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

时间:2022-06-27 10:56:02 来源:网友投稿

  1 1

 农业局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 3 篇

  农业局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第 1 篇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根据农业部门职能,认真履行农民教育工作职责,着力实施了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退耕还林农户技能培训,开办农民田间课堂等。通过开展农民培训,使一大批农民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得到了提高,为实现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我局近年履行农民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民培训实施情况

 (一)认真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20042009 年间,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精神,认定了三家培训机构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我县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 18550 人,转移输出 16836 人,转移输出率达 90.7%;主要培训二、三产业的技术工,包括电脑、缝纫、建筑、烹饪、机械、烤瓷等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培训了一大批初、高中毕业生,为富裕农村劳动力转岗就业提高了素质技能。

  2

 从 2010 年后,阳光工程培训由农业部及财政部联合举办,并调整了工作思路及方案,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 年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办财[2011]77 号)精神,我县重新审核认定了培训机构,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特色非农产业培训需要,认定县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为我县的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截至 2012 年 12 月共完成阳光工程培训 4250 人。培训专业主要有沼气生产工、农机手、蔬菜园艺工、农村经纪人、农产品加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员、休闲农业、畜牧和渔业等。阳光工程培训开展以来,争取国家培训资金共 622.35 万元。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者的职业技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了我县劳务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共同发展。

 (二)认真开展新型农民培训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知识化、职业化水平。根据我县主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村一品发展方向,我们以培训现有在家农户为主体,从 2007 年至今在全县实施新型农民培训,仅 2009 年,全县就设置 50 个新型农民培训班,其中优质稻 45 个、蔬菜(含食用菌)3 个、麻鸡 2 个。完成新型农民培训 5 万人次,

  3 参训人员以从事主导产业的专业农民或专业户为主。送科技下乡 40 余次,咨询农民 3000 人次,在县集中办班 7 次,培训以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村委会负责人种粮大户、沼气工、果树种植专业户 400 人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和指导,使受训户基本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达到绿色证书岗位规范的要求,从实际上推进示范村一村一品发展,提高农村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培养科技示范户

 根据我县的产业发展情况,我们积极探索农民培训指导的新模式,通过遴选科技示范户,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指导,围绕五大产业在全县筛选出 1000 名有素质、爱科学的农户为科技示范户,按照 10:1 的比例配备了 100 名农业科技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我们通过整合阳光培训项目和高产创建项目的开展,以集中培训、田间课堂、基地实训、组织现场观摩、发放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2011 年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 300 余期,开展包括水稻、果树、蔬菜种植专业及动物防疫、畜禽繁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方面的培训,受训人员达 16000 多人次,编写和购买了《县 2010 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植物保护与防治手册》、《麻鸡蔬菜生产技术》、《惠农政策法规汇编》、《水稻高产创建实用技术手册》等共 18000 余册,编印其它农业技术资料 10000 多份。专家组成员深入到乡镇

  4 村组户面对面地进行一增四推技术讲解和指导,农民的种、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四)开办农民田间课堂

 根据我县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劳动力结构情况,我局积极引进新的培训模式--开设农民田间课堂先后在白彼乡、石庄乡饶家村、白露乡、河上、马鞍等乡镇开设田间课堂,选择科技示范户为学员,通过课堂与田间交叉,学员与教师互动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提高了培训效果。两年来,田间课堂共有学员 200 余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 2000 余户,提高了生产技能。

 (五)开展送科技下乡服务

 我局近年来开展了农民知识化、职业化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大宣传、大培训、大示范、大服务四大行动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通过采取县农业局专家与乡镇农技干部集中到村镇培训、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农户、赠送科技书籍和光碟等形式,共培训 4 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9 万余份,发放各类《水稻良种轻简高产栽培经济师手册》、《油料旱地绿肥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手册》等 30000 册,培训新型骨干农民1124 人。通过培训,普遍提高了农民的专业化程度,解决了农民生产中诸多难题并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付县长任组长,

  5 农业局、县委组织部、人保局局长为副组长,畜牧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建设局、农机局、农技推广中心等为成员单位的县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政策、调配经费等工作。成员单位密切协作,各司其职。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在县农业局科教站,有专职管理人员 3 人,全面落实阳光工程培训项目日常管理工作。农业局组建了农业技术指导专家组和以农技站、植保站、土肥站、经作站、种子站、兽医站、水产站等负责人为成员的专家团队。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站共同参与的工作氛围。

