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时间:2022-06-18 17:40:02 来源:网友投稿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

  航海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二〇一二年七月

 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目录 摘要 ...................................................................................................................................................................... 3 1 1 专业建设需求 ................................................................................................................................................... 3 1.1 行业背景 ................................................................................................................................................ 3 1.2 人才需求 ................................................................................................................................................ 4 1.3 现代化海军建设需求 ............................................................................................................................ 4 2 2 专业建设基础 ................................................................................................................................................... 5 2.1 专业建设的现状 .................................................................................................................................... 6 2.2 专业建设的不足 .................................................................................................................................... 9 3 专业建设目标 ................................................................................................................................................. 10 3.1 总体目标 .............................................................................................................................................. 10 3.2 具体目标 .............................................................................................................................................. 10 4 4 专业建设内容 ................................................................................................................................................. 12 4.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 12 4.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 14 4.3 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 18 4.4 师资队伍建设 ..................................................................................................................................... 20 4.5 实训基地建设 ..................................................................................................................................... 24 4.6 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 25 4.7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 26 4.8 航海文化建设 ...................................................................................................................................... 28 5 5 保障措施 ......................................................................................................................................................... 31 5.1 组织保障 .............................................................................................................................................. 31 5.2 管理保障 .............................................................................................................................................. 32 5.3 制度保障 .............................................................................................................................................. 32 6 预期效果与经费使用 .................................................................................................................................... 33 6.1 预期效果 ............................................................................................................................................. 33 6.2 经费使用 ............................................................................................................................................. 33 7 项目建设进度 ................................................................................................................................................ 37

 项目负责人 : 陈光(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院长) )

 高合群( (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技术教研室主任) )

  项目组主要成员:

 序号

 姓名

 职 称/ / 职务

 工作单位

 1 陈祥义 副教授/副院长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2 梁金 大校/副司令 北海舰队培训基地 3 田宝会 中校/副主任 北海舰队培训基地航海教研室 4 陈力 总经理/甲类一等船长 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公司 5 倪文利 副院长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6 顾惠生 副教授/高级船长 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公司 7 刘林春 副教授/船长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8 邱亮 讲师/二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9 赵永涛 讲师/三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0 孙艳丽 讲师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1 李兆波 讲师/三副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12 尹国莹 讲师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摘要

 本项目针对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的发展,重点建设航海技术专业,建设内容包括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航海文化建设等八大方面。通过建设,使该专业达到全国同类院校领先水平。在一年建设期内,投入建设资金 50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支持 250 万元,学院自筹(含行业企业投入)250 万元。

 1 1 专业建设需求

 1 1.1 行业背景

 1 1.1.1 国家海运战略

 交通运输部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提出了我国到 2020 年实现从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转变、从船员大国向船员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随着船员供给国的中心逐步从经合组织国家向劳务价格相对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转移,国际船员劳务市场潜力巨大。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为航海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遇。为实现 2020 年我国航运大国和船员强国建设目标,船员劳务外派数量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关键在于提高我国航海教育水平,进而提高船员队伍整体素质。

 尽管“十一五”期间船员教育和培训机构发展迅速,但是高素质的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高级船员仍然处于短缺状态,特种类型船舶上服务的高级船员短缺的形式更为严峻。因此,航海技术专业教育与培训仍处于方兴未艾状态。

 2 1.1.2 区域经济发展

 2011 年 1 月 4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区域发展战略。根据发展规划,山东半岛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

 心、现代化服务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可以预见,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对航海人才的需求也将日趋加大,需要在今后几年内扩大培养规模。因此,航海技术专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1.1.3 高职航海教育发展

 我国高等航海教育与培训体系按类型可分为高等航海教育、职业航海教育和船员职业培训。由于受到职业稳定性和船舶新型化的因素影响,高等职业航海教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培养船舶岗位紧缺型人才的主要方式。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以航运企业和国际国内船员劳动力市场需要为导向开展教育活动,强调提高远洋和沿海船舶驾驶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就业的竞争力。因此高职航海技术人才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保持较旺的需求。

 2 1.2 人才需求

 海上交通运输凭借装载量大、成本低的显著优势成为国际贸易主要运输方式。据统计,海洋运输占整个国际运输的 90%以上。三十多年里,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国际贸易和海洋运输发展迅猛,海员特别是远洋海船甲类三副、三管轮以上职务船员短缺,从世界航运领域看,发达国家的船员逐步减少,试图大量雇用发展中国家的船员维持船舶运营和船队的发展,需要招聘高质量的船员。因此,高级船员成为国际航运业的紧缺人才资源。

