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体育社会化与产业化的和谐发展

时间:2022-05-28 15: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2008年的奥运会,又为我国体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应抓住时机,通过制定“两化”指标体系来定位新的体育发展目标与体系。既应从和谐社会对体育的要求,服务于小康社会体育任务,国际体育经验,我国体育的现状及发展策略,来确定方向性和内容性的指标体系。这样,就勾划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路线图,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运行,会促进我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和谐社会;小康社会标准;体育社会化;体育产业化;体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6-0054-04

Abstract: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been made in the sixth session of the sixteenth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Party. And 2008 Olympic Games provides us a new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as well. Therefore, we should make use of this opportunity to locate developing objects and systems by constructing sports “soc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target system. We determine direction and content target construction system from sports needs in harmonious society; sports mission of servicing the well-to-do society; international sports experience; sports condition in our country and sports tactics, etc. With such whole-planning and practice, we are able to draw a blue print of sports development and to better mobilization of all social groups’ participation and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 of sports science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well-to-do society standard; sports socialization;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 sports development tactics

1从和谐社会要求规划体育“两化”发展指标体系

我国2005年的GDP总值达到22350亿美元,已位居世界第四,但人均仅为1703美元。[1]从国际经验知道,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是社会群体利益调整、冲撞及不安定因素凸显阶段。为推动社会进步,我国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对各项事业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再次做出了战略部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统筹城乡、区域、社会经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逐步形成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由此看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不但要坚持80年代初提出的社会化是产业化的前提,社会化要通过产业化来实现的改革路子,还应遵循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规划“两化”的和谐发展。

1.1 用指标作为“两化”和谐发展的抓手

要科学制定体育发展指标内容。制定体育发展指标应包括理性和物化动力指标,如体育意识、体育投入。体育体制保障指标,如全民健身有效运转的制度,体育产业的政策。体育质量及评价指标,如国民体质和健康行为、竞技体育荣誉、体育产业产值、体育科技水平、体育队伍的人数。体育预测性指标,如发展策略等。并用指标建构体系,例如体育投入多元化体系,体育组织的网络结构体系,体育人口要素体系,公益性健身服务体系,体育产业体系,体制机制的保障体系,体育法律法规的体系。为实现小康社会标准,应建立体育服务的动力、质量、公平特征的集合体系等。

确定方向性指标时要注意社会价值。过去我国只有体育事业这一广义的概念对体育产业是其组成要素认识不够。为使产业分类与国际接轨,1985年在国务院颁布的国民生产总值计算方案中,将体育列入了第三产业。[2]至此,我国的体育不再是福利事业,经济功能得到开发。现在,体育产业不但包括以盈利为目的企业,也包括公益性,事业性的体育机构。是包括机构、企业、服务在内的总和。因此,筹划体育发展,还要制定体育产业为社会就业,拉动内需的指标。制定维护社会健康,改善生活方式的服务体系。例如:要科学制定政府体育投入的元/年/人,体育彩票发行量;体育人口增加数,人均体育消费元/年/人;体育产业占GDP的百分点,年利税增长率;体育指导员占人口数的千分比,后备体育人员培养量;体育研发经费的增长率;法规完善的进程等定性和定量指标。

这样制定的体育发展指标体系,具有描述“两化”动态的功能,质量评价功能。便于对国际间、区域间发展状况的比较,对不平衡动态做出调整。还具有对未来体育发展的预测功能,便于主管部门决策体育发展策略。

1.2 要以小康标准规范体育“两化”发展内容指标

体育发展内容要与“标准”和谐。国家统计局制定的《中国城镇居民小康生活的基本标准》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物质生活水平,人口素质,精神生活,生活环境和社会保障的要求;人均预期寿命、文教娱乐支出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这些,都与体育事业发展密切关联。[3]所以,我国体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社会可承受的改革措施,都要考虑与小康标准相和谐。

要把为国民健康服务作为体育质量指标。当今社会,运动状态体力劳动向安静伏案脑力劳动转化,出现营养过剩,运动不足,心血管病增加等现象。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加大,健康受到影响。例如据晨报:沈阳市健康者占22.14%,亚健康者占30.6%,患疾病人群占40.7%,残障人群占4.3%。[4]因此,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亚健康状况是体育服务于国民健康的重任,也应作为体育发展的质量指标。

要把改善体育工作环境作为条件指标。加大体育投入、增加体育设施、激励体育意识、组织体育活动等,能丰富大众的精神生活,发展体育环境。而体育产业发展,能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社会保障。这些要素,都是体育社会化的条件。对此,为改善体育环境服务,就要加强各级主管部门的体育管理责任,例如要求掌握信息,搞好社会调研,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以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1.3 要用机制指标保障体育工作活力

