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必须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时间:2022-05-31 17:44: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既是党员群众了解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方式,也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举措,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实现解放和富强过程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和关键法宝。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必须正确处理领导人威望与理论科学性、领导人言论与党的理论创新、政治化内容与大众化形式、被动传授与主动学习、前人探索与后人创新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神实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讲话精神;五种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执掌一个国家政权的领导人的言论体现着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一个国家的运行方向和人民的发展诉求。学习并深刻领会领导人讲话精神有利于党和国家的发展,而曲解其精神则会导致国家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和损失。因此,必须要在学习和深刻领会领导人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抓其精髓、把握实质,才能真正发挥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在治党治国中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一、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式

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奠定了思想基础,是行之有效的执政手段。但同时,党的历史上也曾因为过分强调领导人个人权威,教条理解领导人讲话内容,盲目搞个人崇拜而形成了专制化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不仅是对国家领导制度的破坏,更导致了国家动荡、党执政地位动摇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在破除专制化领导、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同时,继续强调要科学认识、深入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把握其精神实质,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式。

(一)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的重要法宝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讲话集中体现了党的思想宗旨和执政理念。由此,领导人讲话成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表达形式。同时,由于领导人在理论创新上的独创性贡献,中国共产党曾两次以领导人的名字命名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共中央主持出版的《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江泽民文选》、《胡锦涛文选》等著作都是对领导人讲话的汇编,也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的整理和归纳。由此,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多次开展过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思想教育活动。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统一党的思想、增强党的理论武装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的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集体领导。

从根本上来说,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巩固党的集体领导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得以建立并在建党之初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领导人著作、讲话精神的学习。如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的英文稿中就提到要宣传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中也提到教育工人要研究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和讲话的学习使党员树立起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无产阶级的阶级使命和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在强化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先进性和纯洁性上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30、40年代,毛泽东思想提出并实际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延安整风中,全党认真学习毛泽东讲话精神,开展了自上而下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地起到了清除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错误思想,纠正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错误作风,改正僵化死板的党八股文风的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总是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一条宝贵的历史经验。”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学习是理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样是对全党开展的理论教育和理论武装,其目的是为了凝聚改革共识,指导改革实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服务。

(二)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不是搞领袖崇拜

回顾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展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活动,不难发现,在领导人讲话精神的学习中,存在用个人崇拜代替对党的理论学习的问题。再加上学习形式的单一和学习方式的局限,一定阶段上使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变成了个别人献媚领导、寻租权力的不轨手段。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对个人权威的过分突出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形成了实际上的党的一元化领导,破坏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损害各级党和政府的民主生活、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制、个人分工负责制等等”。邓小平在反思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时专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纠正了将国家命运寄托在领导人个人声望之上的错误思想,恢复了党的集体领导和人民民主传统。他说:“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将国家命运寄托在领导人威望上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法律制度不完备,“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因此,改革开放后党中央果断废除了领导职务终身制并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开始了国家治理方式上的转变。但是,党在历史上形成的通过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整党整风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从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八大止,围绕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先后开展了七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收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这说明,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决不是搞个人崇拜,而是加强党的领导、推进改革开放、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方式。党的十八大之后,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仍然坚持了贯彻学习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传统,尤其强调要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以体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学习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的本质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思想,是为了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中国问题。现实表明,只要掌握好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方式、方法,把握住领导人讲话的精神实质,这仍然是加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式。

