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第十一期传记论坛举办

时间:2023-09-16 14:56:02 来源:网友投稿

2022 年11 月17 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举办第十一期传记论坛,主题为“私人记忆与公共历史:从科莱特到安妮·埃尔诺”。本期论坛由南京大学黄荭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苏州大学陆一琛副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张璐副教授担任对话嘉宾,著名书评人张媛媛女士担任主持。

黄荭教授的讲座以法国知名女性作家科莱特、波伏瓦、杜拉斯和202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为例,从性别、家庭、自然、集体、社会等多重视角,结合她们的代表作品,梳理法国当代女性“自我书写”情况,分析法国当代女性精神内核,探讨时代、社会发展与女性自我意识之间的复杂关联及其文化内涵。

黄荭教授首先大致梳理法国当代文化、文学中的“自我书写”(自传)现象。她以萨特、萨洛特、乔治·佩雷克、罗伯·格里耶、克里斯蒂娃为代表的一大批作家、学者的著作为中心,概略分析了法国当代文学中“自我书写”(自传)的历史及艺术特色。关于自我书写的成因,黄荭教授认为,进入20 世纪50 年代,随着“主体性”在哲学界引发激烈论战,“自我”在文学界得到前所未有的彰显,从“我”出发成了一切精神活动的起点。由此一来,日记、回忆录、自传、自传体小说、自撰等打着各种类似标签的自传类作品层出不穷,第一人称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有了新的实验意义。作家在小说、菲利普·勒热讷定义的“自传”和塞尔日·杜勃洛夫斯基所谓的“自撰”之间穿梭游走、自由切换,以自我为中心的叙事大有压倒传统虚构小说之势。关于自我书写的价值、意义,黄荭教授提出,它是继‘新小说’之后法国文坛最显著的趋势和现象。就像新小说是对传统小说的一种革新和颠覆,这一时期层出不穷的自传或者说更广义的“自我书写”,同样延续了“新小说”对文学传统的突破,是对传统自传的革新和颠覆。

黄荭教授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依次详细分析了科莱特、波伏瓦、杜拉斯、埃尔诺四位女性作家的生平、创作、精神内核与影响,并由此阐释了个人写作、个人记忆与公共历史的关系。这四位法国当代举足轻重的女性作家,作品中都有浓墨重彩自我书写的成分,她们用文字构筑起自身的传奇,同时也见证了历史,为女性也为她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画像。

在交流环节,陆一琛副教授谈了安妮·埃尔诺和杜拉斯传记写作的区别。首先,她们的写作姿态、立场不大一样:杜拉斯自我重构更多指向文学虚构性,是在不断呈现自我过程中突显文本的文学性;
埃尔诺的写作则没有极度个性化的一面,她非常排斥虚构,认为虚构是反现实的,不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和现实。其次,她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也不一样:杜拉斯的语言带有非常浓厚的个人气息,以一种非常神秘化的方式建构了关于自我的神话;
埃尔诺的写作姿态则比较低,语言追求简单、精准,她写的东西介于历史、社会和文学之间,甚至在文学之下(比如《一个女人》的写作)。因为埃尔诺自身是老师,且深受社会学学科影响,因而非常理性,是一个人类学家或社会学家式的作家。她认为很多审美是理解现实、理解真实的障碍。

张璐副教授首先谈了作家尤瑟纳尔与上述四位女性作家的不同之处——在女性作家中,尤瑟纳尔可能首先意识到了女性追求自由和自我身份理想的一个终极状态,即应以和男性一样的自由眼光来看待身边所有人、事、文学创作,而非严格区分男作家、女作家。因此,尤瑟纳尔的写作穿透个人记忆和公共历史的坚固壁垒,以一个非常平和、挣扎或者哀伤的姿态将两者杂糅在了一起。其次,她谈了几位女性作家写作的价值、意义:她们都用自己的笔触填充了公共历史的骨架性,让“历史教科书”或者叫“文字的历史”又重新鲜活起来,赋予它们血肉,并且讲出了让普通人没有办法自己去言说、去描写、去展现的东西。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公共历史的一种颠覆和重塑,也是对个人记忆、对私人记忆的一次寻回。最后,在谈及埃尔诺时,她认为,埃尔诺的写作也是一种成长性的、对自我不断构建的过程,在实现阶级跨越过程当中有很多私人记忆和社会历史的交缠,关于个人、历史、社会的记忆、体验以一种“和解”方式共存于文本中,这对当代传记写作也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本期论坛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举办的第十一期论坛。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主任、《传记文学》主编斯日致辞。论坛采用线上方式,《传记文学》副主编胡仰曦、传记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元珂出席论坛。

关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

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研究中心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编辑部内设学术交流平台。自2020年成立以来,本中心通过发布传记研究年度发展报告、课题立项、定期举办学术论坛等多种形式,已在传记研究和批评、传记资料整理和出版、传记创作和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扎实的成果,初步打造了一本杂志、一个中心、一个论坛“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在未来,本中心将继续努力坚守“学术共同体”原则,积极与学术界同仁展开交流,致力于学术前沿问题跟踪、研究,为中国传记研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杜拉斯中国艺术研究院自传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中国音乐学(2022年1期)2022-05-05刘少宁《坚守·八步沙》艺术学研究(2022年2期)2022-04-21杜拉斯:你会一直看到我,在不朽的文字里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中国艺术研究院中青年艺术家捐赠作品展中华书画家(2019年9期)2019-01-12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十周年作品选登传记文学(2018年1期)2018-01-24从精神分析学角度解读杜拉斯作品中的眼睛意象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我是鲨鱼 沙奎尔·奥尼尔自传NBA特刊(2016年10期)2016-03-11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关于推荐《施仲衡自传》的通知城市轨道交通(2014年2期)2014-03-20《我母亲的自传》中的创伤叙事名作欣赏(2014年29期)2014-02-28

推荐访问:传记 研究中心 研究院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