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10篇)(精选文档)

时间:2023-09-12 09:32: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10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10篇)(精选文档)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一

1.认识乐高rcx,认识齿轮,知道齿轮的大小与齿数的`区别。

2.掌握齿轮的传动(加速、减速)。

3.理解现实生活中的加速和减速传动。

4、扩展思维,变频空调的原理模拟。

教学准备:

乐高积木,乐高rcx,触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水。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

有没有用过风扇?

风扇你是如何控制的呢?它又是如何来工作的呢?

如果天气很热,你如何来把风扇的速度调节得快一些?

到了天气稍冷,你又是如何把风扇的速度降低呢?

由实际生活来引入主题,引导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风扇的思考。今天,我们要利用乐高机器人积木,来模拟风扇的演变。

二、建构:

1、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乐高rcx,传感器,乐高积木。

这个黄色的是乐高的微型电脑,简称rcx,我们可以将编好的程序输入rcx,让它来控制机器人的运行。

这个叫触动传感器,能将触动信号反馈给rcx;
这个叫温度传感器,能将它感受到的温度反馈给rcx。另外这些都是乐高积木。

2、现在我们来认识齿轮。

数数各种齿轮都有几个牙齿?最大的,最小的,各有多少?

这个有点象皇冠的齿轮,我们叫“冠状齿轮”

认识齿轮,知道齿轮以齿数来区分。

3、让我们来搭建一个风扇。

教师示范,学生动手建构

提醒学生:齿轮的啮合

齿轮就象牙齿一样,要互相咬在一起,才可以转动。

三、反思

1、比较一下,风扇的转动的速度与手摇动的速度相比,哪个快?为什么会这么快呢?

让学生来分析原因!

大齿轮带动小齿轮,速度加快! (转动方向一样)

观察能力培养 叙述能力培养

认识加速系统

2、我们把两个齿轮换一下位置。你再看看!是手转动得快,还是风扇快?

手转动5圈=风扇转动一圈

小齿轮带动大齿轮,速度减慢! (转动方向一样)

以测量的形式来深刻地认识速度的变化,认识减速装置。

3.认识惰轮

两个大齿轮的转动速度一样吗?哪个更加快一点

简单认识

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训练.

四、延续

现在天气很热,想个办法,搭一个最快的风扇出来。

参考方案:

叙述:

1.你是如何使用齿轮来加速的?

知识的应用,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表达能力培养

2、老师为风扇加上了一个马达,用触动传感器做开关。

3、现在家庭都装了变频空调,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空调的运转功率,既节约能源,同时也是保护环境,我们能不能用乐高的rcx和温度传感器来模拟变频空调的工作原理呢?

情景:天气很热,外面炎炎烈日,气温高达35度,小明玩累了,回到家,打开家里的变频空调,要求空调全功率制冷,当气温降到25度时,以中功率制冷,当温度降到23度时,停止制冷。

演示:通过温水提供一个环境初始温度,用温度传感器自动控制风扇的运行 。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风扇演示的一些知识,通过乐高积木进行了演示,有关乐高机器人的更多资料,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网站。如果你能加入到乐高兴趣小组,你一定会觉得乐趣无穷。

六、授后小记

风扇的演变是对乐高机器人机械的初步认识。通过生活例子—风扇,来认识乐高rcx、齿轮、加速、减速、风扇的搭建,认识简单的编辑。

本课以实际生活中的风扇来引入课题,布置今天的任务—搭建风扇。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乐高微型电脑rcx,触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齿轮,以及其他一些乐高积木,使学生走进乐高机器人,打破机器人神秘的色彩。

在认识齿轮中,有数学比例的知识,传动比,通过齿轮的不同组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叙述齿轮加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叙述能力,同时认识加速系统中对力的要求。

在布置学生搭建风扇时,并不要求一样,可以根据自己的方法,小组合作搭建,比一比,谁的最科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搭建成功后,进行反思,分析风扇速度快慢的科学依据。

