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5-29 14:28:01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问题与对策

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直接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年限,但结合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现状不难发现,这一领域仍旧存在着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避免相关问题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文章就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及对策展开具体研究。

1、目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仍然不完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一直在快速的发展,与建筑工程相关的行业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一直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进行更新,导致目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方面出现了许多空白区域,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不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不完善,还体现在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法律不完善上,《建筑法》是建筑行业中一部比较规范的法律法规,这部法律对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许多问题进行了规范,但是对质量监督管理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没有明确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和义务,造成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存在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象。

1.2监督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岗位编制有限,工作人员数量严重不足,只能从其它单位借调或者聘用临时工。但是这些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难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质量安全隐患,实际的质量监督流于形式,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实际效果。

1.3监督主体权利与责任不明确

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虽然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从而使我国建筑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以往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建筑技术的工程建设水平日益提升,但还是有不少建筑企业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各个负责建筑工程建設的主要管理部门之间存在非常多的模糊概念与交叉地带,从而导致建筑工程中监管权利与责任的分配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不仅制约了建筑企业自身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发展,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安全隐患,从而给建筑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加上近几年我国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行为越来越形式化,其制定的一些工程监督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环境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费每年都在减少,没有合理地规划好投入监督管理的资金量,使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给相关的建筑工程管理监督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建筑行业内发生你可以对我管理,我也可以管理你的事件越来越多,没有明确的建筑工程监管制度,加上经费的问题,最后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无法进行。

1.4执法力度不够

正是由于当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存在的一些漏洞,导致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较大,难以对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从而导致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频繁发生,为工程质量问题埋下了一定的隐患。另外,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也是导致执法力度不够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形象工程、民生工程、重点工程数目众多,这些工程一般都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难免会进行各种违规操作。如果质量监督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监管,必将会影响到工程进度,因此监管部门在层层的压力之下,对许多问题都不敢管,造成执法力度降低。

1.5建筑市场普遍存在不规范的行为

我国的建筑行业虽然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建筑市场也在逐渐的完善,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督机制缺乏,造成了建筑市场的现状还比较混乱,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建筑行业的利润普遍较高,有个别单位受到利益的驱使,没有通过资格认证,且法律证件不齐全,就擅自承包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敷衍了事,施工粗制滥造,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还有些单位在承接了工程项目的施工任务后,私自进行转包,降低了工程的施工资金,导致了工程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施工。还有一些建筑单位,在招投标时过分的压低价格,给建筑行业带来混乱,还影响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2、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规范监督管理程序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首先要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体系,规范质量监督管理的程序,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深化对工程质量监管机构的改革,规范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程序,提高质量监管机构的服务质量,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做到服务与执法相结合。还要改变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以往的监督检查方式,采用不定期抽查、随机抽查、巡回检查的方式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保证检查的结果可以真实可靠的反应工程的质量。

2.2明确监管权力与责任,进行体制改革

从上述的内容中,了解到监管权力与责任不明确给工程质量带来的影响,我国相关的建筑部门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并将其全面落实下去,使其作用在建筑工程质量中得到充分的发挥。现阶段,可以快速解决工程质量监管与责任模糊的问题,就是建筑企业中负责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部门要基于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制度,通过社会的监督方式,来进行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了确保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所采购的工程材料质量达到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可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进展的实际情况来开展相关质量监管工作,进而提高施工的质量,为后期工程项目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上述文中了解到导致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时出现主体权利与责任不明确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建筑部门没有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监管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更换其中一些落后的监管内容。因此,我国的建筑部门对监督管理的权利于责任进行明确划分的过程中,还要对监管制度实行改革工作。唯有这样才能使监管主体权利与责任更加地清晰,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3加强执法力度

相关法律法规完善之后,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将会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执法过程更加规范,便于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执法力度。另外,政府部门应减少对建筑工程的干预,确保工期应以确保质量为前提。监管部门要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唯一的标准依据,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建设、施工、监理、设计单位等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度,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严厉查处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2.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监督队伍的支持,建设高素质的监督队伍,首先要提高质量监管行业的从业资格,在招聘人才时选择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定期对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的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素质。监督人员不但要具备较强的工程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还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按照国家的规定标準对工程进行检查,确保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才能投入使用,从而保证人民群众的权益。

2.5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

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多领域实现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同样能够取得不俗的成绩,因此建议政府开展工程质量监测公布平台的建立,以此实现质量监督数据、图片、影响等具体信息的公布。由此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公开性与公平性就能够得到较好保障,广大群众也将获得参与公共性较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途径,这自然将有效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在安徽省工程建设监管平台的建设中,当地政府通过落实工作职责、完善项目信息补录、强化监督检查、明确业绩补录要求、加强数据安全监管、建立联络机制等具体措施,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融合。此外,上海市建立的“上海工程建设标准化网”,同样属于较为典型的一种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融合方式,这一平台具备的数字化动态管理等功能,就能够较好满足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需要,而配合该平台建立的“上海工程建设标准化微信群”,则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经验与技术交流提供了畅通渠道,其同样能够有效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3、总结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满足现代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确保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化体系。建筑企业必须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接受政府的委托,让更多人来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唯有这样材料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毅敏.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设计管理,2012,29(06):27-29.

[2]李少霏.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和技术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07).

推荐访问:监督管理 对策 建筑工程质量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