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唐代女冠诗人鱼玄机诗歌的独特性

时间:2022-05-31 14:0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鱼玄机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姿色倾国,才情卓越。鱼玄机将她的生命感受诉诸笔端,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思致深刻的诗篇。通过对鱼玄机生平、所处时代和诗歌的探究,以期深入了解唐代作为空前开放的时代,以及封建社会女性写作状态。鱼玄机作为女性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创作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超越时代的爱情观;二是对女性价值的充分肯定;三是极高的艺术性。

关键词:鱼玄机;诗歌;爱情观;女性价值;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2-0073-06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几乎成为全民的活动。所谓“能诗者遍于朝野”[1],诗坛上群星璀璨,男性诗人自不必提,重要的是女性诗人,如三大女诗人李冶、薛涛、鱼玄机,成就卓越,不亚于男子。晚唐女冠诗人鱼玄机(843-868)[2],容貌倾城,才情出众,名擅一时,《全唐诗》卷八百零四收录诗作四十八首,残句五联[3]。历代对其评价褒贬不一,颇多争议。

鱼玄机命运多舛,际遇坎坷。其生平不见正史,留传下来的资料较少,考察较为困难。最早的记录是晚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和五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三水小牍》记载:“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字幼微,长安倡家女也。色既倾国,思乃入神。喜读书属文,尤致意于一吟一咏。”[4]《北梦琐言》简略地记载了鱼玄机的生平,从有才思的少女到李亿的执箕帚,再到成为女道士以及最终被温璋所杀,并交代了鱼玄机有诗集传于后世[5]。这是目前研究鱼玄机生平的主要资料。宋元明清关于鱼玄机的重要著作,有宋代《唐女郎鱼玄机诗》[6]、元代辛元房《唐才子传》[7]、明代钟惺《名媛诗归》[8]和清代《全唐诗》等[9],都对鱼玄机的生平事迹及诗歌有过粗略的论述。《名媛诗归》对于鱼玄机的诗歌做了比较系统的评点,称赞“玄机盖才媛中之诗圣也”。

综观鱼玄机研究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的研究,总体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趋势,21世纪初至今已有近三百篇论文。大抵分为两大类,一是生平身世,二是诗歌创作。研究者已全面展开并向纵深发展,无论对诗人生平还是诗歌创作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但同样存在重复研究、观点相似等问题。

诗穷而后工,鱼玄机相较于封建社会里的其他女性,经历颇丰,遭际坎坷,可能正是鱼玄机的不幸造就了她那些富有光彩的诗篇。通过对鱼玄机生平及诗歌的研究,可以从诗人的生命历程中,窥见历史上空前开放时代唐代的状况,封建社会里女性的写作状态,以及女性诗歌创作的独特性。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鱼玄机生活在唐代,这一时期较历史上其他封建时代有异,社会空前开放,经济上繁荣富庶,文化上开放自由,政治清明,国力强盛,思想上儒释道三教合一,兼容并包。生活在此种社会环境下的诗人在思想意识、创作方面自然有其不同于其他时代女子的独特性。石田千之助说:“唐代妇女具有男性的敏捷、爽利、快活的劲头。”“具有相当自由、解放的气氛,且人数不少。”[10]

鱼玄机即是如此,作为晚唐时期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诗人,她的身上便带有这种自由解放的气氛。围绕在鱼玄机身上的话题始终不断,主要集中在她的感情方面,有不少人将她视为生活随意放荡的女性,这实属冤枉。鱼玄机诗作中体现的一些思想行为,她的爱情观着实大胆且具有超越性,这与她生活的时代、本人的性情和积极思考相关,仅凭这些将她目为放荡妖冶不免误解过深。

