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福建船政学堂的教学和管理特点

时间:2022-05-28 12:4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福建船政学堂是清廷继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之后建立的一所以学习外国科学技术为目的的新式海军学校。学校在教学和管理上独具特色,如聘请专业英法教习并制定奖惩制度,重视科学技术和外语学习,对学生严格管理和派遣优秀学生赴欧继续深造等,培养出了一批实业人才,为近代中国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福建船政学堂;教学和管理;特点

福建船政学堂是继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等一批外语类学校之后建立的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要目的的新式学校。由左宗棠奏请同治帝建立的一所学校,左宗棠等认识到设局造船仅仅是为了造船,认为学习西方造船驾驶技术才是根本。他谈到“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造船、驾驶辗转授受,传习无穷耳。”[1]他的建议得到同治帝的支持,于1866年12月在福州设立船政学堂,由沈葆珍担任教学大臣,学堂分为前学堂(法国学堂)和后学堂(英国学堂),法学堂(前学堂)主要设有制造专业,以学习法文为主,聘请的教习和工匠主要是法国人,主要讲授有关造船的知识和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后学堂主要设驾驶、管轮专业,以学习英语为主,聘请的教习和工匠主要是英国人,主要教授学生驾驶和航海技术。后又增设绘事院、艺圃、管轮学堂、练船等。中国史学会主编的《洋务运动》记载,沈葆桢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说“原艺学堂两所,艺童六十名;后添会事院、驾驶学堂(即练船——引者)、管轮学堂、艺圃四所,艺童徒共三百余名。”[2] 在左宗棠和沈葆桢等的努力下建成的船政学堂,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得到清廷的一致认可。船政学堂之所以能在近代新式学校中脱颖而出,在于其独到的教学和管理特点,具体如下:

一、聘请英法专业教习并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

聘请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教习。建立福建船政学堂的目的是学习法英的轮船制造和驾驶技术,建设自己的海防工业,提高国内海防能力,然而要在国内学习法、英先进制造和驾驶等技术,当务之急就是聘请法英专业教习,船政学堂聘请的英法教习都是具有胜任能力的专业人才,如正、副监督日意格、德克牌都是法国水师参将,拥有坚实的造船和驾驶基础,由他们代聘的其他教习拥有良好的专业基础。之后在洋教习聘请上进一步正规化,由外务部来聘请,如1883年英外务部让英国海部大臣选募管轮的管轮教习师丢瓦,朝廷这样写道“据该大臣等咨称该员师丢瓦,人品甚端,学问足用,才具开展,堪以充当教师;平时讲求格致治理,领有格林尼址水师学院暨水雷电灯各学之文凭。”[3]因此,与之前的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有明显的不同是船政学堂对教师要求还是很高的,高薪聘请英法教习都是专业人员。

制定严格奖惩制度。左宗棠等认识到要让洋教习真正把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让船政学堂学生能够独立造船和驾驶,最好的办法就是和他们订立明确的合同,按照合同条款办事。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五日(1866.12.11)《调陕甘总督左宗棠折》的清单里写道“饬洋员与洋匠要约也。洋人共事,必立合同。船局延洋匠至三十余名之多,其中赏罚、进退、辛工、路费,非明定规约,无以示信。已饬日意格等拟定合同规约,由法国总领事钤印画押,令洋匠一律遵守。”[4]当时左宗棠等和日意格、德克牌签订合同“现蒙先谕,自铁厂开场之日起,五年限满,如能照所具保约教导中国员匠于造船法度一切精熟,均各自能制造,并能自造家伙,并学堂中教习英法两国文字,造船算法及一切船主之学均各精熟,俾中国员匠能自监造、驾驶,应加奖劳牌镇等银两人各二万四千两,加奖外国员匠银共六万两。”[5]同时也制定相应的惩罚制度,洋教习在船政学堂教学不得力,效果不能满足需求也可以辞退,光绪八年十月初三日(1882.11.13)《船政大臣黎兆棠咨呈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明确规定“某人系于光绪某年某月某日到工,截至某年某月某日止,以几年为限。限内倘逢难料之事,须行停工,致中国大宪应撤其回国,则给予四个月贴薪并回费。若某人教导不利,或办理不善,或擅打中国生徒人等被撤回,则只给回费,不给两月贴薪”[6]在洋教习任教船政学堂期间,就有由于教学不利而被解雇遣回的,例如光绪七年(1881年)英国管轮教习理格教授一年多以后,非常不得力,所以被遣令回国。通过制定这些奖惩制度,提高洋教习的教学积极性。

