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时间:2023-01-14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3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优秀范文】

长丰县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北部,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几篇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与《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稳中求进,“十二五”发展成绩显著

“十二五”时期是长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进军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双城带动、城乡统筹等战略措施,创造性地推进政府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县向全省科学发展“第一方阵”的跨越。

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形象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200亿元、300亿元台阶,五年翻一番多;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9倍。累计招引项目351个,引进省外资金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4:61.9:21.7,二产主导地位凸显,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1倍、2.9倍。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特色果蔬、林木花卉、规模养殖、优质粮油等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稳居全国设施草莓种植第一大县位置。文化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长丰实现了实力实绩的新跨越,展现出自信自强的新姿态。

五年来,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百亿元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电网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坚持以合肥主城区标准建设北城,星级酒店、购物中心、运动中心等高端城市生活业态进驻北城,北城新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现代化生态新城初步建成。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合肥六水厂至县城引水工程,高标准建成高速连接线,杨公路、长寿路改造一新,县医院综合楼、县新中医院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心城镇、美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荣获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吴山镇、下塘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县域路网提标加密。水家湖、合肥北城两个高铁站投入运营;206国道(吴山至徐庙段)完成改造升级,高标准建成合水路(双墩至下塘段),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县域公路总里程达3166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水利设施全面提升。投资7亿元全面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八小”水利等重点工程,解决2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快现代通讯网络建设,4G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0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投资2.5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7座,日处理能力达6.2万吨。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全县林木绿化率达23%,长丰对外美誉度、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集中投入4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全县65万人直接受益。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顺利实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以内。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称号。教育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荣获全省教育强县称号。以开放的理念办事业,引入合肥一中、合肥42中合作开办北城中学、北城世纪城学校,委托安医二附院管理县医院。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文化、计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年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实施各项改革,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实施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市场监管、卫生计生管理职能进一步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荣获市政府创新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全面建立。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纵深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预先评价、效益分析制度,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加大审计覆盖面和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审减金额8.55亿元。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330件、政协委员提案378件,办复率100%。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有效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的系列工作部署,紧抓“规划编制年、制度建设年、要素保障年”三大活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 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40.1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产值800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15.8%;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131元、14935元,分别增长11%、11.5%。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调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调中有增。组织实施工业提升工程,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净增32家、达38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净增11家、达200家。国科电力、万安环境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全县上市(挂牌)企业达17户。加快推进企业技改扩建、盘活重组,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增长11.6%,其中技改投资156亿元,增长26.1%。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恒大江海、华恒生物分别荣获安徽工业精品、安徽专利金奖,固力发电气等4家企业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突出新能源产业发展,三里河水库4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庄墓19.6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光伏装机总容量达160兆瓦。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38%。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等多项措施,超额完成降耗目标任务。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草莓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草莓标准化生产,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草莓品质不断提升。5大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特色农业园区9个。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进展顺利。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新增“三品”认证10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0家。优质种苗繁育体系逐步建立,江淮园艺、恒进公司、艳九天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现。粮食生产稳步提升,总产达63.3万吨,实现“十二连增”。推进标准化养殖,动物疫情防控能力稳步提高,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夏季防汛任务圆满完成,农田水利建设荣获全省“江淮杯”三等奖。

第三产业活力提升。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宝湾物流(一期)建成运营,肥北(岗集)国际物流产业园启动规划。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电子商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16.2%;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14.3%。旅游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草莓采摘节、非遗园樱花节、陶楼桃花节等旅游节会。新建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网点,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2亿元、145亿元,存贷比达60%。

(二)强化稳增长,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推进项目稳增长。强化“1211”重大项目调度,完善项目包联责任制,加快项目推进。67个省“861”、75个市“1346”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力轮胎、杏花印务、皖能垃圾发电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志邦橱柜、万和新能源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项目谋划,皖能(2×660兆瓦)长丰电厂项目取得新进展,皖能(1×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已获立项批准。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立10个专业招商小组和6支产业驻点招商小组,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驻点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伊利二期、万创云谷、衡水中学等5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招商引资到位省外资金252亿元,增长11.6%。

强化保障稳增长。深入开展要素保障年活动,构建了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要素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土地整治,报验新增耕地7800亩,报批国有土地7205亩,项目用地得到较好保障。召开拆迁动员大会,完成房屋征迁面积90.9万平方米,有效项目落地难题。电网建设不断加快,110千伏丰泽变投入运行,投资1.4亿元改造升级172个农网项目,城乡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改制转型,全年融资到位13亿元。制定出台税融通和续贷过桥资金实施办法,设立5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银担”、“政保贷”合作机制,引导投放贷款1.57亿元。

优化环境稳增长。制定出台促进五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整合资金1.5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精减1/2以上,审批时限压缩1/3以上,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升。健全县领导包联项目、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建项目收费一表制、涉企收费清单制,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不断加大效能问责力度,强力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三)推进一体化,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乡规划不断完善。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年活动,完成阜阳北路沿线城市空间研究、双墩镇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组织开展北城公交、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布点专项规划编制,为实施北城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础。修编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以及供水、排水、燃气、环卫等专项规划,下塘、吴山全国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庄墓、杨庙等5个乡镇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有效遏制,规划严肃性得到有力维护。

双城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大北城”系列宣传活动,北城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喻湾路、河东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凤麟路、双凤路开工建设,北城路网不断完善。世纪金源三期、中环城、银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项目快速推进;完成梅冲湖路泵站迁移、董大水库保护区等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淮南北路、蒙城北路绿化水平得到提升,生态新城形象充分展现。县城建设提质提速,新城公园、“三馆一中心”投入使用,护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完工,长淮路、长合路等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县城13个园林绿化项目和南一环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合淮路(岗集段)、合水路(下塘至朱巷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水九路、张义路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商合杭高铁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库编制,罗塘、陶楼等6个小城镇项目有序实施,18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面管控工业污染,2座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建成,燃煤锅炉和黄标车淘汰工作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县12个重点水域和5条主要河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成功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和18个省级森林村庄。

(四)扎实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投入资金9.8亿元,扎实推进36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956人,就业困难认定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筹集基金3.1亿元,参合率达98.8%。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发放低保、五保等救助资金2.5亿元。深入拓展社会福利工作网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农村幸福院加快建设,成为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建成公租房935套,改造农村危房2800户。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送影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县新图书馆、档案馆建成,圆满完成庆祝建县五十周年系列活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率提高5.27%;新办梅冲湖中学等3所学校,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成功承办第十五届全国武术学校套路比赛。科普事业不断发展,成功创建安徽省科普示范县。卫生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乡镇卫生院管理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计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实施受到国家卫计委肯定。

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完善社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加大科技创安力度,“天网工程”全面建成运行,实现与市指挥平台无障碍接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长丰”、“法治长丰”建设,被授予全省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县称号。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双打”、“查无”等工作持续开展,市场经营秩序总体稳定。

(五)稳步促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认真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出台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和职责得到有效整合。深化机构编制核查和实名制管理,编制总额实现只减不增目标。实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准入效率有效提升。