爱情诗在鱼玄机诗歌中占很大比重,这些诗歌感情真挚细腻,发自肺腑,体现了鱼玄机超越时代的爱情观。鱼玄机笔下的爱情诗不同于传统的爱情诗,以往的爱情诗要么是“男子作闺音”,代女子发声,性别的差异让这些诗作不能细致入微,真正反映女性的言行思想,深入女子内心。要么女子所写爱情诗,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不敢纵情吐露,保守而又僵化,不能让人感受到真情的魅力。在唐代相对自由的社会语境和个人率真的个性之下,鱼玄机更敢于无拘地坦露恋爱中的心迹。鱼玄机不满封建礼教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认为女性要大胆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

(一)大胆表露在爱情中的感受

鱼玄机扯下传统女性羞答答的面纱,不同于传统女性的内敛含蓄,鱼玄机像现代女性那样,对待爱情,她勇于直陈心迹、大胆表露自己的爱情感受。

《春情寄子安》[11]一诗,思念、担忧、牵挂、示爱、憧憬,曲尽其情意。首句写道:“山路欹斜石蹬危,不愁行苦苦相思”,表明山路虽难行但相思之苦更甚,接下来眼前所见皆化成了所思之人的音容笑貌,看到远处冰雪覆盖的寒峰,就想到你玉树般的丰姿,一片痴情尽显。“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两句,则是对心爱之人深情的叮嘱,不要去听平庸的歌唱,莫要招引闲杂来客,在夜里贪玩棋类影响睡眠。“如松匪石盟长在”则表明了自己坚贞的意志,怀着这样一份痴情,鱼玄机无比地期望能再次相见,即使现在环境艰苦也可以忍受。她充满希望地写下“虽恨独行冬日尽,终期相见月圆时”这样饱含真情的诗句。鱼玄机与李亿,一个远行在陡峭的山路,一个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对比之下更让人感动。胡应麟在提到七言排律诗时,给这首诗很高的评价:“唐惟女子鱼玄机二篇可选,诸亦不及云。”[12]这首诗将鱼玄机——一个处于热恋中女子的心理活动层层展露开来,第一层表露对心上人的思念,愁苦却也甜蜜;第二层深情叮嘱对方要爱惜身体,莫要贪玩;第三层她迫切地想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坚贞不渝的爱心,渴望对方感受到并给予相同的回应;第四层则是热切地表达渴望再次相见的愿望。

爱情中的各种感受,如幸福满足,“不羡牵牛织女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表露相思的,如“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这两句千古流传,她将相思之情化作流水,连绵不绝,日夜流淌,无有尽时,简单直白,饱蘸着深情与厚爱。再如《隔汉江寄子安》中“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憶空吟”,“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都在倾诉着,表白着,纯是肺腑之言。因为直白,她的诗格外真挚动人。鱼玄机如此袒露地诉说她的相思,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无非是希望对方能感受她的爱恋并给予同样的深情。

鱼玄机在感情中,真诚地恋爱,直率地表白,她毫不避讳地向意中人表达自己的喜爱,她毫不遮掩她的相思愁苦,她要将她心中跳跃着的激情全部传达给对方。

(二)主动追求,蔑视礼教

封建男权社会里,女子被教条所压抑,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以男人为天的观念支配着她们,在生活中没有自主选择爱情与婚姻的权利。鱼玄机则不同,她对这一切提出了质疑,发起了挑战。

鱼玄机最为有名的《赠邻女》一诗就表明了她的爱情观,诗云:“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这是鱼玄机身为女性自尊自励的言语,她倡导女子在爱情中争取主动权,不必为负心之人伤心断肠,应该及时走出来,女子依然可以勇敢地寻找下一段感情。这已经是类似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了,但在当时社会这是何等大胆的言语啊,它挑战了女子要从一而终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黄周星评价此诗时就说:“鱼老师可谓‘教猱升木,诱人犯法’矣。”[13]