由于船政学堂对洋教习制定的严格的奖惩制度,激发洋教习的教学积极性,他们在任教期间的表现得到左宗棠和沈葆桢等官员的普遍认可。左宗棠多次上奏时说“臣访闻所派教习咸能认真讲授,生徒英敏勤慎者亦多,其顽梗钝拙者随时去之,有蒸蒸日上之势。”[7]不仅如此,沈葆桢等船政学堂领导对洋教习的教学方法非常满意,他谈到“日意格以造船之枢纽不在运凿挥椎,而在画图定式,非心通其理,所学仍属皮毛。中国匠人多目不知书,且各事其事,恐他日船成未必能悉全船之窾要,故特开画馆二处,择聪颖少年通绘事者教之,一学船图,一学机器图,庶久久贯通,不至逐末遗本。”[8]也因为洋教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认可,获得及其丰厚的奖励,1873年沈葆桢奏折中,对日意格等教习进行全面评价“数月以来,验其工程,均能一一吻合,此教导制造之成效也。后学堂学生既习天文、地舆、算法,就船教练,俾试风涛,出洋两次,而后教习挑学生二名令自行驾驶,当风飓猝起,巨浪如山之时……此教导驾驶之成效也。[9]因而,日意格和德克牌获得银两各二万四千两,其他教习总获得六万两白银,还封日意格为一等男爵加一等保星,德克牌为一等保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洋教习尽职尽责。

二、重视实用技术和外语的教学

不管是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还是福建船政学堂,其建立的目的都是西学,只是学习内容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京师同文馆、上海方言馆和广州同文馆是(后来也设有实学专业,但是主要目地还是学习语言)清廷在和洋人交往过程中,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导致沟通及其困难而处于不利的境地,因此,希望培养精通外语的人才。而福建船政学堂的建立背景是清廷进一步感受到仅仅学外国语言,不能解决清廷在与洋人交往中的劣势地位,只有科学技术才能增强国内海防力量,才能“师夷强制以制夷”,因而在教学中重视科学技术的学习,学习英法语的目的是更好的学习科学技术,洋务派认为学习西方制造驾驶方法,“必通泰西语言文字”,因此课程设置如下:

在课程内容方面,英文学堂和法文学堂学生都要学习外语和算术,只是英文学堂学生学习英语,法文学堂学生学习法语,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学专业学习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在毕乃德1961年写的《中国近代官办学堂》中写道,福建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门类除了英语、算学以外有“几何、代数、平面三角、球面三角、航海家天文学、航海理论、地理”,练船专业学生“航海术、炮术、指挥”,管轮专业的学习“几何、绘画机械制图、船上机械操作规则、指示器、盐液比重计及其他计量器的使用方法、80及150马力轮机装配”。法文学堂也一样,除了学习法文和算学意外,制造专业的学习“代数、函数、几何、解析几何、三角、微积分、物理、力学、工厂实习”绘事专业学习“平面几何、画法几何、绘画、150马力轮机设计以及车间实习8个月”艺圃专业的学习“平面几何、画法几何、代数、绘画机械图书”[10]福建船政学堂把科学技术的学习提到重要的位置,传统经典知识内容不在课程以内。而外语的学习在早晚课前,早上1个小时,晚上1个半小时用于学习外语,为了方便学生查找核对单词,更好的学习法语,日意格编了《福州船政学校常用技术词典》学多学生在外语学习上进步迅速,很快能够听洋教习讲课和看外文书籍。因此,科学技术和外语的学习在福建船政学堂处于重要的位置。

船政学堂重视实用技术的学习,培养出一批实用人才。首先是造船和驾驶人才。学生在课堂和实习中重视学习几何、力学、绘画、机械制图、航海术等知识,因而毕业以后能够胜任有关设计制图、造船和动力设备制造等。其次,矿业、铁路和邮电等人才。如光绪六年(1880年)林日章参加了开滦煤矿勘探。罗臻禄担任矿物委员,主持矿物工作。林庆升、池贞铨等发现福州穆源煤矿。[11]还有许多的矿山技术负责人和开采监工都是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生。在铁路建设中的人才也有毕业于船政学堂的,如詹天佑,担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参加修建塘沽至天津的铁路。1905年至1909年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了著名的从北京到张家口的京张铁路。此外有的学生毕业后回到学堂从事教习工作,清末5所具有较大规模的水师学堂,除了船政学堂以外,还有天津水师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师学堂及烟台海军学堂,这四所学校教习都有船政学堂学生毕业生。

