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经验材料(苑陵中学高书芳)

时间:2022-06-30 09:16:01 来源:网友投稿

 幸福地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新郑市苑陵中学 高 书 芳 2011 年 8 月

 教学经验材料

 幸福地走在新课改的路上

 曾几何时,“误尽苍生是语文”是我们语文教师共同的悲哀和困惑;而语文课程改革如一股春潮,给语文教学注入了全新的活力。面对新课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带着美好的憧憬,带着对新课改理念下的终身学习观、情感道德价值观的初步理解,也带着一丝忐忑和不安,走进了课改的新课堂。

 一 、课标导航,走进阅 读天地

  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来之不易,哪一个参加课改的老师没有走过一段艰难转变的历程,没有经历过一个“学习—实践—思考”的循环往复,逐步上升的发展过程?

  1、预习是阅读的基石

 预习环节:即贯彻新课标中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自己依靠工具书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老师绝不越俎代庖。例如对课文生字词的查阅、理解,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以及对课文相关内容的补充。一组同学会在课前就在黑板上板书好生字词,分工讲解字的音、形、义,他们会用双色笔来区分形近字,会故意写错,让同学们辨识错别字。在介绍作家与背景时,会尽删支冗,择其精要。学生的主动预习,亲自参与的收效就是:很多同学的粉笔字越来越美观、口头表达越来越流利。

 预习环节更重要的作用是:使问题前置,问题就是学习的“抓手”,有的放矢,才能学有所获。目前我们学校实行了“导学案”的预习方式,“导学案”由各年级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分工完成,“导学案”将教学目标问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可操作性。如学习八年级下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先期布置学生课下阅读《草房子》,领略曹先生精致、纯美的文学风格。(链接课件)预习学案将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设计三个问题:①一句话概括节选部分的内容。②品析语言:杜小康是一个_______。③赏析细节: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虽然《孤独之旅》只是一篇自读课文,但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交流中锤炼的却是课标要求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2、琅琅书声流淌美的情韵

 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阅读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不拘一格的。

 ①质疑互动的跳读。精当的问题设计是阅读文章的钥匙,问题应有序、有趣、有效。(链接《荷叶

 母亲》)

 ②精彩片段的赏读。养成学生朗读的习惯,是语文阅读教学很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学生的读或读得不充分,那么,无论教师怎样去讲,即使

 讲得精妙绝伦,对学生而言,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产生心灵的共鸣。好文章不厌百遍读,让语文课回荡琅琅书声,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吮吸语文营养的琼浆,让语文课在琅琅书声中流淌美的情韵。

 新教材中有不少适宜朗读的精品。如光未然的《黄河颂》读出大气磅礴、一泻千里的气势;《安塞腰鼓》,学生齐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配乐读,体味阳刚、阴柔的不同之美;明快的《春之歌》配上朱自清的《春》,学生会感受生到命之美妙;古雅的《平沙落雁》配上《故宫博物院》中“太和殿”一部分,学生会领略到古老宫殿的肃穆端庄;雄浑的《命运交响曲》配上《海燕》,学生会领会到生命之顽强;空灵的《天鹅湖》配上《丑小鸭》的高潮部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耀着大地的时候,百灵鸟唱起歌来了……”此情此景,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那只美丽、高贵的天鹅!

 ③倡导个性的品读,尊重兴趣需要。

 “没有个性的老师,教不出有个性的学生”,在阅读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如可以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感动、喜欢的)语句,读一读,谈一谈感受。如七年级上册《第一次真好》学完以后读课题,就能读出个性的体验:是兴奋,抑或惊奇,还是感叹?

 ④“首席”营造读书氛围

 有人提出课堂上教师的新形象应是:“少一点学究派,多一点灵性优雅;少一点理性刻板,多一点纯真自然。”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有倾情的投入,出色的范读,才能发挥“首席”的作用。如学习八年级下册的《雷电颂》,教师不读出声如裂帛的气势,学生就无法领悟屈原对黑暗的憎恨、对光明的渴望那种强烈的感情。教师出色的范读,或如黄河决口,气势磅礴,一泻千里;或如山间明月,温馨恬静,令人沉醉,或如塞外飞雪,铺天盖地,引人遐思;或如茫茫大海,空阔宏大,让人慨叹……所以别在意你的音质不够纯,音色不够美,只要情真意切就行。教师动情的范读,牵动学生的神思,引学生到水草丰美处,尽情撒欢;教师激昂的朗读,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神游天地间,如醉如痴。谁还能说语文课堂不是令学生向往、沉醉的艺术殿堂呢?

