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3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9-03 10:1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3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3篇)【精选推荐】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篇一

通过培训,不仅使我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培训期间,导师精心组织,学员进行发帖跟帖,积极探讨,扬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同的思维方式就有不同的思考、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转变思维方式就会别有洞天。作为一名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从优质教学提升至有效教学,善于进行教学反思是关键,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并有效实施反思性教学,在反思中感知学生的学,在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育,在反思中不断提升已有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我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自我感觉专业知识还是不扎实的,而且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通过聆听专家讲课,从教学到教研,都让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虽然专家们的讲课是短暂的,但启迪我们的思维,把我们领进新思维的大门却是永恒的。

新教材内容多、头绪多、涉及面广。课时少,教学难度大,教师要在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取舍,敢于放弃。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再创造。第一是精简教材,课标不作要求的、内容比较简单的、不利于教学整体设计的教材内容,就少讲,甚至不讲。精简教材,不能够损害教材的系统性和结构上的完整性。第二是补充教材,教材编写得学生不好理解的,又是课标要求的内容,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适当充实教材内容。增设背景或材料或活动,辅助学生学习。教师还需要对教材作一番加工。它不是说可以随意地对教材妄自增删,如为了讲好重点,完成教学目的,可以对历史过程讲得具体生动些,给学生一些感性材料,对于重要人物的言行,多着一些笔墨。这都是对教材的补充。这样做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打下基础,也可以引起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特殊兴趣。

历史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关系,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级,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历史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近现代史,以前的教材基本上是按阶级关系、阶级斗争和革命发展的线索来贯穿的,注重讲农民起义的推动作用。每个朝代的末期都有一场或多场战争。例如秦末、汉末等社会的更替,历史的前进就是靠农民的起义来推动。农民起义的原因就是阶级矛盾。从这个角度去观察近现代史中的某些问题,就比较狭隘,传统史学注重历史概念的传授,重视基本史料的作用,有严密的逻辑推理。

而现代史学观点让史学与各学科联姻,采用跨学科的办法,摆脱客观主义的束缚。转换视角运用现代史学观点可使我们获得新的启迪、新的认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以看出。老教材突出的是洋务运动维护清朝的统治,几乎是否定的。而现在的教材用现代史学观点解释,肯定了他是一次失败的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客观上对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洋务运动虽然没有达到自强御侮的最终目的,但还是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尽管一切都是被动的,是被世界潮流推着走。我们看重的是,这场运动是否顺应了世界文明前进的大潮,是否代表着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否为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过渡做出了贡献。现代化史观在坚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扭转了过去的不少教条化的认识,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初中新教材对农民起义的章节做了大量删节,充分体现了现代史学观点得到了运用。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我们教师僵化了自己的思想,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就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谈不上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因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现代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快,旧知识迅速老化,新知识飞速生成。假如我们教师仍然死抱自己的传统,不愿意学习,就势必跟不上形势,因而随着课改的进行,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通过培训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当代教师,第一,要具有丰富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第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学习促进者。教师由教学中主角转向平等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彼此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第三,要做课程改革中的积极合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第四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要做学习型的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新鲜事物层出无穷,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永不停息。

远程教育培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虚拟的教育空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除了能观看一些专家的视频,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同时,参加培训的学员不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所以说通过培训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

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加强教师之间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发展。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篇二

xx年6月27日至7月7日,我特别荣幸地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承担的广东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培训共进行了十天,这十天的紧张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们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理念上完成了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一次强劲的“充电”。

十天的学习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前三天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组织进行通识培训,后七天主要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进行学科培训。在这十天的学习中,有许多的专家与教授对我们进行精彩的讲座,蒋平教授的《阳光心态与幸福生活》讲座既充满趣味又富有内涵,许锡良教授的《人性、人权与教育》讲座让我们大开眼界,王红教授的《中美基础教育的考察与思考》让我们认识与了解了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美国基础教育,刘良华教授《教育研究与教师写作》既有激情又非常实用,左双文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前沿问题与研究》、张庆海教授《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问题》让我们了解了历史研究的前沿,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宋德华教授《历史研究论文写作方法概论》让我们知道历史研究论文的选题、规范、有效,黄牧航教授《历史教师从职业化走向专业化》站在一个较高的高度上对我们进行指导,让我们知道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现将十天的学习总结如下: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高广方教授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与实践》讲座中,提出了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为的是什么?她提出了四个观,即:生命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从几方面对中学教学提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育人教书。此报告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历史老师,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历史教师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尤其是左双文教授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前沿讲座,让我们有种全新的认识与了解,张庆海从一些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重新解读,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中学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还应该成为一个专家型的教师,而这一点正是当今我们大多数中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我们更多的是实践,但不会总结,将这些实践形成文字,变成论文只更是我们所不善长的,这次培训有三位教授对这个问题进行专门的阐述,分别是刘良华教授,宋德华教授,黄牧航教授,通过这些教授的讲座,使我们了解了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写作准备、写作的基本步骤、写作的基本要求、论文写作的常见的问题与纠正。黄牧航教授则对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课题研究进行专题讲座,让我们了解中学教师如何进行一些相对实用的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篇三

