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市旅游经济位序演变和规模类型转移

时间:2022-06-30 09:40:02 来源:网友投稿

  山西省市旅游经济的位序演变和规模类型转移

 受到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背景、区位条件和旅游发展战略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旅游业的不均衡发展和旅游经济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配不均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旅游业的经济绩效是区域旅游业资源优势、市场开发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支持能力的综合反映,通过分析和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的规模等级结构,探索其动态演变规律,不仅有助于揭示旅游业和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现象的形成机制,而且可以为优化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和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提供理论参考。

  目前,关于旅游规模等级结构的研究主要有: 朱竑,吴旗韬运用首位分布和位序 - 规模分布理论研究了中国省级层次和主要旅游城市的旅游规模分布规律; 靳诚,徐菁等在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其规模分布机制; 杨国良,张捷等借助齐夫定律,证明了国内旅游流和入境旅游流的流量位序 - 规模分布特征与形成机制; 戈冬梅,吴玉鸣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分析了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并借用位序 - 规模分布理论揭示了引起差异的原因; 乌铁红,张捷等运用入境旅游经济区位熵测算了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吕利军,王嘉学等运用位序 -规模法则模型分析了云南省旅游系统的规模等级结构; 周彩屏,戈冬梅研究了浙江省的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规模差异及位序规模分布; 邓晨晖,吴晋峰等运用区域规模差异的相关指标和城市地理学的首位分布理论研究了西部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规模差异与分布规律; 陈刚强,李映辉运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近年来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及变化趋势; 陈刚强,许学强运用基尼系数和主成分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和内部结构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刘军胜,马耀峰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指标和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 段七零,胡章鸿等借用齐夫法则和差异度模型对比分析了江苏省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规模结构; 宜国富应用城市体系规模等级结构理论,探讨了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蒋作明,宋保平等借用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了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规模分布特征; 曾鹏,罗艳在分析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发现十大城市群的旅游规模基本符合位序规模分布。

  总体而言,旅游规模等级结构的研究已经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已有研究在研

 究方法上多局限于城市位序 -规模法则、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方面,所得到的结论主要倾向于对旅游规模等级体系整体结构的演变规律的解释,但是与旅游规模的整体空间结构相比,对城市个体旅游规模演变特征的研究也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在研究对象上既有对全国范围内旅游规模等级体系的研究,又有对省域旅游规模等级体系的研究,但是明显对中部省区的关注。山西省地处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旅游业发展水平却相对较低,近年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及产业转型政策的推动,山西旅游业迅速发展,导致其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文中以山西省 11 个地级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 2002 -2011 年为连续的时间序列,综合运用等级钟理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位序 - 规模法则和差异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的位序演变和规模类型转移,以及山西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优化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和开展跨区域旅游合作与竞争提供理论参考,并为研究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提供一个典型借鉴。

 1 1 、

 材料与研究方法

 1. 1 数据来源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和连续性,文中以 2000 -2011 年山西省 11 个地级市的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对山西省旅游经济的位序、规模类型及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此外,为了避免把整体旅游经济分割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部分的研究模式,文中根据历年的年均汇率将旅游外汇收入折算为人民币,然后以旅游外汇收入与国内旅游收入之和(即旅游收入) 作为衡量其旅游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所用数据全部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1. 2 研究方法

 1. 2. 1 等级钟理论

 为了分析城市位序等级的时变规律与机制,英国学者 Batty 提出了等级钟理论。文中借用等级钟理论来研究城市旅游经济位序的演变趋势,方法如下: 首先以若干位序等间隔的同心圆为等级钟面,由位序为 0(最高位序等级) 的圆心开始,向外依次等间隔递减位序等级,直至设定的最低位序(最外层同心圆) ; 同时依据研究期的时间跨度将钟面均匀划分为若干等面积的扇面,再依据城市旅游经济的位序在每个时间点所对应的位序等级在等级钟面上绘制出其位序等级的时间变化曲线,得到城市旅游经济位序等级钟。

 然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各城市旅游经济位序变动的平均等级距离,即如果某城市 i 的

 旅游经济在 t -1 时刻的位序为 ri(t -1) ,在 t 时刻的位序为 ri(t) ,则定义该城市在该时间段内的等级距离为:

  3 3 、

 讨论

 由于中部崛起战略带来的战略机遇及山西省对产业转型问题的重视,2002 -2011 年山西省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收入年均递增速度达到 30. 0%,远远高于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 16. 8%,与此同时山西省旅游经济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也由 2002 年的 2. 3% 上升到 2011 年的 6. 0%。但是各地级市旅游经济规模的增长速度却不太一致,增长最快的吕梁市(41. 2%) 达到增长最慢的忻州市(21. 6%) 的 1. 91 倍,这直接导致各地级市旅游经济的位序和规模发生了变动,进而引起全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的变动。