 二是宣传到位。采用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进村入户宣传农户培训的目的、意义、要求,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认真宣传农业政策法规知识,宣传中央 1 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动员本局共产党员带着深入农村农户、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三是任务落实到位。年初下达农民培训任务,分解到各站股和各乡镇、培训机构,实行站长、校长负责制,并且进行年度目标考核。

 四是培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到位。建立了各类培训基地,配齐了必要的教学设备。使培训步入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五是师资力量配备到位。为确保培训质量,我局在师资

  6 力量上狠下功夫,采取了走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一是选派技术骨干到外地学习、进修、更新知识。二是聘请高级农艺师、畜牧兽医师来我县授课,向广大农民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

 六是教材编写发放到位。在举办培训班前组织教师精心编写培训教材,打印成本,确保学员人手一册。

 七是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建立了学员培训台账制度,就业跟踪制度,有专人负责管理,确保统计数据正确,按时上报培训进度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农业局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第 2 篇

  一、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 66 所(成型幼儿园 32 所,完全小学 10 所、教学点 9 个,初级中学 5 所,九年一贯制学校 8所,特殊教育学校 1 所,中等专业学校 1 所);教职工 5175人(幼儿园 1508 人,小学 1981 人,初中 1083 人,特教 49人,中等专业学校 520 人);在校生 68418 人(幼儿园 18948人,小学 32827 人,初中 10632 人,特教 134 人,中等专业学校 5737 人)。

 2017 年以来,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电商名城,幸福家园奋斗目标,积极进取,务实苦干,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在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事关全局的战略工程、影响长远的基础工程和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认真贯彻教育优先的战略方

  7 针,牢固确立教育兴区的发展理念,瞄准打造幸福家园里的幸福教育的目标,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聚焦教育发展,聚力改革创新,全区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升,教育事业呈现出优质、均衡、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广大师生及社会群众有了较大的幸福获得感。先后荣获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全国青少年普法先进集体

 江苏省社区教育发展示范区等省级以上荣誉 30 余项,近两年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综合得分位居全市第一,连续四年蝉联全市教育系统目标考核第一名。

 二、

 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政府主导,秉承依法治教,推动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我区坚持把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作为全区上下的共同责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心聚力推动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将教育事业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委常委会、党政联席会、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和谋划教育改革发展工作,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调整区教育事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区级各部门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工作任务,协调推进校舍安全工程、教育资源

  8 配置、教师队伍建设等事项。绘就教育改革发展新蓝图,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区人大、政协多次组织调研、视察活动,就教育发展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优化资源配置。高度重视省政府 1 号文的落实工作,先后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政发〔2017〕97 号)、《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有序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区人民政府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城市化进程和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及省定办学标准,制定了《**区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城区学校分布、办学规模、服务半径更趋合理,扩充城乡优质资源,满足各学段的入学需求。2017 年,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得分 77.29 分,位居全市第一。

 3.强化党建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健全党务与业务四同步管理机制,落实六项清单制度,推进百千千万行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十九大精神支部行百名书记送党课党员教师讲党课等专题活动,实施党建文化一校一品工程,打造党建文化的亮点品牌和草根品牌,

 保安中心学校弘扬革命精神

  9

 打造红色校园党建文化品牌被中央电视台报道,教育系统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更加凸显。

 4.强化协调联动。健全新建小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联审联批例会制度,教育部门全程参与学校建设工程,并减免相关教育规费。推行学校环境安全检测工作,新建学校环评程序完整,教育用地安全可靠。建立校园及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制,健全学校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工作机制,配齐配足学校专职保安人员及设施设备,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应急演练和隐患排查整改活动,教育系统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2017 年,成功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县(市、区)称号,我区 11 所学校创成市综治安全管理、校车运行等先进学校。

 5.强化督导考核。成立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择优选聘首席督学 3 名,专职督学 12 名,实现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全覆盖。将 30 万元督导经费列入 2017 年度财政预算,常态开展综合督导、专项督导、跟踪督导、评估监测等 20多次。实行督导结果公告、限期整改和问责制度,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学校管理工作考核指标。2017 年,成功创建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区),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获市级先进集体称号。