鱼玄机也是这种观念的践行者,她大胆地追求新的感情。她与当时的名士多有交往,这其中就有鱼玄机爱慕的对象。《闻李端公垂钓回寄赠》云:“自惭不及鸳鸯侣,犹得双双近钓矶。”鱼玄机十分主动,殷切地向李郢表达了爱意,她希望与对方能像鸳鸯一般,成双成对。还有一首《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这是鱼玄机写给她的新邻居的诗。首句“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就表明了十分珍重爱惜对方的诗作,“百度吟”,爱不释手;接着鱼玄机就婉转地暗示道“西看已有登垣意,远望能无化石心”,来表明对求爱,她是可以答应的。最后“况逢寒节添乡思,叔夜佳醪莫独斟”,佳节来临更感孤独寂寥,“莫独斟”即是希望与对方一起把酒言欢,其间的爱慕可谓是十分明显了。

鱼玄机虽然大胆地追求,但也不是毫无选择地滥交,她在诗歌中表现了自己的坚守。如《和人次韵》中写道:“喧喧朱紫杂人寰,独自清吟日色间。……不用多情欲相见,松萝高处是前山。”首联表明了自己在喧嚣的尘世中保留着自己的一份清静,紧接着就表明这份清静被人扰乱,最后一联更委婉地批评了这些登门求访的人,不愿与他们相见。由此可见,鱼玄机并非是大张艳帜的“娼妇”,她对交往的人有所选择,也希望能保留自己的一片清静之地。这是她的珍贵之处。

二、对女性价值的充分肯定

封建社会里,男性掌握着话语权,写作、阐释解读都掌握在男性的手中,女性被要求“无才”,因而女性的才能被压制、被淹没。大多女性习惯于这种状态,更有甚者会刻意掩盖自己的才华。但鱼玄机对这种固有的状态发出了反抗之声,她积极思考着性别的差异,在这种思考之下,鱼玄机的女性意识开始觉醒。这也是我们读她的诗歌所能感受到的很清晰的一点。

女性在唐代的地位远超于其他时代,正是此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又有太平公主、韦皇后一类的强硬的女性形象。还有上官婉儿这样地位极高又充满才情的女性角色。某种程度上,女性是力压男性的。同时,唐代更是出现了“惧内”的现象,丈夫害怕妻子,这实属罕见。因此,在这种社会环境影响下的唐代女性,无疑会自信起来,对自己的认同感会增强。

鱼玄机即是如此,她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又极有身为女性的自觉,不同于以往女性写作中附和男性,将自己置于男性的附属地位,模仿男性话语的状态。鱼玄机“都纯粹地以女性自身的利益为标准对周围世界做出反应和评断,坚持以纯粹的女性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她的诗歌作品中是一派没有经过男权文化改造的原生态的女性的声音。”[14]

(一)渴望男女平等,不甘雌伏

鱼玄机在诗歌中表现了对女性价值的充分肯定,她热情讴歌女性才能。《光、威、裒姊妹三人少孤而始妍……因次其韵》描写了三姐妹的才华与美貌,充满赞美之辞,“妆阁相看鹦鹉赋,碧窗应绣凤凰衫”,描写了刺绣的才能;“一曲艳歌琴杳杳,四弦轻拨语喃喃”,写音乐的才能;“暂持清句魂犹断,若睹红颜死亦甘”,写诗才。鱼玄机还提出了新的女性审美观,诗中说道:“文姬有貌终堪比,西子无言我更惭”,西施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但鱼玄机却认为西施只占美貌一项,比起三姐妹美貌与才情兼具还略逊一筹;可见,鱼玄机认为女性的才能比美貌更加重要,极有洞见。“恐向瑶池曾作女,谪来尘世未为男”,只是性别不同,其他方面,三姐妹却丝毫不亚于男子。“暂持清句魂犹断,若睹红颜死亦甘”,略带夸张,盛赞三姐妹的才华与容貌可以使人甘愿付出性命。鱼玄机认识到了女性的光辉,并将其展示出来加以褒扬。

另一首《浣纱庙》,诗云:“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不同于以往将西施视为红颜祸水的观念,鱼玄机作为女性,她有力地突出了西施的力量,此两句将西施的倾国倾城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笑就使十万精兵倒戈,这其实也暗含着对男性世界的讥嘲。鱼玄机认为女性同样在国家兴亡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是影响历史的巨大力量。与上面的那首诗一致,鱼玄机为女性正名,充分肯定女性的价值。

