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证分析论文

时间:2022-06-15 14:48:02 来源:网友投稿

 统计学实证分析论文

 摘

 要

 本实证分析选取了1996至2008年的中国粮食与人口数据,运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我国 96 至 08 年粮食生产情况,分别计算了历年的粮食人均占有量、增长率,并进行分组。96 年至 08 年我国粮食产量基本呈递增趋势,尤其是 04年的粮食总产量总额甚至同比增长 6.65%,达到了最大涨幅。接着计算了平均粮食总产量及增长速度,进行了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离散程度分析及趋势分析。分析得出,若不过多受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人均占有量也将继续提升。

 知识在于积累

 关键词 :中国,粮食,增长率,人均占有量, 实证分析

 Abstract

 The empirical analysis is selected from 1996 to 2008 China"s food and population data, us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to analyze China 96~08 in grain

 production, the food over the years were calculated per capita, growth rates, and grouping. 96 years to 2008 China"s grain output was increasing the basic trend, particularly in 2004 and even the total grain output increased by 6.65%, reaching the maximum gains. Then we calculate the average grain output and growth rate for China"s grain output degree of dispersion analysis and trend analysis. Analysis come, if not too much affected by economic crisis, China"s total grain output in the coming years will show a sustained and steady growth trend, per capita consumption will also continue to increase

  Key words:

 China; food; growth rate,;per capita

 知识在于积累

 consumption,;empirical analysis

 目录

 引言 ............................................. 5 二 、资料分组 ..................................... 2 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 5 四、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 ................... 7 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 7 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 7 五、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 ....................... 8 1.1996 —8 200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

 其趋势分析 ..................................... 8 2.1996 —8 2008 年我国主要粮食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 10 3 3.

 1996- -8 2008 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

 ...................................... 12 六、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分 析 ...................... 14 七、以宁都县粮食成本为例运用统计指数法分析价格与消费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 16 八、结束语 ...................................... 18

 知识在于积累 1

 概述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同时,粮食问题也日趋明显。,从长远来看,粮食问题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因此,研究我国粮食生产现状与对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及其必要性,中国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及实现和平崛起的大局。

 1978 年以来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业逐步稳定发展。近十几年来,我国农业体制顺应国内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农业政策,促进粮食产量跨越式发展,人均占有量也稳步提升,确立农业大国地位,并正在向农业强国迈进。本实证分析了十几年来我国粮食的生展状况,并研究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掌握粮食的生产状况,即时作出对粮食生产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识在于积累

 2

 二、资料分组

 我收集了 1996 至 2008 年我国粮食产量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历年的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和人均占有量,如表一所示。接着根据增长率的大小将 96 至 05 年分为4 组,如表二所示。再根据人均占有量的大小将数据分为六组,如表三所示。

 表一、 96 —8 08 年人口及主要农产品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稻谷(万吨)

 小麦(万吨)

 玉米(万吨)

 粮食总量增长率(%)

 人 口 总 数(万人)

  人 均 占 有 量(kg)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50453.5 49417.1 51229.5 50838.6 46217.5 45263.7 45705.8 43069.5 46946.9 48402.2 49804.2 50160.3 52850 19510.3 20073.5 19871.3 19848.7 18790.8 17758.0 17453.9 16065.6 17908.8 18058.8 18171.8 18603.4 19300 11056.9 12328.9 10972.6 11388 9963.6 9387.3 9029.0 8648.8 9195.2 9744.5 10846.4 10929.8 11250 12747.1 10430.9 13295.4 12808.6 10600.0 11408.8 12130.8 11583.0 13028.7 13936.5 15160.3 15230.0 16550 ---- -2.05 3.67 -0.77 -0.91 -0.21 0.98 -5.77 6.65 3.10 2.90 0.71 5.40 122389 123626 124761 125786 126743 127627 128453 129227 129988 130756 131448 132129 132802 412.2 399.7 410.6 404.2 364.7 354.7 355.8 333.3 361.2 370.2 378.9 379.6 398.0