80年代以前,我国体育由政府计划,用财政拨款来推动和调控,管办不分抑制了社会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单一指令型的运行机制,使体育资源开发利用陷入了困境,社会化和多样化的体育组织形式没有产生。80年代以后,我国对体育的机制进行了改革。国家体委改为体育总局,加强了对体育的领导、协调、监督和服务作用。不应由政府行使职能和社会能力的事情,交给了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中介。1998年,体育总局张发强副局长提出:“我国体育的性质是具有产业性的社会主义公益事业”。这一理论概论,不仅阐明了我国体育的社会性质,也为体育向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造血功能。由此,我国体育进入了用机制促发展状态。例如:按国家《社会团体登记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依法推进了社会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在2001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为解决体育场所和设备不足,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建设公益性群众体育健身设施,开办多种所有制经营体育场所,利用自然资源开辟体育设施,利用城市公园建设体育设施等。中共中央2002(8)号文件规定:要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大众的体育服务实体,积极引导群众的体育消费,大力培养体育市场,加强规范和管理,逐步形成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由此看出,机制活力是体育发展的保障性指标,使体育发展富有效率。

总之,规划我国体育“两化”发展指标体系,应定位于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小康标准服务,提高体育机制活力,坚持体育的公益性,管理制度的平衡与协调。

2 美国体育发展对我国体育“两化”的启示

重视总体筹划与法制保障。1975年以后,美国为解决体育组织过于分散问题,颁布了《业余体育法案》。明确了业余体育工作的管理与协调,规定了必要时国家可以从预算中为其直接拨款。美国卫生福利部于80年制定了“有关增强与预防疾病的国家目标”十年规划。对开展社会体育提出了具体指标和鼓励措施。对给职工提供运动机会的企业,在纳税方面给予优惠。80年代起,美国各州设立了增强人民体质推进委员会,并作为州的长直属机构。它以法令、条例、规章等形式,确定了体育的地位和各级职责,使民众参与有法可依,便于检查、监督。

形成体育组织网络与分权管理。美国的中学有全协体联,大学有体协,社会有业余体联、单项协会、职业俱乐部等。从而组成了巨大的体育网,社会氛围刺激着群众的体育的开展。体育活动具体组织由地方协会,俱乐部承担。每年有1700万人不计报酬从事社区体育自愿服务。社区行政人员少,效率高。政府对群众体育很少介入和干预,其主要精力放在场地设施等资源开发上,在管理上做到了体制层次清楚,分工合作。各个体育组织之间的协调以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充分发展为前提。[5]

以体育运作商业化推动产业化。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建设、保险等行业,以各种各样方式介入体育。通过参与体育的运行,实现自身利益的追求,这也提高了体育社会化的地位和影响。从事体育商业的有:运动器材用品、场馆设计与建筑、运动服装、康复中心、健身俱乐部。赛马、赛车、拳击比赛,写合同契约的经纪人,律师行业。还有体育广播电视、出版、印刷集团等。在美国,1988年体育产业的产值为630亿美元,超过了石油化学工业(533亿美元),汽车工业(531亿美元)的产值,成为第22位支柱产业,1988年美国体育产业产值占到GDP总值的2.4%。[6]总之,美国体育“两化”发展有如下特点:以社会团体经营为主,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来发展群众体育;国家对体育宏观管理,起指导和倡导作用,把体育作为产业来扶持;通过社会氛围影响公民的体育意识,认识体育是一项自我投资。美国体育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应根据社会需求筹划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发展指标要具体、激励措施要到位、在全国形成体育网、管理责任清楚。

3 我国体育“两化”发展概况与问题

3.1 能以理性和物化动力推动工作

我国领导人先后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的题词。这些指示,使全社会提高了体育定位意识,功能意识,科研意识。对大型体育活动加大投入已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物化动力。例如中国政府对国际奥委会承诺:把北京奥运办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引领了全国体育的发展。用于教育,卫生保健的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关系到体育事业发展。2001年前后瑞典、丹麦、古巴达13-15%,加拿大、美国、英国达10-12%,俄罗斯、韩国、泰国为6-7%,印度为5%,中国为4.5%。[7]我国投入较低的原因在于人均GDP后全球排在第110位,不是经济强国。为解决体育投入,我国采取了投资多元化策略。

3.2 以体制创新推进体育发展

3.2.1 竞技体育体制创新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科技资源集中在科研单位。训练单位的技术吸收与创新不足。为解决矛盾,采取了科、训单位领导互相兼职,召开联席会议,攻关课题组下队服务,科技力量向训练单位分流,鼓励科研单位并入训练单位等办法。体育部门单独、封闭式的育人体制,显出育人效益不高,职业俱乐部和高水平运动队文化教育欠缺现象。为解决矛盾,一些省开始筹划体教结合体制。2000年山东省政府决定将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运动学院,科研中心合并,建立了体育训练、教学、科研一体化的育人模式。[8]1986年国家教委在全国57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行了“体教结合,以教为主”的体制。经过实践,现在认为采用高校与体育系统、企业合作联办模式较好。[9]