在延续的扩展训练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一个最快的风扇。同时老师也让学生用触动传感器控制风扇运行。

最后老师演示模拟的变频空调工作原理,激发学生对乐高机器人学习的乐趣。同时,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自己学生更多有关知识。

整个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教学,学生分组,发扬合作精神,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渗透了环境教育思想。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二

活动目标:

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

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

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联系

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

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

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 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

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

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

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

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

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二、建构

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

2、出示操作材料。

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

三、反思

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

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

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

四、延续

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

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

2、展示作品。

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

1.《莫高窟》教学设计

2.《登高》优秀教学设计

3.五年级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4.登高杜甫优秀教学设计

5.《登高》教案

6.高中语文《登高》教案

7.《老王》教学设计

8.《春望》教学设计

9.《重力》教学设计

10.《人生》教学设计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三

《正弦和余弦(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

2.难点: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之间的关系的应用.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提问

(1)、什么是∠a的正弦、什么是∠a的余弦,结合图形请学生回答.因为正弦、余弦的概念是研究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请中下学生回答,从中可以了解教学班还有多少人不清楚的,可以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

(2)请同学们回忆30°、45°、60°角的正、余弦值(教师板书).

(3)请同学们观察,从中发现什么特征?学生一定会回答“sin30°=cos60°,sin45°=cos45°,sin60°=cos30°,这三个角的正弦值等于它们余角的余弦值”.

2.导入新课

根据这一特征,学生们可能会猜想“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这是否是真命题呢?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关于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是通过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之间的关系引入的,然后加以证明.引入这两个关系式是为了便于查“正弦和余弦表”,关系式虽然用黑体字并加以文字语言的证明,但不标明是定理,其证明也不要求学生理解,更不应要求学生利用这两个关系式去推证其他三角恒等式.在本章,这两个关系式的用处仅仅限于查表和计算,而不是证明.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1.通过复习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任一锐角的正弦(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吗?”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

2.这时少数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头脑中已经“画”出了图形,并有了思路,但对部分学生来说仍思路凌乱.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引导:sina=cos(90°-a),cosa=sin(90°-a)(a是锐角)成立吗?这时,学生结合正、余弦的概念,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研究解决问题的时间,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3.教师板书: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sina=cos(90°-a),cosa=sin(90°-a).

4.在学习了正、余弦概念的基础上,学生了解以上内容并不困难,但是,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三角函数,还不熟练,而定理又涉及余角、余函数,使学生极易混淆.因此,定理的应用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给出定理后,需加以巩固.

已知∠a和∠b都是锐角,

(1)把cos(90°-a)写成∠a的正弦.

(2)把sin(90°-a)写成∠a的余弦.

这一练习只能起到巩固定理的作用.为了运用定理,教材安排了例3.

(2)已知sin35°=0.5736,求cos55°;

(3)已知cos47°6′=0.6807,求sin42°54′.

(1)问比较简单,对照定理,学生立即可以回答.(2)、(3)比(1)则更深一步,因为(1)明确指出∠b与∠a互余,(2)、(3)让学生自己发现35°与55°的角,47°6′分42°54′的角互余,从而根据定理得出答案,因此(2)、(3)问在课堂上应该请基础好一些的同学讲清思维过程,便于全体学生掌握,在三个问题处理完之后,将题目变形:

(2)已知sin35°=0.5736,则cos______=0.5736.

(3)cos47°6′=0.6807,则sin______=0.6807,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为了配合例3的教学,教材中配备了练习题2.

(2)已知sin67°18′=0.9225,求cos22°42′;

(3)已知cos4°24′=0.9971,求sin85°36′.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就说明定理的教学较成功,学生基本会运用.

教材中3的设置,实际上是对前二节课内容的综合运用,既考察学生正、余弦概念的掌握程度,同时又对本课知识加以巩固练习,因此例3的安排恰到好处.同时,做例3也为下一节查正余弦表做了准备.

(四)小结与扩展

1.请学生做知识小结,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所学内容变成自己知识的组成部分.