 最近,山东经济发展迅速,航运规模不断扩大,山东潍坊、东营、滨州、莱州、龙口港口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的紧缺制约了航运的发展,急需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优秀的航海类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还将长期存在。

 3 1.3 现代化海军建设需求

 21 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制高点,海军的建

 设发展至关重要。“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科技人才事关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军队跨越式发展全局,对海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加速推进海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紧贴军事斗争准备和海军建设实际,针对科技人才特点抓导向、抓培养、抓服务,努力打造海军科技人才方阵。当前,海军正处于转型建设加速期军事斗争准备深化期、现代化建设跨越期,对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的需求更直接更紧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只有紧跟建设发展步伐,才能为战斗力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随着转型建设越来越深入,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十到二十年对科技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加强后备人才培养、构建合理的人才梯次已成当务之急。

 2 2 专业建设基础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始建于 1973 年,2002 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与山东省教育厅双重领导、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为主的管理体制。学院占地 1030 亩,建筑面积 30 万平方米,固定资产 4.1 亿元,馆藏图书 66 万册,教职工 600 余人,副教授及以上职称114 人,全国交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带头人 3 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2 个,博士 12 人,硕士 168 人。开设 32 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 12000 余人。

 学院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各类教学设施齐全,教学条件良好。2008 年,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山东省高校德育与校园文明建设工作检查评估,2009 年,荣获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2010 年,荣获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双示范”院校,招生就业名列山东省高职院校榜首和全国交通高职院校的先进行列。

 本专业 2010 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高中起点毕业生,现有在校生 175 人。2012在直招士官试点的 7 省市 11 所高等院校中,就包括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这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一所定向培养直招士官试点院校。今年我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

 的专业为航海技术,招生计划人数为 50 人,为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士官人才。

 本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主要有企业订单班合作如与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公司、潍坊大洋船务有限公司、青岛海歌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青岛远航源丰润国际管理公司、青岛泛洋船舶管理公司等。2012 士官定点培养项目的设立更为我校航海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 2.1 专业建设的现状

 1 2.1.1 初步形成了与国内知名航运公司开展合作共建的体制

 本专业从建设初期就注重办学体制机制的建设,专业建设初期就成立了由学院领导、专任教师和国内知名航运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充分利用学院和航运公司各自的优势,补充成员,实现信息互供、政策共享,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毕业航行实习管理,联合申报课题、订单培养等。全面、实时、多方参与,建立“立体式”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表 1

  参与共建单位 单

 位

 承担工作

 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双师素质师资建设、提供教学实习船舶,选派培训师及生产一线的航海技术人员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参与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参与课程建设、产学研合作等 青岛泛洋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双师素质师资建设、提供教学实习船舶,选派生产一线的航海技术人员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参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合作等 潍坊大洋船务有限公司 双师素质师资建设、提供教学实习船舶,选派生产一线的航海技术人员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参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合作等 青岛远航源丰润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双师素质师资建设、提供教学实习船舶,选派生产一线的航海技术人员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参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合作等 青岛海歌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双师素质师资建设、提供教学实习船舶,选派生产一线的航海技术人员担任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参与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产学研合作等

  2 2.1.2 探索形成了“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成效明显。本

 专业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入手,以培养主动适应国际、国内的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船员人才为目标,加快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双向三级四融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

 3 2.1.3 基本形成课证相融课程体系 根据对国际海事组织(IMO)和《STCW 公约》要求的甲板部操作级船员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结合我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的相关标准、规范与要求,考虑航海毕业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04 规则》下的完整课程体系。

 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注重航海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历教育的有机融合,重点凸显以学历教育促进职业资格教育,利于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的专业教学思路,培养符合《STCW 公约》要求、满足国内外船公司需要的航海毕业生。

 4 2.1.4 基本形成“双师”素质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积极吸收具有航运企业经历的船长、大副来充实师资队伍,逐渐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综合素质优具有“双师”特色的专任教师队伍。目前专任教师 19 人,其中船长 4 人,二副 2人,双师数目 11 人,双师的比例达到 58%。并且从 2011 年 7 月开始,学院每学期安排 2-3 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5 2.1.5 基本形成了满足 4 04 规则要求的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室建设已初见成效,在“04 规则”和《STCW 公约》的要求下我校已具有满足海事局考试评估大纲要求的校内培训基地,这其中包括一个雷达模拟器实验室、一个驾驶台管理 BRM 培训室、一个 GMDSS 实验室、两个仪器实训室、一个船模室、一个海图室、一个计算机室。

