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关系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时间:2023-05-18 19:00:0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最新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关系论文(五篇)【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最新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关系论文(五篇)【精选推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论文篇一

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宜饮酒?

有些同学受家庭和社会影响,学会了喝酒,有的甚至养成了喝酒的习惯,这是有害无益的。

为什么中小学生不宜饮酒呢?

1.同学们正处在生长期,身体各个器官还很娇嫩,尤其是消化系统。因此,不能过多地承受刺激性物质。酒具有刺激性,所含的酒精对肝、胃等的伤害更甚。

2.喝酒会降低人的免疫力,酒后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强,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

3.饮酒过量会伤脑,使同学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严重的还会使智商下降。

4.据实验,中小学生饮酒还会对身体的发育带来不良后果。

中小学生吸烟有什么害处?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要求在校学生不得吸烟,同学们应自觉遵守。吸烟只是一种习惯,对人体有害无益。研究表明,吸烟时烟雾中有许多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中小学生来说,吸烟的危害更大。

1.烟草在燃烧时会产生烟焦油,含有致癌物质,能诱发各种癌症。

2.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痹作用。长期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3.吸烟不仅害己,还会污染环境,给他人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4.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70%,寿命也明显缩短。

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论文篇二

浅谈中学生吸烟心理与矫正

【内容提要】吸烟对青少年的身理健康、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可以说,吸烟容易成为赌博、逃学等其它不良行为的媒介。从心理分析可以看出,影响他们吸烟的因素有多方面的,我们教育者应从不同角度对症下药,对他们这种危害自身的行为进行矫正。

【关 键 词】中学生 吸烟行为 心理 防治

如果一棵茁壮的大树所结的种子都是畸形的、变态的,结果将如何呢?

据说,预计到2025年,与烟草有关的疾病造成的死亡将要达到1000万,其中700万在发展中国家,仅在中国就将达200万。同时,据国内近年来对全国吸烟情况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15岁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为33.9%,其中男性为61%(20岁以上男性吸烟率高达68.9%),女性为7%,全国吸烟人口近3亿。尤为令人担忧的是,在学生中吸烟率随年龄、学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仅从10—14岁即开始吸烟。大多数中学生都明白吸烟是不良行为,直接影响健康,又是违纪行为,但吸烟行为为什么屡禁不止?

经过调查,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心理原因:

1、模仿心理

中学生步入青春期不久,往往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但他们年龄偏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弱,模仿心理强,自制力差。他们觉得家长、老师吸烟的动作很潇洒,于是刻意去模仿成年人吸烟时表现出的悠然自得、其乐无穷的神态,他们甚至认为这样做体现了“成熟美”;

看见影视剧中正面人物在思考问题、拟定作战计划、制定侦破方案时都在抽烟,自己在模仿抽烟时,心理上使自以为自己也是“英雄人物”。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加入了烟民行列。

2、好奇心理

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山区,从小受吸烟习俗的影响很大。平时,他们看惯了大人们吸着烟做事、吞云吐雾,悠游自在样,自己也想体验一下“饭后吸支烟,赛过活神仙”的味

道,极力想去“探索和实践”,去亲自体验吸烟的滋味。

3、攀比心理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些学生本来不吸烟,可他们长期与吸烟者接触、交往,自己不吸,岂不“寒酸”?因此为了不被看轻,显示自己能耐,也硬着头皮盲目攀比。觉得自己也吸烟,才能体现出彼此 “有交情”,才能获得对方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于是,你来我往,学会了吸烟。进而他们觉得吸的香烟品牌低太“寒酸”,吸高档烟才能体现“身份”、“派头”。在这种虚荣心的驱使下,他们往往互相攀比,所吸烟档次越来越高。

4、逆反心理

中学生自我意识强,又处于反抗时期,对家长、老师的训斥不敢当面顶撞,心理抵触无处发泄,便用吸烟来作为一种抗拒手段。学校明文规定吸烟是违纪行为,老师和家长也三令五申不准吸烟。一些学生由于逆反心理,反其道而行之。他们觉得这种逆反行为有冒险乐趣,是勇敢的行为、潇洒的行为,于是出现了愈禁愈吸的怪现象。

