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及发展

时间:2022-05-29 10:32:02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为开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筑节能已成为国家重大的战略问题。江苏地区因其特殊的历史、地理、气候环境,在建筑节能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和前瞻效应,江苏地区的建筑节能发展,必须了解自身的各种情况并具体分析、区别发展,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对策和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建筑节能的现状以及对建筑节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建筑节能;现状;发展

引言:

建筑节能是指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新建、改造和使用过程中,执行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供热,空调制冷制热系统效率,加强建筑物用能系统的运行管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室内热循环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供热、照明、热水供应的能耗。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能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节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也成为现代建筑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技术、改善建筑热舒适条件是建筑领域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一、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1)可以缓解能源资源的紧张局面,建筑节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建筑节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需要,建筑采暖和饮食用能量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个主要因素。

(3)建筑节能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建筑热环境的质量,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需要。

(4)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我国建筑节能的范围包括:建筑采暖、空调和照明的节能,并与改善建筑舒适性相结合。建筑节能工作开展的有效办法,在于大力推行节能建筑的建设。所谓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理想的节能建筑应在最少的能量消耗下,至少要具备以下三点:①能够使建筑物自身趋于接受(或阻止)有利(或有害的)太阳辐射的;②能够保持建筑物内部环境在人体感觉的舒适范围内;③能够使建筑物内部保持最低的采光度和通风条件。目前,建筑节能的途径主要包括:①尽量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②减少建筑围护结构的能量损失;③降低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在这三个方面,高新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建筑节能也采用一些传统技术,但这些传统技术是在先进的试验论证和科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用于现代化的建筑中的。

二、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

和国外的发达国家比较而言,我们的建筑节能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次颁布了关于建筑节能的法定文件,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提出了节能率达到30%的要求,这成为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发展的良好开端。1998年的1月1号,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这是一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法定文件,它成为立法依据,用法律保障了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前行。至今,建筑节能已经是我国的建筑界研究和探讨的热点,并且,成功的生态型建筑在不断建成。

三、我国建筑节能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我国在建筑节能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建筑节能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建筑节能意识薄弱

因为缺乏对建筑节能基本知识的了解,因此人们并未认识到建筑节能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人们在选购房屋时,往往更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构造,而忽视了建筑节能对于房屋舒适度和人性化的设计要求。因此,开发商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外观和结构的追求上,而本应放到降低建筑能耗的投入往往被守法意识薄弱的开发商压缩下来。房地产企业的利润无形中增大,而社会责任却缺失。只有强化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需求,增强政府部门对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力度,加大建筑行业对建筑节能的知识普及,建筑节能工作才能够稳步推进,人们才能强化建筑节能意识,也才会真正享受到建筑节能带给人们的成果。

(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低

我国绝大部分建筑的能源系统还都依赖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相当落后。目前,中国以水电、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还不够大,这主要是因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受天气影响大,并网技术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生产成本比较高,而生物质能的最大障碍则是资源缺乏,大规模发展不太现实。

(三)建筑节能技术落后,服务支持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在建筑围护结构、建筑设备关键节能技术以及建筑热环境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缺乏专业性的技术和服务支持机构,合同能源管理市场服务基础研究尚待深入。建筑物性能评价和能耗评价标准还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

(四)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

建筑节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标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多个专业和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等。涉及的政府管理机构也包括建设、经济与信息化等多个职能部门。因此,与建筑节能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仍需进一步修整完善,建立行之有效的节能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督体系,确保各环节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筑节能工作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应加大协调和监督力度,使建筑节能工作落到实处。

四、对我国建筑节能发展的思考

(1)提高建筑节能意识,加快体系建设。做好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强化全社会节能意识。政府要加快做好采暖区内热环境差及能耗大的节能改造工作,加大节能宣传力度,调动居民节能建筑改造的积极性,实现早节能早受益的目的。政府主管部门带头对成熟的节能技术进行系统整理,编制江苏建筑节能技术目录。要加强和完善对节能建筑检测和验收标准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熟练运用节能标准、节能技术的能力。将节能工作作为建筑评优的重要内容。

(2)加强建筑节能的政策研究和扶持力度。要加快推进建筑节能立法研究,积极推进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减少重复建设带来的巨大浪费,严格执行并完善建筑节能规范标准,增加强制性标准范围,加强和监督建筑规范标准的执行效果,并研究制定经济激励政策措施,对已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给予适当补贴或税收优惠政策,对示范项目给予贴息优惠政策等。

(3)从法律层面上,我国已颁布并实施了《节约能源法》,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这些法律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依据,但这些法律条文很难对建筑节能及新能源建设做出详尽的规定,亟须编制颁布一些以法的形式明确确定建筑节能中各方主体的法律法规,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个人在建筑节能中的行为,制定节能建筑建设税收优惠政策,使建筑节能工作走上法制化的道路。另外,由于建筑节能设计行业范围广,存在职能交叉的问题,要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依据“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单位,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监管体系,保证建筑节能落到实处。建筑单位要遵守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做好建筑节能工作。

(4)确保节能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节能是一项新的工作,建筑节能技术也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能否正确地运用这一新技术、新的保温材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要严格检测保温体系,加强对保温体系的技术鉴定和监控。加强对保温材料质量的控制,完善保温材料的进场验收及复检制度。重视门窗的选型、配套及质量,使其能达到综合节能的效果。要加强对监理、施工、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新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和操作规程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及验收要点,对质量严格把关。还要抓住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通病,如与墙体和各层间容易出现的空鼓问题,找平层、保护层容易出现的裂缝问题,饰面层与基层的牢固连接问题,易撞部位的加强和保护问题,门窗洞口保温层的施工问题等等。

(5)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积极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材料,筑建节约型社会。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可再生资源在建筑领域的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等特殊建筑节能材料大力推广,加强建筑节能重点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努力开发适合国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用技术和建筑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型可再生资源,加快节能住宅产业化进程,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转化和推广。鼓励对新型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研究。应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发工作,大力推行新型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资源进行能源转换,这样不但节约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还可以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例如:鼓励太阳能充足地区开发,利用太阳能制冷、制热、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房、太阳能发电等,以此来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开发。

五、结语

建筑节能工作虽然对于我国的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开展这项好工作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与建筑产品进行配套使用。并且在开展建筑节能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应与之保持协调,共同发展。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时掌握各项技术方法的运用,改善建筑节能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促进建筑节能事业向美好的明天发展。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建设节能型建筑,将会使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呈现出繁荣昌盛之势。

参考文献:

[1]杨杰,李洪砚,崔秀瑞.基于体制机制的绿色建筑推广责任归属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4(06)

[2]王宝春.建筑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融入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20)

[3]李佳艺,李子龙,孙略添.东北地区村镇住宅适宜节能技术研究[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4(05)

[4]刘春杰,陈正刚.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研究[J].真空与低温.2014(05)

推荐访问:浅谈 建筑节能 现状及 我国 发展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