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新预算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县乡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清理规范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政策,认真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依法治税水平得到提升。推进新型金融合作机制,与徽商银行合作成立10亿元城镇化基金。稳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农村发展活力逐步增强。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成立高规格的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完成陶楼陶西等5个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公车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老年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长丰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仍不均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设施不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基础工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环境优化等要素保障工作还有待提高,机关作风建设尚需加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创新驱动,全面转型,促进“十三五”更好更快发展

“十三五”是长丰跻身全国百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大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看,经济基本面“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发展。从省市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商合杭、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我省、我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从我县看,创新驱动开始发力,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动力,扩大开放带来活力,重大项目增添后劲,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和全县上下同心合力增强信心,经济保持“双中高”发展的基础条件具备。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发展的更好更快。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的部署要求,围绕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城乡一体化的新典范、合肥国际化大都市北部门户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四大战略,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进入长三角城市群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和全国百强县。

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保持全省前列,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力争实现翻一番。

城乡一体取得突破,北城深度融入合肥主城区,现代化生态新城基本建成;县城成为宜居宜业宜教的生态城市、合肥辐射皖北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全面构建“南北畅通、东西连接”县域交通主干路网,双核双轴的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县城镇化率达6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生态指标达到省控目标,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5%,林木绿化率达24.47%,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5:60:30.5,工业升级扩量,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南部园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双凤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力争吴山静脉产业园跻身省级开发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开放高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管理更加完善。

三、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实现2016年良好开局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百强梦”奋斗目标,立足“调转促”主线,大力推进“强工优农、产城互融、环境优化、民生改善”四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改革创新推进年、全面脱贫攻坚年”三大活动,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完成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12.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增长13.6%;招商引资到位省外资金280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1万元、1.67万元,分别增长11.4%、11.8%;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完成控制目标。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改造升级存量企业,引进培育增量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壮大、转型升级。

抓好存量升级。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现代建材、电力电器等传统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900亿元,增长13%以上。注重抓大扶强,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扶持鸿路钢构、伊利乳业、万安科技、志邦厨柜、江淮铸造、广银铝业等企业发展,力促做强做大主业,加快培育一批10亿元、50亿元支柱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力争1家以上企业在主板上市。推进企业成长计划,促进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以上,培优培强一批亿元以上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万和博世、协鑫太阳能、数控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25亿元,增长25%。实施外贸孵化成长工程,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坚持分类施策、有进有退,对已停产或半停产的“僵尸企业”,引导开展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实现整合盘活。

抓好增量培育。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关联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继续巩固江浙沪的招商市场,逐步开拓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市场,广泛收集信息,深度对接企业。发挥好驻京招商联络处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大央企国企招引力度。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做好省“861”、市“1346”和县“1211”重点项目跟踪调度,力争皖能生物质发电、志邦厨柜二期、中集车辆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万力轮胎、垃圾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72亿元,增长13.3%。

抓好创新驱动。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水平。加快安大绿色发展研究院“三中心、一智库、一基地、一园区”建设,打造合肥重要的“科创绿洲”。鼓励支持“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新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小微企业引智、提档等“五大”工程,新增小微企业1500户以上。深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申请专利600件以上。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强化企业分类管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倒逼机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做优做精现代农业

围绕稳定农业生产的目标,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化特色引领。突出抓好20万亩草莓种植,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巩固和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发展特色果蔬等产业,抓好南冬瓜、油桃、太空莲、樱花等专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类设施,争创国家级农业园区,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鼓励乡镇按照万亩规划、千亩起步的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完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任务,深入推进2个部级小麦、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稳定传统粮油生产。严格执行养殖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

注重品牌建设。认真筹备第八届中国草莓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着力打造草莓综合展示园、草莓特色小镇、草莓特色产业村等示范工程,提升长丰草莓知名度。加快标准化农资店、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溯源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新增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5个以上。

健全服务体系。抓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管理,进一步发挥交易中心服务功能,拓展交易品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规范适度有序流转。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健全农机、种苗、植保、防疫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三)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服务业中心,推进传统三产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宝湾国际(二期)建设,启动肥北(岗集)国际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打造2个集物流商贸、产品展示、区域品牌总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推进润恒物流、喜旺集团2个冷链食品物流园,以及北城电商园等项目,加速现代物流业集聚。实施阜阳北路两侧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金融证券等新型业态。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特色街区、社区商业等多层次商业网络,积极扶持长丰草莓、宝生中医药、居然之家等专业市场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方式向农村延伸。培育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特色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

发展城郊型旅游业。巩固“摘草莓、赏桃花、游非遗”等传统旅游品牌,深度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游、杜集鸟岛生态游、乡村民俗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推动“一产三产化”、旅游标准化。谋划招引北城大型游乐项目、滁河干渠生态旅游项目,推动幸福庄园康体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旅游新亮点。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突出北城、县城两个核心,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城乡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载体平台。

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加快双凤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步伐,完成新区鹤翔湖路、润河路等道路建设,有效承载项目落地;完善老区道路、排水等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开工建设岗集拓展区育才路、朝阳路等道路工程,完成蒸汽管道建设,实施园区绿化亮化,争创全省优质汽车零部件生产示范区。建设下塘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成工业大道、纬五路,提升工业大项目承载力。完善吴山静脉产业园总体规划,启动杨庙路、车左路延伸工程,主动对接空港产业园,先行谋划道路连接。实施园区路网西延工程,逐步拉大水湖工业园发展框架。立足现有规模,不断完善杨庙、庄墓园区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城乡一体建设。科学编制大北城提升规划,综合整治阜阳北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完成梅冲湖路、颍州路、谷河路等绿化工程,着力建设精品城市。争取阜阳北路高架北延工程开工,加快魏武路、双凤路、凤麟路等延伸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汤都路,完善公交枢纽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积极推进省立医院(北区)以及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北城城市功能。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改造长淮路、长新路等主干道路,加快下塘路两侧棚户区改造,推动火车站站前广场开发。启动体育场建设,新建县城停车场,综合改造周边片区。全面完成县城园林绿化提升任务,实施护城河二期绿化提升工程,全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完善县城小街巷雨污水管网及路灯照明设施,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提升双城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建立中心集镇规划建设考评机制,组织实施合淮路、合水路沿线集镇立面整治,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18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

加强各类设施建设。全力配合做好206国道(吴山至南岗段)建设,开工建设合水路(左店至水湖段)、水九路、张义路(杜集至朱巷段)、杜沛路;支持做好商合杭高铁、合安客专、滁淮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改造淮南铁路既有线下穿立交;升级县乡公路26公里,完成4座危桥改造和6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任务。加大安置保障力度,完成银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物华苑三期、四期和锦湖家园二期等保障房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拆迁安置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启动龙门寺水厂改造工程,加快农村人饮工程建设,解决5.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五)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围绕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要素供给,强化各类保障,着力创建一流的发展环境。

强化土地和电力保障。做好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完善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调动乡镇工作积极性,确保报验新增耕地5000亩以上。强化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依法有序推进土地和房屋征收,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有效承接项目落地。加快县域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北城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工建设110千伏双墩变、110千伏吴山百花变扩建工程,新建两台35千伏主变站,提升县域供电保障能力。