 从城市个体的旅游经济位序和规模类型的演变来看,旅游经济规模最大的太原市在旅游资源、经济水平、区位条件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尽管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较慢,但却保持了领先地位; 旅游经济规模较小的吕梁、阳泉、朔州、晋城四市及时地抓住了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机遇,推动了旅游经济规模的迅速增长,但是由于旅游产业基础薄弱,仍然无法改变其在全省旅游业中的落后地位; 而其余六市均属于中等旅游收入城市,旅游规模相差不大,受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发展战略、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旅游经济的位序和规模处于波动变化之中。

  从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来看,山西省旅游经济规模呈具有双分形特征的位序 - 规模分布特征,而且与差异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通过位序 - 规模法则和差异度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区域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特征。但是,标度区一内部各地级市的旅游规模分布较为均衡,而标度区二内部各地级市的旅游规模则相对集中,这说明吕梁、阳泉、朔州、晋城四市旅游经济规模仍然偏小,并影响了山西省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优化与发展,因此山西省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上述四市的产业转型及旅游开发力度,并采取合理的市场营销措施,以促使旅游业均衡发展,优化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

 4 4 、

 结论

 通过对 2002 -2011 年山西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 运用等级钟理论研究城市个体旅游经济位序的演变趋势,发现中等旅游收入城市的位序变动是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位序变动的主要原因。

 (2) 运用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研究城市个体在不同旅游经济规模类型间的转移,发现山西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的规模类型缓慢地向高层次发展,旅游经济规模较小的地级市的类型转移较为频繁。

 (3) 运用位序 - 规模法则和差异度模型研究山西省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的演变趋势,发现山西省旅游经济规模分布基本遵循位序 - 规模法则,但具有双分形特征,标度区一的旅游经济规模结构较为均衡,标度区二则集中程度较高,并且标度区一和标度区二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 从差异度来看,旅游经济规模结构总体持续处于高水平的均衡分布状态,但标度区一和标度区二的演变却又不太一致。

 (4) 进一步加大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吕梁、阳泉、朔州、晋城四市的产业转型及旅游开发力度,是今后山西省优化旅游经济空间格局的重点工作。

 综合运用等级钟理论、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位序 - 规模法则和差异度模型来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等级规模结构特征,既可以揭示区域旅游经济等级规模整体结构的演变趋势,又不会掩盖城市个体旅游经济位序和规模类型的演变趋势。此外,选取旅游收入为衡量旅游经济规模的主要指标,可以避免把整体旅游经济人为分割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两部分的研究模式。

 参考文献:

 [1]苏建军,黄解宇.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2008,27(3) : 101 -104.

 [2]朱竑,吴旗韬. 中国省级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规模[J]. 地理学报,2005,60(6) : 919 -927.

 [3]靳诚,徐菁,陆玉麒. 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构建[J]. 经济地理,2007,27(4) : 676 -680.

 [4]杨国良,张捷,刘波,等. 旅游流流量位序 - 规模分布变化及其机理[J]. 地理研究,2007,26(4) : 662 -672.

 [5]戈冬梅,吴玉鸣. 江西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分析[J]. 旅游学刊,2008,23(9) : 44 -48.

 [6]乌铁红,张捷,李文杰,等.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及成因[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5) : 190 -194.

 [7]吕利军,王嘉学,袁花. 基于位序 - 规模法则的区域旅游系统规模等级结构的实证研究[J]. 旅游研究,2010,2(1) : 7 -12.

 [8]周彩屏,戈冬梅. 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研究[J]. 经济地理,2010,30(2) : 345 -350.

 [9]邓晨晖,吴晋峰,辛亚平,等. 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规模分析[J]. 经济地理,2010,30(9) : 1557 -1562.

 [10]陈刚强,李映辉. 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与变化[J]. 旅游学刊,2011,26(11) : 84 -89.

 [11]陈刚强,许学强. 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变化及因素分析[J]. 地理科学,2011,31(5) : 613 -619.

 [12]刘军胜,马耀峰. 河南省城市入境旅游规模与位序差异化[J]. 经济地

 理,2012,32(6) : 150 -172.

 [13]段七零,胡章鸿,毛建明. 基于齐夫法则的江苏省旅游收入规模结构变化研究[J]. 人文地理,2012,27(3) : 86 -92.

 [14]宜国富. 中国入境旅游规模结构的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J]. 经济地理,2012,32(11) : 156 -161.

 [15]蒋作明,宋保平,白凯. 黄山市国际旅游市场位序规模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8) : 184 -189.

 [16]曾鹏,罗艳. 中国十大城市群旅游规模差异及其位序规模体系的比较[J]. 统计与决策,2012(24) : 60 -62.

  - - 全文完- -

推荐访问:山西 演变 省市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