在《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一诗中,更是写下了“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这样思想深刻的诗句。《唐才子传》说:“观其志意激切,使为一男子,必有用之才。”[15]鱼玄机饱含着自信与控诉,深感封建社会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体认到女子地位的卑下。“空羡”二字发出了憎恨男权社会的呐喊,同时也表明了对自己才华的充分自信。自己若非女子,必定也会成就一番事业,显示了其不甘雌伏的豪迈情怀。她肯定了女性的聪明才智,要求男女平等,这种思想无疑是超前的。

(二)精神上独立,不依附男性

封建社会女性被培养成符合男性标准的“贤妻良母”,她们注重婚姻、家庭、生育,为他人而活,极少有自己的空间,鱼玄机认为女性要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有脱离男性的自主状态,有自己的追求。

《卖残牡丹》诗云:“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红英只称生宫里,翠叶那堪染路尘。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鱼玄机以牡丹自况,用“价高”“香甚”“只称生宫里”、不堪“染路尘”,来表明自己的高洁不同流俗,包含着对自己价值的充分肯定。卖残牡丹意指卖剩下來的牡丹,在鱼玄机眼中,这些花无疑更有价值,只是俗人不理解。鱼玄机不愿意降低自己的标准去附和他人,最后这些花会被移至上林苑,到那时王孙们会后悔没有购买它们。人即花,花即人,鱼玄机在此表明了自己的骄傲,也透露着一股高才被掩的愤恨不平。

《遣怀》一诗我们看到了鱼玄机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闲散身无事”,自在闲适,独自出游。接着描写景物“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优雅静谧。诗人置身其中,与自然融为一体,好不潇洒。最后表明“金银志不求”,可见鱼玄机不慕富贵的品质,体现对物质世俗世界的超脱,鱼玄机追求的是精神和自我内心的和谐。

再如《题隐雾亭》,诗云:“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同样抒发了作者潇洒自适的情怀,摆脱喧喧尘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适自足。这首诗和《遣怀》一诗都描写了理想生活状态,在这个世界里,没有男性,没有世俗的喧嚣,没有物质的堆砌,完全是独立自适的状态。

(三)书写男性化的题材

传统女性囿于深闺,见闻极少。所咏不外于闺阁相思,庭院楼阁,花鸟虫鱼,题材狭窄,写作是纯粹女性化的。鱼玄机则认为女性也可以写作男性化的题材,如她的酬赠诗、代人悼亡诗和体育运动诗,超越性别的藩篱,包含着对女性本身的认同和自信。

酬赠往来向来是文人士大夫的事情,女性无权涉足,更不用说写作诗歌了。但社会风气的开放,思想的自由,皇室的提倡,让唐代出现了空前绝后的女冠现象。鱼玄机的女冠身份,让其可以与社会各层人士自由往来,结交达官显贵、文人名士,与他们吟诗作赋,往来酬唱,切磋诗艺,因而写下了数量很多的酬赠诗。如《和友人次韵》《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寄温飞卿》等,这在前代女诗人中是极少出现的。鱼玄机赠答的对象有邻居友人,还有当时著名的诗人温庭筠、名士李郢、左名场,还有官员刘潼等。在这些赠答诗中,鱼玄机尽情地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与个性。在与这些名士的交往中,也大大提高了文学修养和诗作的品味。

鱼玄机还写过三首悼亡诗,自古悼亡诗都为男子所作,鱼玄机却是女子拟男子之音代人悼亡,这可谓是首创。其中一首《代人悼亡》,首联“曾睹夭桃想玉姿,带风杨柳认蛾眉”,以男子的口吻睹物思人,思念入骨,以至于看到桃花柳条就会想到妻子的容貌。接着用“珠归龙窟”“镜在鸾台”两个典故,表明自己和妻子已经阴阳两隔,悲痛万分,寂寥愁苦。尾联“西山日落东山月,恨想无因有了期”,用日落月初表明自己的思念绵延不绝。