 (二)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创优升级,推动教育事业全

  10 面发展

 按照整体创优、内涵提升的发展思路,保质保量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教育年度考核任务和各专项督导任务,对各级各类教育实行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1.学前教育规范有序发展。将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关于实施第二期(20162020年)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的意见》、《**区 2016-2020 年幼儿队伍建设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文件,对全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管理机制、发展目标、重点工作、保障措施、师资队伍建设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很好的落实。同时成立**区无证幼儿园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区各乡镇街道、部门参与,加强民办园监管,规范其办园行为,坚持严格准入、规范办园,坚决取缔不符合条件的非法办园。目前,全区现有成型园 34 所,其中省优质园 28 所,占比 82.4%,市级优质园 5 所,合格园 1 所,省优质园比例逐年提高。2017 年,有两所幼儿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优质幼儿园,一所幼儿园已经接受了现场评估。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对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指标(试行)》,有序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有效控制学校规模和班额,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实施方案,建立控辍工作台账,全区义务教育

  11 阶段巩固率 100%,无辍学现象发生。我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达到国家标准。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条件不断改善。在完成学校食堂提升改造工程的基础上,区财政投入 200 余万元为全区中小学校食堂添置保温餐盒、保温箱等设备。按照一生一铺一垫一褥的标准,为全区 2000 多名住宿留守儿童购置保暖垫被。近三年来,统筹安置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人数达 1548 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

 3.特殊教育办学水平持续提升。认真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不断加大对特殊教育投入,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提升办学水平。**特殊教育学校加强随班就读专用资源教室建设,实施康教、艺教、职教三结合教育,创造条件开设各类专业,全部实施免费入学,全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 98.5%。于 2012 年 12 月就已成功创建成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荣获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4.大班额现象消除进程加快。按照已编制的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统筹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扩大增量、用好存量、合理分流,加快消除现有大班额。建立消除大班额工作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开展专项督导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开督导检查结果,对班额严重超标的学校要责令限期整改,并从严限制其招生人数。通过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校舍提升改造工程和城区学校的启动建设,我区的大规模和大班

  12 额现象将得到有效缓解。

 5.职社教育特色多元发展。创成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省现代化中职专业群、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各 1 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2 个,省职业技能大赛摘得

 2 金 2 银 5 铜;创成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居民学校 6 个、学习型组织 2 个、学习型家庭 20 个,完成精神文明建设培训 1.73 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0.97 万人次。2017 年,创建成江苏省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区 11 个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达到省级社区教育中心标准。

 (三)深化素质教育,强化内涵提升,推动教育事业特色发展

 1.系统推进立德树人。坚持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首位,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礼四仪、宿迁文明 20 条宣传教育活动,将相关德育内容落小落细落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全面加强理想信念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总结提炼《中华弟子规系列读本》教学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拓展国学教学外延,积极开展国学教学活动,设立国学小书院,成立国学教育践行班,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篇目、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国学专题教育。全面践行转理念、真减负、多活动、提质量要求,开齐开足国家基础课程,鼓励学校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全面倡导绿色发展评价,从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

  13 不依据中考成绩给学校排名,学生学业负担指数满意度达90%以上。

 2.切实维护教育公平。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招生政策,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平稳实施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均衡分班配备教师等政策,科学制定《**区 2017 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意见》,规范招生行为,全区无一例违反招生规定现象发生。2017 年全区初中毕业生 3260 人,其中升入职业学校 1564 人,职普比为 92.2%,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我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都按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全区近 80 名专兼职教师任教。全区 23 所学校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运作正常,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开设率、心理咨询室配置率、心理健康档案建档率、困难学生受帮扶比例均为 100%。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数据反馈,2017 年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为95.2%,学业合格率达 100%。认真组织普通话宣传周、经典诵读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系列活动,依法加强语言文字监管工作,区域内普通话普及率达 100%,各类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达 100%。

 3.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校园特色文化一校一品一课程建设,深入实施校园体育 1﹢X 工程和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认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结果,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为 97.8%。建立

  14 学生成长档案,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 97.6%。全区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省校园阅读领航学校江苏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等市级以上称号 40 多项;全区学生参加现场征文、校园足球、文艺演出、双语阅读等省级以上赛事,获奖超过 300 多个。

 (四)坚持以人为本,健强师资队伍,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发展

 师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水平。为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重要的品质保障。

 1.加强师德建设。健全教育、制度、监督、查处四位一体机制,开展争做四有好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治理等活动,动态整改师德失范行为。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考核激励制度、职称评聘管理机制,定期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大力弘扬教育正能量。高新区小学罗乾喜、**实验小学张海燕等 20多名教师获得市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级先进个人等称号。

 2.增强队伍活力。2017 年招引教师 85 人,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 8 人。全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专职教师小学和初中占比分别达 60%和 80%,小学、初中师生比分别达 1:?和 1:?。全区共?所农村幼

  15 儿园均已达两教一保,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人,占比为85%,达到省定标准。公办幼儿园在编教师 2017 年达?%,较 2016 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418 名教干、教师参加交流,占符合条件的 16.8%,其中,?名骨干教师参加交流,占符合条件的?