三、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

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也是福建船政学堂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学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五年,规定学生在校期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即规定学生学习期间“不得请长假,不得改习别业,以取专精”,规定端午、中秋三天假期和年假以外,其余的时间都不得请假,星期天也不休息,学堂还派人随时“稽查师徒堕情”,每天具有严格的作息制度,“晨起,夜眠、听教习训课,不准在外嬉游,致荒废学业。”[12]同时也实行具体严格的奖赏制度,规定:“开艺局之日起,每三个月考试一次。由教习洋员分别等第,其学有进境考列一等者,赏洋银十元,二等者无赏无罚,三等着记堕一次,两次连考三等者戒责,三次连考三等者斥出。其三次连考一等者,于照章奖赏外,另赏衣料以示鼓舞。”[13]由于这样严格的制度,所以学生的淘汰率也非常高,1867年招录艺童105名,但到1873年毕业之时,只剩下39人,在船政学堂的严格管理制度下,学生学习非常努力,学业上得到教习和教育管理人员的认可。英国教学赖格罗称赞这些学生“勤邑与专心工作,也许超过英国学生。”日意格也称这些学生“均甚聪明,易觉易晓”左宗棠因此自豪宣称“中国人才本胜外国”

四、派遣优秀学生到欧洲留学深造

受1872年容闳带领幼童留美影响和当时任福建船政学堂监督日意格极力建议在教学后期应该让学生赴欧继续深造,左宗棠和沈葆桢等认识到学生要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和推陈出新,需要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便提出向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建议。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上书总理衙门,主张派福建船政学堂学生继续到英法继续深造,他说“……今幸闵厂工匠自能制造,学生日能精进,兹事可望有成,再议遣人赴泰西各处,借资学习,互相考证,精益求精,不致废弃,则彼之聪明有尽,我之神智日开,以防外侮,以利民用,绰有余裕矣。”[14],沈葆桢也在同治十二年十一月初七日(1873年12月26日)上奏,希望派前后学堂学生赴英法继续深造,“臣窃以为欲日起而有功,在循序渐进,将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法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英国探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15]但是没有得到立即批准,到1874年总理衙门才原则同意,1975年沈葆桢趁日意格回国之机,派魏瀚等五人跟随日意格去法学习,到1877年3月,李凤苞、日意格带领船政学堂学生正式赴英法留学,其中造船专业12人,驾驶专业12人,艺圃4人,艺圃艺徒3人,工作人员3人,再加上之前魏瀚等5名留学生,共计38人,之后又派遣了3批,共计84人[16]。这些学生大多勤奋努力,表现突出,学成归来后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为近代中国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在福建船政学堂时期的学习,特别是船政学堂的教学管理方式,使他们迅速适应英法的教育,为在英法留学期间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留学生因拥有坚实的技术和外语基础在英法学习期间表现突出,学有所成,得到普遍认可。船政学堂留学生在英法留学期间,大多数学生刻苦努力,奋发有为,84人留学生中,唯有杨济成考试不及格。清廷通过对留学生考察,写道“自光绪三年起,至光绪六年即当满限,先期学成而归者,有刘步蟾、林泰曾,余亦尽此一两年间当相率偕返。臣等随时查考,知该生等尚不自暴弃,分发有力;虽所造浅深不同,而均不为故步所域,可备朝廷器使,勉效驰驱。揆诸臣等建议之初衷,窃幸未相刺谬。”[17]左宗棠称赞回国留学生,写道“臣等递加考验,而行查询。该刘布蟾颖迈英俊,林泰曾沈毅朴诚,魏瀚果敢精进,陈兆翱思力精锐,均于驶船、制造窾窍,外洋内港施用异宜,确能发其所以然之妙,洵为学有心得,勘备驱策。”[18]这批留学生回来后无论是造船、驾驶领域,还是在其他行业都有所建树,如学习造船学生有18位在船政厂任职,成为厂内的领头人;学习驾驶的学生,多数成为闽、粤及南、北水师的管驾,带领水兵担负起保卫祖国领土、领海等职责。

五、结论

福建船政学堂为适应当时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要建立起来的新式学校。在教学管理上有其独到特点,如聘请英法教习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教学过程中重视科学技术和语言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这样的教学管理为留欧学生在英法学习打下基础。聘请英法教习让学生们提前熟悉英法的教学,对英法教习实施激励政策,促使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重视科学技术和语言的学习为学生在英法的学习奠定了学科和语言基础;对学生严格管理使他们真正投入到学习中,使他们能够独立造船和驾驶;派遣学生赴英法继续深造,使他们不仅懂得技术而且学到“格致之理”。总之,福建船政学堂的教学和管理在当时来说具有先进性,培养出的人才得到普遍认可,成为各行业的领头人。

参考文献

[1]高时良.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2][10]李国钧,王炳照.中国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

[3][4][6][17][18]朱有瓛.中国近代学制史料[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9][14][15]陈学恂,田正平.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洋务运动时期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8]田正平.中外教育交流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11][12][16]王豫生.福建教育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13]夏东元.洋务运动史[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毛琼,现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系。

推荐访问:福建 浅析 学堂 教学 管理

版权所有:天海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天海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天海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鲁ICP备10209932号