强化资金保障。用好徽商银行10亿元徽银城镇化一号基金,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整体城镇化项目、棚户区改造资金。完成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转型改制,创新融资合作模式,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出台财政资金存放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强化服务保障。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服务平台,提高为企为民办事效率。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全进”,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行政审批新机制。加快构建基建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规范建设项目审批。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着力构建项目立项、规划、用地、审批、落地全程服务保障体系。

(六)加快发展各项事业

围绕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突出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保障水平。实施全面脱贫攻坚年活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整县脱贫任务。实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多措并举增加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设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启动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业务试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孤儿、重症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积极推进“银龄安康”行动。

加强环境保护。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全域全年全面禁烧,完成黄标车、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面加强渣土和城市扬尘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庄墓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启动荒沛河流域湿地保护项目。依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加快朱巷等6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进度。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2.6万亩造林计划,全面落实滁河干渠二期绿化工程任务。

发展各项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县文化馆、县剧场,完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城乡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推进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二期建设。启动实施教育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促进全县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加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抓好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办名校,促进衡水中学按期建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县医院与安医二附院合作成果,完成创建二甲医院目标。推进杨庙、下塘中心卫生院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实行生育服务证制度,加快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强化信访问题化解,确保信访稳定。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传销活动,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道路运输超限超载治理,营造和谐的运输环境。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开展工作,认真做好物价、人防应急、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广播电视等工作。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认真履职尽责,建设责任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围绕工作需要和发展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关注和保障民生。落实改革创新推进年工作要求,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配置处置管理,规范国资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行为。

加快作风转变,建设效能政府。强化目标意识,完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强力推进督查督办,坚持征地拆迁“日报告”和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土地整治、用地报批“周报告”制度,保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大问责力度,严惩失职、渎职行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权力网上规范运行。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七五”普法,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进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恪守廉政准则,建设廉洁政府。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奋力争当“四个自觉”的模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监督检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和“小四风”。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加大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管理力度,强化招投标制度执行和监督。厉行勤俭节约,完成公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十三五”将是长丰大步前进、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新的机遇,千载难逢;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扎实苦干,为早日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篇2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与《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凝心聚力,稳中求进,“十二五”发展成绩显著

“十二五”时期是长丰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进军全国百强县的奋斗目标,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富民、双城带动、城乡统筹等战略措施,创造性地推进政府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由国家级贫困县向全省科学发展“第一方阵”的跨越。

五年来,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形象大幅提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过200亿元、300亿元台阶,五年翻一番多;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是“十一五”末的2.9倍。累计招引项目351个,引进省外资金超千亿,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4:61.9:21.7,二产主导地位凸显,产业集聚度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分别是“十一五”末的3.1倍、2.9倍。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以特色果蔬、林木花卉、规模养殖、优质粮油等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格局初步形成,稳居全国设施草莓种植第一大县位置。文化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等荣誉称号。长丰实现了实力实绩的新跨越,展现出自信自强的新姿态。

五年来,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百亿元建设一批交通、水利、电网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等项目。坚持以合肥主城区标准建设北城,星级酒店、购物中心、运动中心等高端城市生活业态进驻北城,北城新区城市形象不断提升,现代化生态新城初步建成。县城建设步伐加快,完成合肥六水厂至县城引水工程,高标准建成高速连接线,杨公路、长寿路改造一新,县医院综合楼、县新中医院投入使用,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心城镇、美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荣获全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称号,吴山镇、下塘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县域路网提标加密。水家湖、合肥北城两个高铁站投入运营;206国道(吴山至徐庙段)完成改造升级,高标准建成合水路(双墩至下塘段),水泥路实现村村通,县域公路总里程达3166公里,路网密度位居全省前列。水利设施全面提升。投资7亿元全面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八小”水利等重点工程,解决26.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110千伏变电站4座,220千伏变电站1座,供电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加快现代通讯网络建设,4G移动网络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0个乡镇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投资2.5亿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47座,日处理能力达6.2万吨。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全县林木绿化率达23%,长丰对外美誉度、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高。

五年来,民生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集中投入4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全县65万人直接受益。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顺利实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9%以内。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称号。教育教学条件显著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荣获全省教育强县称号。以开放的理念办事业,引入合肥一中、合肥42中合作开办北城中学、北城世纪城学校,委托安医二附院管理县医院。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体系逐步完善,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科技、文化、计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深入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年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全面实施各项改革,运行顺畅的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实施新一轮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市场监管、卫生计生管理职能进一步整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荣获市政府创新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全面建立。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加快财税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进一步规范。纵深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政府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预先评价、效益分析制度,法治政府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加大审计覆盖面和发现问题整改力度,审减金额8.55亿元。自觉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330件、政协委员提案378件,办复率100%。全面实行政务公开、政民互动,有效拓宽群众参政议政渠道,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的系列工作部署,紧抓“规划编制年、制度建设年、要素保障年”三大活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 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40.1亿元,增长13%;规上工业产值800亿元,增长1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5亿元,增长15.8%;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6131元、14935元,分别增长11%、11.5%。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调结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调中有增。组织实施工业提升工程,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净增32家、达38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净增11家、达200家。国科电力、万安环境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全县上市(挂牌)企业达17户。加快推进企业技改扩建、盘活重组,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增长11.6%,其中技改投资156亿元,增长26.1%。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恒大江海、华恒生物分别荣获安徽工业精品、安徽专利金奖,固力发电气等4家企业产品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突出新能源产业发展,三里河水库4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庄墓19.6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光伏装机总容量达160兆瓦。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80亿元,同比增长38%。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等多项措施,超额完成降耗目标任务。

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施草莓产业提升行动,深入推进草莓标准化生产,草莓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草莓品质不断提升。5大现代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个、市级特色农业园区9个。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进展顺利。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新成果,新增“三品”认证10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40家。优质种苗繁育体系逐步建立,江淮园艺、恒进公司、艳九天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显现。粮食生产稳步提升,总产达63.3万吨,实现“十二连增”。推进标准化养殖,动物疫情防控能力稳步提高,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夏季防汛任务圆满完成,农田水利建设荣获全省“江淮杯”三等奖。

第三产业活力提升。商贸物流业加速发展,宝湾物流(一期)建成运营,肥北(岗集)国际物流产业园启动规划。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电子商务、文化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亿元,同比增长16.2%;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增长14.3%。旅游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草莓采摘节、非遗园樱花节、陶楼桃花节等旅游节会。新建徽商银行、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网点,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县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42亿元、145亿元,存贷比达60%。

(二)强化稳增长,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推进项目稳增长。强化“1211”重大项目调度,完善项目包联责任制,加快项目推进。67个省“861”、75个市“1346”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力轮胎、杏花印务、皖能垃圾发电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志邦橱柜、万和新能源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竣工投产。积极推进项目谋划,皖能(2×660兆瓦)长丰电厂项目取得新进展,皖能(1×30兆瓦)生物质发电项目已获立项批准。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成立10个专业招商小组和6支产业驻点招商小组,突出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驻点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伊利二期、万创云谷、衡水中学等50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招商引资到位省外资金252亿元,增长11.6%。

