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化常识竞赛试题(联校竞赛)

时间:2022-06-29 14:16:01 来源:网友投稿

 开平一中高三语文 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 命题人:李春凤

  审核人:高虹 时间:2020 年 3 月 31 日 19:00-19:30

 智学网

 满分 130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一、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

 2.古代“下车”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

 3.“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

 4.“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5.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

 6.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对应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四更就是 1:00—3:00。(

 )

 7.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

 8.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9.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 10.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禄。(

 )

 二、选择题(基础题)(每题 3 分,共 90 分)

 11 、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例如:“花甲重逢,外加 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

 )

 A、60 岁

 B、70 岁

 C、100 岁

  D、141 岁 12 、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

 )

 A、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颂王昭君 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颂杜甫

 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颂白居易 D、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颂李白

 13 、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14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

 )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15 、中国古代文化中定义的“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古代的“史圣”、“医圣”、“书圣”、“画圣”、“茶圣”、“诗圣”分别是:(

 )

 A、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 B、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 C、王羲之、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 D、吴道子、陆羽、杜甫、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 16 、唐代被视为中国各朝代旧诗最丰富的朝代,唐诗是汉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诗人众多,许多诗篇还是被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称为“诗魔”、“诗鬼”、“诗佛”、“诗仙”、“诗圣”、“诗豪”的诗人分别是:(

 )

 A、白居易、李贺、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 B、李贺、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 C、王维、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 D、李白、杜甫、刘禹锡、白居易、李贺、王维 17 、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 )

 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B、白露、寒露、小雪、大雪 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

  D、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18 、干支纪年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3) ÷60 ,得余数 R;再求 R÷10 的余数是 X,R÷12 的余数是 Y。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的換算公历年份成为干支纪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X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Y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例如:公元 2000 年的干支如何?(2000-3)÷60= 33 ....... 余数(R)17 ,(R)17÷10= 1 ....... 7(X), (R)17÷12= 1....... 5(Y),因此,公元 2000 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现在,计算公元 2015 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

 )

 A、乙未年

 B、丙申年

 C、甲午年

  D、丁酉年 19 、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

 A、尚书省、工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兵部 20 、我国古人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古代的“及笄 jī之年”、“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花甲之年”指称的年龄分别是:(

 )

 A、女子 15 岁、男子 20 岁、30 岁、40 岁、60 岁 B、女子 15 岁、男子 20 岁、50 岁、60 岁、70 岁 C、15 岁、20 岁、30 岁、40 岁、60 岁 D、13 岁、20 岁、30 岁、50 岁、60 岁 21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由五种元素充盈在天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维系着自然的平衡。“五行”中分别代表“生长的物质”、“散发热能的物质”、“大自然本身”、“循环流动的物质”、“坚固的物质”的物质元素是:(

 )

 A、金、木、水、火、土

  B、木、火、土、水、金

 C、火、土、水、金、木

 D、土、水、金、木、火 22 、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五刑有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之分,其中隋唐以后封建制五刑是指:( )

 A、笞(chī)、杖、徒(劳役)、流(流放)、死 B、墨、劓(yì割鼻)、剕(fèi 砍脚)、宫、大辟(pì死刑) C、黥(qíng 墨字)、劓(yì割鼻)、斩趾、枭首(xiāo 砍头)、菹(zū剁肉酱)

 D、磔(zhé 凌迟)、髡(kūn 剃发)、髌(bìn 割膝骨)、炮烙、刵(èr 割耳朵) 23 、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坐西朝东”为最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下位是“坐东朝西”。传统课文《鸿门宴》涉及宴席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文中座次描述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正确的是:(

 )

 A、项羽、项伯、刘邦、范增、张良 B、项伯、范增、项羽、刘邦、张良 C、项伯、项羽、范增、刘邦、张良 D、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 24 、我国古代史书是记载历史事实的历史散文,要求如实地记载真实的历史事件,不允许采取文学创作的方法进行虚构。史书编排体例分为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纪传体(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反映历史)、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记叙历史)、记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记载历史;根据编排的年代跨度情况,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下面对《史记》、《左传》、《战国策》、《汉书》编排体例判断正确的是:(

 )