 表 2

  校内现有实训基地情况一览表 责任人

 高合群、李兆波、赵永涛、邱亮

 实训区名称

 具有设备

 主要功能描述

 状况

 雷达模拟器实验室 操舵仪 3 台 雷达模拟器 3 台 满足海事局考试评估大纲对 B07、B08考试的要求 良好 GMDSS 实验室 气象传真机

 NAVTEX

  VHF

  INMARSAT-F INMARSART-C 站 满足海事局考试评估大纲对 GMDSS 操作员考试的要求 良好 仪器实训室一 测深仪

 计程仪 磁罗经

  电罗经 使学生亲自操作,感受真实情景,更适合用人要求,另外可以实现“将船舶搬进课堂”的要求 良好 仪器实训室二 AIS 真机 GPS 真机 雷达真机 满足评估考试大纲要求,满足情境教学需要 良好 船模室 13 个不同种类船模 辅助学习《船舶结构与设备》这门课程,实现小规模一体化教学 良好 海图室 各种符合要求的图书资料 满足评估考试要求,另外《航海学》的个别课程可以在这里进行教学 良好 计算机室 40 台计算机 内置海事局考试大纲模拟考试软件、GMDSS 软件、GPS模拟软件 练习英语、模拟考试、练习 GMDSS、练习 GPS,多功能的实训室 良好 驾驶台资源管理 BRM 实训室 270 度视景幕墙 本船 投影仪 满足驾驶台资源管理和操纵 良好

  2.1.6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从开设航海技术专业以来,本专业历来重视学生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国内外大型知名航运企业密切合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社会对航海技术人才的需求,对航海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调整,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院于 2010 年按照 IMO(国际海事组织)颁布的《STCW78/95 公约》和我国相关海事法规的要求,依据 ISO -9000 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了国家海事局的认证,使航海技术专业船员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格受控。国家海事局在 2011 年 4 月组织的船员培训资质现场审核中,我院良好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受到一致好评。航海技术专业的学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从一日生活制度抓起,逐步培养学生

 的海员素质,并取得良好效果,获得山东海事局、航运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广泛好评。

 2.1.7 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利用完善的航海实训基地,积极为社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积极与山东省海事局联系,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提高和优化校园主干网的接入能力和整体性能,增强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和增值服务的支撑能力,在我院设立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远程考试系统终端;积极与山东省地方海事局联系加强方便山东省内河船舶船员就近参加船员适任证考试。每年完成各类航海技术与技能培训不低于 1000 人次。同时学校利用校企合作的机会,能够为校内专职教师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提高了专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2.1.8 航海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利用世界海事日、国际海员日和中国航海日活动等契机,广泛开展航海文化宣传活动,营造校园航海文化氛围;成立了国旗护卫队,每周一参加学院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荣誉意识;建立了与海事部门日常沟通机制,经常性开展海事咨询指导;邀请山东航海学会秘书长宋殿玉教授,青岛船员职业学院教授、我院特聘教授、国内船员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专家鲍子健教授,航运行业企业专家、船长为学生们作报告,让他们了解专业,尽快进入职业角色和习惯养成,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素质的全面养成。

  2 2.2 专业建设的不足

 (1 1 )人才培养目标与国防建设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质好、专业技能强、英语水平高,满足航运业需求的人才,基本上能够满足航海专业的要求。但是在定向士官的培养上根据战舰和商船环境的差异,缺乏思想道德和体质方面的培养。

 (2 2 )师资队伍结构需要优化,水平不断提高

  从师资质量上,学院还需要引进几名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或者是在国内高职教育知名的专家。同时学院目前有 8 名教师来自船上,总体上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经验方面有待提高。学校会安排这些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基本知识的培训学习,从而使他们的实践经验能够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从结构上讲,需要构建更加合理的教学梯队,使双师素质比例达到 90%以上,培养或引进 2 名全国知名的高水平专业带头人。

  (3 3 )校内外实训基地仍需进一步完善

 校内实训基本基本满足海事局的最低要求,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在开展分组教学时实训室的数量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质量上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现代航运的发展,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船舶仪器的更新。校外的实训基地我们仍需拓展,不仅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也为专业教师的顶岗实习提供保障。

