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新基础教育学习体会

时间:2022-06-25 16: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学课堂教学中 “ 大问题 ” 的 思考

 孙增良 “大问题”不是简单地将数学问题粗线条放大,它的“大”体现在恰当、精准,最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大问题”下,要随时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启发,在互动交往中进行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第一,关注“大问题”的思维含量。“大问题”的设计不仅要有思考价值而且要有明确的目标,在设计“大问题”时,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这么提,这个问题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完成。“大问题”的设计既要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服务,又要能有效地推进核心过程,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和抽象概括等几方面切入,使问题具有更强的启发性和层次性。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大问题”可这样设计:猜猜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你能想办法证明吗?上述大问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小组内想方设法证明与所猜想的一致。比如,有的小组用滚圆法,有的用绕圆法。这样的问题虽有一定的挑战性,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第二,关注“大问题”的思维空间。由于“大问题”相对复杂且具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点一般较易做到。如小学低年级的数运算教学为例,当 教 师 在 巡 视 过 程 中 发 现 有 学 生 采 用 拆 分 法 时 ,19+17=19+10+7=29+7=36,教师可启发这类学生思考如下问题:可否

 对第一位数进行转化呢?可不同时对两个数进行转化呢?同样对凑整法的学生也进行相应的类比启发。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有可能产生一类相同的“类方法”,他们也可能意识到各“类方法”间的思考差异。

 第三,关注“大问题”设计的对象。教师要相信学生具有解决问题的潜能,提供每个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就算是小组合作,也不妨碍后进生提出自己的猜测和想法与其他组员进行交流,这也能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数学能力。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吾将上下而求索。

推荐访问:学习体会 基础教育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