 %,远超过 15%的规定要求。出台教师学历提升三年计划,明确奖补办法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学历,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每年安排?万元专项资金奖励优秀教师和教育人才。出台专门文件指导公办幼儿园非在编人员工资待遇管理,幼儿教师待遇保障更加有力。

 3.提升师资水平。以教师研修中心为依托,树立研训一体理念。以名师工作室、学科研修坊、教科研共同体、乡村教师培育站等为载体,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区参加市级以上培训 6000 多人次。建立省特级教师工作站 4 个,依托名师工作站,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全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年内,新增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 414 人,目前全区拥有省特级教师 4 人,市、区级名校长、名教师 65 人,区级教学能手以上称号教师 1015 人。新增市骨干教师?人,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占比达?%,高于教育现代化 15%的指标要求。

 (五)加大经费投入,强化机制保障,推动教育事业均衡发展

  16

 坚持把教育经费投入作为财政支出的必保重点,不断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城乡一致、校际平等、有利于农村学校优先发展的全区统筹安排的经费运行体系。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全额纳入财政保障范畴,实现了教育经费财政全额足额保障、依法实现三个增长、城乡学校均衡配置的良好局面。

 1.提供财力支撑。坚持把教育事业发展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对义务教育实行预算单列,统筹公用经费向边远乡镇和小规模学校倾斜。2017 年,财政教育支出总额为?万元,各阶段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基准定额。农村学校经费投入增幅高于城区学校经费投入增幅,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经费的比例为?%。继续实施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中等职业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经费按规定落实。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并全额划拨教育使用。

 2.规范经费管理。不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全面建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资助各类教育困难学生 4153 人次,资助金额 245.41 万元,资助标准和比例均达到省定要求。设立民办幼儿园教育发展专项资金 20万元。

 3.改善办学条件。完成义务教育布局规划修编,拟定主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和特殊教育学校迁建方案。豫新小学已完成工程总量 80%任务,庐山路小学、南外仙林分校宿迁学

  17 校完成开工前一切准备。农村学校改造工程全面推进,曹集、丁嘴、保安等 3 所学校综合楼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印象九九、季桥两个小区配套幼儿园顺利移交并于秋季学期正式开园,全区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安排教育信息化经费?万元,新配置触摸一体机、师生电脑共?台,建成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创新实验室共?间,班级多媒体、学校录播教室覆盖率分别达?%、?%,全区达省教育装备Ⅰ类标准学校比例上升到?%。

 三、存在问题

 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区教育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与上级要求、群众期盼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学校布局规划实施进程有待进一步加快,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

 四、下一步打算

 我区将以此次督导考评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省、市发展教育事业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全区教育工作的认可度、满意度。

 1.全面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履行政府教育工作主体责任,强化教育督导考评工作,确保各镇街、各部门提高教育履职质量。

  18

 2.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实施《**区第二期(20162020 年)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建好镇街公办幼儿园和小区配套园,加大省优质园创建力度。贯彻落实《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基本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加大**职业中学与企业合作办学力度,建成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构建中职与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衔接贯通机制,推进中职教育国际交流。

 3.不断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统筹调剂教职工编制、清理回收编制等方式,优先保障师资配备需求,每年教师自然减员指标确保用于新增教师。以区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工作站为依托,打造好教科研共同体平台,深入开展教学比武,更大力度组织实施跨江联动、学科优质化工程,认真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岗位评聘、校际交流等方面的奖励、考核机制,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4.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统筹推进绿色学校、法治校园、文明校园等创建,积极申报小学特色文化、中学课程基地、中小学品格提升和前瞻性教学改革等项目,提高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应用水平。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做大学前教育,做优义务教育,做实职业教育,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农业局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汇报第 3 篇

