐课堂唱响爱国主义教育旋律,写满民族不屈精神的音符。

美术教师深挖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用“大思政”的格局发挥育人因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实现美术课程的德育目标。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第18课《画中的故事》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评述艺术家董希文的经典油画作品《开国大典》时,注重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的分析,让学生领会创作意图,体味情感抒发;
通过讲解作品的构图、设计、人物等场景的处理,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瞬间,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更好地发挥出美育课程中的潜在德育价值。

二、拓展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融合

以美国文化教育学专家鲍尔斯为代表的文化教育学流派认为,课程即文化的再生产。基于想象力探索与再造的拓展课程通过学校文化内生和课程再造,实现了文化与课程之间的有机融合和关联发展,为国家课程的思想延伸、知识延展、文化延续架构起有力支撑。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中小学德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根据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课程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而促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性发展,培养出一代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社会公民[4]。

学校依据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体验式”德育模式,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创编了一套适合小学生学习理解的德育校本教材——《传统文化与德育》,用于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拓展与补充。《传统文化与德育》设计了“传统节日”“传统礼仪”“传统技艺”“民俗艺术”“经典诗文”“美德故事”六个模块,通过节日活动、礼仪展示、古剧新演、诵读比赛、技艺比拼等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品、鉴、思、悟,让他们在传统节日中感受亲情,在传统礼仪中提升修养,在经典诵读中涵养品性,在民俗艺术中增长智慧,在美德故事中升华情感,促进学生心智与道德同步发展,帮助他们通过文化體验建构有道德的美好生活。

拓展课程“传统文化与德育”就其综合性而言,以传统礼仪、传统节日、民俗艺术、经典诗文、美德故事等内容为育人载体,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和认同民族精神,并以此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从其实践性来看,通过“体验式”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实践体验、乐知善学、感悟内化,促进其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

除德育拓展课程以外,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个维度开设校本拓展课程,能够全面延伸育人思想,延展知识建构,延续文化传承,实现对国家课程内容和教育价值的有效拓展与补充。

三、选修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接合

选修课程基于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学习选择,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目标。学校借助校内外的优秀专业师资,开设了合唱、管乐、古筝、二胡、中国舞、现代舞、街舞、啦啦操、跆拳道、花样跳绳、足球、篮球、书法、剪纸、陶艺、机器人、围棋、二十四节气等丰富的学习项目作为选修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搭建成长平台。

二十四节气是独特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我校基于“学科+生活”的课程整合理念,关注对思想政治素养和劳动素养的培养,按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适度性的原则,开设了“二十四节气”校本选修课程,将“节气”这一传统文化与绘本故事、听说读写、诗词赏析、健康养生和植物生长关联起来,带领孩子们按照一年的时令变化开展二十四节气相关活动,在实践体验中积累节气文化知识。例如:探索二十四节气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组织学生进行“与一颗种子的相伴”种植活动,通过播种种子、写观察日记、收获果实,让学生感受植物在节气的交替变换中自然生长的规律,感受节气变换给植物生长带来的不同变化。同时,体验植物种植、培育的全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敬畏大自然的生命力量。二十四节气之诗词欣赏的课程实践,让学生了解了节气民俗和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的关联。例如:清明到来之际,组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清明的历史典故,颂古诗、祭先烈,让学生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培养学生慎终追远的情怀和不忘根本的品性。在“二十四节气”选修课程中融入儿童的生活经验,焕发出传统文化特有的教育魅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满足其道德和社会性发展需求。

丰富多元的选修课程不仅为学生搭建起个性化学习平台,同时完善了学校的课程体系,渗透了文化的价值影响,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提升了师生的道德修养,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与课程育人目标的接合统一。

四、综合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契合

综合课程通过主题化的设计实施,进行学科整合或学科内知识整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及转化学习成果的课程目标。综合课程一般涵盖确立主题、明确目标、学科整合、实践探究、感悟内化五个教学环节。

为表彰抗疫英雄,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对于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最好的学习是践行,最好的致敬是传承。基于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我校在五年级开展了“走进英雄的世界”主题综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该课程以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主导,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整合相关拓展课程、选修课程、综合课程,围绕六横三纵的课程思路展开:横向整合道德与法治、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班会六个学科;
纵向呈现认识英雄、赞美英雄、学习英雄的三级架构,实现激活知识、激发情感、激励探究的三维教学目标。

在教學过程中,教师以“道德与法治”基础课程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课《灿若繁星的古代科技巨人》为教学起点,走向语文拓展课程习作《漫话英雄》,再到英语选修课程演讲《My Hero》,同时关联美术基础课程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漫画与生活》和音乐基础课程冀教版五年级上册《卢沟谣》,最后以情景剧《英雄赞歌》表演展示收官,整合了道德与法治、语文、班会、美术、音乐、英语等多个学科内容,从不同的知识角度体验、探究“英雄”,了解英雄的高尚品质,感怀英雄的先进事迹,从英雄身上学到什么是“心系百姓、无私奉献”,什么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从而产生崇尚英雄、热爱英雄、学习英雄之情,心中升腾起浓浓的报国志、爱国情。

“走进英雄的世界”主题综合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内化。广大师生通过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整合与拓展,进一步加深了对英雄主义的理解,升华了爱国主义情感。

课程思政本身就意味着教育结构的变化,即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道德培养的多元统一,全课程视域下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友爱互助、责任担当等道德素养与四级课程育人目标统一整合,通过深化课程内涵、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相长,使之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A/OL].(2022-04-08)[2022-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217634.pdf.

[2]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A/OL].(2022-04-08)[2022-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3475848.pdf.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A/OL].(2022-04-08)[2022-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W020220420582344386456.pdf.

[4] 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社科〔2014〕3号[A/OL].(2014-03-28)[2022-06-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Primar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FENG Li-zhong

(Imagine International Primary School, Shijiazhuang High-tech Zon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China)

Abstract:
Running a goo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is to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and solve the fundamental educational problem that “who are we cultivate for, what kind of talents shall we cultivate, and how to cultivate tal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mpulsory education should make efforts to strengthen ideals and convictions, cultivate patriotic feelings, strengthen moral cultivation, increase knowledge,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nd enhance overall quality,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to new generation of the era that have ideals, ability, and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expl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ur school organically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traditional culture, personalized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students’ moral literacy and curriculum education goals,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of the four-level curriculum of imag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diversity and unity of knowledge transfer, value shaping and moral train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Key words:
whole curriculum perspective; primary schoo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思想政治教育小学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推荐访问:视域 初探 思想政治教育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