 知识在于积累 3

 表二

 按增长率分组

  增长率 组中值(x) 年份(m) 数量(f) <0% -1% 1997 1999 2000 2001 2003 5 0%-2% 1% 2002

 2007 2 2%-4% 3% 1998

 2005

 2006 3 >4% 5% 2004

 2008 2

 知识在于积累

 4

 分组结果如图 1 所示 012345<0% 0%-2% 2%-4% >4%三维柱形图 1

 图 1 增长率分布

 表三

 按人均占有量分组

 差额类型 数值 年份 数量 A <360 2001 2002 2003 3 B 360-370 2000 1 C 370-380 2005 2006 2007 3 D 380-390

 0 E 390-400 1997 2008 2

 知识在于积累 5

 F >400 1996 1998 1999 3

 分组结果如图 2 所 00.511.522.53A B C D E F数量

 图 2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基本稳定在 360 至 380 之间,说明我国粮食产量基本上呈稳定发展态势。另外,从粮食总产量的变化上看,可以把1996—2004 年这一阶段粮食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现代农业化的“起步”阶段,而 2004—2008 年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农业发展的“加速”阶段。

  三、序时平均数的计算

 知识在于积累

 6

  1. 1996 至 2008 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数计算。计算公式为:

  平均粮食总产量=时期数年粮食总产量之和 年 2008 1996  a =na a a an   3 2 1=na 根据表 1 中的资料,可以计算 1991~2008 年我国的平均粮食为:

 a =1352850 6 . 50838 5 . 51229 . 49417 5 . 50453      =48489.14 2.1996 年至 2008 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稻谷产量的平均比例=均数 年粮食总产量的序时平 年数 年稻谷产量的序时平均 年2008 19962008 1996

 c = ba = nbna =ba

 根据表 1 中的资料,可以计算 1996 至 2008 年我国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平均比例为:

 c =ba=8 . 6303589 . 241414*100%=38.3% 3.1996 至 2008 年粮食总产量的平均增长率计算。根据表 2 的资料,平均增长率的计算应采用几何平均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为:

 平均发展速度=nna 0a=135045352850=13047499 . 1= 1.03576

 知识在于积累 7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00%=3.576%

  四、有关增长量和速度指标的计算 1.增长量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计算结果如附表 1 第 2、3 行所示。

 由该表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逐期增长量 1999 年~2003 年为负,且在 2000 年达到最大值-39.5,说明这一时期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而2004~2007 年均为正,说明我国加强了粮食生产,粮食人均占有量不断增加。而累计增长量都为负,尤其在 2000~2005 年,其值均在-40 以上,说明近十来年我国粮食生产状况不好,但近几年有所回升,人均占有量稍有增加,发展前景较好。总之,我国应加强粮食生产,努力增加人均粮食占有量,以保障我国人民生活水平。

 2.速度指标的计算。计算公式为:

 环比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 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基期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每增长 1%的绝对值=基期水平×1%

 知识在于积累

 8

 计算结果如附表 1 第 4、5、6、7、8 所示。

 由附表可知,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环比发展速度围绕 100%呈上下波动的状态,说明我国粮食人均量生产不稳定;而定基发展速度均小于 100%,表明粮食发展都不如 1996 年,人均占有量呈下降趋势。环比发展速度在 1999~2001 年为负 2004~2008 年为正,说明我国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正在加强农业发展。定基增长速度都是负的,表明我国近十多年来粮食人均占有量均小于 1996 年,但在逐步缩小差距。吗每增长 1%的绝对值在 3%~4%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总体相对稳定,发展状况良好。

  五、有关离散程度及趋势分析

 1.1996 —8 200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其趋势分析

 我们用全距(R)、标准差(S)、全距率(RHL)、标准差系数即变异系数(Vuw)来衡量。前两者反映的是绝对差异,后两者反映的是相对差异。

 计算公式分别是:

 R= Y max - -Y Y min

  式中:Y max 、Y min 分别为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S= 2i 0 (Y-Y ) /Nå

 式中:Y i 为第i年的指标值;Y 0 为N年的指标值,N为数量。

 R R HL= Y max /Y min

  式中:Y max 、Y min 分别为指标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知识在于积累 9

 Vuw= S / Y 0 0

  式中:S为标准差;Y 0 为N年的指标值。

  我国主要粮食产品产量的差异如表四所示。

 表四

 我国主要粮食产品产量差异

 指标 最大值 最小值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 全距 标准差 全距率 变异系数 稻谷产量(万吨)

 20073.5 16065.6 4007.9 1158 1.25 0.062 小麦产量(万吨)

 11250 8648.8 2601.2 1106.3 1.3 0.107 玉米产量(万吨)

 16550 10430.9 6119.1 1847.6 1.59 0.15 粮食总产量(万吨)

 52850 43069.5 9780.5 2833.7 1.23 0.058 粮 食 人 均占 有 量(kg)

 412.2 333.3 28.9 24.73 1.24 0.065 由表四可以得出,我国粮食总量和玉米的全距较大,说明生产不要太稳定。而人均和小麦的全距变化小,则生产发展相对平稳。全距率都在 1.2 至 1.6 之间。小麦和玉米的标准差均在 1100 左右,但粮食总量的标准差在 2833.7。小麦和玉米的变异系数在 0.1 左右,说明我国小麦和玉米生产量变化较小,发展较平稳。

 知识在于积累

 10

 而粮食总量、稻谷及人均占有量的相对变异系数在 0.6 左右,表明我国稻谷、粮食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近十多年变化大,生产不稳定。综合说明,我国粮食生产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人均和总量上不稳,所以我国应加强粮食生产,以确保我国农业发展,实现粮食供应充足。

 2.1996 —8 2008 年我国主要粮食产品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由表 1 的数据绘制折线图如图 3、4 所示

 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总产量稻谷小麦玉米 图 3

 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变化趋势折线图

 由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国主要粮食产量呈上下波动的态势,玉米产量的增长速度比小麦和稻谷的发展速度更快,其中自 2004 年~2008 年起,我国的主要粮食产品产量逐渐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小麦和玉米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知识在于积累 11

 增长率(%)

 -----8-6-4-202468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增长率(%)

 ----

  图 4 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率变化趋势

 从自增长率的分析来看,2004 年达到了一个增长高峰之后,增长率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96—2004 年这一阶段的粮食总产量的上下波动称为粮食生产的“起步”阶段,而 2003—2004 年粮食总产量迅速提升的事实则说明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中国粮食生产的“加速”阶段。而 2004 年之后,增长率又重新回落,并逐步稳定在 2%左右,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逐步步入正轨。

 人均占有量(kg)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人均占有量(kg) 图 5 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趋势

 知识在于积累

 12

 分析结果显示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人均占有量在 400 以上,但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加及粮食总量的下降,致使进入 21 世纪以来,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使三农问题再度引起了党中央高度重视,自 2003 年开始,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使人均粮食占有量呈明显递增趋势。说明党中央实行的“三农“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3.

 1996- -8 2008 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标志变异指标及趋势分析。

 这里,我们通过计算粮食总产量与人均占有量的离差和比率来衡量我国粮食生产的差异程度,结果如表五所示。

 表五

  粮食总产量和平均粮食产量的离差和比率 年份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离差 1964.4 927.96 2740.4 2349.5 -2272 -3225 -2783. 比率 1.04051 1.0191 1.0565 1.0485 0.9532 0.9335 0.9426 年份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离差 -5420 -1542. -86 .94 1315.1 1671.2 4360.9