 3 3 专业建设目标

 1 3.1 总体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航海职业技能发展技术的不断更新为目标,在满足《STCW78/95 国际公约》马尼拉修正案的基础上,以海事局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考试和发证规则》(交通运输部 2011 年 12 号令)为依据,以远洋三副职业岗位的要求(如国际化、能力化、操作化、现代化)为参照,进一步探索创新“双向三级四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海军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思想好素质硬能工作的高端技术人才。

  2 3.2 具体目标

 (1)深化“校企合作、军校共建”的发展思路 扩大合作范围,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融通、全程合作”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2)进一步深化“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职业素质好、专业技能强、英语水平高,满足航运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能够胜任现代船舶驾驶与管理的高级船员。

 (3)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以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兼顾航海专业课程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开发 5 门省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 3 门《11 规则》下的评估教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库。

 (4)师资队伍的培养 通过“培养、引进、聘用”打造一支师德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3 年 7 月前,采用培养和引进的方式,使本专业具有 2 名专业带头人;2013年 7 月前,培养“骨干教师”2 名,“双师型”教师 5 名;聘用 1 名知名专家或教授为专业发展顾问,指导专业建设;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使兼职教师数达到 5 人。通过上船顶职、职务晋升、学历与职称提升,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5)完善航海技术实验实训中心 随着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军队和商船两用”人才的培养,学院在以航海模拟器、仿真和航海真设备为核心,以航海技术校外实训基地为基础上,建设一个集艇筏操作,高台跳水和游泳于一体水上活动中心;集高空作业、悬空登高和加强航海体能训练的体能训练中心;集军舰和商船主要设备为一体的大型模拟船和现代化的模拟驾驶台。

 (6)进一步完善《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价体系建设

 根据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内海事法规要求,建立以海事局为主导,航海专家为指导的体系督导小组,指定体系管理人员,不断根据航运界的法规和要求,完善《船员教育与培养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采用领导评教、校外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和考试通过率等各种方式健全和完善在教学工作中各种不足。

 (7)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在现有的基础上,依托学校筹建海员服务中心和海军士官培训基地,为海员提供职务提升、学历提升、职业资格提升、社会培训、换证等服务,力争每年完成各类航海技术与技能培训不低于 1000 人次。

 (8)建设有利于海员素质全面养成的航海文化 整体构建包括陆上训练、水上训练和心理训练航海体能和心理素质的训练体系;实行半军事管理,强化学生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构建航海文化资源库,进一步加强航海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海员素质的全面养成。

 4 4 专业建设内容

 4 4 .1 1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1 4.1.1 目标与思路

 为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融通、全程合作、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我校依托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航海协会、相关航运企业、中职院校,建立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扩大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范围,同联盟院校合作开发利用航海教育资源;拓展校企合作模式,丰富合作项目内容,实现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校企合作和校际合作。

 2 4.1.2 内容与措施

 (1)建立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 为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和山东省建设“海运大省、强省”战略,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职能,2009 年,山东交通职业学院与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办学,成立了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开展船员教育培训。同时,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成立,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办学的各自优势,补充成员,实现信息互供、政策共享,共同完成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基地建设、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毕业航行实习管理,联合申报课题、订单培养等。全面、实时、多方参与,建立“立体式”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

 表 3

  航海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的单位组成 序号

 成员组成

 单位

 1 顾问单位 山东省海事局 2 秘书长单位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 3 主任单位 山东省航海协会 4 理事单位 河北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远航源丰润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青岛泛洋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青岛海歌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潍坊通达国际船舶有限公司 潍坊大洋船务有限公司 海丰集运有限公司 (2)成立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以现有合作企业为基础,成立由航运公司专家、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和专业带头人组成的航海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由航运企业一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和专业带头人、教学骨干组成的校企合作理事会,制订理事会章程,明确理事会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与决策校企合作的相关问题,研

 究制定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符合职业要求的课程标准,开发符合工程实际要求的教学资源库。

 表 4

 航海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组成 序号

 成员组成

 所在单位

 1 周大明(船长、经理)

 青岛远航源丰润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2 杨桂成(高级经济师、总经理)

 青岛泛洋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3 陈力(船长、总经理)

 潍坊大洋船务有限公司 4 阚景信(船长、总经理)

 潍坊通达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 5 高合群(船长)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 6 孙艳丽(讲师)