2.本节课我们由特殊角的正弦(余弦)和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间关系,以及正弦、余弦的概念得出的结论:任意一个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一个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四、布置作业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四

有理数的加法(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

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重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记作5m,向左运动5m记作-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

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

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3)=2(m)

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

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

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

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

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巩固知识

课本p18 例1,例2、课本p118 练习1、2题

四、总结

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

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

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4习题1.3第1、7题。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五

绝对值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师生的交流与探索下,轻松愉快地学到新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借助数轴解决数学问题,有意识地形成“脑中有图,心中有数”的数形结合思想,让学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教材解读

借助数轴引出对绝对值的概念,并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发现绝对值的性质特征,利用绝对值来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让学生直观理解绝对值的含义,不要在绝对值符号内部出现多重符号和

字母,多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归纳、验证。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激趣感知]

博物馆、农场到学校与学校到博物馆农场的距离的关系。

[媒体展示课件,认知生活中的有些问题]

不考虑相反意义,只考虑具体数值。

[创设情境,实例导入]利用动画展示,让学生在有趣的图画中感受绝对值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物的形象符合学生心理,学生兴趣很高,踊跃发言,95%的学生能顺利的解决问题。

师生互动

[提出问题,引发讨论]

1、引导学生得出绝对值定义及表示方法。

2、同桌之间互相举例。

[展示:启发学生交流了解绝对值]

归纳绝对值概念,教师指出表示方法。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学生根据情境感知初步认知绝对值,并通过对其概念的理解求解一个数的绝对值。

同桌之间举例,效果良好,体现了“自主——协作”学习。

阅读课文,互动探索

求解各数的绝对值后讨论

1、想一想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学生举例,并进行观察、比较、归纳。

2、议一议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得结论教师质疑:一个数的绝对值是否为负数?学生通过分析理解绝对值的内在涵义。

阅读课文:从各数的绝对值归纳绝对值的代数意义。

[阅读课文:“想一想]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阅读课文:“议一议]

学生分析各类数的绝对值与本身的关系,并对教师的质疑进行深究。

[趣引妙答,思路点拨]通过学生举例思考,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进行观察对比,从而得到它们的关系。

学生从“特殊——一般”分类归纳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并通过归纳总结出绝对值的内在涵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协商、讨论中将问题逐渐明朗化、具体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3、做一做

[激趣探知]

教师出示过关题目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最终找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师生归纳两页数比较大小的两种方法。

[探索用绝对值比较两负数的方法]

体验概念的形式过程

旧知识的引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获取新知,从已有知识逐渐到新知识,不但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同时分解了本节的难点。

从旧知识层层引入,学生兴趣十足,提高了教学效果,突破了难点,学生接受轻而易举。

巩固练习

[绝对值比较两负数大小的运用]

情境:比较下列每组数的大小。

[媒体展示,出示习题]:

运用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

[变成训练,巩固反馈]

继续对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进行巩固练习。

由以上练习层层深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印象深刻。

知识延伸

[学生探究,教师点拨]

[媒体展示]

绝对值定义,代数意义及内在涵义的的灵活应用。

[知识延伸,目标升华]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细致的理解知识点。

学生能够互相评点,共同探索,既发展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强化了协作精神。

七、教学板书设计

绝 对 值

概念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绝对值 代数意义 0的绝对值是0 非负数

表示方法| | 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如:|-2|=2 |+3|=3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六

幼儿园中班体育活动之丰收乐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学习走、跑、跳,发展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2、通过花样玩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3、体验游戏的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

活动准备

1、稻草16把、草墩18个、草绳18条、草球20个、稻谷10袋(有大有小)。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听音乐踏步入场。

(2)做稻草操: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两个幼儿拿稻草一起做)、屈伸运动、抬腿运动、腹背运动(两个幼儿拿稻草一起做)、两个幼儿一起做绕手运动。

