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之“房舍”义探源

时间:2022-05-29 13: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斋”有“房舍、书房”义,但其来源不甚明晰,前人少有研究。本文认为东晋以来“房舍”义的“斋”可界定为“清净房舍”。从“清净房舍”这个概念的角度看,最早是用“斋舍/宫/室/屋”一类的定中结构来表示,后来则直接用“斋”来称说;从“斋”这个词的角度看,它是由动词“斋戒”“斋居”义引申,从而转指名词“清净房舍”,又进一步引申指书房、学舍等。

关键词:斋 房舍 来源

文人雅士为居室、书房取名,每称之为“某斋”,如蒲松龄的“聊斋”;有的商铺也叫“某斋”,如“荣宝斋”。书房、房舍何以称“斋”,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汉语中的“斋”有多个义项,主要有:①在祭祀或举行其他典礼前清心寡欲,净身洁食,以示庄敬。这是“斋”的本义。②信仰佛教的人以素食为斋。是①的引申义。③房舍,多指书房、学舍。有学者认为,“斋”之“书房、学舍或某些商店”为假借义,与义项①、②无关。《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也分立“斋1”“斋2”(“屋子”义),也是作为形同音同的两个词处理。那么,该怎样看待义项③的来源呢?本文拟探讨“斋”之“房舍”义的来源,推求其产生的路径,希望能对相关研究有所补益。

一、“房舍”义“斋”用例的分析及其对“斋”义的界定

从存世文献来看,房舍义“斋”的最早用例见于《搜神记》:

(1)至太兴中,吴郡太守张懋闻斋内床下犬声。(卷十二)

(2)永初二年,臣在斋中坐,其宅内有一町筋竹,白日忽见一人,长丈余,面如方相,从竹中出。(卷十七)

该书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以上两条的原貌不得而知。但稍后陶渊明有“庭树如故,斋宇廓然”(《祭从弟敬远文》)之句,“斋”显指屋舍。是为东晋“斋”已有房舍义的确证。又《晋书·刘毅传》:“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桓、刘为东晋后期人,《晋书》虽成于唐代,但“盘龙斋”是记录史实,斋名本身仍可视为东晋语言的反映。至《世说新语》则大量出现了“斋”表房舍的用法。

南北朝是“房舍”义“斋”广泛使用的时期。我们选择如下例句来界定斋的特征:

(3)命绪施设床帐于斋中,或人诣之,斋持酒礼求愿,所言皆验。(《幽明录》,《太平广记》卷293引)

(4)子敬往县,入欣斋,欣衣白新绢裙昼眠……(《论书表》,《说郛》卷87引)

(5)知当有变,便夜往诣恺,问二刘所在。恺卒迫不得讳,答云:“在后斋中眠。”(《世说新语·仇隙》)

(6)尝住宣武斋头。(《世说新语·豪爽》)

(7)胡儿懊热,一月日闭斋不出。(《世说新语·纰漏》)

(8)忽有一人,不自通名,径入斋中。(《太平广记》卷218引《齐谐记》)

(9)桓宣武平蜀,以李势妹为妾,甚有宠,常著斋后。(《世说新语·贤媛》)

(10)王敦死,秘不发丧,裹尸以席,涂之以蜡,埋于斋中。(《晋中兴书》,《太平御览》卷709、766引)

(11)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为佳。(《世说新语·言语》)

(12)张湛好于斋前种松柏。(《世说新语·任诞》)

(13)明年三月中,移植于厅斋之前,华净研雅,极为可爱。(《齐民要术》卷五)

(14)《斋中读书》。(谢灵运诗题。《文选》卷三十)

(15)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率意自读史书。(《颜氏家训·勉学》)

这一时期的斋,有供斋戒求愿的,如例(3),但功能远不止于此。斋中设有床帐,可以睡卧、住宿,如例(4)、(5)、(6),“胡儿”每日居处斋中竟达一月,如例(7);“斋”应是主人的私有空间,外人进出应需“通名”,如例(8);在斋内可以宠幸妻妾,如例(9)。由于比较隐秘,斋中可以甚至可以隐藏尸体,如例(10)。人在斋中十分闲适,故“司马太傅”夜坐斋中欣赏夜景,如例(11),而斋前也可按主人爱好种树植花,如例(12)、(13)。因为闲适、清净,所以常是读书的好去处,如例(14)、(15);例(15)说梁元帝于“闲斋”中刻苦自学,“斋”更以“闲”修饰,表示清闲。

综合看来,作为房舍的“斋”有比较隐秘、清净等属性,因此不仅适合许愿等庄敬的仪式;又较闲适,不易打扰,可在其中休憩、睡眠、读书等。其核心特征似可归纳为“清净房舍”。

二、“清净房舍”的称说演变

根据上面的分析,用“斋”来表示“清净房舍”是在东晋以后流行起来的。那么在东晋之前,这种“清净房舍”是怎样称说、表达的?