强化保障稳增长。深入开展要素保障年活动,构建了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要素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土地整治,报验新增耕地7800亩,报批国有土地7205亩,项目用地得到较好保障。召开拆迁动员大会,完成房屋征迁面积90.9万平方米,有效项目落地难题。电网建设不断加快,110千伏丰泽变投入运行,投资1.4亿元改造升级172个农网项目,城乡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加快推进投融资平台改制转型,全年融资到位13亿元。制定出台税融通和续贷过桥资金实施办法,设立5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银担”、“政保贷”合作机制,引导投放贷款1.57亿元。

优化环境稳增长。制定出台促进五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整合资金1.5亿元,支持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精减1/2以上,审批时限压缩1/3以上,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升。健全县领导包联项目、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企业在生产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进基建项目收费一表制、涉企收费清单制,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不断加大效能问责力度,强力惩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政风行风持续好转。

(三)推进一体化,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城乡规划不断完善。深入开展规划编制年活动,完成阜阳北路沿线城市空间研究、双墩镇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组织开展北城公交、公共服务设施和教育布点专项规划编制,为实施北城提升工程奠定了基础。修编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以及供水、排水、燃气、环卫等专项规划,下塘、吴山全国重点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庄墓、杨庙等5个乡镇总体规划启动编制,城乡规划体系日益完善。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各类违法建设行为有效遏制,规划严肃性得到有力维护。

双城建设稳步推进。开展“大北城”系列宣传活动,北城知名度进一步提升。喻湾路、河东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凤麟路、双凤路开工建设,北城路网不断完善。世纪金源三期、中环城、银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项目快速推进;完成梅冲湖路泵站迁移、董大水库保护区等生态保护项目实施,淮南北路、蒙城北路绿化水平得到提升,生态新城形象充分展现。县城建设提质提速,新城公园、“三馆一中心”投入使用,护城河改造(一期)工程完工,长淮路、长合路等棚户区改造步伐加快,县城13个园林绿化项目和南一环提升工程全面完成。

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合淮路(岗集段)、合水路(下塘至朱巷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水九路、张义路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商合杭高铁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启动。完成小城镇建设项目库编制,罗塘、陶楼等6个小城镇项目有序实施,18个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基本完成。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面管控工业污染,2座空气环境自动监测站建成,燃煤锅炉和黄标车淘汰工作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县12个重点水域和5条主要河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有效提升。超额完成年度造林任务,成功创建1个省级森林城镇和18个省级森林村庄。

(四)扎实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投入资金9.8亿元,扎实推进36项民生工程。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8956人,就业困难认定人员全部实现再就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超额完成年度减贫任务。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筹集基金3.1亿元,参合率达98.8%。城乡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发放低保、五保等救助资金2.5亿元。深入拓展社会福利工作网络,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及农村幸福院加快建设,成为全国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县。保障性安居工程扎实推进,建成公租房935套,改造农村危房2800户。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送影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开展,县新图书馆、档案馆建成,圆满完成庆祝建县五十周年系列活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本科达线率提高5.27%;新办梅冲湖中学等3所学校,新建2所公办幼儿园,成功承办第十五届全国武术学校套路比赛。科普事业不断发展,成功创建安徽省科普示范县。卫生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与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共建医疗联合体,乡镇卫生院管理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计生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联合国人口基金项目实施受到国家卫计委肯定。

社会治理扎实推进。完善社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开展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加大科技创安力度,“天网工程”全面建成运行,实现与市指挥平台无障碍接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长丰”、“法治长丰”建设,被授予全省法治县创建先进单位、全省平安县称号。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狠抓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双打”、“查无”等工作持续开展,市场经营秩序总体稳定。

(五)稳步促改革,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认真落实行政体制改革。出台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机构和职责得到有效整合。深化机构编制核查和实名制管理,编制总额实现只减不增目标。实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法治政府建设步伐加快。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主体准入效率有效提升。

深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严格执行新预算法,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县乡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清理规范税收和财政支出等政策,认真落实“营改增”等结构性减税,依法治税水平得到提升。推进新型金融合作机制,与徽商银行合作成立10亿元城镇化基金。稳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农村发展活力逐步增强。

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成立高规格的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完成陶楼陶西等5个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省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管理,人口管理服务水平有效提升。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工作,启动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公车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增强。地方志、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红十字会、残疾人、老年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实现新进步。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全县上下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绩。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扎实苦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和离退休老同志,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长丰建设与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发展仍不均衡,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设施不配套;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基础工程有待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环境优化等要素保障工作还有待提高,机关作风建设尚需加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创新驱动,全面转型,促进“十三五”更好更快发展

“十三五”是长丰跻身全国百强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大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国内看,经济基本面“形有波动、势仍向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中高端发展。从省市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商合杭、引江济淮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合肥作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我省、我市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从我县看,创新驱动开始发力,全面深化改革增添动力,扩大开放带来活力,重大项目增添后劲,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和全县上下同心合力增强信心,经济保持“双中高”发展的基础条件具备。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发展的更好更快。

“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和县委的部署要求,围绕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先行区、城乡一体化的新典范、合肥国际化大都市北部门户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工业强县、绿色发展、创新驱动、城乡一体”四大战略,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力争进入长三角城市群县域经济第一方阵和全国百强县。

今后五年的预期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保持全省前列,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7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力争实现翻一番。

城乡一体取得突破,北城深度融入合肥主城区,现代化生态新城基本建成;县城成为宜居宜业宜教的生态城市、合肥辐射皖北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全面构建“南北畅通、东西连接”县域交通主干路网,双核双轴的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形成,全县城镇化率达60%。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等生态指标达到省控目标,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的85%,林木绿化率达24.47%,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争创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9.5:60:30.5,工业升级扩量,服务业提质增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0亿美元。南部园区实现一体化发展,双凤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力争吴山静脉产业园跻身省级开发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开放高地。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与全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科技、教育、体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社会管理更加完善。

三、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实现2016年良好开局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加快实现“百强梦”奋斗目标,立足“调转促”主线,大力推进“强工优农、产城互融、环境优化、民生改善”四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改革创新推进年、全面脱贫攻坚年”三大活动,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完成财政收入45亿元,增长12.1%;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增长13.6%;招商引资到位省外资金280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亿元,增长15%;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1万元、1.67万元,分别增长11.4%、11.8%;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耕地保护完成控制目标。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7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改造升级存量企业,引进培育增量企业,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壮大、转型升级。

抓好存量升级。集中优势资源,提升汽车零部件、食品加工、现代建材、电力电器等传统主导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超900亿元,增长13%以上。注重抓大扶强,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扶持鸿路钢构、伊利乳业、万安科技、志邦厨柜、江淮铸造、广银铝业等企业发展,力促做强做大主业,加快培育一批10亿元、50亿元支柱企业。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力争1家以上企业在主板上市。推进企业成长计划,促进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净增规模以上企业20户以上,培优培强一批亿元以上骨干企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保障万和博世、协鑫太阳能、数控产业园等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25亿元,增长25%。实施外贸孵化成长工程,推进外资、外贸、外经联动,培育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坚持分类施策、有进有退,对已停产或半停产的“僵尸企业”,引导开展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实现整合盘活。

抓好增量培育。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引进关联程度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继续巩固江浙沪的招商市场,逐步开拓珠三角、京津冀等招商市场,广泛收集信息,深度对接企业。发挥好驻京招商联络处的平台作用,进一步加大央企国企招引力度。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做好省“861”、市“1346”和县“1211”重点项目跟踪调度,力争皖能生物质发电、志邦厨柜二期、中集车辆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保障万力轮胎、垃圾发电等项目建成投产,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72亿元,增长13.3%。