 山东交通职业学院航海学院 (3)委员会的运行 委员会每年寒暑假各举办一期常务会议,并不定期举办非常务会议,学院和与会企业、院校专家共同探讨行业企业发展前景、专业建设、合作模式、技术服务等企业发展和院校专业建设等问题,使得委员会在如下几个方面中发挥积极作用:

 ①探索“文化交流”机制。通过有效实施“企业文化进学校”、“学校文化企业行”和“军营文化进学校”、“学校文化军营行”等活动建立校企之间、军校之间的情感联系,在合作中实现学校文化、企业文化和军营文化的有效融合,推进情感的交流。

 ②探索校企“合作就业”的社会效应。实行选择性订单培养,有利于企业择优选择优秀人才,也有利于学生择优选择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③实现“合作发展”。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对校企双方有利,能提高各自的社会影响,有利于低成本开发创新。如开展产学研项目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

 表 5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内容与经费预算

  单位:万元 负责人

 高合群、陈力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与实施进度

 中央财政投入

 其他投入:学院自筹

 合计

 2012.7 -- 2013.10

 2012.7 -- 2013.10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建设 4 4 8 校企合作工作委员会运行 2 2 4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设 4 4 8 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运行 2 2 4 委员会运行保障制度建设 3 3 6 小计 15 15 30 4.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4.2.1 目标与思路

 通过走访企业、对船员问卷调查,结合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内海事法规,根据船员实际职务晋升历程,经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进一步深化“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表 6

  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定位与培养目标 主要就业去向

 国内外水上运输企业、各大港口轮驳公司 就业主要岗位

 无限航区、近洋航区、中国沿海 3000 总吨以上 三副岗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内外船东、船员劳务外派企业,培养具有诚信敬业的基本素养,掌握船舶驾驶基本理论,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符合《STCW 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等法规要求,能够继续岗位学习并能胜任现代船舶驾驶与管理的高级船员。

 船员职业素质

 1.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2.服从意识、团队意识; 职业能力

 1.履行船舶海上航行的岗位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 2.履行船舶结构与设备使用的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 3.履行海上货物运输与管理的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 4.履行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的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 5.履行无线电通信的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

 6.履行组成航行值班的支持级船员职责,应当具备的职业适任能力:

 7 基本技能、职业安全、保安、医疗和逃生等职业基本特殊技能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

 1.熟悉和基本安全合格证 2.精通救生艇筏和救助艇合格证 3.精通急救合格证 4.高级消防合格证 5.GMDSS 通用操作员适任证书

 6.无限航区 500GT 及以上值班水手适任证书 7.无限航区 3 000GT 及以上船舶三副适任证书 职业发展 能力

 继续岗位学习能力; 应变决策能力; 外语应用能力; 管理领导能力;

  2 4.2.2 内容与措施

 (1)推行“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同时考虑学生在岗位间的升迁,本专业面推行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双向:学校与实习船双向交替学习。学校与多个知名的船舶公司合作,学生在校期间安排学生去船上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以后上船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三级:遵循能力递增及岗位升迁的人才成长规律,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从支持级、操作级到管理级三级递进的课程体系。四融通:校企融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潍坊通达船舶管理公司等知名企业合作深度融通;课证融通,创新课程体系,将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培养与船员适任证书考核融通;陆海融通,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素质;学做融通,创新实训室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学做结合。

 图 图 1 1 “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逐步形成“军校共建”的培养模式 为航海技术专业直招士官,学院提出了“军校相融”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直招士官,首先政治观念要坚定,也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为此我校实行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的,实行全封闭的军事化管理,并贯以“军魂育人”的精神,培养具有“纪律上、技能上、体能上”三大特长的新时代职业技术人才。

 学校借鉴军队的管理模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作风与学校管理思想结合的管理模式,它是以军人的严明纪律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军人的严整风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以军人的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做到教学、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学校通过军事化管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在学校全体学生中形成遵章守纪,令行禁止,雷厉风行、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忠于学习、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作风,培养和增强全体教职学生的执行,服从意识,打新生入学

 支 持 级 ( 水 操作级(三副)

 管理级(大副、船长)

 职业认知 熟悉和基本安全培训精通艇筏培训 高级消防 精通急救 水手培训 航海英语 船舶操纵与避碰 航海学 船舶结构与货运 船舶管理 适任评估培训 电子海图 驾驶台资源管理 I SM规则与S M C管人力资源管理 适任培训与评估 上船实习 上船实习 上 船 参 观 实“双向三级四融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造过硬的准军事学生队伍及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为学校推行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