5、解脱心理

寄宿生中吸烟的比较多,因为他们一般都远离家庭,生活上自理能力弱,难免遭受各种心理挫拆,出现心理失衡。另外,学习成绩欠佳、特长不突出,或遇到困难挫折便会产生内疚、羞惭,丧失信心。于是他们就试图通过吸烟、酗酒来逃避现实,以暂时失去或忘却不平衡的心理,获得短暂的快乐,即所谓“一抽解千愁。”

6、社交心理

在当前社会风气影响下,有时为了办事顺利,联络感情,以烟引路,烟酒不分家。这种风气对中学生影响明显,使他们认为“现在吸烟,是将来社会作准备”。

7、侥幸心理

虽然明知吸烟可致瘾,可引起多种疾病,可许多中学生认为“我的长辈、周围的邻居都吸几十年烟了,也没得病,我怎么会有事?”

8、对烟的错误认识

错误地认为抽烟能提神、消除疲劳,有功于脑力劳动,因而在学习紧张或思考难题时借助吸烟提高学习效率。

既然如此,作为成年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该如何矫正中学生的吸烟行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正确引导教育

首先,要正确解释“大人能吸烟,为什么未成年人不能吸烟”的疑问。

其次,要详细科学地向学生说明吸烟的危害。教师要明确告诫学生,国家法规明确规定未成年人吸烟是违法行为,吸烟是越轨的第一步,发展下去不但有损身心健康,而且可能是犯罪的入口处。

第三,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意义的“禁烟”活动:让学生自制禁烟宣传画,自编自演有关“禁烟”的文艺节目,搜集吸烟有害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直观展示,深入宣传。通过活动,让中学生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第四,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板报评比、主题演讲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使之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如何与同学相处、怎样面对困难与挫折等等。

第五,教师在学校中发现学生吸烟,处理时绝不能简单粗暴,要查清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经过,了解烟的来源、吸烟的场合和该生的思想、学习等情况。对偶尔吸烟者,重在教育引导,注意日常观察,采取具体措施促使他们不再继续抽烟。对吸烟情况比较严重或有吸烟习惯的中学生,应特别重视,需采取专门的治疗措施进行矫正。

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1、重视社会氛围

要真正认真落实对中学生的禁烟教育,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采取建立无烟区、提高烟税、严禁对未成年人销售香烟等措施,预防和制止中学生吸烟。

2、重视家庭环境。

中学生家长中吸烟现象很普遍,是典型的“榜样”。家长吸烟不但危害自己,而且使孩子容易沾上吸烟行为。家长要做到不吸烟或不在子女面前吸烟,家中来往客人少吸烟或不吸烟。

家长绝不能姑息孩子的吸烟行为,应与学校保持经常联系,对子女采取切实有效的教育办法。

3、重视学校环境。

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长,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应此,建立“无烟学校”,教师减少吸烟,做到不在有学生的场合吸烟的行为是非常必要。同时,开展以中学生为重点目标人群,通过通过大型图片展、主题征文活动、培训创建“无烟校园”的专业指导人员等方式帮助中学生远离烟草。还可将“吸烟和被动吸烟有害健康”等内容纳入学校校本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将控烟纳入工作计划,制定控烟规章制度。

4、远离消极影响源。教师和家长要教育学生不与吸烟的同学或同伴接触,使其不再有复发吸烟行为的机会。

三、采用适当有效的戒烟方法

对烟瘾较重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戒烟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让中学生从喜欢吸烟转变为讨厌吸烟,直至戒烟成功。

作为教育工作者,为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应切实思考一下中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使其健康成长!

这不光是我们的责任,更是我们的义务!

刁占军

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论文篇三

中小学生吸烟饮酒的危害

中小学生为什么不宜饮酒?

有些同学受家庭和社会影响,学会了喝酒,有的甚至养成了喝酒的习惯,这是有害无益的。为什么中小学生不宜饮酒呢?