 A、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断代史

 B、通史、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通史

 D、通史、编年体、国别体、通史

 25 、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dié)、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从夜晚 23时至凌晨 01 时开始第一个时辰,依次循环。下面根据天色的变化理解的时辰正确的是:(

 )

 ①《孔雀东南飞》:“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句中“鸡鸣”是凌晨 01 时至 03 时; ②《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句中“黄昏”是晚上 19 时至 21 时,“人定”是夜晚 23 时至凌晨 01 时; ③《李愬雪夜入蔡州》:“夜半雪愈急”,句中“夜半”是夜晚 23 时至凌晨 01 时; ④《李愬雪夜入蔡州》:“晡时,门坏”,句中“晡时”是 下午 17 是至 19 时。

 A、 ①③ B、 ①②

 C、②③

 D、③④

 26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下面对传统节日习俗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食禁火、祭祖扫墓、踏青插柳——重阳节 B、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悬艾叶——端午节 C、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春节 D、扫尘守岁、爆竹门神、祭祀神佛、祭奠祖先——清明节 27 、我国诗歌源远流长,包括诗、词、曲,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下面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理解正确的是:(

 )

 A、春秋——《诗经》——浪漫主义 战国——《楚辞》——现实主义 B、汉代——乐府诗——律诗、绝句 唐代——格律诗——歌、行、引、吟 C、南朝——田园诗——陶渊明

 东晋——山水诗——谢灵运 D、宋代——词 ——单调、双调 元代——曲——杂剧、散曲 28 、汉语成语承载了中华民族众多的文化因子,成语在中国婚姻爱情文化留下了许多蛛丝马迹。下列成语描述男女之间悦 表情达意两情相悦的爱情一项是:(

 )

 A、琴心相挑——以琴声传达心意,表示爱情。

 B、金屋藏娇——古时指特别宠爱某美貌女子,现多指男人在婚外包养情人。

 C、掷果盈车——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与追捧。

 D、倩女离魂——旧指少女为爱情而死。

 29 、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部族,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历史上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灭亡西周的民族是:(

 )

 A、北狄

 B、南蛮

  C、 西戎

  D、东夷 30、 、下面关于“桑梓”、“社稷”、“烽烟”、“桑麻”、“汗青”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家乡、国家、战争、农事、史册 B、国家、战争、农事、史册、家乡 C、战争、农事、史册、家乡、国家 D、史册、家乡、国家、战争、农事 31 、名胜古迹就是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下列古诗词中描述的我国古代名胜古迹理解正确的是:(

 )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西湖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黄山 C、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 D、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洞庭湖 32、 、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

 A、患难之交——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B、竹马之交——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 。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

 C、布衣之交——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

 D、贫贱之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

 3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

 B.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C.戍漕,是指陆路运输军需物资。古代军需物资运输主要以水路运输为主,在水路不通处再辅以陆路运输。

 D.汉代武帝继位后始有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追称“元狩”,以前年号为“建元”、“元光”、“元朔”,此后形成制度。

 34、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下面对“宋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按字数长短分,词大致可分单调 (58 字以内)、中调 (59 一 90 字以内)和长调(91 字以上,最长的词达 240 字)。

 B、宋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长短句”,宋词也是诗的别体,也有人称其为“诗余”。

 C、按创作风格分,大致可以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柳永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是婉约派代表人物。

 D、按段落分,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35、 、理解下列句子中古代官职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连 辟 pì公府 不就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B、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拜:改任官职。

 C、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陈情表》)——除:免除授职。

 D、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出:出任京官。

 3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 3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D.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3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满秩”,也称“秩满”,官吏任期结束的意思。

 B. 廷对”在文中是指大臣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这是皇帝考查官员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提拔官员的唯一凭借。

 C.“衣冠之士”在文中借指读书人。

 D.“慎独”是一种情操,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

 3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 20 岁。古代男子 20 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 “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D. “昆弟”指兄弟。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40 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三、选择题(高考真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 (2018 年全国卷一)4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 年全国卷二)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为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城,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 年全国卷三)4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7 年全国卷一)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 年全国卷二)4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2017 年全国卷三)4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2016 年全国卷一)47.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016 年全国卷二)48.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2016 年全国卷三)49.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2015 年全国卷一)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推荐访问:竞赛 试题 常识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