 学校通过军事化管理在德育教育中全程渗透国防教育,在国防教育中放射德育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完善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实施细则,学院和企业联合成立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共同制定学生实践工作制度,明确实践教学规范、岗位操作规范及细则;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专业就业率、就业质量评价制度和企业满意度调查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探索航海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 研究航海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根据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培养制度,探索实现高职与中职专业的对口、拓展衔接;建立品牌教学联盟,做好与中职、本科的衔接。依据现行的船员培训管理规定,中职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以沿海船舶三副为起点的船员,高职航海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以远洋船舶三副为起点的船员,在这里,海事局对学生取得的资格证书在一定时期内是通用的。因此,高职航海技术专业要立足培养远洋三副的基础,充分考虑中职毕业生继续扩大航区的深造需求和高职毕业生继续升入本科进行职务提升的需求。

 表 7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与经费预算

 单位:万元 负责人

 高合群、赵永涛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与实施进度

 中央财政投入

 其他投入:学院自筹

 合计

 2012.7 -- 2013.10

 2012.7 -- 2013.10

 “23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 4 4 8 军校共建模式培养的实施 3.6 3.6 7.2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4 1.4 2.8

 中高相职衔接的培养体系 1 1 2 小计 10 10 20 4.3 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4.3.1 目标与思路

 以岗位适应能力为目标,兼顾海运行业和高职课程体系的衔接,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教学模式,推进“工学结合、学以致用”的课程体系改革;开发 5 门省级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和 3 门《11 规则》下的评估教材;建设航海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库。

 4.3.2 内容与措施

 (1)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航海建设委员会为依托,以《STCW 公约》和马尼拉修正案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为标准,充分调研各合作企业及航运界的岗位需求和相关技能和知识的要求,考虑到国防建设的需要,重构课程体系。在《海上货物运输》、《航海学》(海图作用,仪器使用等部分)和《航海气象》等课程的教学中推行“任务驱动”,邀请航运界富有实践经验的船长和大副来校讲课,指导,并参与实操课程的编写;在《船舶操纵》、《航海学》(航线设计,导航等部分)等课程的教学中推行“项目导向”;在《船舶结构》中实行“一体化教学”通过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学习,让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解决问题、与人协作、实际动手以及迅速接纳新知识的能力;在《船舶值班与避碰》中,引进“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的教学模式,收集实际案例案例,设计航行实景,让学生体会规则和实际航行的有机结合。

 (2)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11 规则》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船上对操作级人员的技能要求,邀请船公司具有较强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航海长、大副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教师任职资格要求、课程单元设计思路、课程实训条件、课程实训项目、课程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课程辅助教材编写标准。

 (3)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通过对国际公约的不断探讨,以操作级驾驶员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紧密结合实船工作背景组织教学,实现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手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建设。建设《海上货物运输》、《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管理》、X、X 为优质核心课程。

 (4)教材建设 针对《11 规则》中提到的保安人员的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远洋船长、大副,组织编写船舶保安教材;组织编写《航线设计》、《ECDIS 电子海图的培训教材》、《航海仪器的使用》等教材、 (5)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库建设

 与企业合作开发虚拟流程、虚拟生产、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通过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带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建设,促进本专业教学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培养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相关行业和企业的需求。

 课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材、电子教案、项目训练指导书、试题库、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库及工学结合教材等。

 依托我院数字化校园教学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平台,聘请船公司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船长、技术专家等参加教学资源库建设;紧密结合实船工作过程编写工学结合的教材。在现有校级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我院数字化校园教学平台,丰富网络课程资源,建成集教学视频、音频、动画、多媒体课件、图片于一体的教学资源库。

 (6)职业教育与船员终身教育结合,构建 “岗位拓展选修课程群” 职业拓展选修课程群是为夯实船员终身学习的基础、职务晋升和拓宽就业

 范围而设置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船员法规、理货业务等课程,体现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个性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课程模块设置的缺陷。

 此外,这些课程还可以结合船员岗位晋升,对社会船员进行培训。

 表 8

  船员岗位晋升课程 序号

 课程

 1 大副证书考前培训课程 2 船长证书考前培训课程 3 基本安全知识更新培训课程 4 电子海图培训课程 5 BRM 培训课程

 表 9

  课程体系建设预算

  单位:万元 负责人

 赵永涛、邱亮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与实施进度

 中央财政投入

 其他投入:学院自筹

 合计

 2012.7 -- 2013.10

 2012.7 -- 2013.10

 建设专业课程体系 2 2 4 制定专业课程标准 4 4 8 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4 4 8 教材建设 10 10 20 教学资源库和网络资源库建设 10 10 20 小计 30 30 60 4.4 师资队伍建设