 3、课堂展示,呈现收获。

 美国斯坦福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好的教育是学生学习收获的80%源于同伴的影响。”新课标也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体现这一学习方式的最佳手段就是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去年,我们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远赴山东杜郎口观摩学习,受益匪浅。首先确立一个理念:“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未来我主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还给

 学生。其次要有合理的分组,4-6 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其原则是——优劣互补,集思广益。还要在小组中确立“A 座”,即中心发言人或发言的组织者。“A 座”要轮换担任。再次,展示中要有质疑互动环节。最后还要有奖励、评价制度。学校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学生参与不少于三分之二,老师讲解不超过 20 分钟。

 当你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你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讲解字词,有板有眼,对错分明;介绍作者,会跨越时空,进行名人采访;学习《吆喝》,学生会用 r&p 表演独具风味的吆喝;学习《陈太丘与友期》学生会编排课本剧,分角色来展示情节;学习《罗布泊,消失的仙湖》学生会用绘画、标语、歌唱来呼吁保护环境。看来是舞台有多大,潜能就有多大。

 开始“群言堂”的展示,“首席”也要发挥作用:①给出的探究问题是切中要害的,且不宜过多,如果过多,学生连问题都记不住,还探究什么?②解读中发现的新问题,仍交给学生讨论解决。③对一定难度的问题,意见不一致的问题要作好引导与评判。

 基于以上的各个环节,在新课改中,教师的备课理念、上课形式都应该有所变革:从忽视学生到把学生放心中,从价值单一到把握学科的育人价值,从过程单向到设置弹性化的教学方案,从反思苍白到学会“留白” 。

  4、延伸环节,拓展语文的宽度和广度。

 “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延伸环节是让学生踏着教材的跳板,去摘取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如读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让学生给科学勇士写墓志铭,学生写得感人而深刻,表达了他们对英雄的敬仰;学了《羚羊木雕》,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读懂课文:如果你遇到文中主人公的伤心事——不被父母理解,在父母的逼迫下对朋友做了反悔的事,你会怎么处理?还可以展开甲方(家长)、乙方(孩子)的家庭辩论,让学生在延伸练习中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情感,明白了怎样做人,怎样处事;诵读余光中的《乡愁》,在诗中诗人提炼了四个特征鲜明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用以表达那种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情绪。那么,在“后延环节”中,可以请学生们以四个意象为依托,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想像一下诗歌背后发生的故事,并组织成一段完整的话,讲给大家听。一位同学借助“海峡”这一意想,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那是一个月圆之夜,一个无眠的月圆之夜。诗人徘徊在海峡边,耳畔海涛阵阵,仿佛是祖国亲人在热切召唤:你何时才能回家来呀,两岸同胞共赏月、同举杯!白发 诗人思乡恋国,

 泪洒大海。他坚信,这浅浅的海峡 隔不断中华统一的脚步。这样的话语表明学生体会到了诗歌所传达的漂泊、隔离、诀别和望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这一教学环节中,渗透的是新课标的理念:即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三. 实践活动,开放语文 课堂

  新教材中还加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全新的课型,他们常常是跨语文、地理、历史等诸多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充分体现了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师更应重点突破。如“黄河,母亲河”的综合性学习,首先指导学生分类搜集资料:溯源篇、忧患篇、奔腾篇,然后展开课堂竞赛交流,在活动中使学生了解了黄河的历史、现状及文化,进而产生了民族的自豪感和保护、治理黄河的强烈的责任感。在“戏曲大舞台”、“走近小说人物”的活动中,提炼“关键词”猜人物、“超级模仿秀”、“邮票上的名著”、课件展示诸环节,都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效不错。母亲节前夕,我们会结合八年级下期的活动要求组织“献给母亲的歌”的活动,先请母亲给孩子写一封信,活动环节有:“吟咏母爱”、“动物的母爱,温情脉脉”,“人类的母爱,感天动地”“平凡的母爱,默默无声”“献给母亲的歌”,每一次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每一个妈妈都能感到深深的慰藉 。

 活动课使语文课呈现出更大的开放性和兼容性——一句话,教师的视野有多开阔广,学生的发展就有多高远。

  三 . 科学 评价, 一切为了学生 。

  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分数不能成为评价的唯一手段。你批在日记本上的一句鼓励的话语,画下的一个笑脸,那都是评价。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用语,也要发生转变。批评的话少了,鼓励的话多了,鼓励的话语不宜总是笼统的“好”、“不错”,课堂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话语应该是:

 “你很会学习”——当学生敏锐地发现了问题的关键时; “你很棒”——当学生把自己的看法阐释得清晰明白时; “谁还有不同看法”——当学生言辞偏颇,表达不够完善时; “谁还有什么问题”——当发现有些学生还面带迷惑时; “你坐下来再想想,谁来帮帮他”——当一个学生说错了,正茫然无助时。

  教师评价语言的变化反映了观念的变化,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四 . 课前 训练 , 展示 自我 的舞台

  语文学习需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文学素养,这都需要在生活中点滴积累,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这样,我制定了系列的“课前三分钟”活动,从“每日一说”到“每日格言”,从“美文欣赏”到“我说《水浒》”,从“我讲《三国》”到“古诗鉴赏”。“课前三分钟”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舞台,为学生点亮思想的明灯。

 课程改革,犹如一缕春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它带来了一场空前深刻的教育改革。

 泰戈尔说: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我想用这样几句话表达我的感受

 走进新课改,义无返顾; 走进新课改,风雨兼程; 走进新课改,满载幸福!

推荐访问:教学经验 语文 中学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