 比率 0.9888 0.9682 0.9982 1.0271 1.0345 1.0899

 从表五可以看出,在 96~99 年我国粮食产量和平均粮食产量的离差为正,比率在 1 左右,粮食生产呈上升趋势,发展较好。而 2000~2005 年离差为负,且比率小于 1,离差大多在-2000 以下,在 03 年离差值达到-5420,这说明该期我国粮食生产不好,年粮食产量均位于平均粮食产量线下方。然而,2003~2008 年,离差为正,且离差值逐年扩大,尤其是 07~08 年,离差值增大了 2687.1 表明近

 知识在于积累 13

 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粮食生产发展状况良好,前景广阔。

 1996-2008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平均粮食产量离差的变化趋势如图 6 所示。

 离差-6000-4000-20000200040006000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离差

 图 6 我国粮食总产量和平均粮食产量的离差 分析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各年粮食产量与粮食平均产量的离差值变动较大,2000~2005 为负,2003 年后离差线呈逐年上升趋势,2008 年的离差值达到4360.9,创造了历史最大值,说明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呈良好发展趋势。

 1996-2008 我国粮食各年粮食产量与平均粮食产量比率的变化趋势如图 8所示。

 知识在于积累

 14

 比率00.20.40.60.811.2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比率

 图 7 我国粮食产量和平均粮食产量的比率 由上图可以看出,我国各年粮食产量和平均粮食产量的比率表现在起伏中上升,在 2000~2003 年比率值小于 1,其它各年均大于 1,尤其近几年上升幅度较大。表明我国粮食生产近十年无较大的突破,但近几年发展较好,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可见我国粮食生产状况前景良好。

  六、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分析

 我们以粮食总产量的趋势为例加以说明。我们建立粮食产量变化的趋势方程:

 Y=a+bt 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参数    t b na Y

 知识在于积累 15

    2t b t a tY

 b=   2 2) ( t t nY t tY n

 t b Y a  

 由于 ∑t=0

 所以上述方程就可变为:

 a a = ∑Y/n

  b=∑Y/∑t2

 有关数据的运算如附表 2 所示。

 求得:

 b=

 23.8912

 a=48489.0165

 则我国粮食生产的趋势方程为 2 y=48489.0165+23.8912t

 根 据 该 方 程 可 以 预 计 我 国 2009 年 的 粮 食 总 产 量 为 : y=48489.0165+23.8912*7=48656.26(万吨)

 知识在于积累

 16

 七、以宁都县粮食成本为例运用统计指数法分析价格与消费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

 宁都县粮食总成本资料(表六)

 名称 单价(元/斤)

 消费量(万吨)

 p 0 q 0

 p 1 q 1

 p 0 q 1

 p 1 q 0

 基期p 0

 报告期 p 1

 基期q 0 报告期 q 1

 粮食 0.95 1.07 754.97 990.15 717.2215 1069.362 940.6425 815.3676 注:基期为:2003 年

  报告期为:2008 年

  粮食价格以宁都县农业价格进行计算。

 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总成本指数=消费量指数×单位成本指数:

  消费量指数:

 单位成本指数:

  0 11 10 00 10 01 1p qp qp qp qp qp q0 01 0q pq pq K0 11 1p qp qK P

 知识在于积累 17

 0 01 0q pq p计算结果为:

 总成本指数 =

  =1.4910=149.10%

  1 1 pq — 0 0 pq =352.1405(亿元)

 )

 计算结果表明:粮食消费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了 49.10%,使得粮食消费总成本增加的绝对值为 352.1405 因素分析:

 产量指数=

 = 1.3115=131.15%

 1 0 qp  —0 0 qp  = =223.421(亿元)

  计算结果表明:粮食消费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31.15%,使得粮食消费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223.421

  单位成本指数= =

 0 11 1p qp q= =1.1368=113.68%

 1 1 pq — 0 1 pq = =128.7195(亿元)

 计算结果表明:粮食单位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13.68%,使得粮食消费总成本报告期比基期增加了 128.7195

 综合分析:

  149.10%=131.15%×113.68

   0 11 10 00 10 01 1p qp qp qp qp qp q

 知识在于积累

 18

  1 1 pq — 0 0 pq = = (1 0 qp  —0 0 qp  )+ + ( 1 1 pq — 0 1 pq )

 352.1405=223.421+128.7195

 计算结果表明:粮食消费总成本增长了 49.10%,是由于粮食消费量增长了31.15%和粮食单位成本增长了 13.68%共同作用的结果。粮食消费总成本增加352.1405 亿元是由于粮食消费量增加而使得总成本增加了 223.421 亿元和粮食单位成本上涨而使得总成本增加 128.7195 亿元两则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宁都县粮食的价格与消费量对生产成本的影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我国经济社会的生产成本受粮食的价格变化的影响较大。

  八、总结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基本处于稳定上升的趋势,单位粮食产量也是在稳步的发展之中,但是人均占有量却是基本处于下滑的状态。这就表明我国的粮食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由于建设使耕地不断减少。所以,从中可以看出,我们需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粮食的支持力度,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所以加强粮食生产是我国经济建

 知识在于积累 19

 设中必须做扎实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我提出提以下几点建议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1.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粮食发展政策。

 2.加大国家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实行惠农、互农政策。

 3.努力提高粮食生产技术,增加单产量。

 4.确保农业生产要素的稳定供给。

 5.引进新的生产要素,实现粮食生产的技术变革。

 6.加快农业生产工具的普及,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此,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广大劳动人民辛勤努力的发展生产,中国的粮食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解决,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

 [1]中国粮食局网站( www.chinagrain.gov.cn/)

  [2]中国统计局网站 (http://www.stats.gov.cn/)

 [3]《统计学》 江西高校出版社

  [4]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 年

 知识在于积累

 20

 附表 1

  1996- -8 2008 年我国粮食生产量和速度指标资料(人均 占有量)

  年份 指标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人均占有量(1) 412.2 399.7 410.6 404.2 364.7 354.7 355.8 333.3 361.2 370.2 378.9 379.6 398.0 逐期增长量(2) --- -12.5 10.9 -6.4 -39.5 -10 1.1 -22.5 27.9 9 8.7 0.7 18.4 累计增长量(3) --- -12.5 -1.6 -8 -47.5 -57.5 -56.4 -78.9 -51 -42 -33.3 -32.6 -14.2 环比发展速度(4) --- 97.0 102.7 98.4 90.2 97.3 100.3 93.7 108.4 102.5 102.4 100.2 104.8 定基发展速度(5) 100 97.0 99.6 98.1 88.5 86.1 86.3 80.1 87.6 89.8 91.9 92.1 96.6

 知识在于积累 21

 环比增长速度(6) --- -3.0 2.7 -1.6 -9.8 -2.7 0.3 -6.3 8.4 2.5 2.4 0.2 4.8 定基增长速度(7) --- -3.0 -0.4 -1.9 -11.5 -13.9 -13.7 -19.1 -12.4 -10.2 -8.1 -7.9 -3.4 每增长 1%的绝对值(8)

 --- 3.63 4.00 4.11 4.04 3.65 3.55 3.56 3.33 3.61 3.63 3.50 3.83

 附表 2

  我国粮食生产量长期趋势测定

  年份 指标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合计

 知识在于积累

 22

  粮食总量 y(1) 50453.5 49417.1 51229.5 50838.6 46217.5 45263.7 45705.8 43068.5 46946.9 48402.2 49804.2 50160.3 52850

 630357.8

 t(2)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0 ty(3) -302721 -247085.5 -204918 -152515.8 -92435 -45263.7 0 43068.5 93893.8 145206.6 199216.8 250801.5 317100 4348.2 t2 (4)

 36 25 16 9 4 1 0 1 4 9 16 25 36 182 Yc 48345.71 48369.61 48393.5 48417.39 48441.28 48465.17 48489.06 48512.95 48536.84 48560.74 48584.63 48608.52 48632.41 630357.8

推荐访问:统计学 实证 分析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