抓好创新驱动。认真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政策,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水平。加快安大绿色发展研究院“三中心、一智库、一基地、一园区”建设,打造合肥重要的“科创绿洲”。鼓励支持“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扶持新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创新创业基地。实施小微企业引智、提档等“五大”工程,新增小微企业1500户以上。深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申请专利600件以上。引导企业强化品牌意识,争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强化企业分类管理,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倒逼机制,严控高耗能、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二)做优做精现代农业

围绕稳定农业生产的目标,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品牌化营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强化特色引领。突出抓好20万亩草莓种植,推行绿色标准化生产,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巩固和提升产品品质。加快发展特色果蔬等产业,抓好南冬瓜、油桃、太空莲、樱花等专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龙门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各类设施,争创国家级农业园区,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鼓励乡镇按照万亩规划、千亩起步的要求,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完成4万亩高标准农田整治任务,深入推进2个部级小麦、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建设,稳定传统粮油生产。严格执行养殖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建设。

注重品牌建设。认真筹备第八届中国草莓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草莓文化节,着力打造草莓综合展示园、草莓特色小镇、草莓特色产业村等示范工程,提升长丰草莓知名度。加快标准化农资店、生产基地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溯源和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争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一批生产规模大、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企业,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新增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5个以上。

健全服务体系。抓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管理,进一步发挥交易中心服务功能,拓展交易品种。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促进规范适度有序流转。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健全农机、种苗、植保、防疫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好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农业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

(三)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充分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建设服务业中心,推进传统三产向现代服务业转变,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宝湾国际(二期)建设,启动肥北(岗集)国际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打造2个集物流商贸、产品展示、区域品牌总部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推进润恒物流、喜旺集团2个冷链食品物流园,以及北城电商园等项目,加速现代物流业集聚。实施阜阳北路两侧产业升级改造,培育新兴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金融证券等新型业态。

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购物中心、星级酒店、特色街区、社区商业等多层次商业网络,积极扶持长丰草莓、宝生中医药、居然之家等专业市场发展,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服务产品创新。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业方式向农村延伸。培育发展健康养老、医疗保健、家政服务等特色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

发展城郊型旅游业。巩固“摘草莓、赏桃花、游非遗”等传统旅游品牌,深度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休闲游、杜集鸟岛生态游、乡村民俗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推动“一产三产化”、旅游标准化。谋划招引北城大型游乐项目、滁河干渠生态旅游项目,推动幸福庄园康体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努力打造旅游新亮点。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

突出北城、县城两个核心,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城乡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发展的载体平台。

着力提升园区承载。加快双凤开发区晋升国家级开发区步伐,完成新区鹤翔湖路、润河路等道路建设,有效承载项目落地;完善老区道路、排水等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整体形象。开工建设岗集拓展区育才路、朝阳路等道路工程,完成蒸汽管道建设,实施园区绿化亮化,争创全省优质汽车零部件生产示范区。建设下塘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成工业大道、纬五路,提升工业大项目承载力。完善吴山静脉产业园总体规划,启动杨庙路、车左路延伸工程,主动对接空港产业园,先行谋划道路连接。实施园区路网西延工程,逐步拉大水湖工业园发展框架。立足现有规模,不断完善杨庙、庄墓园区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城乡一体建设。科学编制大北城提升规划,综合整治阜阳北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完成梅冲湖路、颍州路、谷河路等绿化工程,着力建设精品城市。争取阜阳北路高架北延工程开工,加快魏武路、双凤路、凤麟路等延伸工程建设,开工建设汤都路,完善公交枢纽站等公共交通设施,积极推进省立医院(北区)以及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北城城市功能。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改造长淮路、长新路等主干道路,加快下塘路两侧棚户区改造,推动火车站站前广场开发。启动体育场建设,新建县城停车场,综合改造周边片区。全面完成县城园林绿化提升任务,实施护城河二期绿化提升工程,全力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完善县城小街巷雨污水管网及路灯照明设施,提升老城区人居环境。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提升双城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建立中心集镇规划建设考评机制,组织实施合淮路、合水路沿线集镇立面整治,深入推进“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和6个乡镇政府所在地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18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

加强各类设施建设。全力配合做好206国道(吴山至南岗段)建设,开工建设合水路(左店至水湖段)、水九路、张义路(杜集至朱巷段)、杜沛路;支持做好商合杭高铁、合安客专、滁淮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改造淮南铁路既有线下穿立交;升级县乡公路26公里,完成4座危桥改造和60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延伸工程任务。加大安置保障力度,完成银河苑、水岸人家二期等安置房建设,开工建设物华苑三期、四期和锦湖家园二期等保障房项目,切实解决群众拆迁安置问题。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启动龙门寺水厂改造工程,加快农村人饮工程建设,解决5.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提升工程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五)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围绕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不断优化要素供给,强化各类保障,着力创建一流的发展环境。

强化土地和电力保障。做好土地整治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完善土地整治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调动乡镇工作积极性,确保报验新增耕地5000亩以上。强化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盘活存量土地资源。依法有序推进土地和房屋征收,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有效承接项目落地。加快县域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北城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开工建设110千伏双墩变、110千伏吴山百花变扩建工程,新建两台35千伏主变站,提升县域供电保障能力。

强化资金保障。用好徽商银行10亿元徽银城镇化一号基金,加强与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整体城镇化项目、棚户区改造资金。完成政府性投融资平台转型改制,创新融资合作模式,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出台财政资金存放金融机构管理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强化服务保障。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年活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服务平台,提高为企为民办事效率。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应进全进”,建立以“窗口”为主导的行政审批新机制。加快构建基建项目联合审批平台,规范建设项目审批。强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着力构建项目立项、规划、用地、审批、落地全程服务保障体系。

(六)加快发展各项事业

围绕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突出办好民生实事,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保障水平。实施全面脱贫攻坚年活动,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成整县脱贫任务。实施就业困难人员援助,多措并举增加就业,力争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加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设立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启动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业务试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孤儿、重症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积极推进“银龄安康”行动。

加强环境保护。落实保护优先的原则,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开展全域全年全面禁烧,完成黄标车、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面加强渣土和城市扬尘管理。严格落实“河长制”,实施庄墓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保障水质稳定达标,启动荒沛河流域湿地保护项目。依法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治理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加快朱巷等6个集镇污水处理设施改造进度。深入实施森林增长工程,完成2.6万亩造林计划,全面落实滁河干渠二期绿化工程任务。

发展各项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县文化馆、县剧场,完善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推动城乡文化事业均等化发展。推进中共合肥北乡支部纪念馆二期建设。启动实施教育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促进全县教育教学水平稳步提高。加强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抓好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引入社会资本办名校,促进衡水中学按期建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县医院与安医二附院合作成果,完成创建二甲医院目标。推进杨庙、下塘中心卫生院建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孩”政策,实行生育服务证制度,加快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强化信访问题化解,确保信访稳定。注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违法犯罪和传销活动,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加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整治力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道路运输超限超载治理,营造和谐的运输环境。扎实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开展工作,认真做好物价、人防应急、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广播电视等工作。