另一首《和新及第悼亡诗》,“鸳鸯帐下香犹暖”,过去温存的场景犹在目前,可是人已远去。“朝露缀花如脸恨,晚风欹柳似眉愁”,自然界的一切景物都会使人想起逝去的斯人,花如面,柳似眉,痴情一片。最后以“彩云一去无消息,潘岳多情欲白头”作结,浓化了这一片深情,即使是潘岳这样多情的男子也会伤心地白了头。鱼玄机在悼亡诗中刻画了一位位深情的男子形象,模拟男性口吻,丝毫不亚于男性作者本身。这里也包含着她心里的希冀,希望世间的男子能够重情重义,珍惜眼前人。

在鱼玄机的诗作中,还有一首描绘体育活动的《打球作》,以打球为题材的诗作少见,女子写打球更是没有。传统女子足不出户,更不用说出去打球。鱼玄机却在这项运动中,与男子并肩而立,展示了女性不一样的风采与青春活力。这些诗作大大丰富了女性创作的题材,拓展了女性视野,提高了女性的创作水平。

三、极高的艺术性

鱼玄机的诗歌不仅题材多样,内容充实深刻,同时也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她能够熟练驾驭各种诗体,“现存鱼玄机诗歌共计五十首,其中七律17首、七绝14首、七言排律3首、五律11首、五言排律3首、六言诗两首。另有五言句四联、七言句一联。”[16]

(一)艺术技巧精湛娴熟

鱼玄机诗歌极高的艺术性首先体现在艺术技巧的精湛嫻熟。在诗歌中,鱼玄机善于用典,善用比喻,擅长炼字,并且能够娴熟地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状物,表情达意。

鱼玄机在诗中善于用典,且不露痕迹,自然而工。如《情书寄子安》中的“秦镜欲分”两句,用了乐昌公主和丈夫破镜重圆的典故,帝舜弹五弦琴的典故,苏武鸿雁传书的典故,都能很好地融化入诗句,并与诗情相符。《江行》中“梦为蝶蝴也寻花”,化用《庄子·齐物论》中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自己沉醉自然景色,达到了天人合一、物我融合的境界。《和人》中“莫惜牛羊频列载”,用了《晋书》中武帝常乘羊车以便宴请的典故,来表明鱼玄机欢迎这个人的到来,自然而然。《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河汉期赊空极目,潇湘梦断罢调琴”,用了牛郎织女和娥皇女英的典故,叹惜他们的爱情故事,空空相望,生死相隔,表明要及时把握住眼前的幸福。有研究者总结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说:“纵观鱼玄机50首诗歌, 其用典的地方有50多处。其用典特点主要有两点:如盐溶水,浑化无迹;反意用典、弥见创新。”[17]

鱼玄机还善用比喻。她的名句“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巧妙地将相思之情化为流水,连绵不绝,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再如《寄国香》中“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以新生的芳草来比喻离愁,写出了愁绪的广、密,并且还是源源不断的。《送别》诗写道:“水柔逐器知难定,云出无心肯再归?”将负心的男子比作漂浮不定的云朵,可以说是十分贴切了。“在鱼玄机的诗歌中,比喻的运用不仅十分广泛,而且类型多种多样,除了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外,还有倒喻、引喻、缩喻、反喻等几种变式。”“不仅类型多样,而且用得贴切新颖,生动形象,显示出她较高的语言艺术素养。”[18]