3.2.2 全民健身保障体系待完善

随着我国体育由单位制向社区制转移,全民健身体制正式完善。现在街道、社区健身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体育规划,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培养体育组织,沟通解决经费、场地等问题。但应具有的行政管理权尚缺乏法规依据,明确的工作职责。由社区体协要负责辖区内各单位的体育协作,以健身俱乐部为载体开展工作。但现在体协组织还不健全,体育自愿服务人员少,具体管理有困难。领导小组和体协为管好体育活动站,正在履行不同职责。但至今街道健身占地面积没有硬性指标,体育指导员无配备标准,缺乏居民对社区体育评议。

3.2.3 体育产业需优化体制

我国目前存在对体育产业多头管理问题,各部门缺少沟通。因此,应明确管理主体,强调体育市场不是体育事业单位的市场。体育部门的职责是为市场管理提供技术帮助。再有,建立合理的委托代理机制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保障,因此,需强化代理人向委托的事业单位负责制度。事业单位在产业化开发中,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做好利益合理分配。政府尚待通过制定政策搞好体育市场管理。如制定市场规则,公布体育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对产业按标准化管理,扶植民营体育产业,将资产以无偿或低偿用于社会。

3.3 体育发展的支撑要靠国家掌控

制定新的体育人口标准,解决发展体育社团的困难,以科学化、国际化、高水平化发展竞技体育,加强体育科研条件等都是体育发展的支撑条件,需要国家掌控。

要掌控我国体育市场体系的形成。例如:要调控竞技表演、健身、技术培训、无形资产经营、体育彩票、体育用品、体育广告、体育旅游等市场发展。应通过体育博览会手段展示成果、引导生产、技术交流、大众消费。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全员劳动力仅达到1286美元/人/年,而美国为6820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420美元。[10]这说明我国体育产业效益不高,科技含量差,产业结构应调整,需要引导兼并重组大型企业集团。

要解决我国体育经纪人数量不多,素质参差不齐问题。我国经纪人活动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未来10年,据预测我国需经纪人7000人,不加紧培训会严重影响体育走向世界,项目的自主开发权。[11]现在我国体育服务人员素质不高,职业行为,职业工种标准不清,影响到消费者权宜保护。我国体育指导员现仅有16万人,按目前体育人口计算,7070人才配有一名。按日本2000人配一名的标准,尚缺60万人。[12]因此,高校应抓紧培养懂经济、管理、体育健身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我国体育的“两化”状况是:国家重视,倡导体制创新,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大,对人才培养力度不够,政策还不到位。因此,制定发展指标体系要从国情出发,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

4 我国体育“两化”的发展策略

4.1 应统筹两种结构的和谐发展

美国体育形成了产业与消费需求对立统一的结构,已成为一种包括生产、消费、交换和分配活动的经济活动过程。还形成了竞技体育与大众体育对立统一的结构。而且,两结构能同步发展,覆盖全社会,在基础层面上统一。这样结构也是美国体育社会化的动力,而公益性和营利性并存的网状结构是两者共有的基础。因而在普及基础上提高,提高指导下的普及有了组织体系的保证。

我国体育不象美国那样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发展的。计划经济时代是指令性,进入市场经济后是由国家自上而下去推动改革。产业与消费需求,竞技与大众体育的两种结构尚待和谐,组织体系不建全。从90年代,我国认识到全民健身战略是体育发展的本质特征,是全局性、整体性,最高层次的发展战略。因此,在构建和谐体育中,正在加大全民健身的组织、科技服务保障,并用国家、社会、团体、个体办的模式,促进事业的发展。

奥运争光计划反映出我国需把竞技体育放在重要位置上。以它展示丰富的体育文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大众体育意识,揭示运动科学规律,为社会公平公正做出榜样。但今后的发展策略应由旧举国体制转为新举国体制,采取国家和社会办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

4.2 要把投融资新模式作为今后体育发展的动力

政府要掌控投资的力度。体育振兴基金是日本政府用于大众体育的一项固定基金,用于社区体育设施维护,指导员培训,组织建设。欧美国家,改变了体育平均分配的投资。中央政府注重高水平竞技运动投入,地方政府注重大众体育投入,而且远远大于中央的投入。我国政府拨款用于体育事业经费和基本建设。资金列入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预算。但由于财力有限,尤其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拿不出钱,限制了体育的发展。因此,应调整城乡二元投入结构,促进区域发展。要重视开发博彩市场增加体育公益金。欧美国家通过体育博彩业,资助体育事业,赛马、赛车、球赛等种类很多。1999年英国从足球彩票中收入2.5亿英镑,法国的体育基金中93%来自博彩收入。[13]我国1994-2003年共发彩票762亿元,为体育事业筹集公益金249亿元。[14]2001-2003年投入公益金20965万元,扶持老、少、边、穷地区修建体育设施。[15]今后,我国还应进一步完善立法,规范经营博彩业。

