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教育行政法律救济问题研究

时间:2022-06-29 19:12:01 来源:网友投稿

  目

 录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引

 言 ...................................................... 1 1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 3 1.1 校园暴力 ................................................ 3 1.2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 ...................................... 4 2 校园暴力的现状 ............................................... 6 2.1 国外校园暴力的现状 ...................................... 6 2.2 国内校园暴力的现状 ...................................... 6 3 校园暴力在行政教育法律救济方面的不足 ......................... 9 3.1 教育申诉的受理机构和受理范围不明确 ...................... 9 3.2 教育申诉程序规范缺失 .................................... 9 3.3 教育行政复议制度的保障力度不足 .......................... 9 3.4 教育行政诉讼制度的缺陷 ................................. 10 4 校园暴力在行政教育法律救济方面的举措 ........................ 11 4.1 明确申诉机构的受理机构、范围及责任 ..................... 11 4.2 建立和完善教育申诉制度的程序规范 ....................... 11 4.3 增设教育行政复议监督机构 ............................... 12 4.4 拓宽教育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12 4.5 树立司法权威,保障司法独立 ............................ 13 4.6 设立教育仲裁机构的初步构思 ............................. 14 结

 论 ..................................................... 15 参考文献 ..................................................... 16 致

 谢 ..................................................... 18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育行政纠纷案件不断增加,教育救济方面的法律缺失问题逐渐显现,努力解决好教育行政纠纷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下法律拟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法律适用等相关法律法规,得出我国现阶段教育救济法律制度方面存在许多漏洞,而弥补这些漏洞就需要我们整理出一套属于我们的教育行政法律救济制度,通过制度的完善为受害者的权利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校园暴力问题能在未来法律规范中得到一定地遏制,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有法可依”。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解释说明让大家认识校园暴力、了解校园暴力,为第二部分的论述做铺垫。第二、三部分主要是利用国内外教育行政诉讼案件的处理方式及现状的分析对比查找国内制度存在的不足、吸收利用国外的先进经验。第四部分是对完善我国教育行政纠纷法律制度的一些建议和构想,从程序、责任、受理机构等多方面进行完善,并在最后提出构建教育仲裁制度。期望能更好的解决我国校园暴力中的教育行政纠纷,推动我国法治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校园暴力;教育行政纠纷;制度缺陷;制度完善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cultural undertakings, cases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have been increasing, and the lack of legal issues in education relief has gradually emerged. Effort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have increasingly become the focus of current legal drafting. This paper analyzes China’s existing legal system, laws and other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many loopholes in China’s current education and relief legal system, and to make up for these loopholes, we need to sort out set of our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legal relief system.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to provide real protection for the rights of school violence can be restrained in the future legal norms to achieve a “legal basis” in the true sense.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to let everyone understand the school violence, school violence, for the second part of the discussion to pave the way. The second and third parts are mainly to find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domestic system and absorb and utilize the advanced experience of foreign coun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handling method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c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fourth part is some Suggestions and ideas to improve the legal system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in China, from the procedures, responsibilities, acceptance institutions and other aspects to improve,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arbitration system. It is expected that it can better solve the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in the campus violence in China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under the rule of law.

 Keywords:campus violence;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isputes;system defect;system improvement

 引

 言

 实际上“纠纷”就是稀缺资源与社会主体间在往来交际中产生矛盾的客观事实,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维护已得利益而引起社会关系或秩序失调的行为。

 [1] 甚至可以把纠纷当作人类社会的常量,这是基于纠纷是伴随着人类生活生产而一直存在所得出的结论。

 [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时期会出现不同的纠纷内容和形式,而在现代社会中,因为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要求的增加,作为文化传播场所的院校则相继发展起来,一时间校园暴力的教育行政纠纷频出人们的视野。

 从字面上来看,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校园或者与校园有连接关系的,单人或多人实施的,以暴力为主要欺压方法,持续地蓄意侵害被欺凌人生理或心理的事件。

 根据现有的案件情况分析,校园暴力易发生在卫生间、校内、校外等偏僻的地点,主要以肢体、言语、网络、社交欺凌等方式为主,侵犯被欺凌人的生理、心理、名誉、财产等权利。施暴者利用这些条件和方式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同时迫使被欺凌者遭受到心灵及肉体上的痛苦。

 根据校园暴力的类型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三种:民事校园暴力、刑事校园暴力、行政校园暴力。无论哪种暴力,学校等机构都应采取正确的措施解决。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机构并没有对校园暴力问题作出正确的处理,因此,教育纠纷的问题还是广泛存在并愈演愈烈,比如 1998 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案,[3] 2008 年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非诉北京大学拒绝受博士学位证案等等,其实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不论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是校生之间的校园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作为人们的关注点存在,因为校园的暴力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上的暴力,也是心灵上的暴力,稍有不慎就会给学生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葬送掉一个学生的一生。同时,我们也能从中看到不同法院的处理方式是