(七)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效能,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政府。

认真履职尽责,建设责任政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围绕工作需要和发展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关注和保障民生。落实改革创新推进年工作要求,努力消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实施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配置处置管理,规范国资出租、出借、对外投资行为。

加快作风转变,建设效能政府。强化目标意识,完善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强力推进督查督办,坚持征地拆迁“日报告”和重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土地整治、用地报批“周报告”制度,保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加大问责力度,严惩失职、渎职行为。利用互联网平台,建设“智慧政府”,逐步实现政府权力网上规范运行。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规范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完善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工作机制。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开展“七五”普法,推进社会法治化管理进程。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提高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效率和质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恪守廉政准则,建设廉洁政府。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奋力争当“四个自觉”的模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监督检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有关规定,坚决纠正“四风”和“小四风”。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督,加大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管理力度,强化招投标制度执行和监督。厉行勤俭节约,完成公车制度改革,严控“三公”经费支出。

各位代表:“十三五”将是长丰大步前进、奋力赶超的关键时期。新的机遇,千载难逢;新的形势,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扎实苦干,为早日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全面建成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

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篇3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负重前行,稳中求进,新一届政府工作开局良好

2012年是县十届人民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和全县人民一道,创新工作思路,发展难题,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5亿元,增长16.5%;工业总产值625亿元,增长3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0亿元,增长29.5%;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万元,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亿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增长16.6%;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总产值实现三年翻番,财政收入近两年翻番,完成或超额完成县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各项目标任务,本届政府工作开局良好。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较快增长。面对较为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我们坚定信心,全力以赴促发展,招引、建设、投产一批牵动性的大项目,三次产业实现了协调平稳发展。

重大项目实现突破。成立15个战役式推进工作小组,积极开展领导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预计,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5亿元,增长16% ,其中到位省外资金160亿元,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1个,投资132亿元的宝湾物流、10亿元的万和新能源热水产品等7个超10亿元项目落户我县,超大项目引进实现新的突破。全年,“五个一批”重点项目536个,完成投资190亿元;新开工工业项目1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超50个,是去年的两倍多,工业投资超170亿元,增长31.8%;省“861”项目、市“1346”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鸿路集团综合生产基地等50个重点项目建成,广银铝业实现试生产,合蚌客运专线顺利通车,水家湖、北城两个高铁站投入运营。战役式推进土地整治,全年新增耕地9000余亩,报批国有土地1.19万亩,大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称号。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县规上企业达294户,新增64户,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增长42%。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双凤开发区扩区升级规划编制完成,成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示范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道路及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下塘工业园主干路网启动建设,投入4.72亿元建成合水路五湖大道至下塘段,“三园”联动发展初显成效。围绕做大做强岗集汽配产业集群,启动拓展区建设,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县城新兴工业园标准化厂房相继投入使用,吴山等工业集聚区建设有序推进,园区集聚能力逐步提升。为企服务不断深化。建立项目落地、审批办件、开工建设、投产运营“一条龙”全程跟踪服务机制,深入开展“百名干部驻百企解难题”、“为企服务月”等活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全面落实涉企费税减免、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增产增销奖励、技术改造扶持等政策措施,71个工业项目列入市“双千工程”计划,7家企业通过省市级技术中心认定。优势产业较好发展。突出主导产业,全力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现代建材、汽车配件等五大支柱产业预计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86亿元,全县产值超亿元企业130户,净增43户,鸿路钢构产值达45亿元,荣事达电子科技、广力电气等33家重点企业产能扩大明显,增速均达一倍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强劲,预计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45%,有力地促进了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整合涉农资金近4000万元,统筹推进杜集、龙门寺、水湖草莓等三大农业开发区建设,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依托农业园区平台,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瑞谷农业、恒进种业、坤地农业、美涵科技等企业成功引进。着力开展草莓产业提升行动,“长丰草莓”被评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在世界草莓大会一举夺得7项金奖,长丰草莓生产成为引领全国草莓标准化生产的标杆。努力扩大果蔬等高效经济作物面积,全县瓜果蔬菜生产面积突破30万亩。克服干旱带来的不利因素,全县粮食总产达65.1万吨,连续9年实现增产,全国粮食生产大县地位得到巩固。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产值实现150亿元。积极推进现代养殖业发展,新增标准化养殖小区55个,全国一流的泰国卜蜂标准化种猪繁育基地建成投产。实施农业物联网试点工程,草莓种植、龙虾、生猪养殖物联网示范工程基本完成。

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房地产业较快发展,一批精品楼盘成为市场主导,全县房地产销售面积120万平方米,销售额60亿元。长丰旅游逐渐升温,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草莓节、桃花节、南瓜节等专业节会成功举办,全年旅游接待量可达300万人次。商贸物流业实现跨越,宝湾物流填补了合肥市5A级物流企业的空白,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44家,村级农家店实现全覆盖。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中国银行长丰支行等3家金融网点,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村镇银行稳步发展,全县存款余额突破百亿,贷款余额增长20%以上。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抢抓合肥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机遇,坚持双城带动、双向融入,强化规划引领和工程管理,不断丰富城市业态,北城新区和县城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全县城乡统筹迈出新步伐。

北城建设掀起热潮。北城世纪城一期项目基本建成,二期项目10万平方米商业内街封顶,30万平方米购物中心正在建设,恒大帝景室内运动中心封顶,北城城市业态日趋丰富。梅冲湖路、双凤路、花锦路建成通车,金海路、兴盛路、五湖大道上跨铁路立交桥开工建设,北城主干路网进一步完善。物华苑二期、凤麟兰庭主体工程完工,万里社区即将交付使用,北城高铁广场投入使用,北城展现新形象。北城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竣工,引进合肥42中入驻办学,高标准建成合肥北城中学并投入使用,城市配套功能逐步完善。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县级中等城市的标准和要求,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高速连接线绿化工程高标准完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图书馆、档案馆、城市规划馆集中开工,县城新区建设启动。长寿路改造一新,锦湖家园安置小区一期竣工,中央花园、百福家园等房地产项目加快建设,老城区改造不断深入。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工程、长新路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完成,县城垃圾填埋场开工建设。严厉打击县城违法建设,拆除违法建设3万平方米。深入开展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切实抓好市政设施管护,县城面貌持续改善。