1.同不们正处在生长期,身体各个器官还很娇嫩,尤其是消化系统。因此,不能过多地承受刺激性物质。酒具有刺激性,所含的酒精对肝.胃等的伤害更甚。

2.喝酒会降低人的免疫力,酒后毛细血管扩张,散热增强,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肺炎等疾病。

3.饮酒过量会伤脑,使同学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严重的还会使智商下降。

4.据实验,中小学生饮酒还会对身体的发育带来不良后果。中小学生吸烟有什么害处?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要求在校学生不得吸烟,同学们应自觉遵守。

吸烟只是一种习惯,对人体有害无益。研究表明,吸烟时烟雾中有许多有害成分,对人体的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对中小学生来说,吸烟的危害更大。

1.烟草在燃烧时会产生烟焦油,含有致癌物质,能诱发各种癌症。

2.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麻痹作

用。长期吸烟,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3.吸烟不仅害己,还会污染环境,给他人带来更严重的危害。

4.吸烟者的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70%,寿命也明显缩短。

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论文篇四

少年儿童饮酒与吸烟有害身体健康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烟酒成为人们不可抗拒的时尚用品。殊不知它们正对人身进行着侵蚀。

无论哪一种酒,它的主要成份都是酒精,酒精对人体是有害的。

人体的神经系统对酒精极为敏感,少年儿童经常喝酒,影响大脑发育,以至反映迟钝,记忆力下降,还可能出现失眠,多梦、幻觉等精神障碍疾病,学习成绩随之下降,特别是数学等多思考的学科。

另外,酒精对呼吸道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它会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容易引起感冒和脑炎等疾病。酒精还刺激肠胃,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发展为胃炎和溃疡。同时,对肝脏的影响也很大,更重要的是少年儿童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少年饮酒,会使内分泌紊乱,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生理现象。

而吸烟,不仅影响发育,危害身体,且会因此降低记忆力、注意力,易疲劳,以致学习成绩下降。总之,吸烟是有害的。最近科研试验结果表明,吸烟是香烟中的尼古丁特有的药理作用引起的现象。

烟草中的尼古丁,是一种有毒物质,它使人的中枢神经产生兴奋和快感,直接或间接对呼吸道、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全身器官均有危害。一位医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每天对狗喷烟,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狗竟得了癌。吸烟所得的癌症中,会诱发唇癌、食道癌、喉癌等。吸烟越多,患癌症的可能性越大。

少年朋友们,目前正处于学习时期,一切费用均由家长供应,不应再增加父母额外的负担,应养成不吸烟、不喝酒的良好习惯。

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论文篇五

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

了解成都市中学生吸烟与饮酒情况,探讨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的24所中学的5544名中学生,使用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吸烟饮酒情况问卷进行匿名调查。结果 成都市中学生吸烟率44.0%,饮酒率28.0%,并存行为率17.4%,抑郁检出率14.4%;
抑郁与几类行为均有显著关联,吸烟与饮酒对抑郁得分的影响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结论 成都市中学生吸烟及饮酒率较高,且抑郁与之显著相关。

抑郁是一种心情低落状态。据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显示,抑郁是中学生主要心理问题之一[1]。青少年吸烟、饮酒不能被社会认同,由此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抑郁出现,同时依据精神调节理论,抑郁又可诱导和促使吸烟和饮酒行为。吸烟、饮酒及吸烟饮酒并存行为与抑郁存在着密切联系。单独研究吸烟或饮酒与抑郁的关系的文献报道较多[2,3],但在青少年中吸烟与饮酒并存的行为比率较高,吸烟与饮酒并存时产生的效应如何?对抑郁影响是否有交互作用?因此开展中学生吸烟、饮酒及吸烟饮酒并存行为与抑郁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吸烟与饮酒对抑郁作用,为干预青少年不良健康行为,提高心理素质,提供科学的依据,于2008年以成都市的12所中学和12所职业中学为现场,以高一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中学生抑郁与吸烟、饮酒及吸烟饮酒并存行为的关系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的12所中学和12所职业中学,在每所学的高一年级随机整群抽取3~5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5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544份。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涉及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吸烟、酒精使用、合理膳食、体育活动等有关健康行为信息,抑郁症状等心理健康信息。

1.3研究指标的定义抑郁采用radloff(1977)编制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症状[4]。该量表按4级评分,即最近1周以偶尔有或无(少于1d)、有时有(1~2d)、经常或一半时间有(3~4d)、大部分或持续有(5~7d),4个等级分别评为0~3分。总分大于31分的定义为有明显抑郁症状。

吸烟行为:吸烟标准参照who推荐的关于未成年人吸烟标准,指包括尝试吸烟在内的所有情况,即使吸了1口烟。

饮酒行为:饮酒指包括尝试饮酒的所有情况,即使只饮了1口酒。

1..4统计分析利用epidata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 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与分析