二、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必须正确处理的五种关系

当前,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领导人威望与理论科学性的关系

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要正确处理领导人个人威望与讲话理论科学性的关系,避免以领导人的个人威望代替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理论。之所以要正确区分两者关系,是因为混淆两者间的关系,既有害于领导人在党内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害于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一方面,领导人的讲话代表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其理论水平的高度直接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另一方面,领导人讲话还向党内外和国内外展示着个人的领袖魅力,其讲话受认同程度的高度直接关系着领袖在党内的权威和影响力。当领导人的个人权威与党的理论科学性一致时,两者是正相关:领袖越能在其讲话中体现出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就越容易在党内外树立起自己的权威形象,就更容易获得人民的信任和敬仰。同时,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也会在领袖思想的提升和魅力的施展中得到进一步加强。相反,当领导人权威与支撑的科学理论相违背时,两者就呈现负相关。主要表现为,领导人的权威地位越加强,就越脱离党的科学理论;同时,党的理论越完善,也越削弱领导人的权威地位。“文化大革命”时期就是这种负相关的典型表现。因此,在破除领导人个人崇拜的今天,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必须把握领导人讲话背后所蕴含的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即从中国共产党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认识、学习和贯彻领导人的讲话精神,并从领导人的讲话中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正确处理领导人言论与理论创新的关系

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要正确处理领导人个人言论与党的理论创新之间的关系,避免以个人言论代替党的理论创新。领导人的讲话虽然代表着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但也决不能对领导人所有的言论不加分析、不加区分的生搬硬套,更不能以偏概全、避重就轻地用领导人的语言风格和语言魅力消解讲话精神在党的理论创新上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领导人也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体的人。领导人的言论不仅是关于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部署,也包括对现实生存环境、人民生活疾苦、个人兴趣爱好等内容的关注和表达。对于这些言论,不应该过分夸大和升级,将领袖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过分夸张的宣传不仅会损害领导人亲民务实的个人形象,不利于领导人权威的维护,同时也是滋生领袖个人崇拜的温床。当然,更不能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教条解读讲话精神。同时,领导人的语言特点和语言风格只是领导人讲话精髓和实质的外在形式和“包装”。好的形式有利于精髓和实质的贯穿和落实,但形式终究无法取代内容。然而,一些学者和宣传机构过分关注领导人语言特点、语言习惯、语言中对各类诗词、谚语的运用等外在形式。这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领导人讲话的宣传和传播,但忽视领导人讲话的精髓和实质并不是学习和贯彻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的初衷和目的。因此,在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以中央的名义下发学习任务时,坚决不能用对领导人个人言论和个人魅力的歌颂取代党在理论创新上的成就及其讲话的精髓和实质。这一点既是中国共产党总结“文化大革命”时期盲目开展个人崇拜得出的基本教训,也是今天深入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并进一步深化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题中之义。

(三)正确处理政治化内容与大众化形式之间的关系

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要正确处理领导人讲话的政治内容与大众化形式之间的关系,以避免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过度抽象化解读而破坏讲话的大众化形式和领袖魅力。

接地气、可读性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讲话的一贯风格。从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讲话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十分注重将理论与中国实际、与中国人民所熟知、所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相结合。比如,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时将主观主义者比作山间竹笋、墙头芦苇;邓小平的“猫论”“摸着石头过河”等都是领导人讲话中的经典。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十分重视语言的大众化形式。如,他在讲反腐败斗争时强调要“老虎苍蝇一起打”,在讲清除“四风”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强调干部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等等。这些都是易于国内人民接受和传颂的大众化语言形式。在国际上,习近平讲“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展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魄和民族自信。清醒明了,通俗易懂。但是,一些学者在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解读中存在过分抽象化的现象,将原本通俗易懂的内容抽象化为费解难懂的高深理论,不利于人民大众对讲话及精神的理解和接受。一些媒体上开辟的“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专题中也不乏对领导人讲话的过度解读和高度抽象化表达。这样,一方面不利于人民群众理解领导人讲话精神,消解了讲话的可读性;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对讲话内容的误解和曲解,走向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

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还应该警惕对讲话精神的过度庸俗化、低俗化诋毁。如,将党中央开展的反腐败斗争解读为党内派系斗争,将新一轮的改革措施解读为加强集权。各种不明目的的解读方式都不是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正确方法。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既需要理解其内容的深度和高度,也需要保留其语言形式的尺度和宽度。