各项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沛庄路等5条县乡道路改造升级工程,投入3500万元集中整治老合水路路面,合徐高速杜集互通立交工程开工建设,城乡路网结构更加完善。年度主配电网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按期完成岗集、水湖变电站扩容工作,110千伏北城1号变电站开工建设。启动合肥向吴山供水工程,集中整治龙门寺水库等农村饮用水源地,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有效保障。“乡乡通天然气工程”有序推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疏浚河渠318公里,完成1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三等奖。陶楼陶西、造甲凤楼凤群整村推进项目完工,水湖费岗等7个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开展,左店等3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完成,新农村展现新形象。实施绿化大会战,合淮阜、外环高速、成片造林等一批林业重点项目高标准实施,全县累计造林绿化4.1万亩。扶贫开发、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工作全省先进。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34项惠民利民工程,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较好实施。努力克服财政收支压力,全力保障民生工程投入,全年34项民生工程投入8.1亿元,落实县级配套1.5亿元。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荣获“全省就业工作先进县”称号。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参保任务超额完成,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加强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开展“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健全城乡困难居民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机制,社会救助力度不断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荣获“全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完成49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农家书屋建设荣获中宣部等四部委联合表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005套,451套教师公租房主体工程封顶,教育安居工程深入推进。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均衡推进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发展,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1所,完成42所标准化学校建设任务。合肥一中全面管理合肥北城中学,为全县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扎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市十运会取得优异成绩。科技创新成效明显,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文化工作亮点纷呈,完成《人文长丰》编撰工作,庐剧小戏《劝赌》荣获全国第四届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三等奖。基层医改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启动,公立医院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安医二附院正式托管县医院、中医院。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深入开展,计生网格化管理和诚信计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人口计生工作水平明显提升。落实各项减排措施,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庄墓河排污口治理等环保项目建成,全县环境保障能力逐步加强。强力推进建筑业和工业企业节能,荣获“全省节能工作先进县”称号。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群众工作部为平台,推进领导接访、带案下访和包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完成12345政府服务直通车“三合一”整合工作,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成立全市首家以个人命名的调解室和全市首家县级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人民调解力度不断加大。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乡镇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实施道路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社会化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强化应急处置体系和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应急管理工作全省先进。稳步推进“平安长丰”建设,数字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初步建立,社会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再次荣获全省平安县称号。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新发展,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完善重大决策风险评估、专家咨询等制度,全面实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预先评价、效益分析制度,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实施重点工作战役式推进,经济运行预警分析管理,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各项改革扎实推进,与合肥新站区合作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下塘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营改增”试点税制运行有序,公务卡支付改革启动。在全市率先建立企业注册登记“一表通”机制,政风行风评议、民主考评科所站长活动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强化。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规范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自觉接受县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议案、建议、提案150件。推行行政处罚案件群众公议制度,推进城市管理处罚权相对集中,“六五”普法稳步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切实加强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科协等团体的联系。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征兵工作不断加强,统计、地方志、政府网站建设全省先进,县档案馆争创国家二级馆通过验收,物价、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保密、气象、双拥、残疾人等事业全面发展。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顶住经济运行下行的压力,不等不靠,主动作为,改革创新,全力以赴抓发展、多措并举上项目、千方百计强保障,在较为困难的条件下保持了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也凝聚着各位人大代表的辛勤和劳动。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认清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优、发展后劲不足的基本县情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产业升级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任务很重;北城以及县城城市功能尚不完善,全县城镇化水平还不高,推进城乡统筹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经济发展约束性要素越来越多,园区承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项目落地难现象仍然存在;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尚有差距,社会矛盾处于易发多发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繁重;部分公务人员抓发展的能力、配置资源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部分单位执行力不强,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优化。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凝心聚力,奋力赶超,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进军全国百强县的关键之年。虽然宏观环境和调控政策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但我国经济社会在较长周期内较快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稳中求进”仍是今后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国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对我县整体利好,尤其是在合肥市的空间规划、发展规划、产业规划中,对长丰的定位要求越来越明确,统筹发展的力度越来越大,合肥北城新区纳入合肥主城区规划范围,双凤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成为市级产业发展平台,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就我县而言,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产业基础逐步牢固,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广大干部抓发展的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整体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在新的平台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013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县委的部署,围绕“全市争先进、全省争一流、全国争百强”奋斗目标,以工业强县、产业富民为主线,以统筹城乡、改善民生为重点,以项目建设、扩大投入为关键,以提升效能、优化环境为保障,大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民生工程,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真抓实干,努力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朝着进军全国百强县、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大步迈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投资210亿元,增长20%;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40亿元,增长28%;招商引资256亿元,增长8.9%,完成外资5000万美元,增长13%;财政收入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6.4%、20%、15.9%、16.2%;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完成控制目标。

(一)强化项目支撑,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深入开展“项目工作年”活动,坚持招商为先、项目为要、投资为本、效益至上,以大项目带动大投入,促进大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坚持战役式推进招商引资,调整充实招商力量,健全招商激励机制,保障人力、财力、物力向招商一线倾斜。围绕高端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积极开展定向招商、以商招商,强化产业链招商,注重科学化招商,集中力量主攻一批投资规模大、集聚效应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不断提升招商引资针对性和实效性。严格执行招商项目评估预审和经济社会效益评价制度,提升项目档次,确保招商效果。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5个,超5亿元项目10个,超10亿元工业项目2个。积极扶持引导中小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构建多元化的招商项目落地机制。

强化项目工作。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管理要求,全力提升项目工作能力和水平,做项目型干部,做到心中想项目,手中有项目,工作为项目,全面做好谋划项目、争取项目、推进项目、服务项目文章。围绕重大基础设施、节能环保、民生工程等关键领域,精心谋划储备一批项目,保持重大项目储备规模稳定增长。切实加强项目争取工作,力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861”、市“1346”重点项目计划。加快圆鑫医药基地、双赢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安徽广银铝业一期、北城世纪城一期等项目投入运营,扎实推进与央企合作,加快皖能长丰电厂前期工作,力争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项目40个,竣工投产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着力构建项目洽谈、签约、立项、规划、用地、审批、落地全程服务保障体系。继续实施重大项目领导包联制度,定期开展项目现场调度,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强化要素保障。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升级改造城乡电网,完成北城110千伏1号变电站建设任务,开工建设下塘工业园110千伏变电站工程,启动实施水湖110千伏2号变电站工程,扎实做好北城220千伏等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加大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全年报验新增耕地5000亩,报批国有建设用地5000亩。强化土地收储计划管理,盘活土地资产,力争上市交易经营性用地1000亩以上。利用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县政策,继续开展集体建设用地上市交易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后监管制度,积极开展闲置及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努力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加强与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信托机构的合作,拓宽投融资渠道,力争融资10亿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运行机制,支持县内金融机构发展,推动金融生态建设,加强银企对接,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二)坚持工业强县,着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突出二产主导地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继续优化一产、提升三产,全面增强发展的协调性、稳定性。

做强工业经济。完善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政策措施,全力加速“工业强县”进程。建设大园区。着力完善双凤开发区“1+2”管理机制,坚持基础设施配套向园区倾斜,完成双凤开发区扩区升级报批工作,构建承接大项目的载体平台。着力优化双凤开发区老区,促进企业改造升级,争创全省创新型园区。强化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路网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完成下塘工业园区三条主干道路工程,逐步完善园区水、电、气、管网等配套。加强县城新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适时拓展园区规模。积极推动岗集拓展区建设,加快吴山等工业集聚区发展,构建产业集聚高地。强化政策扶持,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科技孵化器,以利于培育小微企业发展。发展大产业。集中政策、资金、土地等要素,重点扶持现代建材、汽车配件、电力电器、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支柱产业发展。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上下游企业,促进产业集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做强大企业。着力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行业领先的龙头企业,重点推进鸿路钢构、江淮铸造、伊利乳业等一批优势骨干企业发展,力争鸿路钢构产值突破50亿元、伊利乳业突破20亿元,年产值超亿元以上企业达150户,10亿元以上企业4户以上。扶持恒大江海、丰德科技上市,争取1家成功上市。培育中小企业。加快企业技改扩建,力争全年超100户企业进入市“双千工程”项目库,确保新增规上企业40户。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品牌和技术标准创建,深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确保新增省市级技术中心5家以上,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