  根据《河南省人民

  19 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 2020 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方案的通知》(豫政教督办〔2020〕17号)要求,我市对照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对各自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中小学校 1059 所,教职工 50768 人,在校生713256 人。

 其中,普通高中 35 所(民办 17 所),教职工 7874 人,在校生 79584 人;初中 205 所(民办 58 所),教职工 18492 人,在校生 205526 人;小学 819 所(民办 152 所),教职工 24402 人,在校生 428146 人;中等职业学校 10 所(民办 2 所),教职工 1989人,在校生 32927 人;特殊教育学校 5 所,教职工 112 人,在校生 366 人;幼儿园 1257 所(民办 995 所),教职工 21020 人,在园幼儿 210876 人。

 二、2021 年履行教育职责情况和 2020 年相关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一)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情况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情况

 (1)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是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摆在首位,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0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健全和夯实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二是着力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牢牢掌握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权。三是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和管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四是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领导干部坚持带头上讲台讲党课,大力推进主题党日活动制度化建设,确保教育系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2.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机制情况

 (2)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国家和河南省课程计划,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同时,提升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水平。一是落实好两操和阳光大课间,组织开展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中小学生晨光、曙光体育比赛活动,积极推动各类体育社团发展,引导学生掌握 1-2 项运动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二是通过中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形成倒逼机制,落实教育部提出的戏曲进校园,推行戏曲特色韵律操,帮助每位学生掌握 1-2 项艺术技能,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三是依托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落实安排劳动实践课程,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

 (二)落实国家和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3.出台落实国家和省教育法律、法规及重大项目的相关

  21 配套政策措施

 (3)全面推进许昌教育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先后出台了《中共许昌市委办公室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许办〔2017〕17 号)、《中共许昌市委办公室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许昌市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许办〔2018〕22 号)、《中共许昌市委关于加强学校党的建设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许发〔2018〕20 号)、《中共许昌市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印发〈许昌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计划(2020-2022 年)〉的通知》(许发〔2020〕6 号)、《许昌市教育现代化 2035》、《许昌市教育扶贫行动指挥部工作方案》等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为加快推进我市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4.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工作情况

 (4)加快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一是加快高中学校扩建扩容。按照《许昌市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专项规划(2021-2021年)》要求,到 2020 年底,全市新建高中 2 所(襄城中学、建安区一高),改扩建 5 所;到 2021 年底,全市新建高中 2 所(建安区二高、长葛市第二高级中学),改扩建 10 所,配齐所有选课走班教室,全面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二是加大高中教师补充力度。2021 年全市招聘高中教师 275 名。2020 年市直

  22 高中面向陕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河南大学考核招聘 53 名应届毕业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37 名高中教师。市直普通高中在依据国家规定标准完成教职工编制配备的基础上,按 5%左右的比例增配了走班教学所需教师编制。

 5.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情况

 (5)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空中招聘。疫情发生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线上招聘平台迅速建立,广泛邀请企事业单位参与招聘。截止目前,累计通过平台提供岗位达两万多个。二是鼓励学生参军入伍。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广泛宣传、积极动员大学生参军入伍,2021 年共有 198名大学生应征入伍,2020年有意愿参军330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评为河南省征兵工作突出单位。三是深化产教融合。许昌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许昌中高职职业教育联盟、中原电梯联盟、黄河鲲鹏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实现了专业教育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衔接,目前,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签约的学生达到 656 人。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积极推进与许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许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合作,共建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展科研服务、成果转化、人员培训、学生实习实践、就业等多方面合作,为许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

 (三)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23

 6.推动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情况

 (6)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持续增加。我市共有 1257 所幼儿园,其中:民办幼儿园 995 所,公办幼儿园 262 所。全市在园幼儿 210876 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 47649 人,民办园在园幼儿 163227 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 129256 人。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 83.89%,完成 2020 年底省定 80%的目标。

 (7)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完善工作台账,逐园治理,全市已完成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任务 37 所。推进乡(镇)公办幼儿园建设,按照《许昌市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截止目前,全市 76 个乡(镇)共有公办中心幼儿园 124 所。

 7.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情况

 (8)不断提升义务教育巩固率。2021 年春季,教育部下达给我市 18051 名疑似失学儿童情况核查和劝返复学工作,经反复排查,逐一核对,全市共劝返辍学学生 646 名,控辍保学台账已经全部销账归零,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9.76%。