(四)正确处理被动传授与主动学习之间的关系

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要在学习方式上正确处理上级要求学与个人自发学之间的关系,避免任务性学习降低人民群众自发学习的积极性。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为武装和统一党的思想而开展的理论学习活动,其中既有自上而下的学习任务布置,也有自下而上的自觉学习要求。自上而下的学习关键看领导干部能否率先垂范,引领示范学,体现的是党员干部对领导人和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政治认同和行为引领。自下而上的自觉学习关键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领导人为人民服务的程度,领导人是否能夠保证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的是人民对领导人和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情感认同。

领导人的权威不光靠硬实力的展现,也需要有情感上和精神上的软实力支撑。人民对领导人的敬仰和信任,也不光靠领袖言行的魅力,更应靠领导人是否能给人民带来福祉、能否使国家实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上而下的号召,与自下而上的响应之间的互动。领导人所阐述的理论能否在理论上感染人、在实践上满足人是判断领导人成熟与否的关键。这也正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上任之后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在中国人民福祉问题上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因此,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关键要体现在人民群众的自发学习中,而人民群众的自发学习关键看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及领导人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正确处理前人探索与后人创新之间的关系

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要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历程与当前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避免以否定过去的方式突出当下的进步。道路、理论和制度都具有一脉相承性,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再到习近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科学社会主义道路的坚持和探索。要想使领导人讲话精神真正得到人民的认同,讲话就必须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遵循事物基本规律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遵循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探索到开创、从建设和发展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下推进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道路中的曲折和成就在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今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来比较和批判过去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的不足。过去的失误并不能反衬当下的成功,过去的成功也并不能说明当前的改革创新有错误。当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党的科学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内在联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正确处理领导人权威与理论科学性的关系、领导人个人言论与党的理论创新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理论认同,正确处理领导人讲话的政治化内容与大众化形式之间的关系、上级要求与群众自发性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情感认同,正确处理前人成败与当前发展道路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增强对讲话精神的思想认同。说到底,科学认识领导人讲话精神要充分认识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重在实践、贵在落实”。

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须把握其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指习近平同志在就任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之后在各个公开场合阐发或公开出版的关于中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领域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文章。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治国理政的理论纲领,是全国人民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彻的主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讲话精神始终坚持的方向。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到今天已经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威胁”“中国崩溃”“中国傲慢”和“中国奇迹”“中国经验”“中国震撼”的言论不断,关于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猜测和预判也不胜枚举,其核心是对中国现代化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道路现阶段存在的诸种问题和矛盾的困惑和不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也是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主线,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就任后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方案当中。如,以制定和落实“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方式在全党上下开展的严肃党纪党规,规范干部行为的活动,加强了党的建设,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领导核心作用。2016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为从严治党的又一重大举措。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抓手强调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被称为“第五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又突出了制度和法律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的规范和保障作用。这一系列的发展新举措都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坚持和发展。

(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始终坚持的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存在矛盾的基本矛盾没有变,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也没有变。“三个没有变”表明中国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需要不断努力进取。就当前而言,就是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凝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是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发展平台和历史机遇;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为中国梦的实现组织经济力量,奠定物质基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中国梦的实现培育社会力量,奠定群众基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体制障碍,奠定制度基础。这些议题都包含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之中。只有真正把握住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中国梦方向才能在发展道路上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在此基础上,党和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才有价值和意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实现。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要坚持原原本本、原滋原味地学”,“要全面系统的学、融会贯通的学”,“要真正学懂、学透、学通”,“要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着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还“要经常学、反复学、持续学”。学习领导人讲话精神的根本目的是在于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明确当下中国发展机遇和挑战,解决中国根本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注释:

①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党已先后开展了七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即:1983年至1984年的整党运动、1992年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活动、1996年2000年“三讲”教育活动、2000年底至2002年全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至2006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至2010年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的“创先争优”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N]人民日报,1998-07-01.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4]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N].人民日报,2016-02-29.

[5]习近平總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91.

责任编辑任浩明

推荐访问:几种 正确处理 领导人 讲话精神 关系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