 [1]参见:《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基于法社会学的思考》,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 [2]何兵著:《现代社会的纠纷解决》【M】.法律出版社,2013(5):第 89 页 [3]参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行政判决书(1998)海行初字第 142 号【N】.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2019

  不同的,这样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能够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一方面又能反衬出我国在教育行政纠纷的解决途径存在不足,教育行政纠纷的研究程度不高,并且通过对网络的搜索以及学术界的研究来看,我国教育专家和法律专家对教育行政纠纷也是比较单薄的。[4]

 本文将教育行政纠纷为引入点,通过这个案件中出现的问题来分析我国校园暴力行为、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纠纷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外教育纠纷处理的现状,总结出优秀的处理方式,吸收借鉴国外的这些优秀的方法和制度,希望能够寻求解决当前解决教育行政纠纷的途径。

  [4] 房倩:《教育行政纠纷及法律救济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1 校园暴力产生原因 1.1 校园暴力 在中国古代由于当时阶级的不平等性,并不能把类似于欺凌的现象称为“欺凌”,而是把这种现象称为“剥削、压迫”。在古代早期,其宣传的统治思想是“天赋人权”,但是由于社会变革和人们思想的转变导致压制现象突出。“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5] 的含义发展到秦汉之后,就变成了 “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大夫拥有特权不受刑”,另外还有“法不施于尊者”的极端错误的法律意识。达官显贵欺压百姓后大多不会受到什么惩罚,再加上官官相互,层层施压等问题,封建社会的统治呈现出极度压制景象。

 随着社会的演变,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变革摆脱掉了封建制度的制约和束缚,效仿西法国家法治治国,开始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地位尊卑再也不是衡量的标准,法律才是判断一切的准绳。在这个平等的社会里“欺凌”这一词语才真正的产生。其中最为突出的“欺凌”就是“校园暴力”,它从产生之初就一直作为热点问题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2018 年 11 月 4 日一场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在厦门市某职业中专学校,一名在校女生于晚自习第一节下课期间看到曾经殴打过室友的两个人围在室友的身边,与室友交谈,处于保护室友的好意,上前询问二人找她室友有什么事,不料却被二人殴打,后被劝离开。当晚晚自习下课后,施暴的二人伙同多人将这名好意女生围堵在教学楼的走廊中,后胁迫原告至厕所内进行长时间的殴打,导致原告身体多处挫伤。在暴力行为停止当日想要自杀并在后来多次想要自杀,并且因为这场暴力患上了特指品行和情绪混合性障碍。受害者母亲无奈下向当地的厦门市公安局沧海分局报了警,但是由于一系列影响案件的问题,最后选择向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并且获得诉讼的胜利。

 在现代社会中,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不论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是校生之间的校园问题,这些问题一直作为人们的关注点存在,因为校园的暴力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上的暴力,也是心灵上的暴力,稍有不慎就会给学生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葬送掉一个学生的一生。

  [5]曾宪义著:《中国法制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4):第 9 页

  1.2 校园暴力的产生原因 1.2.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来到世间的初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一作用的显著性,已经被业界学者们所证明,根据他们的研究显示,亲子关系越融洽,参与欺负或者成为受欺负者的机率就越低。然而,在这个就业困难的社会,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都选择工作优先,将孩子交给老人或者委托机构帮忙照看,只关注孩子的物质需求,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去关心孩子们的内心需求,关注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对于孩子们不良的行为疏于管理,最后导致孩子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6] 以北京市西城区五名未成年少女欺凌案为例,该案件的主审法官肖志勇在接受重案组 37号采访时表示,五名被告人与两名被害人,在校园里并没有什么实质的矛盾,被告人觉得心情不爽,随意选择的被害人,在案件结束后,家长在现场并没有对犯了错的孩子进行规劝,反而是有一些不当的言辞。可见,造成这次悲剧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或者监管的不到位。

 1.2.2 学校干预的不足 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学校纷纷以学生成绩对的好坏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而忽略了对学生良好行为教育的培养,不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加以规制,最终让学生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不敢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由于法律知识的欠缺,老师们对法律法规存在错误解读,在面对学生们的不良行为的时候,不敢批评教育,放任不良行为的发展。

 最后,学校的教育方法也存在问题。我们总能够听到老师们说这样一句话“你不打他,他怎么就打你?”,就这样一句极其荒谬而又看似有理的话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些学校和老师对于校园暴力行为存在一定的认知和偏差。

 1.2.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由全体人民组成的社会,人是社会中的一部分,人类的发展推动这社会的进步,社会的环境也会影响人们的发展。对于外在环境中的一些事物,需要我们辨别出事情的是非曲直,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判断出部分问题潜在的危害性,那么我们就会陷入问题的漩涡。事实上,现代社

 [6]支愧云:《校园暴力心理机制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第 67 页

  会中的很多青年都是因为不能够正确的认识事情的曲直,而遭受不良行为的侵袭,以至于违法犯罪。校园暴力行为的促进因素...

推荐访问:教育行政 救济 法律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