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成为人生的重要需求。从适应与发展两大任务出发,树立自主型的学习观,自觉地、能动地、有目的地从事学习活动,“懂学”、“会学”,已成为时代对人的迫切要求。

对于历史教材学生一般都能看懂。在历史领域里,“知”与“不知”的矛盾并不突出,更多的是“知”的多与少、深与浅的差异。对于历史学习而言,学生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参考书(《辞海》、教师教学参考书、教辅书籍等),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创造性地学习,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选择信息的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进而达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和谐统一呢?首先,要把握一个根本点:准确、完整、系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历史基础知识。

其次,要抓住两个观点:

①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地归纳整理,构成完整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

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认识历史,包括科学地评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在初中时,历史对于我来说只是一门副科,只要考及格就行,当时我的历史学习几乎没有什么方法,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得高分,但这只适用于初中的历史,并非是我今天要讲的历史的正确学习方法。所以,我强调一点:历史决不是可以靠记忆就能攻克的简单课程,它同样要求掌握特殊有效又科学的学习方法。

我是从高二开始将历史作为一门主科来学的,这是由于我本人特定的情况所决定,因为我很晚才决定选择文科,在此之前我从未给予历史足够的重视,这可以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在我的同学中,越早重视它的人越轻松,而我对此认识比较晚,所以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它上面。我建议那些早已决定选择文科的人,一定要从初中,最晚高一时就开始注意积累历史方面的知识。它有一个知识沉淀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绝对不可以存有“临阵磨刀快三分”的侥幸心理。如果时间充裕,就能够详细地了解历史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历史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因为这会使你看不清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且容易犯以偏概全、以点概面的错误,而造成不能掌握历史的真正内涵,也许在个别的细节题上能得分,但一遇到综合论述性的题,就只会出现将凌乱的材料堆砌在一起的情况,留给改卷老师的不好印象,会大大影响你的得分。

历史是记忆量最大的课程之一,厚厚几本书,内容多,头绪繁杂,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就很难把握好。我认为学历史最重要的是掌握好一系列的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背景对比、特征对比……要善于将不同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在对比中掌握这些事件的实质。此外,课本非常重要。高三那一年,我把整套教材看了三四遍,根据老师的复习进度(但比老师的速度快一本书左右),在这样一遍遍的复习中,我的收获每一次都不一样。认为看得越多,我所理解的层次就越深入,所以并非无效率的重复,而掌握越多,我所用在一本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进度就越快。同时辅之以习题,这样,到了高考前,我虽未达到“在脑子里翻书”的境界,但也对教材相当熟悉,最基本的史实记得很牢固。历史对文字组织的能力要求很高,平时一定要多加锻炼,多做些文字题,要图省事而只做选择题,不愿练习问答题、材料解析题。而且这对语文的写作能力也有较高要求,不能只重答案,而不考虑组织语言。历史和政治在我的脑海中形成了鲜明对比:历史是在整篇灰色的史实中,偶尔穿插几行结纶、规律之类的亮点,用以串起那些事件、因果;政治则是在通篇明亮的理论叙述中点缀若干事例,有的是从正面加以强调,有的从侧面给予反证。在历史的年代和政治的“理论体系”这两条主轴两侧,分布着各式各样经过细心挑选、适当排列的客观事实。归根到底,学生要做的“就是一一对应”。

知道哪个年代发生了何等史实及前后因果叫纵比;不同年代、不同国家发生了类似史实的分析叫横比。政治中哪一个提法由哪些论据支持或这一论据是针对哪个提法而产生的,必须区别清楚。于是在无数单选、解析、问答的磨练中,你日渐熟悉的知识点终于织成了一张网,将每一道考题牢牢地揽在其中,而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总之,历史是需要不断积累的一门课程,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获,学好了历史,不但可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而且可以为明天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伟大祖国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正等着我们去探索追求!

推荐访问:教师培训 总结报告 历史 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3篇) 2022年历史教师培训总结报告(3篇) 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