2、基本部分

(1)花样玩稻草制品。请小朋友想一想,稻草制品可以怎么玩,有多少种玩法?(可用单、双脚跳;跨跳、侧跳、走小路、扔草球、绕过草把)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2)请玩得好的幼儿演示。

(3)请幼儿说出自己想用来玩游戏的方法。

(4)游戏:丰收乐。

a 老师交代去郊游的要求:请小朋友跨跳过泥地踩在草墩上。走过小路去看看农民伯伯的田野丰收了没有。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做跨跳和走的动作(如图一),要求幼儿从一个草墩跨跳到另一个草墩上,走小路(草绳)时不能出界,若出界要重新走。

b 增添要求,提高幼儿跳的兴趣。师:这一块稻田丰收了,我们到其他的稻田看看。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双脚跳过小沟(草绳),再跳到草墩上。要求幼儿双脚跳时不能踩到草绳,双脚跳到草墩上不能掉下来。(如图二)

c 提高幼儿奔跑的`速度。师:小朋友听有什么声音?(请幼儿用望远镜观望)不好了,是麻雀和老鼠在偷吃粮食。那怎么办好呢?(请幼儿自由说出对付麻雀和老鼠的办法)幼儿听音乐跳过草墩和草绳,拿起草球扔麻雀,拿起草绳找老鼠,找到老鼠后追打。(如图三)

d 小朋友送稻草和稻谷回家。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农民伯伯赶走了麻雀和老鼠。现在我们帮农民伯伯把稻谷和稻草送回家。小朋友抬着稻谷或挑着稻草走过小路、跨过草墩(草墩的高度增加至三个),高高兴兴回家。

3、放松活动

(1)把挑回来的稻草堆成一间草房子,里面放稻谷。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按摩操》。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七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教师背诵有关乐游原的诗句引出课题。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不懂的问题。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没?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诗人李商隐什么作品?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八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理解诗句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两首诗的意思,能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含蓄而深沉的感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三、教学准备

课件(或课文图片)、相关拓展资料。

四、课型

新课。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乐游原头春尚早,百舌新语声卑卑。”

2.读题,解题。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唐朝时是有名的游览胜地。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读准读通。

2.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导“驱”,读写。

3.默读古诗,结合图片,理解诗意。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4.汇报、交流、理解古诗的方法,能理解的句意。

5.整理学生译文成果,并展示译文。

傍晚时觉得心里不太舒畅,就驾车去登乐游原。夕阳多么美好啊,只是黄昏将近了。

(三)品读感悟。

1.知诗人心。

(1)诗人何时驱车登古原?心情怎么样,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意不适) 体验:你心情不好时会怎么做呢?

诗人心情不适时是怎么做的?

(2)指导朗读一、二句。

2.感诗景美。

(1)介绍乐游原: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古原,全城风光尽收眼底。

(2)教师创设情境,学生闭目想象画面:夕阳把它的金辉铺洒下来,这时的乐游原是怎样的美景呢?远望繁华的都市长安又是什么模样?

学生自由想象并表达。

(3)指导读第三句。

3.悟诗人愁。

(1)面对美景,诗人有什么感慨?为什么会有这种良辰美景短暂的感受呢?

(2)补充诗人简介及相关背景资料,与学生交流。

(3)情境设置:师扮演车夫,询问惆怅的客人(学生)——

夕阳可真是美啊,您心情好点了吗?您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惆怅伤感、人生失意、忧国家大势将去等。)

(4)指导读第四句,学生体会诗人心情,读出惆怅与伤感。

4.读诗韵。

深入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积累。

1.唐诗素描——让学生以诗人或是旁观者的身份写一写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和对意境的想象。

2.背诵默写本诗。

3.你还读过李商隐的什么作品?教师推荐欣赏《夜雨寄北》、《无题》、《嫦娥》等。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九

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②积累一些相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并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古诗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感悟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 教学具准备:课件。

四、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五、 板书设计:

乐游原

不适→ 登古原

触景生情

夕阳美好只近黄昏

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学生观看古诗朗读录象,引入课题《乐游原》。

2、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乐游原》。

(二)初读感知:

1、 齐读古诗。

2、 四人小组交流预习时对古诗字词句的理解,教师巡视指导。

3、 指名交流字词理解,教师相机点拨引导:

① 解题:《乐游原》又作《登乐游原》。

乐游原:地名,在长安城南,为京城士女登高游乐胜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② 向:接近。向晚:傍晚。

③ 意:心情。不适:不悦,不舒畅。

④ 驱车:驾车。

⑤ 古原:即乐游原。

4、 指名交流诗句理解,教师相机点拨。

傍晚,我觉得心情不太舒畅。于是, 驾车登上乐游原。远处的夕阳多么美啊!只是此时已将近黄昏,再美的夕阳也要落下了。(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5、齐读古诗。

(三)深入探究:

1、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学习《第一次抱母亲》时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名言吗?——(引导学生回忆)歌德曾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刚才我们用第一只眼睛读了李商隐的《乐游原》,现在我们一起尝试用另一只眼睛再深入品读《乐游原》。

2、 自读古诗,想想自己对古诗还有哪些疑问。

3、 出示参考质疑:

① 诗人李商隐为什么感到“不适”?

(提示:你平时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不适”呢?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②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中的“夕阳”只是指眼前的夕阳吗?还可以有其它哪些理解呢?

4、 小组交流探究:将自己的质疑与小组同学交流,汇总,再尝试探究问题的答案。

教师巡视指导。

5、 播放音乐,小组代表谈谈探究的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相机给予指导:
① 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2—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

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亲死去,奉丧侍母归郑州。25岁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当时政治上牛、李党争剧烈,他被卷入旋涡,在政治上受到排挤,一生困顿失意。在诗歌成就上,他与杜牧齐名,是晚唐的重要诗人之一,又称“小李杜”。

② 写作背景: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泾源节度使王茂之的器重,王茂之将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是与李党有关。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在官场中异常失意。这首《乐游原》正是在他失意时写下的。

③ 前人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看法:有人认为夕阳是穷途末路、悲观的感叹;
也有人认为正因夕阳短暂美好,因此诗人要热爱生命、执着人间、珍惜美好的时光,是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因为当时是唐代后期,还有人认为诗中“夕阳”指的是唐朝,那是诗人对盛唐的追忆和对晚唐逝去的惋惜。(学生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理解,只要言之合理就可以,不必强求一致)

6、 播放古诗朗读,学生闭目体会诗境。

7、 有感情朗读:指名读,再齐读。

8、 融会背诵。

(四)总结拓展:

1、过渡:《乐游原》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哲理诗。李商隐驱车登上乐游原,慨叹“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历史上,也有许多充满哲理的古诗。

2、拓展:出示一些哲理诗,齐读——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金缕衣

杜秋娘/唐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3、拓展二:李商隐的其他诗歌,齐读——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五)作业:

1、 将你对《乐游原》中“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的理解画成一幅画。

2、 上完《乐游原》,我的收获是:

3、 积累并背诵你喜欢的李商隐的诗歌。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篇十

《苗家乐》教学设计

一、教学对象:

三年级。

二、教学内容:

《苗岭的早晨》。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清晰地辨别出口笛和小提琴发出的的声音和特点。

2、初步了解苗族的文化习俗。

3、 能在欢快的乐曲中和老师一起完成舞蹈律动。

四、教学难点:

1、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准确辨别。

2、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3、运用苗族简易舞步表达作品欢快的情绪。

五、 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苗家迎客曲》学生进入教室做上课准备,烘托课前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待学生全部坐端正准备完毕后正式进入课堂。

2、导言:音乐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可以抒发出我们的欢乐与悲伤;
可以表达我们想要流露的真情实感;
可以带领我们去领略世界各地的怡人风光。世界各地的音乐有着其自身显著的特征,而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它们自己的音乐文化瑰宝。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音乐的列车去到一个热闹的寨子——苗寨,去感受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带给我们别具一格的美感。