2.1行为检出率吸烟者2437人,吸烟率44.0%;
饮酒者1553人,饮酒率28.0%;
合并行为964人,并存行为率17.4%。

2.2抑郁与吸烟、饮酒行为的关系5544人中有抑郁症状800人,抑郁检出率14.4%,其中空白人群2518人,有抑郁症状282人,抑郁检出率11.2%;
只吸烟1473人,有抑郁症状225人,抑郁检出率15.3%;
只饮酒589人,有抑郁症状95人,抑郁检出率16.1%;
合并行为964人,有抑郁症状198人,抑郁检出率20.5%,见表1。

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与几类行为均有显著关联,其or值以合并行为最大,饮酒大于吸烟。

2.3抑郁得分与吸烟、饮酒行为关系空白组抑郁得分均数为16.65,标准差为10.54;
吸烟组抑郁得分均数为19.82,标准差为11.19;
饮酒组抑郁得分均数为20.80,标准差为11.27;

合并行为组抑郁得分均数为21.33,标准差为11.30。

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吸烟与饮酒行为分别对抑郁得分有显著影响,吸烟组抑郁得分的均数显著高于非吸烟组(f=28.691,p<0.01),饮酒组抑郁得分的均数显著高于非饮酒组(f=74.175,p<0.01);
但合并行为组抑郁得分的均数与其它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f=1.330,p>0.05),说明吸烟与饮酒之间对抑郁得分的影响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吸烟与饮酒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

3讨论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强烈的叛逆心理,渴望独立,自我意识强,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但他们还不具备充分的独立判断能力,如不正确引导,极易出现心理问题。成都市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14.4%,低于冯正直等

[5]所调查的42.3%检出率,这与国内外儿童青少年抑郁的流行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的结果相一致,可能是由于使用的诊断、检测工具不一致,评价标准不同的差异造成的。

青少年时期也是包括吸烟、饮酒等危险行为的行成期,他们的行为极易受到其心理因素的影响。同时青少年吸烟、饮酒不能被社会认同,由此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抑郁出现。抑郁与吸烟、饮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抑郁与吸烟、饮酒等健康危害行为有统计关联

[6],陶芳标[7]等对合肥市3127名中学生调查发现,抑郁是每天吸烟、大量饮酒等健康危害行为的危险因素。有研究表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相比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大,自报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可能性是没有这些症状的青少年的2倍[8]。该研究显示,抑郁与吸烟、饮酒及有吸烟饮酒并存行为均有显著关联,其or值以合并行为最大,饮酒大于吸烟。吸烟、饮酒行为对抑郁有显著影响,但吸烟与饮酒之间对抑郁的影响交互作用效应不显著,虽然抑郁与吸烟与饮酒并存行为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吸烟与饮酒行为并存时不会对抑郁产生叠加作用。这估计是与中学生吸烟与饮酒行为特性有关,两种行为共存现象较为明显,如本研究发现吸烟人群中有39%的同时饮酒,饮酒人群中有62%的同时吸烟,提示一种行为的出现可能增加另一种行为出现的风险。但该研究的吸烟、饮酒及并存行为与抑郁的关系中没有考虑到性别因素的影响,而男生的吸烟与饮酒率通常高于女生,在被调查的5600人中,大概有近一半的女性,故性别对吸烟、饮酒及并存行为与抑郁的关系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心理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总是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支配的,同时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可内化积淀为一定的心理素质[9]。抑郁、吸烟、饮酒等正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虽然抑郁与吸烟与饮酒行为之间无明确的因果关系,但三者有较强的关联性,抑郁与吸烟、饮酒行为相互影响,吸烟与饮酒行为共存。因此,在对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时,不应只对吸烟、饮酒、抑郁单一主题进行宣传,而是要关注到三者的关联性,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一方面,通过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采取咨询、辅导、心理健康活动课程等形式,增强人际和社会适应能力,减少抑郁发生率[10],从而降低吸烟、饮酒的形成率;
另一方面,在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时,其内容应以宣传吸烟和饮酒危害相结合,两者相互促进,降低吸烟、饮酒率,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从而减少抑郁发生率。

推荐访问:饮酒 中学生 吸烟 最新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关系论文(五篇) 最新中学生吸烟饮酒与抑郁的关系论文(五篇) 吸烟和酗酒对青少年的危害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