 1 4.4.1 目标与思路

 通过“培养、引进、聘用”打造一支师德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适应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有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013 年 10 月前,采用培养和引进的方式,使本专业具有 2 名专业带头人;2013

 年 10 月前,培养“骨干教师”2 名,“双师型”教师 5 名;聘用 1 名知名专家或教授为专业发展顾问,指导专业建设;大力发展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使兼职教师数达到 5 人。通过上船顶职、职务晋升、学历与职称提升,形成一支26 人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表 10

  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指标 负责人

 高合群、尹国莹

 项

 目

 原有基础

 3 2013 年

 专业发展顾问(人/累计)

 0 1 专业带头人(人/累计)

 0 2 骨干教师(人/累计)

 14 16 “双师”素质比例(%) 58 84 稳定兼职教师数量(人/累计)

 0 5

  2 4.4.2 内容与措施

 (1)2013 年 10 月前,聘用 1 名知名专家或教授为专业发展顾问,指导专业建设。

 (2)2012 年,从大型航运公司或著名高校引进 1 名精通海上业务、具有丰富航运公司管理经验、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资深高级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同时从具有实船工作背景的教师中选取 2 名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 2013 年 10 月前至少有 1 名达到专业带头人水平。专业带头人负责制定本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以及专业核心课程工学结合教材的审核;每年至少参加2次国内外本专业的学术会议;至少考察国内或国际航海高职教育一次;带领本专业青年教师完成 2 项课题。通过参加航运企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在行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成为行业内拥有一定影响力的技术专家或顾问。

 (3)选择具有实船工作背景的 2 名师德良好、教学质量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进行培养。通过主持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和教材

 编写等工作,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每年参加1 次国内职业教育学术研讨会,每人主持编写相关课程方向的工学结合教材 1门,从而提升骨干教师教学、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能力。

 (4)2012 年 7 月到 2013 年 10 月期间,利用学校与船公司的合作,分学期有计划地派出 5 名持有适任证书的教师上船顶职,跟踪航海技术发展方向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 84%以上。同时对不具备船上工作资质的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参加船员适任评估考试获得上船资格;非航海专业背景的人员(包括学生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参加船员专项培训获取相关证书,具备上船资格。所有专业课教师每五年内累计有不少于一年的船舶实践经历,根据实船资历向学院推荐参加教师系列职称聘任。通过以上途径,整体提升航海教育教学团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

 (5)2013 年 10 月前,采取专职外聘和兼职外聘有机结合的办法,聘用 5名有海上职务的兼职教师担任实操技能课程等。同时加强兼职教师培训,使其及时熟悉教师基本业务,将丰富的实践经验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能力;对任教两年以上、教学能力突出的兼职教师向学院推荐参加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通过强化与船公司的合作,使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实践课学时比例达到 40%以上。

 (6)建立完善的教师引进、聘用、考核、评价等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师资队伍引进、聘用、管理制度;专、兼职教师任职标准;专业学术带头人认定标准;“双师”教师、骨干教师认定标准。2013 年 10 月前,完成所有标准的制定工作。同时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贯彻和执行我院教职工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十要、十不要”的规定,坚持不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表 11

  师资队伍建设内容及资金预算

  单位:万元 负责人

 高合群、尹国莹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与实施进度

 中央财政投入

 其他投入:学院自筹

 合计

 2012.7 -- 2013.10

 2012.7 -- 2013.10

 外聘专业发展顾问(1 人)

 5 5 10 培养专业带头人(2 人)

 13 12 25 培养骨干教师(2 人)

 10 10 20 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5 人)

 10 10 20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5 人)

 10 10 20 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与职业规划 2 3 5 小计 50 50 100 4.5 实训基地建设

 4.5.1 目标和思路

 以海事局考试大纲对设备要求为前提,满足《11 规则》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条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培训管理规则》中对培养驾驶员的强制性设施要求,考虑到航海教学、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注重航海岗位实船工作环境的营造,进行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4.5.2 内容与措施

 (1)建设集游泳训练、跳...

推荐访问:山东 航海 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