应拓宽体育产业的融资渠道。体育产业能吸引社会投资,筹集资金。欧美国家职业俱乐部通过上市,电视转播权,产品开发等融资手段得到巨大收入。我国现有企业缺乏领军项目,名牌产品,因此,今后需加强自主开发,应通过行业自律组织政策,产业结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及协调企业上市等鼓励企业投资体育事业。

目前国际上采用BOT(建设—经营—移交)和TOT(移交—经营—移交)投融资方式进行大型体育项目建设。对这些方式,我国都应提出政策、规划、监督等决定,以加大对外开放。总之,我国体育的投融资运作应采用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融资体制市场化的模式。

4.3 把加强人文教育作为体育发展策略

体育是国家文化利益,公益性是体育的文化属性。对我国体育发展的更大检验是2008年后的文化建设。体育不但要促进和谐社会构建,还要承担干预社会不和谐的使命。我国需用更干净理念去净化服用违禁药品及贿赂行为,去反对不同人群的歧视行为。例如:1985年国家足球队以0:2负于了香港队,在沈阳发生了球迷骚乱。1994-2000年,我国足球处罚违反赛区秩序事件有43起。[16]广州九运会上,被查出服用兴奋剂运动员人数不少,出现了裁判连手行为。这些事件说明,我国体育应做到更干净,应加强诚信的道德规范,自律的道德精神教育。

我国体育应倡导更人性,以人为本,维护人的尊严,实现人的价值。因此,体育应该去修正因追求科技成就而使人的生活恶化的现象。把人性体现在生活环境改善,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方面。

我国体育应倡导更团结,重视人际关系和谐;形成参与、理解、友谊、交流、合作的氛围,让人们利用体育手段达到更健康、更人文,更欢乐。

倾注人文管理,就要针对问题制定教育指标,限制性条款和规定,用制度体现社会公平,去排出体育发展的障碍。总之,体育要有人的感情、责任、价值的支持,要将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人文管理列入体育策略指标体系。

5 结论

5.1 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对我国体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人们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变人的亚健康状况,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就业、涵养税源,规范有序的公民社会等。

5.2 应制定和实施我国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发展指标体系,以满足社会对体育多元价值和多种功能的要求,满足人的多样化、生活化的体育需求。

5.3 小康社会标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对此,体育负有服务任务。因此,规划体育发展,要与小康建设相协调,要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改善体育环境,加强管理来确定服务性内容指标。

5.4 我国体育的公益性质已明确,因而不能抱有体育系统为本位的观念,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视野,通过机制改革推动我国体育发展。要用机构、人事、制度改革发展体育组织建设、进行资源开发、规范管理。

5.5 规划我国体育发展,应借鉴欧美等国家的经验。建立公益性和营利性并存的组织结构,把产业与消费,竞技和大众体育的两种对立统一关系作为体育社会化动力。

5.6 我国体育发展,要靠体制创新来保障。主要应解决体制形成,产业结构调整问题。要支持企业提升素质,国际竞争力,重组大型企业集团,要正确运用WTO规划来发展。还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建设高素质专业队伍。

5.7 我国体育“两化”的发展策略,重点是两个结构,两个计划的和谐发展。投融资模式,方式和工具的采用。人文管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阳晨报.经济大国不是经济强国[N]. 沈阳:第十四届生产力大会, 2006,(10):10.

[2]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4.

[3] 于再清.健康是小康社会的前提[J].体育文化导刊, 2004:7.

[4] 沈阳晨报.沈三万人建:“健康档案”[N].2006,(6):23.

[5] 陈嵘.中美体育社会化比较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3:8.

[6] 于再清.加入WTO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 2003:8.

[7] 刘国华.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5:10.

[8] 于学田.发展举国体制优势强化奥运发展战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4:6.

[9] 郑建兵,等.对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3:2.

[10]

周良君,等.我国体育用品竞争力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4:12.

[11]卢刚,等.试论体育经纪人在我国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4:9.

[12]陆享伯.社会体育专业的生存与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2:3.

[13]栾开封,等.科学发展观与新时期我国体育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 2004:10.

[14]吴振锦.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4.

[15]李相如.城市社区建设、社区体育与全民健身工程[J].体育文化导刊, 2004:10.

[16]潭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球场骚乱现象的社会评论经学审视[J].体育文化导刊,2004:3.

推荐访问:产业化 化与 和谐发展 论我国 社会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