 (9)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2018 年我市所有县(市、区)均已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根据《推进许昌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2020 年 6 月底前,各县(市、区)已经完成了学校布局规划。待河南省启动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后,积极推动魏都区、襄城县、建安区和长葛市率先通过国家认定。

  24

 (10)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管理工作。印发了《许昌市主城区 2020 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实施方案》,实现了公办民办学校同步招生,民办学校严格按照批准的招生范围、招生计划和规定的招生时间、招生方式组织招生,坚决杜绝提前招生、掐尖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学校,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8.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情况

 (11)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2021 年,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 51637 人,中职学历教育招生人数 21528 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30109 人,职普比为 4.1: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87%。2020 年,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总数 66123 人,中职学历教育招生人数 23857 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数 34332 人,职普比为 4.1:5.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8%。

 (12)逐步完善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有效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合理安排三年各学科课程,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和理化生实验等课程;深化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试点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聚焦竞赛课程、国际课程、培优课程以及人文、数理、体艺、科技等特色项目,培育和打造办学特色。

 9.提高职业院校办学能力与水平情况

 (13)持续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落实市域高水平学校

  25 和专业建设计划;执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人员)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2021 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国家级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被教育部、财政部认定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院校;2020 年许昌电气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被评为河南省高水平专业建设工程建设单位。

 (14)加快发展中职教育。落实《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2021 年许昌科技学校、禹州市中等专业学校成功申报、获批河南省高水平中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项目;许昌科技学校、禹州市中等专业学校和许昌技术经济学校 3 个中职学校成功申报获批河南省高水平专业(群)项目。

 10.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情况

 (15)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一是强化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管,定期开展办学行为检查活动,引导帮助民办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提升服务能力。二是坚持政策扶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三是认真落实年检年报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四是开展民办学校规范办学防范化解风险专项行动,加大对中小学乱招生、乱办班、乱收费等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

  26 查处力度。五是健全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相关制度,对违规办学开展联合执法,进行专项治理,有力推动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1.优化特殊教育资源情况

 (16)统筹解决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认真落实一人一案,解决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问题,实现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零拒绝、全覆盖。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加强随班就读和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建设。

 (四)统筹推进教育工作情况

 12.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发展工作情况

 (17)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发展。2020 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分管教育副市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专班,下设 7 个工作组,及时研判我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措施,协调解决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市教育局紧紧围绕保返校复学、保师生健康这一中心任务,对全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展开全面部署,确保全市师生身体健康,确保学校顺利复学,确保高考、中招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教育教学正常化。

 13.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情况

 (18)开展对县级政府教育履职情况的督导评价。2021 年

  27 11 月 12 日至 20 日,市教育督导室对 9 个县(市、区)政府(管委会)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了督导评价,并下发了反馈意见,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根据反馈意见,积极整改,成效显著。

 (19)完成无证幼儿园的治理工作。2021 年全市无证幼儿园治理任务 77 所,已按照时间节点全部完成。2020 年全市无证幼儿园治理任务 49 所,已完成治理 24 所(准入 13 所,取缔11 所),剩余 25 所正在推进治理,拟准入 15 所、取缔 4 所,整合 6 所。

 (20)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市、县、乡三级网络(市级督导、县级筹划、乡镇实施),以乡镇、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发动社区干部和网格负责人,及时排查、整治培训机构安全隐患。建立健全三公开一备案制度,要求培训机构公开收费、公开课程、公开师资,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21)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按照《许昌市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规划》,许昌市 2021-2022 年农村寄宿制学校规划建设 138 所,其中2021 年 33 所,2020 年 29 所,2021 年 45 所,2022 年 31 所。2021 年 33 所建设任务全部完成;2020 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 29 所,截止目前,建设完工 13 所,主体完工 2 所,在建 5 所,其余 9 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28

 (22)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市教育局密切关注全市中小学教师负担,多次到学校走访调研,督促各部门开展自查,梳理出减负清单,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之中。

 (五)加强教育保障情况

 14.保障教育财政投入情况

 (23)确保两个只增不减。2021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完成 68.36 亿元,比上年 64.03 亿元增长 6.7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18.9%,其中: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完成 11.22 亿元,比上年 10.78 亿元增长 4.08%,占市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 17.3%;2021 全市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7019.29 元,比上年 6708.34 元增长 4.6%.