我们注意到,东晋以前文献中的“斋舍”“斋宫”等正具有“清净房舍”的属性:

(16)即闭閤独居齐舍,偏袒持刀东西步。(《汉书·田延年传》。颜注:“齐读曰斋。”)

(17)(周)泽敬宗庙,常病在斋舍,妻子怜其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收妻诣狱,因自劾。(《东观汉记》卷十八)

(18)(周泽)清洁循行,尽敬宗庙。常卧疾斋宫,其妻哀泽老病,窥问所苦。泽大怒,以妻干犯斋禁,遂收送诏狱谢罪。(《后汉书·儒林列传》)

例(16)中的“齐(斋)舍”用来独居,例(17)~(18)为一事之记载,周泽信守斋禁,即便是妻子入室问候都不能容忍,可见“斋舍”“斋宫”内是清净、不容打扰的。

东晋以降,虽然开始用“斋”来表示“清净房舍”,但“斋室”“斋屋”一类说法也继续使用:

(19)犊车在厅事上,夜,无故自入斋室中,触壁而出。(《搜神记》卷十六)

(20)延之清贫,居宇穿漏。……帝即敕材官为起三间斋屋。(《南齐书·王延之传》)

(21)贾谧斋屋柱陷入地,压谧床帐。(《宋书·五行志》)

“斋舍/宫/室/屋”指的是斋居、独处的房屋。它们显然就是上文说的“清净房屋”。

而“斋宫”“斋舍”等之得名,本是由于这些场所是用来斋戒的。有先秦两汉语例为证:

(22)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国语·周语》)

(23)黄帝乃与俱入斋室,割臂歃血。(《黄帝内经·灵枢·禁服》)

(24)乃即斋馆,忘食与寝。(《风俗通义·怪神》)

可见东晋以来称呼清净房舍的“斋”,亦可称“斋宫/舍/室/馆”等。而后者之得名,则源自这种居室是用来斋戒的。这显示,“房舍”义“斋”实从“斋戒”义引申而来。

三、“斋”之“房舍”义的由来

我们认为“斋”的“房舍”义就是从“斋戒”义引申来的。古人和前辈学者曾提出类似观点,如《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卷87:“斋,洁也。又谓夫闲居平心以养心虑,若于此而斋戒也。故曰斋。”吴承仕先生说:“疑静室可以斋心,故因名斋,当与精舍同意。”以上说法都很有启发意义,但缺乏系统论述。我们试从社会历史动因和词汇演变本身来讨论这一问题。

(一)社会历史动因

“斋”的本义“斋戒”,是祭祀或其他礼仪前的重要形式,主要是净身洁食,清心寡欲,以示庄敬。古人斋戒需心静身宁。《吕氏春秋·仲冬纪》:“君子斋戒,处必弇,身欲宁,去声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静”(《礼记·月令》略同)。以致后来有很多“斋禁”的戒律。《汉书·五行志中》说皇帝斋戒时“请皇后就宫,鬲(隔)闭门户,毋得擅上”;上引例(17)~(18)中周泽因守斋禁,竟将好心探视自己的妻子送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下》亦载有“坐斋不谨弃市”者,即因斋戒不够恭谨而被治罪。

洗身静心既是斋戒的应有之义,也就对斋戒场所提出了要求和限制,即为清净、不被打扰、便于独处等。从文献上看,古代既在“斋宫/舍/室/馆”等专门场所斋戒,也有在其他满足斋戒条件的居所进行的:

(25)五年春,宠斋,独在便室。(《後汉书·彭宠传》)

(26)季秋后请谳。时上常幸宣室,斋居而决事。(《汉书志·刑法志》)

“便室”指正室以外的别室。《汉书·武帝纪》“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颜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这种场所由于较为僻静,也常用来斋戒、斋居。

由于斋戒、斋居的需求日益扩大,其场所也逐步固定为宅邸中的组成部分。1972年,内蒙古和林格尔发现的东汉墓壁画中,有反映汉代官寺形象的《宁城图》(《文物》1974年第1期)。图中在幕府堂院的主要建筑——堂的东面有一列廊庑,南头第二间房室上就题有“齐(斋)室”。可见,当时官署的“斋室”是主体建筑周边的单独房间,位置僻静。三国两晋时期,这种独立的居室更为流行,“大府第前区的主建筑称‘厅室’,供主人起居及延宾之用。另在厅室之后多精致的供主人休息之处,称‘斋’。这时的‘斋’实际是把古制‘前堂后室’的‘室’从‘堂’中分离出来,独立建屋”。