发展现代农业。提升特色农业效益。整合项目资金,加强农业开发区道路、水利、林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土地平整5000亩,新扩建园区道路30公里,硬化渠道20公里,引进2家以上农业科研院所参与开发,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深入实施特色农业“双20万亩”提升工程,巩固和提升长丰草莓品牌,推动草莓产业升级。继续扩大南瓜、马铃薯以及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筹建一批蔬菜专业基地,力争全年瓜果蔬菜播种面积突破40万亩。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其中市级以上10家,大力促进企业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变。深入实施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油菜高产创建和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整治任务,稳定粮油生产水平。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物联网建设,切实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推进以长丰草莓为龙头的优质农产品品牌及基地建设,发展具有长丰特色的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质量。完善农业综合执法、乡镇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定和完善草莓、蔬菜等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规程组织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动物疫病防控,深入开展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发展绿色养殖业。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提升三产规模和档次。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产业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三产服务业发展。依托高速公路、航空港、高速铁路交通优势,围绕宝湾物流等项目落户建设,引导支持新建、改扩建物流企业5家。加快建设购物中心、星级酒店,力争新培育限额以上商业企业12家,着力提升服务业规模和档次。继续推进市场建设,新建乡村“农家店”60家,改扩建专业市场2家。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力争新开工和续建商品房130万平方米。充分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业,举办草莓节、桃花节等节庆活动,全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三)推进城乡统筹,加快实现城乡一体化

坚持双城带动,双向融入,加快美好乡村建设步伐,把重大基础设施向中北部乡镇延伸,推进城乡一体化。

继续建设北城新区。等高对接合肥主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北城。继续完善北城路网,加快五湖大道、阜阳北路北延等工程建设,推动北城新区3座铁路立交桥建设,拓展提升北城新区辐射空间。注重城市功能开发和业态布局,加快北城世纪城等商业地产项目建设,确保五星级酒店、购物中心、运动中心、影视城投入使用。加强北城建成区城市管理,完善北城新区医疗、教育、市政等公共设施配套。完成物华苑等安置小区附属工程建设,适时启动银河苑等安置小区建设。完成梅冲湖路泵站迁移,实施重要道路绿化工程。加快蒙城北路、阜阳北路两侧改造提升和双墩、岗集旧城改造步伐,逐步展现与生态新城相匹配的城市新形象。

加快县城建设步伐。按照合肥北部副中心定位,建设新城,改造旧城,完善功能。全力保障县政务服务中心、“三馆”等县城重点工程建设,逐步完善县城新区路网,加快县城南一环东路及铁路立交桥建设,启动建设新城公园,推进护城河整治和景观亮化工程,掀起新城开发热潮。适时启动下塘路升级改造,成片开发下塘路两侧老城区,打造县城新亮点。完成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所工程,加快县城星级酒店以及商住项目建设,完成县城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强化县城市政管理和环境卫生整治,坚决查处违法建设,提升县城品位,全力争创全省文明县城。

推动下塘镇级市和全县集镇建设。按照“权责一致、事财匹配”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下塘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推动产城一体发展。建成下塘工业园安置小区,启动建设工业园及集镇污水处理项目,不断增强镇区的承载力。加快新城区与老镇区路网对接,促进工业园区与老街区同步发展。注重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设立小城镇专项发展资金,加强中心集镇道路、供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增强集镇综合服务功能,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一批特色集镇建设,加快县域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

着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将重大基础设施向中北部乡镇延伸,推进合水路改建二期及合淮公路改造工程,做好合徐高速杜集互通立交工程协调服务,启动朱巷至杜集道口连接线工程规划建设,同步推进庞造路改造工程。深入实施“乡乡通天然气”管道输配工程、自来水南水北调延伸工程,提升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修订完善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实施合水路、合淮路沿线周边美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第一批33个省级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完成杜集干校新村等首批7个重点示范村风貌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实施扶贫开发、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移民后期扶持项目。

(四)着力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深化民生工程实施,足额落实配套资金,建立民生工程长效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工程,统筹推进退伍军人、被征地农民、城镇失业人员等群体就业创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农村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及时发放廉租住房补贴资金。加强乡镇敬老院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积极发展老龄事业,探索实施敬老院社会化管理服务试点工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做好县社会(儿童)福利中心管理,提升县救助站收容能力,保障特殊人群生活。加快公益陵园建设,提升殡葬管理水平。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全力推进省级生态县建设,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加快庄墓河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陶楼乡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扎实开展环保专项行动,加大畜禽养殖和重点排污企业整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强化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健全减排工作责任机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推广节能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完成万元GDP降耗和节能控制目标。深入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完成7.6万亩造林任务,打造生态长丰,促进森林合肥建设。

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完善城乡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和教育,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联合接访制度,扎实做好领导干部大接访,努力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问责制,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和“打非治违”长效机制,深化道路交通、特种设备、建筑施工、食品药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

统筹各项事业发展。贯彻落实省市文化发展战略,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文化企业创新发展。逐步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功能,强化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公办学前教育,实现一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目标;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注重扶持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确保完成37所标准化学校建设;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面向市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加快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科学普及和科技惠民应用,做好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争创工作。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定县医院、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持安医二附院托管县医院、中医院,逐步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水平,提高县级医院就诊率和治愈率。强化基本药物管理,健全基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巩固提升计划生育工作创“国优”成果,突出优质服务理念,倡导性别比平等,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强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统计工作水平。高度重视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力量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扎实推进审计、物价、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等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残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五)突出务实高效,大力提升政府发展力

顺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做到勤政、善政、廉政,建设人民更加满意的责任政府。

坚持科学理政。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完善重大事项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机制;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力度,统筹规划布局,统筹项目建设,统筹资金安排,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实施新一轮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合理分配财权事权。建立常态化学习机制,强化对经济、项目、土地等各类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驾驭全局的能力、谋划项目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政府科学管理水平,抓主、抓重、抓关键,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坚持务实勤政。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强化涉企审批单位科所站长管理,推进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及标准化建设,构建基建项目联合审批平台、实行“一表制”收费。严格执行“问责制”,坚决整治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和事。狠抓工作作风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精简会议文件,减少一般性事务活动,集中精力谋大事,沉下身子办实事。完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强化政务督查,加大对重大事项跟踪督办力度,确保落实到位。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实干精神,一级政府抓好一级政府的工作,一级政府承担一级政府的责任。

坚持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完善行政监督机制。深入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全面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主动接受县人大的依法监督、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跟踪督办,促进落实到位。继续推进“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社会法制意识。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政监察、财政监管、审计监督,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对工程招投标、土地使用、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完善重大项目廉政建设纪检监察派驻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持厉行节约,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减少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加大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推行阳光政务。

各位代表,同志们,站在历史的新起点,面对人民的新期待,我们重任在肩,不容懈怠。让我们以党的精神为指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早日实现进军全国百强县、在全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推荐访问:长丰县 政府工作报告 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 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 长丰县政府工作报告2022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