 (24)认真落实各类生均公用经费。2021 年全市各类生均经费政策落实到位,上级下达和地方配套资金按政策标准及时拨付到位。

 (25)规范管理使用教育费附加。2021 年市直教育附加收入完成 27364 万元,支出完成 27364 万元,教育费附加全额用于教育。

 (26)规范管理使用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教育资金。2021 年,严格按照中发〔2018〕27 号文件规定,暂停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

  29

 (27)落实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政。2021 年拨付教师继续教育经费 215 万元。

 1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28)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实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储备制度,做到空编即补、空一补一;二是创新教师招聘方式,逐步形成教师考核招聘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特岗招聘为补充的教师招聘长效机制,满足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三是继续推进县管校聘,2021 年以襄城县为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改革,2020 年各县(市、区)全面推行;四是校长专业培训、教师岗位轮训及业务考试参与率达到 100%。

 (29)提高中小学教师收入津贴及待遇。市直及各县(市、区)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都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特岗教师享受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30)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待遇政策。从 2021 年 7 月 1 日起,我市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统一调整班主任津贴、地方教龄津贴和农村学校教师补贴标准。目前,市直学校及各县(市、区)学校均已按照政策正常发放到位。2021 年许昌市农村教师周转宿舍规划 488 套,其中建成投用 90 套,竣工验收 160 套,主体施工 194 套,装饰装修 44 套。2020 年,全市共规划农村教师周转宿舍 1972 套,截止目前,主体施工 80 套,其余 1892 套正在办理前期手续。各县(市、区)共需新建农村教师保障性住房10836套,2020年新建1900套,2021-2024

  30 年,每年完成 20%以上建设任务。

 (31)开展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和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专项治理工作。根据市直教育系统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情况,建立整改台账,进行分类整改,被抽调借用的中小学教师已返回教学岗位。

 (32)拓展教师补充渠道。加强县域内教师的交流,采取县域内城区之间、城镇之间、镇区之间教师交流和集团化办学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引导教师向乡村流动,实现教师队伍区域内统筹管理、合理配置。2021 年 6 月至今,我市义务教育学校交流教师 1622 人,其中交流骨干教师 464 人。教师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职称评审过程中,对农村教师的优质课、表彰、素质教育、推行课程改革、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等方面业绩要求均比城市教师降低一个等次。在 2021 年中高级职称评审中,有 221 人享受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中小学一级教师政策,有 354 人享受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评聘中小学高级教师政策,有 36 人享受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考核认定中小学一级教师政策。

 (六)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情况

 16.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情况

 (33)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一是建立地方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的学校安全防控机制。严格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安全主体责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健全

  31 完善主要负责同志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体系。二是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隐患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快速反应机制,强化应急演练。持续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配齐配强法治副校长或法治辅导员,提升法治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在市政府食安办的领导下,做好教育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坚持以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品安全为目标,全力推动全市公办中小学校以学校食堂供餐为主、第三方配餐为辅的中小学生午餐供应模式,确保有用餐需求的学生全覆盖,达到食材源头可溯,确保学生安全就餐。

 (七)教育督导保障情况

 17.设置教育督导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等情况

 (34)进一步完善市、县、校三级督导管理体制。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增补市委组织部、市委巡察办、市委市政府督查局进入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对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委员进行了调整,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督导人员。

 (35)切实保障教育督导经费。2021 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教育督导经费 5 万元。

 (八)上年度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整改情况

 18.2021 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36)认真落实问题整改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

  32 委员会 2021 年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意见》(豫政教督〔2020〕2 号),我市已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并专题向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整改落实情况。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入学入园压力较大;

 2.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薄弱,城乡发展不够均衡;

 3.提高教育质量任重道远,距离群众享有公平优质教育的期盼仍有差距。

 (二)改进措施

 1.加快补齐教育短板

 一是着力解决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问题。抓住机遇,实施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和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建设工程,公办民办并举,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资源供给,着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二是着力解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以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全面落实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继续大力实施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扩容改造工程,确保到 2022 年底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平。三是着力解决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改善问题。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33 缓解大班额问题。四是着力解决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五是加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紧紧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

 2.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启动实施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三年攻坚计划,由加快教育从硬件提升向教育水平全面提升攻坚转变,以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质量为主线,着力实施铸魂、强基、提质、革新、固本五大工程,全面做强做优许昌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加强对办学方向、标准和质量的规范引导,提供优质服务。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重知识转向知识能力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荐访问:农业局 履行 情况汇报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