3、师问:同学们,咱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呀?那你们还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吗?还会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吗?如今呀,五十六个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少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都已经汉化了,那是一种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现象。

4、接下来,老师要代表苗家的朋友欢迎同学们跟随音乐的列车来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苗家寨子,我们苗家人呀热情好客,当客人走进寨子一定要为他们斟上一杯美酒,盛情款待他们,请允许老师为我们的小客人们唱上一曲咱们苗家的敬酒歌吧,(师分别唱《苗家敬酒歌》苗语和汉语版,有助于学生理解歌词大意)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去充分感受苗家儿女的热情。

5、出示苗寨图片,苗寨简介:苗寨,即苗族人民住的村寨。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家的古楼主要是由木质的吊脚楼组成,通常是依山伴水的)

6、早晨的苗岭静悄悄,阿哥阿妹们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刚起床,随着鸟叫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促,整个苗寨顿时热闹起来。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

7、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做《苗岭的早晨》,《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

8、欣赏口笛版本《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形容一下耳朵听到的乐器音色的特点,随即出示口笛图片,口笛声音悠长抒情,清脆明亮,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深树中鸟儿睁开睡眼慵懒而活泼地歌唱。呈现出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

9、刚才我们讲到了在1975年编创出了《苗岭的早晨》小提琴曲,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不同音色表现出来的苗岭又会有怎样一番风味。播放小提琴版《苗岭的早晨》,做乐曲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影子,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旋律由慢渐快,此起彼伏,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漫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尾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描述苗家一天的劳作手工了,鸟儿和苗寨又恢复了一片祥和的宁静,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整部作品的速度呈现出:慢——快——慢的速度形式,形成了:a——b——a的曲式结构,使尾声与开始相互呼应。(再听一次,并跟随节奏用手做小提琴演奏动作的模拟练习)

10、口笛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所刻画出来的鸟叫声都有着其各自的音色特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清脆明朗,一个柔和婉转。

11、鸟儿如同我们大自然的歌唱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天然的乐器可以为它伴奏呢?出示图片,海螺、石头、树叶。

1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们喜欢用树叶吹出动听的声音,他们把这个叫做木叶,是苗家富有古风色彩的天然乐器,吹木叶则是苗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图所示。

13、苗家音乐的欢快节奏我们已经领略到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苗家小舞者,来跳一跳,尽情感受一下苗家舞蹈的欢快律动吧!(老师教学生简单的苗家舞步,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苗舞的律动来充分感受所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的欢快节奏。)

14、知识拓展:

(1)苗族最著名的是苗族飞歌(展示图片),它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一带,是见物即兴、现编现唱的形式,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唱时声震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2)侗族大歌(展示图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3)傣族孔雀舞(展示图片):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相传一千多年前人们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的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4)蒙古长调(展示图片):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为“乌日图道”,意即为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六、小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音乐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中国载歌载舞的民族实在是太多太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样一个文化丰富的多民族国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和音乐风格,而每一种音乐都能带给我们沁人心脾的享受和美感,!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音乐旅程到这里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希望音乐能一直带给你们快乐,成为你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小伙伴!下课。

七、教学反思:

整堂课老师都是一个苗家人的角色,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地引导学生去欣赏苗岭的风光,课堂不再是一板一眼的说课讲课。在课堂开始时老师以一个苗家人的角色唱敬酒歌欢迎同学们跟随音乐的列车去欣赏苗岭的秀丽风光,这样的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
通过听赏口笛和小提琴版本的《苗岭的早晨》,学生能清晰地辨别出两种乐器音色的区别,并能跟随节奏做小提琴的动作模拟练习;
跟随音乐做苗家舞蹈的甩手动律时,学生也能较整齐地完成,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最后拓展那一部分,学生对各个民族的服饰和风俗文化特别感兴趣,能激发学生较强的民族荣誉感。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幼儿园 案例 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10篇) 2022年幼儿园乐高教学设计案例(10篇) 幼儿园乐高课程教案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