无论场所是否固定,其属性都是一贯相承的,即环境安静、位置较偏、便于独处等,意即前文所说的“清净房舍”。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建筑史上独立建斋的时期正好跟词汇史上“斋”之“房舍”义开始流行的时代相当。这说明“斋”之新义的产生,还有社会条件的催化,极有可能是受宗教发展的影响:一是佛教的兴盛。魏晋以来,佛经翻译兴盛,义学研究形成众多流派,佛教在社会各阶层的传播不断深入,以致“比来慕法,普天信向,家家斋戒,人人忏礼,不务农桑,空谈彼岸”(《南史·循吏列传》)。二是道教的形成。虽然道教在魏晋时期影响力不及佛教,但作为本土宗教,其群众基础不可低估。无论是佛教、道教,都要求信众虔诚庄敬,清心寡欲,修养心虑,并且形成了一些相关仪轨。再加上古代本来重视祭祀等礼仪文化,斋戒就变得更加频繁,对斋戒场所的需求和重视程度也大大增加。这成为“斋”之“房舍”义产生的社会动因。

(二)词义发展的机制

用于斋戒的“清净房舍”在两汉之前常称作“斋舍/宫/室/屋”。因其清净,既可以在祭祀或重大仪式前斋戒,又可用来斋居养心。从语法上看,“斋舍/宫/室/屋”等中的“斋”仍是动词“斋戒”之义,前述短语应理解为“斋戒或斋居的房屋”。“房舍”义不由“斋”来承担,而是由“斋”后面的处所名词承担。由于社会对“斋戒”(或“养心”)的需求增大,东晋南北朝以后,则逐步由“斋”单独表示,“斋”的“房舍”义由此产生。

斋戒需要环境清静,需要静心、净身,动词“斋”本来就包含“清净”的要素;“斋”转而表示名词“清净房舍”后,仍然保留着核心义素“清净”。只是其所指概念发生了变化。这一词义变化过程,与“祠”之“祠堂”义的产生相类。

“祠”本来也是一个祭祀动词,指春祭。《诗·小雅·天保》:“禴祠烝尝。”《尔雅·释天》:“春祭曰祠。”也泛指祭祀。《书·伊训》:“伊尹祠于先王。”《释文》:“祠,祭也。”

祠祭用的房舍称“祠室”,如《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当祠室、依道为小内,不宜子。”也称“祠堂”,《盐铁论·散不足》:“中者祠堂屏合,垣阙罘罳。”

后来,“祠室/堂”这个概念也可直接用“祠”来表示。如《汉书·宣帝纪》:“修兴泰一、五帝、后土之祠。”

“祠堂/室”与“斋舍/宫/室/屋”相同,同为“动词+房舍类名词”的结构,“祠堂/室”所表示的概念后来也单独用“祠”来表示。“祠”的“祠堂”义的产生路径与“斋”的“房舍”义的产生路径相同,是完全平行的词义引申。这对于探求“斋”义的引申路径是很好的参照。

总之,从“清净房舍”这个概念的角度看,它最早是用“斋舍/宫/室/屋”一类的定中结构来表示,后来则直接用“斋”来称说;从“斋”这个词的角度看,它是由动词“斋戒”“斋居”义发生引申,从而转指名词“清净房舍”[1]。

四、“斋”之“房舍”义的进一步引申

表示“清净房舍”的“斋”进一步引申,又可指书房、学舍、商店等。

文人雅士常于斋中修身养性,博览群书,故这样的斋又多指代“书房”。文首举到的“聊斋”等斋名中,“斋”即“书房”之义。

“斋”的“房舍”义用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有的大学里的学生宿舍称“斋”,比如一斋、二斋。显然,这是承续了“斋”的“房舍、书房”义,与“斋”多为读书人、文人使用的特点有关。

文人多使用“斋”起斋号室名,使得“斋”多了层文雅气息,很多商店名称、老字号也用“斋”字来提升文化品位。比如北京“荣宝斋”(书画收藏等)、嘉兴“五芳斋”(肉粽)、长沙“和顺斋”(酒馆)等。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杨琳教授的指导,谨表谢忱!

注释:

[1]参看王力先生《汉语史稿(修订版)》“词是怎样变了意义的”“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的”两节。

参考文献:

[1]曹先擢,苏培成.汉字形义分析字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王力.汉语史稿(修订版)[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王力.王力古汉语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吴润仪.汉字详解字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7]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张万起.世说新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墙斯 天津 南开大学文学院 300071)

推荐访问:探源 房舍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