鱼玄机诗歌用词准确,字斟句酌。她自己在诗中写道“一首诗来百度吟,新情字字又声金”,创作态度十分认真。《赋得江边柳》中“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一“铺”一“落”,清新流丽,自然而工。《暮春有感寄友人》“竹阴初月薄,江静晚烟浓”,因是初月,光线黯淡,自然竹子的影就是薄薄的一片;而傍晚时候的烟雾,因为江面的平静无波,无风吹散显得“浓”。可谓体察入微,十分准确。李素平研究鱼玄机的“炼字”,认为:她善炼动词、虚字、数量词、叠字,善用复辞,“是用心炼字的,且炼字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切合题旨,适合情境,能精妙传神地写景状物,挥洒自如的表情达意,使诗歌达到了典雅精工、意境浑成的艺术境地”[19]。

鱼玄机诗歌不仅善用典故、比喻,善于炼字,而且还善用对偶、排比、列锦等,往往多种修辞综合运用,相互交织,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二)诗思活泼真率又细腻深婉

鱼玄机诗歌极高的艺术性还表现在诗思活泼真率又细腻深婉。诗思活泼真率主要通过对男权世界的抨击、运动诗、遇见朋友的喜悦等体现;诗思细腻深婉主要表现在诗中所选择的意象及对意象的描绘上。

鱼玄机诗思的大胆真率,首先表现在“对男权世界的大胆直率的反叛和抨击”[20],如《赠邻女》中的“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中的“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还表现在描写运动的诗作中,如《打球作》,将打球写得精彩激烈,“坚圆净滑一星流,月杖争敲未拟休”,我们可以看出女诗人那一颗活泼的诗心;最后她明确表现了自己的愿望,“毕竟入门始应了,愿君争取最前筹”,真实地表现了自己希望打球者能“争取最前筹”的愿望。再则表现在见到朋友的喜悦中,如《迎李近仁员外》,“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满篇洋溢的都是诗人喜悦激动的心情,活泼欢快,畅情表达。还有些诗中想象奇特,思致活泼。如《折杨柳》中,她写道“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古人折杨柳送别,鱼玄机在此却希望西山没有柳树,以免让人伤心。

当然,作为女性,鱼玄机诗中更有细腻深婉的一面。她对周围事物有敏锐的感受力,一花一叶都能牵动诗人的诗心。《早秋》即景抒情,诗人由早秋的景物,嫩菊,远山,烟雾,凉风想到了征人思妇的两地相思,但这只是表面,实际上是借征人思妇来表现她和李亿的相思之情,细腻婉转。《暮春有感寄友人》:“竹荫初月薄,江静晚烟浓。湿嘴衔泥燕,香须采蕊蜂。”景物描写得细腻优美,“初月”照竹,因而荫薄;江面平静,因而烟雾浓厚。燕子衔泥作窝,所以嘴湿;蜜蜂采蜜,所以须香。体察入微,感受十分细腻。《赋得江边柳》不着一个柳字,但从不同角度描写了柳的枝条,根部,花絮,姿态,笔触细腻柔婉,最后“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凄婉惹人同情。

鱼玄机诗思的细腻深婉,尤其体现在意象的选择上。在鱼玄机的诗歌中,花意象比较多,如“花落钓人头”,“花间暗断肠”,“晋水百花春”,“临风兴叹落花频”,“朝露缀花如脸恨”,“梦为蝴蝶也寻花”,“烟花已入鸬鹚巷”,“春花秋月入诗篇”,“墙外数枝花”,“愁随芳草新”,“柳拂兰桡花满枝”,“花丛自遍不曾栽”,“有花时节知难遇”,“白花发咏惭称谢”,“阿母几嗔花下语”,“朝朝送别泣花钿”,“仙貌长芳又胜花”,等等,这些花,既有百花春的春花,花满枝,花丛,鲜艳美丽,被蝴蝶追逐;更多的则是落花,让人临风兴叹,让人断肠。诗中还写到许多具体的花,如芙蓉花和菊花,“芙蓉花叶□”,“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嫩菊含新彩”,“芙蓉月下鱼戏”;还有荷花、桃花、梅花、蕙兰花,“无限荷香染暑衣”,“曾睹夭桃想玉姿”,“柳丝梅绽正芳菲”,“未起蕙兰心”,“蕙兰销歇归春圃”。作者描写花等意象,除了“黄菊”“嫩菊”“夭桃”等外,更喜欢用“红”色,如“红桃处处春色”,“羁客醉红茵”,“红英只称生宫里”,“红笺开处见银钩”,“万树江桃带雨红”,“门前红叶地”,“红芳满院参差折”,“若睹红颜死亦甘”等等。鱼玄机诗歌中雨的意象也比较多,如“萧萧风雨夜”,“雨中寄书使”,“暮雨正霏霏”,“汾川三月雨”,“井边桐叶鸣秋雨”,“蓬山雨洒千峰小”,“落叶纷纷暮雨和”,“落帽台前风雨阻”,“早知云雨会”,“从此梦悲烟雨夜”,“曾陪雨夜同欢席,别后花时独上楼”,“但能为雨心长在”,等等。这些雨,除了“汾川三月雨”,与“晋水百花春”一起表现春天美景外,大都是“萧萧”“霏霏”的“暮雨”或“秋雨”,多写“梦悲”之情。

