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时间:2022-05-31 10:40: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为了促进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的建设,突出实践教学,本文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教学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方面分别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并总结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关键词 产教融合;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改革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2-0280-02

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性强,对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有较高要求,在非真实生产环境下教学效果较难保障。同时,当前水产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养殖技术、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更新换代快,专业教学内容也应及时调整。因此,为推动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精准改革,加强学生基本职业素养及职业能力,提升学生就业率,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对山东地区水产养殖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了充分调研,并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职业岗位成长规律,结合山东区域产业和地域海洋特色,把产教融合作为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引导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了“课堂实验—跟岗实训—工学实训—顶岗实习”逐层递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将优秀教育资源应用到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 人才培养目标

山东水产养殖资源丰富,以莱州、青岛等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为主,并辅以观赏鱼等地方特色的淡水养殖。随着渔业发展,水产养殖产业结构也从单一养殖向集“生产、销售、技术服务”一体化养殖转型。针对水产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特点,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采用“分散化实践”培养模式,即将跟岗实训、工学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分散到每个学年,使实践教学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1],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以水产行业最新发展方向及企业用人要求为标准,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将专业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水产市场经济需求,具有从事鱼、虾、蟹、贝、海参海胆类苗种繁育、病害防治、水质检测、水产技术服务和推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 课堂教学的改革

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要求和内容对教学课程进行开发,依据水产专业就业岗位群,构建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水质检测技术、水产生物基础、微生物应用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等;专业核心课程包括鱼类增养殖技术、饵料生物培养技术、虾蟹类增养殖技术、海参海胆增养殖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等;能力拓展课包括水产药物及饲料营销、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池塘水质与底质调控技术、锦鲤学苑等。

二是为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水产专业全部专业课程均采用理实一体、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学院已在校内建立微藻饵料实训室、微生物培养实训室、渔业技术实训室、组织切片实训室、观赏水族实训室等。水质检测技术、微生物应用技术、饵料生物培養技术等课程将从传统的以专业知识为主的理论考核转向过程考核+实操技能考核[2]。

三是依托先进教学平台、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平台,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突破教学时空限制,现已建设10门以上在线课程,其中饵料生物培养技术、鱼类增养殖技术等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

四是开展“企业家进校园”活动,水产药物及饲料营销课程聘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企业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及生产一线销售案例授课,从不同的角度对水产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讲解,授课内容贴近市场前沿,使学生对水产行业的发展有了最真实的理解[4]。

2.2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探索校企合作育才,促进校企合作交流,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已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35个,可根据实践教学要求安排学生实习实训,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主要实习基地有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中仁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拜耳(四川)动物保健有限公司、宝来利来生物产业集团等。此外,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荣成鑫滩海珍品育苗场等单位不仅与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建立了项目研究合作,也为教师提供了顶岗实践的平台,专业教师在生产一线见习和实践,得到了锻炼和成长。另与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设立订单班,新生入学与企业签订培养协议,从大二开始学生可利用假期直接到无锡中顺实习锻炼,企业安排技术骨干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培养学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竞争力,也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

2.3 教学实训的改革

水产动物苗种繁育通常在4—6月,依据水产行业生产具有一定季节性的特点,将实践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对接,创建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季节轮训”的教学实训模式。第2学期设置饵料生物培养、鱼类和虾蟹类增养殖跟岗实训;第4学期设置海参海胆、贝类增养殖和水产技术服务工学实训。课堂专业课程教学集中在4月中旬前完成,随后根据学生需求安排学生进入基地实训。实训期间,采取“双师制”,由实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任企业指导教师,并指定专业教师作为校内带队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指导和过程性考核。学生在实训中应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认真参与企业生产或技术服务,每周填写实训记录,总结完成实训报告。通过教学实训提高了学生饵料培养、苗种繁育、成体养成、病害诊断及防治、水质化验与调控、饲料与渔药营销等综合实践技能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实现了教学和生产的良好对接。

2.4 顶岗实习的改革

以双向选择为原则,以就业为导向,在每年学院举办的企业宣讲会、招聘会上,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及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顶岗实习由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管理,学生在实习前签订《学生顶岗实习三方协议》,实习单位为学生购买人身保险[5]。实习单位按照企业管理制度管理学生,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作用,使学生在实习锻炼中快速培养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由于实习基地分散,校内指导教师主要通过巡回辅导及电话、网络等形式指导学生实习。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实行以企业为主、系部为辅的校企双方考核制度。经过严格的生产实践锻炼与考核,有相当部分学生能够留在实习单位工作,为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基础。

2.5 毕业设计的改革

毕业设计是教学体系中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体现学生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求以视频或动画形式呈现,另将实训实习过程中收集的素材进行整合,结合实际生产活动,反映养殖技术技能、水质监测、营销或水产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点[6]。要求学生通过收集有关材料了解当前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背景,对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融汇贯通,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开题报告和任务书的撰写、毕业设计视频编辑制作给予指导和审核,最终通过毕业答辩评选出优秀毕业设计作品,由实习单位赞助颁发优秀毕业设计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 实践教学改革成效

3.1 完成了培养目标

以产教融合为目标构建的“任务导向、校企合作、季节轮训”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达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7]。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主要在渔药公司、动物保健公司、养殖场等从事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的工作。学院向企业输送的人才受到一致好评,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2 校企合作“双赢”

以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生产过程为主线,按照实际生产周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有效地解决了高职实施实践教学所需的场地紧缺、设备不足及落后的问题。学生在跟岗实训、工学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锻炼中掌握了最实用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综合素质,毕业后能快速上岗工作,解决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教师在企业顶岗锻炼中及时掌握水产行情动态,了解一线水产养殖需求,能够更好地进行课程开发,组织教学活动。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教融合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析,威海海洋职业学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部分问题需改进。此外,将紧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研讨实践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更多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 参考文献

[1] 叶建生,王权,赵子明,等.水产专业“校企联动、三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6,13(32):138-140.

[2] 王维新,白燕,王东梅,等.高职水产养殖专业教学体系优化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3(14):174.

[3] 鲍传和,万全,丁淑荃.水产养殖学专业实践教學模式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2):326-327.

[4] 王会聪,邢军,陈军,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水产养殖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44):36-38.

[5] 韩培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6(6):34-36.

[6] 黄辨非,杨小林,杨代勤.水产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1):26-27.

[7] 王维新,侯文久.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以辽宁医学院高职水产养殖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1):72-73.

推荐访问:水产 教学模式 融合 养殖技术 实践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