苏者聪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高度评价了鱼玄机诗歌的艺术成就,从“独特的想象”“贴切的比喻”“细腻的描写”“注重锤炼字句,讲究形式美”等方面,探讨了鱼玄机诗歌艺术上的颇具个性的表现,概括鱼玄机诗歌风格的主导面是:“婉曲而不涩,任情而不俗。”[21]我们认为鱼玄机诗歌极高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艺术技巧的精湛娴熟和诗思活泼直率又细腻深婉两大方面。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女冠诗人,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诗人。一身才情,花容月貌,身份低微却不甘平淡、努力追求,生性活泼多情偏遇人多寡情薄幸,被抛弃,被轻视,被狎玩,红颜薄命,早早夭折。我们后人也只能从她留下来的诗歌和其他典籍中的只言片语去解读她,她生活的时代,她的经历,她的性情。她的诗作是在社会环境的开放包容,思想领域的活跃自由的背景下孕育而生的,带有鲜明的时代痕跡。从闺阁女子到外宅妇,再到女道士这一不寻常的经历,也使她获得了独特而深刻的生命体验,致使鱼玄机写下了很多思致深刻的诗篇。鱼玄机是女性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诗歌浸染着血与泪,是一个女性最真实的剖白。直至今天,她的诗篇仍然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我们仍可从中感受她那颗跳跃的诗心,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华.唐女诗人集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

〔2〕任强.鱼玄机生年考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1):108-112.

〔3〕(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唐)皇甫枚.三水小牍[M].北京:中华书局,1958.32-34.

〔5〕(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M].北京:中华书局,1985.77.

〔6〕(唐)鱼玄机.唐女郎鱼玄机诗(据百宋一廛宋本校勘)[M].上海:中华书局,1936.

〔7〕(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8〕(明)钟惺.名媛诗归——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M].济南:齐鲁书社,1997.

〔9〕任强.鱼玄机研究文献考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7,32(02):99-104,129.

〔10〕(日)石田千之助,朱寿昌.漫谈中国唐代妇女[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9,(10):45-48.

〔11〕陈文华.唐女诗人集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12〕(明)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21.

〔13〕(清)黄周星.唐诗快[M].康熙三十二年(1693)刻,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彭志宪,张燚.鱼玄机诗编年译注[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117.

〔14〕董芸珠.唐代女性与文学的相关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3.130.

〔15〕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0.448.

〔16〕杨凯丽.鱼玄机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2.

〔17〕李素平.鱼玄机诗歌用典艺术初探[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03):101-104.

〔18〕李素平.鱼玄机诗歌的比喻艺术[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2):1-2.

〔19〕李素平.论鱼玄机诗的炼字艺术[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140-142.

〔20〕杜娟.鱼玄机诗歌的艺术风格[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92-94.

〔21〕苏者聪.论唐代女诗人鱼玄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5):56-62.

(责任编辑 徐阳)

推荐访问:略论 独特性 玄机 唐代 诗人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